九洲韻

九洲韻

鐵觀音外形結狀飽滿,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蜻蜓頭、螺鏇體、青蛙腿。開蓋“煌口香”,沖泡後湯色呈金黃色,色澤鮮亮無比,香氣高強,濃馥持久,花香鮮爽,醇正回甘,觀音韻足,口、舌、齒、齦均有刺激清銳的感受。

“九五之尊”者,享人皇氣運。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這是九五的至上顯現。《彖》曰:各正性命,保合大和,遵從萬物的規律各安其命,是為尊。這便是不可違背的“尊”,也是大自然的規律法則,九五之位在自然中處於法則的核心,是天地大道的乾元。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企業簡介

九洲韻全稱:福建省九洲韻茶葉發展有限公司。
福建省九洲韻茶葉發展有限公司隸屬於九洲龍(中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國加盟連鎖企業,生產加工地址位於“中國茶葉第一鎮”——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公司全國行銷中心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秀路毅達商廈,在福建、江西、山東、河南、內蒙古、雲南等地均分布有九洲韻加盟連鎖店。
多年來,在“心無疆界,永不止息”的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九洲韻人秉承“韻傳九洲,品味天下”的經營理念,堅持“細微之處見風範,毫釐之間定乾坤”的服務準則,以“傳承九州淵源茶文化,打造華夏連鎖品牌”為奮鬥目標,將傳統制茶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嚴格貫徹茶葉的標準化、規範化生產流程,運用先進的管理機制和經驗,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最滿意的服務,不斷的提升“九洲韻”的企業影響力、消費者認知度及品牌美譽度。
九洲韻人以專業化的發展眼光,嚴格執行系列標準規範,先後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QS體系認證等資格認證;並獲得“優秀茶業文化企業”、“全國產業化創新發展示範基地”等諸多榮譽,2010年,“九洲韻”品牌再次被評選為“中國消費者滿意名特優品牌”、“福建百佳名茶店”等榮譽稱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九洲韻人將以“無疆界”之胸懷,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猶如天體之永恆運動,從不停息,打造華夏茶文化連鎖品牌的神話!

品牌文化

1、品牌釋義

傳說大禹治水之後,將天下分為九州,因而九州成為古代中國的稱呼之一,而茶又起源於中國,“九洲韻”意為中華之韻,表明九洲韻以傳承中國茶道之精神、傳播中國茶文化為己任,成就經典的遠大志向以及廣納天下的博大胸懷。
“九洲韻”亦有“韻傳九洲”之意,乃是九洲韻人一種高瞻遠矚的經營心態,展現企業的恢宏氣度。

2、品牌定位

“九洲韻”品牌為尊貴、儒雅、高端、大氣之作,誕生於中國傳統文化和茶文化之精髓。品牌以“茶”為載體,以“文化”為內涵,以“韻”傳九州,以“茶”觀天下,洞悉人情練達,凝聚古今智慧,沿承文人志士的清韻雅趣和壯心不已的寬大胸襟,展現五千年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襯托“九洲韻”品牌的核心價值。

3、核心價值觀

[心無疆界,永不止息]
不懈追求和宏偉氣魄成就豐足的人生,“心無疆界”方能無所畏懼,無所約束,背負青天,而決勝於千里之外。“心懷九洲”方展成功者“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胸襟氣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九洲韻以“無疆界”之胸懷,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猶如天體之永恆運動,從不停息。

4、經營理念

[韻傳九洲,品味天下]
九洲韻品牌以“茶”為載體,以“文化”為內涵,以“韻”傳九州,以“茶”觀天下,洞悉人情練達,凝聚古今智慧。公司追求客戶、員工、企業三者同享快樂、共創輝煌,以“品天下”之廣闊胸襟,成就“傳九洲”之雄風偉業。

5、服務理念

[細微之處見風範,毫釐之間定乾坤]
品質決定企業命運,服務決定成敗的關鍵。“誠招天下客,客從笑中來”,九洲韻人願以細緻、周到、真誠的服務,從每一個細微的環節做起,為每一個顧客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最滿意的服務。

