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纖維

中長纖維

“中長型短纖維”是化學短纖維的一種。纖維細度為18~27分特,長度為51~76毫米,介於人造棉與人造毛之間,故名。主要用於混紡,常見的有滌綸/黏膠纖維、滌綸/腈綸等;也可純紡。其織物接近毛織物,具有挺括、滑爽、易洗快乾、免燙和成本低廉等特點。

【詞語】:中長纖維

中長仿毛花呢中長仿毛花呢

【注音】:zhōnɡ chánɡ xiān wéi
【釋義】:全稱“中長型短纖維”。化學短纖維的一種。纖維細度為18~27分特,長度為51~76毫米,介於人造棉與人造毛之間,故名。主要用於混紡,常見的有滌綸/黏膠纖維、滌綸/腈綸等;也可純紡。其織物接近毛織物,具有挺括、滑爽、易洗快乾、免燙和成本低廉等特點。

仿毛面料

中長纖維織物是以中長纖維為原料,在棉紡設備上加工的仿毛織物。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仿毛效果好,價廉物美,毛感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

中長仿毛花呢西裝中長仿毛花呢西裝

中長纖維是指介於棉型與毛型之間的纖維。原料主要有滌/粘、滌/腈等,滌/粘中長手感和吸濕性較好,免燙性較差;滌腈中長免燙性較好,但布面較毛糙。中長纖維織物的經緯紗多用16tex×2~21tex×Z(36/2~28/2英支)股線,也有使用18.5~21tex(32-28英支)單紗。組織有平紋、斜紋等。品種類似於精紡毛織物,如平紋呢隱條呢隱格呢凡立丁派力司嗶嘰華達呢馬褲呢花呢等。中長纖維織物毛型感強,質地挺括,手感柔糯,彈性好,易洗、快乾、免燙。根據加工方法不同,中長纖維織物分為白織中長纖維織物和色織中長纖維織物。主要用作外衣及褲子等面料。
1.中長纖維面料的特點中長纖維是指介於毛型與棉型化學短纖維之間的一種纖維。它並非化學纖維新品種,可由各種化學纖維加工而成,其長度和細度均介於棉花纖維和羊毛纖維之間。因此,有粘膠中長纖維、富強中長纖維及滌、錦、腈、丙、氯、維綸等中長纖維。對各類化纖中長纖維面料的特點,進行總結,得出以下結論:

⑴中長纖維織物彈性好,穿著時不易起皺。

⑵中長纖維織物挺括厚實,手感豐滿,多次洗滌後仍能保持平整如新、毛型感強的特徵。

⑶中長纖維面料有滑爽感,縮水率較小,成衣後不易變形。

2.中長纖維面料的品種中長纖維面料的花色品種很多,主要有滌腈、滌粘的混紡織物以及“三合一”面料。⑴滌腈中長織物採用滌/腈比例為50:50或60:40混紡而成,如滌腈混紡中長隱條呢,具有毛型感,且布身挺括,抗皺免燙,是中檔春秋外套選擇的理想面料。⑵滌粘中長織物採用滌/粘比例為55:45或65:35混紡而成,如滌粘混紡中長平紋呢,其風格特徵與上述隱條呢相似,也是受大眾喜愛的一種仿毛型產品,常用來做春秋外衣褲。

⑶“三合一”面料採用滌、腈、粘三種中長纖維混紡而成,面料兼備三種纖維的特點,且價格適中,適合做套裝、茄克衫、西褲等。

後整理

中長纖維織物仿毛效果主要是通過後整理體現出來的,所以後整理是仿毛的最關鍵一步,仿毛效果取決於後整理。

後整理質量要求:防縮、防皺、抗起毛和仿毛感.並具有永久性.仿毛感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要求手感鬆軟、厚實、彈性好、毛茸密實、紋路清晰、光澤柔和,由於目前尚缺乏測試手段,僅以蓬鬆度作為考核指標.。
織物後整理目前大多採用機械整理與化學整理相結合。預縮、蒸呢與呢毯整理,它們給予織物以不同程度的鬆動,使織物免於僵硬、織紋清晰、手感豐滿。磨毛處理則使織物毛茸密實,光澤柔和。化學整理是獲得永久性防縮、防皺和改善手感的決定因素,反應性整理劑能夠使粘膠纖維減少縮水、提高彈性,增強與滌綸纖維的抱合,織物在穿著過程中的起毛起球現象得以改善。添加劑能使織物獲得柔軟、滑爽、硬挺、豐滿和增強彈性等不同效果。
從篩選整理劑入手,並結合機械整理驗證各種參數對整理效果的影響.通過試驗認為,中長纖維織物實物質量,主要決定於以下三個因素;
1、反應性整理劑是對粘膠組份起作用的,當整理劑用量足以使粘膠的可交鏈位置趨近飽和時,織物的縮水率和回能指標接近最高值。
2、採用脂肪系柔軟劑,聚醚酯柔軟劑或二甲基矽乳液都能獲得良好的柔軟效果。
3、自交聯丙烯酸樹脂,有增進織物硬挺,提高身骨的作用,在與柔軟劑配合使用時,織物有良好的綜合效果。
各種參數的對比試驗數據與結論,見下述;
 

