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號子

丹江號子

丹江號子是民歌的一種,是淅川縣船工們在拉縴、扛船勞動中,集體創作的民間歌曲。號子音韻悠長,雄渾有力。

簡介

丹江號子丹江號子

丹江號子是民歌的一種,它是淅川縣船工們在千百年來拉縴、扛船勞動中,集體創作的民間歌曲。丹江號子是一人領唱,眾人應和。有啟錨拉縴時唱的,有撐船行舟時唱的,有裝卸貨物時唱的,有推船扛船時唱的等二十多個曲調,一百多個曲目,其中有《撐船號子》、《穿檔號子》、《過街號子》等。號子字詞質樸、押韻,喊唱流暢順口,聲調蒼勁幽遠,音韻悠長,雄渾有力。

曲調

丹江號子----勞動的樂章

黝嗷依!哈依!呦嗷!呀嗷依!呀嗷依嗨呦!

黝嗷依!哈依!呦嗷!呀嗷依!呀嗷依嗨呦!

……嗨嚎嗨!嗨嚎嗨!嗨嚎嗨!

這蒼勁渾厚,質樸粗獷,悲愴有力的船工號子來自古老的丹江;這雄壯豪邁,鏗鏘有力,音調一致的船工號子從遠古延續到今天,幾千年來,這首充滿著丹江地域特色的勞動樂章,世世代代被丹江兒女傳唱,它喊出了丹江船夫們的激情和力量,也寄託了丹江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就是淅川丹江號子。

記載

丹江號子毫無疑問來源於丹江。據我國最早的地理書籍《禹貢》一書記載:早在戰國時丹江就已盛行通航,後繁榮於兩漢魏晉,鼎盛於唐、元、明、清,直至民國初年,在京漢和隴海鐵路沒修之前,丹江一直是連線我國東南和西北的水上大通道。由此可見,丹江號子始於夏周,成於春秋戰國,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以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丹江號子是淅川船工們在千百年來拉縴行船的勞動中,集體創作出來的民間歌曲,是淅川民歌的一種。它最初產生於船工們勞動時統一喊號,是丹江船工們在拉縴、撐篙、推舟、扛船勞動中,一人領、眾人和的一種曲調形式。這種號子在勞動中隨意傳唱,不需要任何樂器伴奏,只是在不同勞動中,按照勞動節拍、節奏、喊腔起身,用力,邁步行走,起著步調一致、協調齊心的統一步伐的號令作用。 

傳承

丹江號子是淅川船工在拉縴、扛船的勞動中,隨心所欲創作的口耳傳唱的民間勞動歌曲。作者和演唱者絕大部分是老船工,大多船工都會唱,少數不會者,起碼也能哼幾句。沒有固定的師徒關係,更沒有強制性的傳授方式,隨著世代傳承,口耳相傳,淅川逐漸出現了一些喊丹江號子的代表人物,如淅川滔河鄉姬營村的金昌海,上寨村的熊成娃,淅川宋灣鎮的老船工陳文義,有人誇張地說,灘,在他們的號子聲中讓路;水,在他們的號子聲中斷流。他們以精湛超群粗獷豪邁的演唱技巧,傳授帶動了一批又一批船工,形成代代傳唱丹江號子的習俗。

丹江號子語言質樸,曲調順口流暢,易唱、易懂、易學、有一人領唱,眾人應和的曲調特點。它的調式用“宮”,氣勢磅礴有力,起著號召、統一步調、協力齊心的號令作用。啟錨開船時的《啟錨號子》,開船行舟時的《撐船號子》,繞灘過險時的《穿檔號子》,逆風逆水拉縴的《拉縴號子》,裝卸貨物時的《裝卸號子》和過街走巷的《過街號子》等。這些號子聲音蒼勁幽遠,音韻悠長,雄渾有力,激昂悲壯,它粗獷中夾雜幾分悲壯,豪放中透著些許野性,既沉重濃郁,力達千鈞,又讓人充滿豪氣。充分表達了船工們世世代代的愛和恨、苦與樂,力與美。

丹江號子歷史悠久,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從他的萌芽的那時起,就唱出了自夏周和春秋戰國丹江通航以來數千年的航運史。它既含有黃河文化的養份,又吸收川江號子的精華。丹江號子語言質樸、詞語順口流暢,曲調蒼勁、渾厚、粗獷,,發掘和保護丹江號子,不僅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民歌寶庫,而且對於弘揚丹江流域文化,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開發利用丹江號子方面,利用丹江號子,開發撐舟划船等文化旅遊產業,向遊人再現當年丹江千舟百楫號聲震天的真實場面,同時,以丹江號子、丹江傳說和淅川民間歌謠開發丹江文化展覽館,讓遊人品讀數千年的丹江文化史和航運史。不僅對丹江流域的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有著促進作用,而且對樹立渠首水源地淅川的對外開放形象,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