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鳳凰山景區

丹東鳳凰山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凰山是遼寧四大名山之一,位於丹東市西北57公里處,北距瀋陽市213公里,西南距大連市300公里,占地24平方公里,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氣勢雄偉壯麗,四季景色各異,文物古蹟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以其“景、峰、險、石、洞、泉、物、廟、刻、跡”等十大景觀為主線、重點景觀100多處,集“雄、險、幽、奇、秀”於一身,其景色集中、險夷莫測。環山的廟宇、石刻和其它人文景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卷。
鳳凰山位於鳳城市區東南3.5公里,交通方便。鳳凰山主體由花崗岩構成,景觀奇特,自古有“遼東第一名山”之稱道光年間(1821-1850)與千山、醫巫閭山、藥山合稱為“奉天省四大名山”、“中國第一歷險名山”以險山、秀水、邊塞、林區及民俗為主要遊覽內容。是融觀光遊樂、文化交流、度假休閒為一體的山嶽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鳳凰山巨崖闊石,青苔如墨,像烏黑的骨頭,南北朝時期始稱烏骨山。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稱為“鳳凰山”,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鳳凰山被譽為歷險名山,名不虛傳。有很多外地遊客遊了鳳凰山之後第一感覺是險,是游後怕。有人總結出登鳳凰山一定要出兩種汗。一種從頭至尾爬峰過洞跨潭越石,熱汗不斷,對體力是個考驗;一種是山高路險,步步涉險,嚇出一身冷汗。冷汗熱汗交織,那種滋味恐怕只有遊了才知道。鳳凰山的險始自上山,從觀音洞旁雙龍背下的石壁開始,到老牛背、百步緊、三雲台、天下絕、老虎口、步步有險,步步驚魂。更是對體力、膽量的一次考驗。而鳳凰山的險是行路險、觀景險但是險處護欄、扶手、鐵環、腳窩、提示牌都保證了遊客的安全。
鳳凰山被譽為“國門名山”、“萬里長城第一山”,與山的雄壯與地理位置有關。鳳凰山屬長白山余脈,周邊是遼東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拔不足百米。而鳳凰山絕對高度達836.4米,相對周圍低矮平緩的丘陵,更顯高大峻秀。萬里長城經過這裡蜿蜒東去,將龍頭放在虎山。作為明長城遼東段第一山,作為東方絲綢之路,前往日本、朝鮮驛道的必經地,雄踞要隘,大有睥睨天下,捨我其誰的氣勢。加上遠觀入利劍沖天,是方圓幾百里登高望遠之地,鳳凰山的雄可見一斑。
鳳凰山有陽剛一面,也有陰柔一面。鳳凰山作為歷史文化名山,有著深遠的歷史和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從山門開始,仿古建築鳳凰台。小長城。山蔭城。鳳凰山莊一字排開,而真正的古建築群紫陽觀、朝陽寺、斗母宮、碧霞宮、忽必烈塔,都在默默訴說著歷史的風塵。戰爭、動亂、創造、毀滅、恢復、破壞,當這一切歸結為建築物平靜的外表,只有幽遠之歷史給我們以痛定思痛的冷靜,並催生溫故而知新的思考。鳳凰山還幽在洞府,鳳凰洞三教洞通玄洞、參娘洞等明洞景美境幽。鳳凰山名泉明溪又有丹泉、聖源,有櫻花溪、醉仙溪、木蘭溪,森林茂密,水生輕妙,那幽是滲在骨子裡的飄逸,滑翔在心靈上的悸動。
鳳凰山奇,在風在石,奇峰羅列,林林總總,單是西線,就有羅漢峰、將軍峰、箭眼峰、攢雲峰、兔耳峰;奇石幻景,更是一絕。金蟬望月、金龜求風、飛來石、參娘望夫石、石壁鶴影、羅漢臉等。鳳凰山奇,在花在木。鳳凰山奇花玉玲花,據考證,東北僅在鳳凰山有。天女木蘭、丁香、杜鵑舉目皆是,風舞松、裂石松、臘柞連理被譽為鳳凰山三大其木。鳳凰山奇,在禽在獸。由於森林覆蓋率95%以上,面積龐大,成了各種鳥類們棲息地,鷹、鶴、五彩錦雞隨處可見。蛇、狍、狐、飛鼠與遊人同行,娃娃魚在深谷里如嬰兒尋母,聲聲動人。
