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白家

中關白家(なかのかんぱくけ)是對藤原北家九條流中,以平安時代中期的一位關白——藤原道隆為祖先的這一分支的一個稱呼,主要活動地域為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市)。中關白家曾榮耀一時,道隆本人是藤原北家九條流的正統繼承人。但在道隆死後,其嫡子藤原伊周在政治鬥爭中被叔父藤原道長擊敗,中關白家由此沒落,失去了九條流的正統地位。為區別於道長所繼承的九條流本流,所以歷史上一般以中關白家稱呼道隆一脈。

“中關白”稱呼的由來

這個稱呼最早見於12世紀前期成立的《江談抄》、《中右記》、《大鏡里書》等公卿日記 。之所以藤原道隆被稱為“中關白”,應該是因為他的父親藤原兼家和弟弟藤原道長。 藤原兼家在兩位兄長藤原伊尹、藤原兼通死後,通過成功的後宮政策,成為了天皇家的外戚,使得攝政、關白的職位從此以後由他的嫡系子孫獨占 。藤原道長同樣也是在自己的兄長藤原道隆、藤原道兼死後,由身為一條天皇生母的姐姐東三條院藤原詮子支持,在侄子藤原伊周因“長德之變”失勢後,取代了他的嫡系地位 。道長被稱為“御堂關白”,他的後代也就被稱為“御堂流”,代代保有攝關的地位 。夾在父親和弟弟中間擔任關白的藤原道隆,因此被稱為“中關白”。其家族也就被稱為“中關白家”。

家族概況

平安時代中期的正曆元年(990年),藤原道隆繼承了父親藤原兼家的攝政職位,成為外甥一條天皇的攝政。 同時,長女藤原定子被冊立為一條天皇的皇后,時稱“中宮”。為了確保自己的後代能繼續繼承攝關的職位,道隆不顧嫡子伊周仍年少,令他年僅20歲就超過了包括只年長他8歲的叔父藤原道長在內的3個比他更有資歷的人,成為內大臣。 同時,他原本的權大納言職位也由他的異母兄藤原道賴接任 。同母弟藤原隆家年僅16歲便任權中納言 。他的次女藤原原子也成為了東宮居貞親王(後來的三條天皇)的女御。

道隆對伊周的過分提拔引起了以一條天皇生母東三條院藤原詮子為首的朝野上下的不滿。 因此,在道隆年僅42歲、入宮的兩個女兒尚未生下皇子的情況下壯年離世後,繼任藤原氏族長、關白的並非伊周,而是叔父藤原道兼 。藤原道兼很快因天花死亡,在東三條院的支持下,藤原道長成為新的族長,並獲得內覽的職權 。

伊周和道長的政治鬥爭由此開始,最終因誤射花山太上法皇的“長德之變”事件,伊周被左遷為大宰權帥,隆家被流放 。儘管他們很快獲釋回京,藤原定子也生下了皇長子,然而藤原道長已將自己的長女藤原彰子送入了後宮,並聯合東三條院將彰子也立為皇后,形成“一帝二後”的局面 。

不久,藤原定子在一次生產後因胎衣不下死去了。緊接著侍奉於宮中御匣殿的定子之妹因被一條天皇寵幸而有身孕,卻在懷孕中不明不白的死去。之後,又有東宮女御原子突然吐血身亡的事。在中關白家的不幸中,藤原道長的女兒彰子也生下了兩個皇子,伊周絕望死去 。

失去了最強後盾的定子的遺兒、一條天皇第一皇子敦康親王最終沒能登上帝位,並年僅19歲無男嗣而終,中關白家就此失去了成為外戚的可能 。此後,藤原伊周的兒子藤原道雅經常深陷暴力的漩渦之中,被人稱為“荒三位”,其子出家 。藤原隆家的幾個兒子及其子孫成為了後世中關白家的主流,但已淪落為中層貴族,鮮有人能任大臣,徹底的旁流化了 。

後代

中關白家的後代,又稱道隆流,基本上是由隆家的後代組成 。

其長子藤原良賴官居正三位權中納言,後代中,外孫女源基子為後三條天皇寵愛,生下了實仁、輔仁二親王 。4代後的子孫中,有一位女性名藤原宗子,嫁給了武家伊勢平氏的領袖平忠盛,是為平清盛的繼母池禪尼 。

其次子藤原經輔官居正二位權大納言,世稱水無瀨大納言。後代中,5世孫藤原忠隆的女兒嫁給五攝家之一的近衛家之祖近衛基實,並生下嗣子近衛基通。 她的兄弟藤原信賴,是後白河天皇的寵臣,“平治之亂”的首謀者 。另一位5世孫藤原信隆的女兒藤原殖子是高倉天皇的後宮 ,生下了守貞親王、後鳥羽天皇二子 。其弟坊門信清因得任內大臣,信清的女兒信子又嫁給鎌倉幕府第三代將軍源實朝為正室 。同為5世孫的一條長成,是源義經的母親常盤御前的再婚對象,和奧州藤原氏也保有關係 。

經由女系,在皇室(藤原殖子——後鳥羽天皇——以後歷代天皇) 和攝關家中都有隆家的血統 。其男系子孫有坊門家、水無瀨家兩大分支 ,前者在室町時代斷絕,後者被稱為水無瀨流,分為水無瀨家、七條家、町尻家、櫻井家、山井家,直到明治維新為止,家格為堂上家 。

另外,在南北朝時代擁護懷良親王的九州肥後國豪族菊池氏,自稱是隆家的後裔,說其先祖藤原政則是隆家的兒子 。

而藤原伊周的二子二女,長子道雅有一女上東門院中將,為“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一子藤原顯長,有一女為伊賀少將,同樣為著名和歌詩人。長女是藤原道長次子藤原賴宗的正室,生三男三女。次女周子為藤原彰子的女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