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洞

通玄洞

通玄洞,位於師宗縣城西500米處的天台山山腹,洞口東北向,史有“丹鳳銜書”及“鸚鵡遠眺一目收”的描述。該洞為中生界三迭紀嘉陵江統白雲質灰岩構成,處於逆斷層一側,它包括上、中、下三洞,有水旱洞之分,各洞互相通連。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通玄洞通玄洞
位於雲南師宗縣城西郊,通玄洞三洞相連,洞內相通。下洞名“通源”,一脈清泉潺潺東去,洞長0.5公里。中洞名“通幽”,長約1公里,深邃莫測。上洞名“通玄”,洞內長約0.1公里,有7個相連的廳。大廳內有一形似巨大的龜正伸勁,奔向飛流直下的瀑布。

穿過“神筆廳”就到四季廳,廳中分春、夏、秋、冬四景。南面猶如迎風飄逸的數株楊柳;北邊是雪壓大地,冰凍雲天的隆冬;東方在青松捶雲的山下,一群白象在林中悠閒嬉戲;西部,群山起伏,層層青松,青、黃、紅相輝映,一派秋色。洞中的鐘乳石色彩斑斕,姿態萬千,或形似走獸,或如飛禽。還有一塊由左向右傾斜,寬約4米,長14米的石壁,上麵點、橫、捺、撇相連,豎、折、彎、勾紛繁,似文非文,似字非字,遠觀是紋,近看是字,這就是神秘莫測的“天書壁”。

結構介紹

通玄洞通玄洞
師宗的通玄洞,似乎高原地下溶洞的佼佼者之一。它分為上洞(通玄)、中洞(通幽)、下洞(通源)。上洞高大寬敞,洞中有山,洞中套洞,大廳一個連著一個,鐘乳石千資百態,多為白色和朱紅色。最為典型的是“兩重天”。因下層呈朱紅色,上層為乳白色,故人們把它形象的稱為“兩重天”。它的頂部有一巨石,上有一大一小兩個腳印,俗稱為“仙人腳印”。

通玄洞的精華乃是中洞。從上洞300米處向南直下10多米,但見洞頂石箐中,伸出一隻巨手,擒著仙人蕉。順著萬串芭蕉林,穿過 “冷天雪地”的“北國”,洞越走越窄,洞內水深盈尺,石蓮、石磨、石柱、石墩數不勝數。兩邊洞壁上由於水位下降,突出於壁畫水平溝槽上面纖細的鐘乳石,象一幅幅人工壁畫,綿延至盡頭。與水中“漂浮”著的幾百個盆景構成一幅立體的山水畫。通玄洞的“玄”大概指的就是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傑作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