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國家與市民社會

主權國家與市民社會

《主權國家與市民社會》是2006年10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英文。本書主要講述了主權國家與市民社會作為現代政治社會秩序的條件而言,它們必須各自分立,但彼此互動,這種互為辯證的關係必須以憲政法制、人權與平等之正義作為兩者互動的轉介。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蔡英文,男,1952年6月6日出生於台灣,爾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政治研究所博士,劍橋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訪問學人。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疑及政治思想專題研究中心執行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霍布斯主權理論的當代詮釋

主權概念之基本意義與霍布斯思辨的起點

霍布斯主權理論的詮釋

施密特的詮釋:以國家的原初性之政治統一為核心

福柯的詮釋:斬斷君主之主權者的頭顱

歐克秀的詮釋:自由憲政的闡釋觀點

結論

第二章 麥可·歐克秀的自由憲政理論與政治概念

現代主權國家及其憲政的延續性

國家是一種特定的結社模式:societas與universitas

國家主權、權威與政治概念

法治權威與政治的辯證

結論

第三章 現代國家與公民身份:公民身份的多重性及民主政治的含義

引論

現代公民觀念之濫觴

法國革命的公民觀念的轉折

公民資格與人權

公民身份的多重性與民主政治

結論

第四章 人權議題:人的主體權利、國家的政治權力與文化差異性

人權與政治權力:人權的法律與制度意義

人權的人性預設及其政治含義

人的自主性與人權的論證:康德人權學說的主旨

人權與文化的差異性

結論

第五章 古典共和之公民社會的理想與奧古斯丁的政治神學之批判

亞里士多德與西塞羅的古典共和公民社會理念

公民社會政治神學的轉折:奧古斯丁對古典共和公民社會理想的解釋

結論

第六章 市民社會與自由民主:蓋爾勒的觀點

市民社會與人的個體性倫理

人之個體性、市民社會以及現代性文化的關聯

人的個體性與單原子之個人

市民社會、自由民主與民族主義

結論

第七章 公共領域與民主共識的可能性

公共領域的古典意象與現代詮釋

現代性公共空間面臨的問題

公共空間的倫理性格

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