方法與條件:

(一)材料

l、織物
(1)滌/粘、65/35、29.5/2×29.5/2隱條呢,熱熔染色半制品用於工藝試驗。水洗後的原白半制品用於織物交鏈程度的測定。
(2)23/23純滌綸和#100人棉、退漿水洗後原白半制品,用於整理後交鏈指示劑對比測定。
2、整理劑:

中長仿毛呢絨中長仿毛呢絨

(1)2D樹脂;青島印染助劑廠產品含固量42%。
(2)HMM樹脂;青島合成纖維廠產品,含固量42%。
(3)烏龍;實驗室製品,製備方法參照專利[2]
(4)尿醛:實驗室製品。
(5)DMEU:實驗室製品。
(6)RC柔軟劑;日本。
(7)G樹脂;山東紡織研究所產品
(8)F4樹脂:山東紡織研究所產品。
(9)ST286柔軟劑矽乳液;濟南石油化工四廠產品。
3、催化劑,
(1)氯化鎂、檸檬酸三銨(工業)
(2)氟硼酸鈉(試劑)、硝酸鋅(試劑)

二、設備

1,樹脂整理設備及加工過程。
(1)小樣試驗,自製小樣機。
小軋車二浸二軋、熱風烘乾、熱風烘焙。
(2)大樣試驗
日本京都樹脂整理機。二浸二軋-無接觸熱風預烘-熱風針拉烘乾-焙烘。
日本和歌山樹脂整理機。二浸二軋-短環烘乾-針拉定型-橫導輥焙烘。
二浸二軋-烘筒預烘(十個烘乾筒)-烘筒復烘(十個烘乾筒)-布鋏拉幅遠紅外,焙烘定型。

織物檢驗與測試,

1、織物整理後交鏈度檢驗方法。
織物用酒精潤濕,滴樹脂交鏈指示液,5分鐘後將織物浸入水中輕輕洗去指示液、涼乾,按擴散環顏色評級:藍綠色
蕊,黃色暈圈、無紅色沾染者為交鏈良好(5級),綠蕊澄圈為4級,有紅色斑漬為3級,紫蕊紅圈為1級。
2、縮水;常規

色織中長格花呢色織中長格花呢

3、回能測試;用LFY-l回能儀,加壓500克5分鐘,急彈15秒,緩彈5分鐘.
4、織物厚度測試;匈牙利VES織物厚度儀
5、蓬鬆度=[織物厚度×1000/織物平方米克重](厘米3/克)
6、織物上樹脂水洗保留率測定。
織物經85℃以上水洗30分鐘,用定氮法測定水洗前後織物含氮百分比。

結果與討論  

(一)氨基甲醛樹脂篩選(小樣)。  

 試驗配方, 樹脂(100%) 2~4% 氯化鎂1% 檸檬酸三銨0.04% 氟硼酸鈉0.02% RC柔軟劑2% JFC滲透劑0.1% 二浸二軋(軋液率60%)→烘乾→焙烘(165℃/80秒)。

 交鏈指示劑測定結果與織物回能比較一致,2D樹脂整理效果最好,鳥龍與尿醛次之。滌粘織物上樹脂用量為4%時,交鏈度接近飽和,從織物彈性來看,2D樹脂用量越多粘膠的彈性越高,但純滌綸織物的彈性降低越大,烏龍與尿醛對降低純滌綸織物回能影響較小,但對提高粘膠織物的回能收效不如2D。從滌粘的整理來看,2D 3%有最好的回彈性,另外,從2D 4%就可使滌粘織物上的粘膠組分達到交鏈飽和這一現象來看,2D樹脂在兩種纖維間的分配比例,絕大部分為粘膠所吸收。  

 固著在滌綸纖維上的樹脂有耐洗的,也有不耐洗的,我們測定過幾個樹脂用浸軋-烘乾-焙烘方法,分別測定水洗前後在純棉和純滌綸織物上的含氮量,以確定樹脂在織物上固化後的耐洗性

看出,固著在滌綸纖維上的HMM樹脂,有良好的耐洗性,它可以說明,採用2D樹脂整理的中長織物,多次洗滌後身骨明顯變差,而用HMM樹脂整理的中長織物,身骨較好,並且耐洗.
(二)2D樹脂工藝條件比較(小樣)
以上述配方工藝為基礎,按2D樹脂用量,催化劑和焙烘條件正交設計試驗(織物採用滌粘平布、焙烘溫度185℃)
注;*催化劑中僅標註氯化鎂用量,檸檬酸三銨,氟硼酸鈉的用量,根據氯化鎂相應調節.三者之比為;20︰1︰0.5
**焙烘小樣機風咀風速較小,因而處理時間加長,織物交鏈度與彈性測試結果
從數據分析,A2B2C2綜合效果最好,這一組試驗結果與樹脂篩選試驗的結論(提高樹脂用量與提高粘纖彈性成正比,與滌綸彈性成反比-見表一)基本一致,從表四中還可以看出,在上述配方組合基礎上,焙烘時間對交鏈的影響是第一位的催化劑用量對交鏈度也有重要影響,從對比中看出,催化劑用量從樹脂用量的25%降為10%時,用4%2D,僅相當於2.7%的2D與粘膠發生交鏈.
從織物彈性來看;2D3.3%,催化劑用量為樹脂的20%,焙烘溫度185℃,時間1分20秒的效果最好。
(三)2D樹脂用量對織物縮水率的影響(大樣)。
工藝條件;二浸二軋→短環烘燥(110℃)→針拉定型(170℃,20")→橫導輥焙烘(170℃,2’15")。 樹脂配方,