品牌優勢

(一)專業優勢

七年的發展歷程見證的不僅是品牌形象的確立,九洲韻品牌的產品質量已在鐵觀音領域樹立起領導者的形象,今天的九洲韻已發展成集種植、加工生產、品牌營運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
1、獨特的產地優勢
九洲韻鐵觀音均產自原生態的有機茶園,茶園位處“中國茶葉第一鎮”——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地理位置為北緯24°50′~25°26′,海拔在800米以上,高山雲聚之頂,日照恆久,氣候溫和,雨露充沛。茶園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礦質營養元素豐富。
2、傳統的加工工藝
九洲韻鐵觀音品種由專業培訓的採茶人員進行採摘,精選正午新樅鐵觀音三葉一芯或兩葉一芯,聘請秉承百年獨到制茶工藝的頂級制茶師,融合傳統制茶工藝與現代科技成果,精心烘培,潛心研製而成。
3、全面的物流保障
公司積極有效地整合多種運輸能力,建立起一個輻射全國的物流網路,保證貨物運輸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茶葉從產地到銷售,均採用-5℃以下的冰庫冷藏,全程物流保鮮的模式,保證產品的香氣和品質。

(二)產品優勢

1、專業的運營資質
九洲韻人以專業的發展眼光,嚴格執行茶葉生產、銷售、管理系列標準規範,先後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QS體系認證等資格認證;並獲得“優秀茶業文化企業”、“全國產業化創新發展示範基地”等諸多榮譽,2010年,九洲韻品牌再次被評選為“中國消費者滿意名特優品牌”。
2、精美的產品包裝
九大系列產品覆蓋高、中、低檔,適應各消費層的需要,包括九洲傳奇系列、王者至尊系列、王者風範系列、商旅系列、華商傳奇系列、禮儀之邦系列、漁樵耕讀系列、養肝茶系列、九州紅茶等九大系列系列幾十個品種,更有上百種精美茶壺、茶具、茶食品。
同時,公司聘請名匠專業打造了一套帶有濃厚文化書卷氣息的系列產品包裝。打開一個個系列,宛如手捧一本本中華文化史的厚重書卷,在感受九洲茶韻的同時,再一次的品茗歷史,可謂是匠心別具。
3、獨立的產品研發
九洲韻獨立擁有茶山、茶廠和物流基地及專業的茶葉研究機構,能及時根據市場反饋的信息,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在產品開發方面為廣大加盟商解決後顧之憂。

(三)服務優勢

1、禮儀優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不斷的經驗積累,九洲韻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務體系,其中包括接待禮儀、銷售禮儀、客戶溝通禮儀等多個方面,公司定時組織對員工進行系統的培訓,不斷追求為顧客提供最滿意和最周到的服務。
2、文化傳播
公司特別聘任專業的茶葉培訓師,充分溶合九洲韻本身的文化特點,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播途徑。該途徑以茶為載體,通過這一載體傳播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茶文化以及各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和歷史文化。將茶與文化有機融合,達到形式與精神的互相統一,讓廣大消費者在品鑑佳茗的同時,更能細細欣賞獨特的九洲韻品牌文化。

(四)管理優勢

1、先進的運營管理系統
九洲韻品牌借鑑肯德基、沃爾瑪、7-11、希爾頓酒店等國內外成功案例,採用國際先進的“特許經營”管理模式,建立“旗艦店-形象店-標準店-專賣店”的分級管理體系,使加盟店的營運更有效率,並得到與直營店同樣的支持,真正實現對加盟商的助力和扶持。
2、有效的投資風險控制
(1)市場信息風險控制
公司通過各種途徑,及時收集茶葉市場動態信息並進行分析統計,與加盟商共享分析結果,從而有效避免加盟商因市場信息滯後而帶來的市場決策風險。
(2)庫存風險控制
對不同區域消費特點的把握,公司採用最合理、最最佳化的產品配置方案將庫存風險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公司大量的庫存為加盟商提供強大的貨品供應後盾,減少加盟商庫存成本。
(3)運營成本控制
公司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令加盟商減少不必要的投資費用和浪費。隨著代理連鎖體系的擴大,公司的規模優勢將轉化為成本優勢和價格優勢。
(4)協定補償
3、強大的後勤服務支持
(1)培訓支持
公司為加盟商提供全面的專業知識和經營管理培訓,並定期派遣專業人士對各加盟店進行交流巡察和經營指導。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知識(含茶藝、茶葉、茶具、茶文化知識)、經營管理、銷售技巧、客戶管理、物流管理(進銷存管理)、經營設備的正確使用、產品的陳列擺放等。
(2)市場支持
公司協助加盟商進行市場調察、選址調查和經營條件評估,為加盟商提供整套的VI規範、專業的店面裝修設計指導和全國統一的廣告宣傳方案,協助加盟商進行市場和投資效益分析,擬定、調整市場行銷策略,指導加盟商進行投資決策和運營管理。
公司緊跟市場動態,適時推出新產品、新政策,定期組織統一的市場行銷活動,積極參加各種全國性和國際性的會展活動。
(3)管理支持
公司為加盟商提供管理和技術服務支持,在加盟初期可派遣專業管理人才協助加盟商開展管理工作,指導加盟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店鋪管理體系。在運營過程中,公司根據加盟商反饋的信息,第一時間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分析和討論,為加盟商提供合理化的調整建議。

