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驄

語出:唐 杜甫 《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嚴侍御不到先下峽》詩:“聞道乘驄發,沙邊待至今。” 唐 韋應物 《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二侍御》詩:“忽報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

基本信息

詞目:乘驄
拼音:chéng cōng
注音:ㄔㄥˊ ㄘㄨㄙ
解釋:指侍御史。

典源

《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傳》附《桓典傳》
字公雅,復傳其家業,以《尚書》教授潁川,門徒數百人。舉孝廉為郎。居無幾,會國相王吉以罪被誅,故人親戚莫敢至者。典獨棄官收斂歸葬,服喪三年,負土成墳,為立祠堂,盡禮而去。 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及黃巾賊起滎陽,典奉使督軍。賊破,還,以牾宦官賞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調,後出為郎。靈帝崩,大將軍何進秉政,典與同謀議,三遷羽林中郎將。獻帝即位,三公奏典前與何進謀誅閹官,功雖不遂,忠義炳著。詔拜家一人為郎,賜錢二十萬。 從西入關,拜御史中丞,賜爵關內侯。車駕都許,遷光祿勛。建安六年,卒官。

釋義

典源譯文

桓典字公雅,重又繼承家業,在穎川教授《尚書》,有數百名門徒。 被推舉為孝廉並擔任郎職。 不久,正遇上國相王吉因有罪被殺,朋友親戚沒有人敢到他家去。惟獨桓典放棄官職為他收殮屍體將他埋葬,並服喪三年,背土堆成墳,又為他建立祠堂,按禮儀做完所有事情之後纔離去。司徒袁隗召桓典到府中做事,因品第高受到推舉,拜為侍御史。當時宦官專權,桓典執政毫不畏懼迴避他們。他常常騎著青白色的馬,京城的人都十分畏懼他,說:“走著走著要停下來,以避開騎青白色馬的御史。”到黃巾賊在榮陽起兵,桓典奉命督軍。賊兵被擊敗,他回到朝中,但因觸犯宦官而得不到獎賞。他在御史任上七年都沒有礙到遷升,後來到京城之外去擔任郎官。靈帝崩,大將軍何進掌權,桓典參與謀劃商議,因而三次遷升至羽林中郎將。獻帝即位,三公上書言桓典以前與何進謀劃誅除宦官,雖然沒有成功,但忠義之心顯著。天子下詔拜桓典家一人為郎,賜錢二十萬。桓典從西入關,拜為御史中丞,賜爵號為關內侯。天子車駕至許都,遷桓典為光祿勛。建安六年,死在任上。

釋義

桓典為司徒時,因避而常乘驄馬,後遂以“乘驄”指侍御史。

同源典故

乘驄 御史驄 桓典馬 花驄 避馬 避驄 鐵驄 驄馬

運用示例

杜甫《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舊乘驄。”
杜甫《渝州候嚴侍御不到先下峽》詩:“聞道乘驄發,沙邊待至今。”
韋應物《寄洪州幕府盧二十二侍御》詩:“忽報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
《剪燈餘話·泰山御史傳》:“糾察每侍於帝傍,讜論佇聞於白簡。期邁攬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