色織中長花呢色織中長花呢

2D2%3%4% 、 氯化鎂1% 、檸檬酸三銨0.04% 、氟硼酸鈉0.02% 、RC柔軟劑2% 、JFC滲透劑0.1%
交鏈度檢驗,焙烘前後所得結果相同。
大樣重現了小樣試驗中2D樹脂用量3%時,回能優於4%的情況。同時看出,2D用量達到3%時,織物的縮水率已趨於良好狀態(1%)以下。
(四)關於蓬鬆度指標的試驗
從全國各地樣品測試數據看,蓬鬆度指標除了個別外,大多在1.7左右。我們分別在松式(青印平野)和緊式(二印遠紅外)設備上,加工滌粘29.5/×29.5/中灰色隱條呢,並比較其蓬鬆度數據
可以算出,在松式加工時織物厚度的相對減少量為2.2~4.5%,經密減少3.7~5.3%,緯密增加0.9~1.4%,重量減少1.5~2.9%,蓬鬆度降低0.4~1.9%,同樣將緊式加工的上述指標增減百分比算出並作圖。
看到緊式加工織物在厚度、重量、密度三方面的下降百分率均大於松式加工,但是蓬鬆度指標的下降百分率卻不大於松式加工,特別是兩種加工方法最終成品的蓬鬆度平均值差別不到5%,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影響蓬鬆度指標的主要因素是織物密度的確定,密度越小,織物的蓬鬆度指標越高。
實際上,中長織物的加工要求並不局限於蓬鬆度指標,更重要的是手感,主要是鬆軟、厚實、彈性好的仿毛感,這項指標取決於化學整理中添加劑的選擇和機械後整理。
(五)添加劑試驗
用RC、VS、F4、G樹脂和有機矽作添加劑,比較其T/R平布上整理效果(小樣),樹脂配方取2D3·2%,催化劑氯化鎂用量為2D的25%,檸檬酸三銨為氯化鎂的1/10,氟硼酸鈉為氯化鎂的1/40添加劑用量。
在松式大樣機(平野)進行添加劑試驗結果見表九,(樹脂配方同上)
在緊式大樣機(遠紅外)進行添加劑試驗結果,(樹脂配方同上,遠紅外處理200℃/30")下機手感普遍偏硬,單獨用Rc柔軟劑的系一般生產工藝遠紅外處理20")
注:*Si為濟南化工四廠矽柔軟劑乳液ST286。
綜合小樣和大樣,松、緊式三項試驗Si、VS、RC、G樹脂對織物均有較好的柔軟效果,F4能使布面挺刮、清晰、G樹脂兼有厚實感,機械整理有降低縮水和增進織物手感豐滿度的效果。
關於添加劑與機械整理對織物彈性的影響,由於缺乏同品種、同條件嚴格的對比,大小樣三組試驗沒有統一的結論,從小樣試驗結果看,F4能增進織物彈性。松式大樣則以RC和G樹脂為好。遠紅外熱處理以有機矽最為明顯,蒸呢處理對織物彈性沒有明顯影響。
(六)關於織物上樹脂分配和游離甲醛的測試
中長織物纖維間氨基甲醛樹脂分配比例的測試,未曾見有論述,我們根據前面已經介紹過的方法:2D樹脂與纖維素纖維交鏈後,沸煮保留率一般在95%左右,而附著在滌綸纖維上的2D樹脂沉積物沸煮保留率為零,根據這一事實,我們對整理後的T/R織物進行沸煮保留率測定(定氮法)。
 從工作液中2D樹脂的含量和軋液率算得2D對織物的重量百分比為(4%×60%)2.4%,而分配在粘膠上的2D樹脂是織物重的2.21%。因此,對粘膠纖維的分配率大致上達到2D樹脂總量的88%。
這一數據是從遠紅外200℃/30"熱處理條件下測得的,在我們的幾次試驗中,是所能達到的最大分配值,從表十一還可以看出2D用量相同時,整理織物上的游離甲醛量,由於工藝條件的不同差別很大。

中長仿毛呢絨中長仿毛呢絨

 

三、結論,

1、中長織物防縮防皺整理效果以2D、烏龍、尿醛為好。
2、以2D為例,樹脂用量為織物的2%(OWF)時,織物的防縮防皺效果達到最佳值。
3、織物的蓬鬆度指標主要決定於組織規格。化學整理時的加工張力對蓬鬆度影響甚小。
4、添加劑是調節織物手感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有增強織物彈性的作用。
5、呢毯整理能有效地改善手感與產品風格,但對提高回能指標無明顯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