品牌榮譽

2010年榮獲“福建百佳茶名店”稱號
2010年榮獲“食品安全示範店”稱號
2010年 榮獲“安溪縣質量技術監督協會理事單位”稱號
2010年 獲得“福建省企業產品執行標準註冊登記證書”
2010年 獲得“世界傑出華商協會理事單位”稱號
2010年獲得“中國消費者滿意名特優品牌”榮譽稱號
2009年獲得“中國書畫大家品鑒專用茶”榮譽稱號
2008年獲得“中國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榮譽稱號
2008年獲得“中國消費者喜愛十佳品牌”榮譽稱號
2007年獲得“中國十大創新力品牌”榮譽稱號
2007年確認為“全國產業化創新發展示範基地”
2006年2004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QS體系認證

九洲韻——九州神韻

秦韻

秦以前,茶的生產和利用僅局限於蜀地之中。秦朝以後,茶業出蜀。漢代後,茶業逐漸東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蓬勃發展起來。至唐代,中國茶文化的框架基本形成。而唐代陸羽的《茶經》,作為中國茶學的根源,對中國茶文化的成型,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最具有中國象徵的茶文化,在茶祖炎帝神農氏故里,曾盛行於隋唐,至中唐達之頂峰,影響甚遠,創造了一段中國茶文化最輝煌的歷史。
但自宋明以後,隨著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東移,茶文化的重心也隨之遷移,隋茶穩步發展,後帶來了隋之後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文化。

漢韻

西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一個強盛、富饒的王朝。它繼承和鞏固了秦朝開始的統一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西漢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華各民族的核心漢族就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原戰國時各國的文化便相互滲透融合,到西漢時中華地區在典章制度、語言文字、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多方面都逐漸趨於統一,構成了共同的漢文化。
從此中華地區的各族就出現了統一的漢族。漢族和周邊各少數族都是漢代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成員。漢族由於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自然形成的結果。漢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
秦朝以後,茶業出蜀。漢代後,茶業逐漸東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蓬勃發展起來。至唐代,中國茶文化的框架基本形成。而唐代陸羽的《茶經》,作為中國茶學的根源,對中國茶文化的成型,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隋韻

大隋天子於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禪讓,建立了大隋皇朝。
隋文帝以大興城為京師、隋煬帝以洛陽為京師,實行東西兩京制:西京長安、東京洛陽。589年,揮師南下,滅了長期割據南方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隋朝,統一中國。
秦以前,茶的生產和利用僅局限於蜀地之中。秦朝以後,茶業出蜀。漢代後,茶業逐漸東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蓬勃發展起來。至唐代,中國茶文化的框架基本形成。而唐代陸羽的《茶經》,作為中國茶學的根源,對中國茶文化的成型,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最具有中國象徵的茶文化,在茶祖炎帝神農氏故里,曾盛行於隋唐,至中唐達之頂峰,影響甚遠,創造了一段中國茶文化最輝煌的歷史。但自宋明以後,隨著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的東移,茶文化的重心也隨之遷移,隋茶穩步發展,後帶來了隋之後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文化。

唐韻

陸羽在《茶經》中十分詳盡地闡述了唐代飲茶方式的主流。
對茶的採摘、製作、飲用進行了細化,其煎茶方法為:炙茶、貯茶、碾茶、羅茶、擇水、烹水煎茶(一沸調鹽葉,二沸時出一瓢水、環激湯心、量茶末投於湯心,待湯沸如奔濤,育華)、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餑均分。
以釋皎然、盧仝為代表的《修行類》茶道流派的形成。
以了解的關於“茶道”一詞的最早記載,見於唐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烹金鼎。素瓷雪色飄沫香,何如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清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腦。此物清高世莫如,世人飲酒多自欺。悉看畢卓瓮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而真,惟有丹丘得如此。”

