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薯3號

中薯3號

中薯3號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經有性雜交選育而成,1994年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信息

①品種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

②特徵特性。

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55~60厘米。莖綠色,複葉大,側小葉4對,茸毛少,葉緣波狀。花序總梗綠色。花冠白色,雄蕊橙黃色,柱頭3裂,能天然結實。匍匐莖短,結薯集中,單株結薯數4~5個。具有早熟、豐產、抗病性強,商品性好等特點。春播從出苗至收穫65~70天,一般每畝產1500~2000公斤,大中薯率達90%,薯塊大,較整齊,薯皮光滑,芽眼淺。田間表現抗重花葉病毒,較抗普通花葉病毒和卷葉病毒,不感瘡痂病。夏季休眠期60天左右,適於二季作區春、秋兩季栽培和一季作區早熟栽培。

③栽培要點。

A.選土質疏鬆、灌排方便地塊,忌連作,也不要與其他茄科作物輪作,留種田還應與商品薯生產田及其他病源作物隔離,施足底肥少追肥,有利早發棵、早結薯和防後期莖葉徒長。結合翻地每畝鋪施腐熟或半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播種時溝施氮、磷、鉀複合肥20~25公斤。B.種薯處理。春季播種前20天將種薯從貯藏窖移至溫暖房間或陽畦內,然後切塊,每塊帶1~2個芽眼,切塊後攤開約10厘米厚,蓋濕麻袋或草簾,溫度保持在15~18℃,隔數日翻動1次,芽長1~2厘米時。揭去覆蓋物,見光2~3天后播種。秋季宜用小整薯播種,播前7天,種薯用1%硫脲溶液或赤黴素溶液5毫升/升充分噴濕,蓋濕沙層,待芽長2厘米左右即可播種。C.播種期。春季應掌握適期早播,爭取斷霜時齊苗,以利早收。北京平原地區春播宜在3月20日前後,地膜覆蓋可早播5~7天,商品薯6月中、下旬收穫,留種田應提前在5月底至6月初收。秋季8月上、中旬播種,留種田可適當晚種,一般於10月底至11月初收。D.種植密度。株型較緊湊,宜適當密植,一般生產田單種行距60厘米,株距25~27厘米,每畝種4200~4400株。留種田為提高繁殖係數,每畝可增至6000~6500株,宜採用寬窄行種植,寬行6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23~25厘米。E.田間管理。出苗後65天即可收穫,為爭取早收高產,應加強前期管理,促進苗期早發秧,使開花期植株接近封行。出苗後及早中耕鬆土,追肥澆水,現蕾期淺培土,封行前高培土,塊莖膨大期採用半溝水勤灌,保持土壤濕潤。注意防治二十八星瓢蟲和蚜蟲,留種田在蚜蟲發生期內要堅持每隔1周噴藥1次,並嚴格淘汰病、雜、劣株。

④適宜範圍。

適於河北內蒙福建等省市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