鳳凰山秀,在四時可賞。春到鳳凰山,野鴨泛波於二道河飲馬河、愛河;山上古木吐綠,嫩芽初現,山梨、山杏、杜鵑、冰凌等各種野花吐艷爭芳,有葉初放,有水初流,有鳥初歌。酷暑炎夏,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山中水量驟增,山泉左一股右一眼,從石縫滲出,森林被綠浸染成一體,步行林中,抬頭看不見一縷陽光。瀑布多起來,隨便哪個小谷,哪個斷崖,哪塊巨石,都有水跌落,身姿嬌柔,聲音脆亮。鳳凰山雲海是夏日一絕。西風驟起,秋天蒞臨。葉子最先感到氣溫的變化,變黃,又變紅,濃霜初降,山上堪稱色彩的展覽館,從綠到黃,從黃到紅之間的各種顏色,萬千變化,韻味無窮。野果高懸,飛鼠、松鼠爭相採集。葉落知秋,一瞬間,山坡上了吼吼的嶄新的黃綠的相同的厚毯。冬天來了,雪一夜之間白了天地,白了山峰翠柏,山中的水凝固了,成了冰瀑。
紫陽觀包裹三官殿、純陽殿、三教堂、斗母宮、碧霞宮。紫陽觀是鳳凰山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廟宇,始建於明弘治元年,原名大安寺,又叫大寧寺,清朝時叫做逍遙寺。明萬曆15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有禪僧李祖能、馬祖元雲遊到此,喜愛這裡物華天寶,於是就化緣於鳳城的富實人家,歷經三年落成。
紫陽觀1980年重修,正殿5楹,東西配房3楹,四角攢尖式鐘鼓樓各一座。紫陽觀採用琉璃瓦造頂,單檐硬山式磚石結構。梁枋有彩繪裝飾,下面是透雕燕尾,各殿殿脊上都有飛龍走獸,樑上貼金。門和門外明柱都是木製的,塗朱紅色。廟外四棵古松都有500多歲。
純陽殿位於三官殿右側。東西兩邊是道舍各三間,山門,長廊,總建築面積314.58平方米,純陽殿是仿明清建築,看它碧瓦朱檐,雕樑畫棟,給人以古樸典雅,莊嚴肅穆的感覺。這裡邊供奉的是八仙之一呂洞賓。呂洞賓,唐末道士,名嵒或名岩,字動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據說唐鹹通三年(862)六十四歲時進士,及第後被漢鍾離度為神仙。
斗母宮又叫八隻手,裡面供奉的是“圓明道母天尊”。斗母是道教信奉的女神,傳說是北斗眾星之母。斗母宮建在觀勝台上。從這裡可以遠觀烽火台、羅漢峰。斗母宮整體建在一塊巨大的石崖上,宮崖一體。斗母峰勝境是鳳凰山十景之一。
鳳凰山朝陽寺位於鳳凰山西山景區,西靠老牛背懸崖,東南200米是上山公路。建於1592年,1721年鳳凰城城守尉烏爾度重修,立《重建朝陽寺碑記》,右為漢文,左為滿文。近年來,在遺址的基礎上再度重修。
老牛背寬度不足30厘米,窄處僅10厘米,長40多餘米,光溜溜的像老牛的脊樑,所以被稱為老牛背。1982年以前,老牛背是真正的老牛背。遊人要趴在岩脊上,一寸一寸,一尺一尺挪過去。儘管當時登老牛背非常危險,但是常有喜歡登山的人前來挑戰極限。1982年,風景區在老牛背身上鑿石窩讓腳使上力,並在手可以碰到的地方安裝上鐵環。即使這樣,十成有九成的人是不敢過老牛背的。1984年整修三官殿至神馬峰四條旅遊線路時,將老牛背安上護欄。護欄為六寸管,鑿岩栽入30厘米,硫磺灌注。
箭眼峰海拔812米,是鳳凰山第三高峰。從很遠的地方看,鳳凰山兩座山峰對峙,猶如倚天長劍,那就是神馬峰和箭眼峰。相傳箭眼是唐朝大將薛仁貴用箭所射。《舊唐書薛仁貴傳》云:“軍中哥曰‘將軍(薛仁貴)三箭定天下,戰士長歌入漢關。’”薛仁貴是唐朝勇武善射的名將。民間傳說他身穿白袍,善騎射,有萬夫不當之勇。他站在定軍山上,搭弓引箭,弦如滿月,對準鳳凰山奮力一射,頓時一聲巨響,山峰被箭射透。從此定軍山被稱為“發箭嶺”兩峰之間的卵石堆成了大洞,就被稱為箭眼了,峰也由此得名。
從箭眼向東可以下山,路比較好走。
鳳凰山山城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的山城。1996年鳳凰山山城被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北魏拓跛珪天賜元年,由世居東北的少數民族高句麗所建的著名山城,又叫烏城、烏骨、烏骨城,位於鳳凰山東部,稱一盆狀。全城周長16公里,由城門、城牆、天然屏障附屬設施組成,共86段。有東,北,南、水四道門。城牆有4段,總長7500米,其中2300米較完整,主要有5段組成;黑溝段、廟溝段、馬溝段、東廟段、鳳凰山段。天然屏障最長的是廟溝山口大屏障,全長800米,最高屏障是攢雲峰懸壁,全長450米,海拔836.4米。附屬設施有城牆沿途及城內有關遺址、遺蹟,如哨台、旗桿座、點將台、枯井,另外還有多種出土文物,如磨製石斧、契丹文印、遼金瓦片等。
交通:鳳凰山位於鳳城市東南3公里處。鳳城是瀋丹線上大站,每天有幾次列車停靠,由瀋陽或丹東乘火車去鳳城,皆異常便捷。如由丹東乘汽車去鳳凰山,沿公路向西北行50公里,即至山腳。
娛樂:登山歷險、觀摩崖石刻、賞洞泉池溪
餐飲:鳳凰山莊內可以品嘗滿族風味小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