宋韻

到了宋代,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宋朝的茶區,基本上已與現代茶區範圍相符,明清以後,茶區基本穩定,茶業的發展主要是體現在茶葉製法和各茶類興衰演變。
說起喝茶,中國古代飲茶習慣有個從抹茶,煎茶到泡茶的發展過程。
宋元時,人們飲茶是把茶焙乾了以後,碾成碎末,放入砂銚子裡煮開,煮茶火候與煮茶的聲音也成為品茶的重要內容。蘇東坡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前一句將泛起的泡沫比作蟹眼,魚眼,後一句將烹茶之聲比作松風。水要三沸,起蟹眼泡沫才能喝,時間過長則熬成濃湯,失去了原味。
宋人蔡襄《茶錄》載:“炒茶先注湯,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洄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斗式,以水痕先沒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從上面的一段文字之中我們可以看出那時侯烹茶是比較重視火候和水質的,同時,這裡也講到了鬥茶。

元韻

從元曲茶禮、茶俗的描寫,看元代民間生活中的茶文化——元代,飲茶成為全國各民族、各階層的一種共同嗜好。
元雜劇如賈仲明的《李素蘭風月玉壺春》、楊景賢的《馬丹陽度脫劉行首》、李壽卿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以及無名氏的《施仁義劉弘嫁婢》、《逞風流王煥百花亭》等,都有以當家者的口吻宣讀的當家詩: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將“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地道的市井俗語化為雅致的文人詩語,要首推元人周德清的小令【雙調?蟾宮曲】《倚蓬窗無語嗟呀》:倚蓬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甚么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瓮兒恰才夢撒,鹽瓶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明韻

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廢團茶,改貢葉茶。後人評價甚高:“上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惟采芽茶進……按加香物,搗為細餅,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開千古茗飲之宗。”
兩宋時的鬥茶之風消失了,餅茶為散形葉茶所代替,碾末而飲的唐煮宋點飲法,變成了以沸水沖泡葉茶的瀹飲法,品飲藝術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開千古清飲之源。明人這種飲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這種瀹飲法是在唐宋時就已存在於民間的散茶飲用方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明代文士如文徵明、唐寅、徐渭皆是一時懷才不遇的大文人,於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又都嗜茶,因他們有能力開創了明代“文士茶”的新局面,他們都有不少佳作傳世,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清韻

乾隆在位(1736--1795)的六十年間,清代正處於康乾盛世,加之乾隆皇帝酷好飲茶,又擅作詩,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便選擇吉日在重華宮〔按:重華宮在北京故宮西路,雍正五年(1727)清高宗弘曆(乾隆帝)大婚時賜居於此,乾隆登極後升為宮〕舉行茶宴,由乾隆欽自主持,其主要內容:一是由皇帝命題定韻,由出席者(一般為十八人)賦詩聯句(每人四句);二是飲茶;三是詩品優勝者,可以得到御茶及珍物的賞賜。清宮的這種品茗與詩會相結合的茶宴活動,其規模雖然較小,但在乾隆年間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除少數年份之處,幾乎每逢新正都是要舉行的,稱為重華宮茶宴聯句,傳為清宮韻事。
清初查慎行(1650--1727,浙江寧海人,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在任翰林院編修官時在《海記》中對康熙年間的各地貢茶列有條目--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等省的七十多個府縣,每年向宮廷所進的貢茶即達一萬三千九百多斤 。

現代茶韻

中國自古就有茶道,但一直未曾加以總結歸納,一如道家的“天人和一”,表現出的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唯一”的思想意境,人化自然,讓自身在品茶時與自然親近,化自然的品格為自己的品格,從茶壺水沸聲中聆聽大自然的呼吸,從而契合自然、徹悟茶道、天道、人道;一如佛教的“禪茶一味”,提倡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從茶中體味苦寂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禪機,以茶道為修身養性之途徑,從而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又如儒家謙恭有禮,賦予茶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有為精神,“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品質,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歷史使命感等儒家情感。
現代之韻在於集合儒、道、佛三家之特長,融合其思想精華,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於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 品味的不僅是茶葉,更是飽含中國自古以來的茶道精神以及充滿現代風格的茶藝技術和各國不同的茶道禮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