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索橋

九峰索橋

九峰索橋曾是我國第三大單拱索橋,其優美的造型,迷人的彩燈,成為南平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基本信息

概述

九峰索橋曾是我國第三大單拱索橋,其優美的造型,迷人的彩燈,成為南平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九峰索橋邊的九峰山,因九座如出水芙蓉的山峰而得名,山上層巒疊翠,雙塔聳立,景色怡人。

九峰索橋歷史

早在1979年九峰索橋就由市林業勘察設計院進行了初步設計,並提出了一些方案。1982年交由福州大學進行最終設計,市城建局組織建設。1982年5月30日開始動工興建,共投資140餘萬元,1983年9月15日竣工,前後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索橋長325米,主跨200米,索塔高43.2米,橋面淨寬4米,是我省第一座橫跨閩江的懸索橋,同時也是當時全國跨度最長的遊覽專用橋。

九峰索橋風景特點

九峰山上文物遺蹟眾多,有理學先驅"延平四賢"活動遺蹟、紅軍戰壕、中國解放軍閩浙贛人民游擊隊遺址等。宋、明兩代所建的"延平書院"與"萬福精舍"更使該山成為聞名遐邇的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登上九峰山看延城,正是"日受千人拜,夜享萬盞燈"。
九峰山上那座翹首而立的亭子叫"百合亭",百合花是南平的市花,《人民日報》曾報導"洛陽看牡丹,南平看百合",茫盪山的一株野生百合花,曾長出71朵花。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九峰索橋,在南平市民心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處交通設施,一個休閒的去處,而且是南平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見證了南平最近20餘年的發展歷程。“九峰索橋建起來以後,大大縮短了兩岸往來的時間。住在九峰山附近跟住在市中心沒什麼區別。”劉美珠笑著說,“現在,每當家裡來了客人,我都會帶他們去九峰索橋附近轉轉,讓他們感受一下南平的變化有多大。”
九峰索橋的建成,帶動了房地產的發展,也帶旺了濱江兩岸的人氣。夏日夜幕降臨,漫步在橋上,江風習習。一對對情侶喃喃細語,散步的老人們相攜而行……一切,是那么的靜謐、祥和。九峰索橋,讓市民們的生活平添了幾許情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