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法

中醫診法

中醫診法是中醫學的組成部分,是指中醫診察和收集疾病有關資料的基本方法,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主要運用"四診"的方法診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勢,辨別證候,對疾病做出診斷,為治療提供依據。而"四診"主要包括望、聞、問、切。

信息

時間:2006年

http://www.ccnh.cn/zjfy/fymr/yiyao/

類別:傳統醫藥
地區:中央
編號:Ⅸ-2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

歷史

中醫診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名醫秦越人(扁鵲)擅長"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黃帝內經》根據陰陽五行、髒象經絡理論,對諸多診法作了具體描述,並闡述其綜合運用的原則,在方法上奠定了"四診法"的基礎。

http://www.ccnh.cn/zjfy/fymr/yiyao/

西晉王叔和撰集《脈經》,承前啟後,確立中醫脈診的方法,歷代醫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繼承和完善中醫的診法,形成了大量有關診法的典籍,如宋代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明代《敖氏傷寒金鏡錄》、清代的《望診遵經》等,累積存世的診法著作有近百種。

方法

醫生運用視、聽、嗅、觸等感覺功能以及與病人或知情者交談,全面了解和系統地掌握與疾病相關的各種信息,從而指導臨床治療。中醫診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四種方法,稱為"四診法"。四診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在臨床上必須綜合運用,才能對病症做出正確的判斷。

http://www.ccnh.cn/zjfy/fymr/yiyao/

望診

望診是根據臟腑經絡等理論進行的診法,是醫生運用視覺,觀察病人身體有關部位及其分泌和排泄物等以了解病情的診斷方法。
人體外部和五臟六腑關係密切,如果人體五臟六腑功能活動有了變化,必然反映到人體外部而表現為等各方面的變化。所以觀察體表和五官形態功能的變化徵象,可以推斷內臟的變化。
在具體步驟上,望診可分為望舌、望神、望面色、望形態、望頭頸五官、望皮膚、望脈絡、望排出物等。望診的重點在望神、望面色和舌診。因面、舌的各種表現,可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臟腑功能變化。其中,望舌即舌診,指觀察病人舌質和舌苔變化,以判定病情、推測預後,是望診的重要內容。

聞診

聞診是醫生運用自己的聽覺和嗅覺,通過對病人發出的聲音和體內排泄物散發的各種氣味來了解病情的診斷方法。

http://www.ccnh.cn/zjfy/fymr/yiyao/

通過聽聲音,不僅可以診察與發音有關器官的病變,還可以根據聲音的變化,診察體內各臟腑的變化。聽聲音包括:語聲、呼吸、咳嗽,呃逆、嘔吐、噯氣等聲音變化。
嗅氣味分為嗅病體和病室的氣味兩種。其中,病體的氣味主要是由於邪毒使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產生敗氣,從體竅和排出物發出;病室的氣味是由病體及其排泄物散發的,如瘟疫病人會使霉腐臭氣充滿室內。嗅氣味包括:病人口氣、體氣和排泄物等異常氣味。

問診

問診是醫生採用對話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針對性詢問患者疾病發生、發展、現在症狀、治療經過等情況的診法,是全面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
問診主要是對客觀難以察知的疾病情況,如在疾病體徵缺乏或不明顯時,發現可供診斷的病情資料,或提供進一步檢查線索;同時,可全面掌握與疾病有關的一切情況,包括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環境、飲食嗜好、婚姻狀況等。
問診的基本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婚姻、民族、籍貫、住址、就診日期)、主訴現病史、現在症狀、既往病史、個人史、家族史等。其中,現在症狀的問診主要為:問寒熱、問睡眠、問情志、問二便

http://www.ccnh.cn/zjfy/fymr/yiyao/

切診

切診是醫生運用手的觸覺,對病人寸口脈及體表特定的部位進行觸摸、按壓、體驗,從而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
切診包括(寸口)脈診和按診兩部分。脈診又稱為切脈、診脈,是通過對脈象變化的體察,了解體內病變的切診方法。寸口是人體臟腑氣血交會之處,獨取寸口的方法,在漢代成書的《八十一難經》中就已經形成。按診,是用手觸摸按壓病人體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異常變化,從而推斷病變部位性質和病情輕重等情況的切診方法。

套用

通過四診的不同診察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檢查病情和收集臨床資料,為辨證提供可靠依據。四者不可相互取代,而應當"四診合參",方可診斷有據,辨證無誤。在具體套用時,應當重視局部與整體、內與外的統一,強調四診綜合運用,對疾病的發展作動態觀察,還應當考慮到自然環境和個體差異所造成的影響。

http://www.ccnh.cn/zjfy/fymr/yiyao/

中醫診法是中醫學獨具特色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其潛在的科技與人文文化內涵,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受西方醫學的影響,中醫診法的套用日漸萎縮。

趨勢

中醫診法是中醫學獨具特色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其潛在的科技與人文文化內涵,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受西方醫學的影響,中醫診法的套用日漸萎縮。

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中醫診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鄧鐵濤周仲瑛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