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作者王秀鑫、郭德宏,由中共黨史出版社發行於2006年1月1日出版。本書為紀念中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總結和宣傳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經驗,繼承和發揚抗日戰爭中中華兒女表現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實現民族振興撰寫。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0世紀30、40年代,中華民族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團結奮戰,進行了一場中國近代歷史上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反對外國侵略者的正義之戰,最後打敗了猖獗一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最後勝利。這是人類歷史上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不朽篇章,是一段不應忘記、永遠震撼中華兒女心靈的歷史。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局部抗戰的興起

一、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二、一二八事件與淞滬抗戰

三、東北淪陷與東北人民的英勇鬥爭

四、長城抗戰和察哈爾抗戰

五、華北事變和一二九運動

六、綏遠抗戰

七、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

八、國共談判於全國性抗日戰爭的準備

第二章全國性抗戰的爆發

一、七七事變與全國抗戰的開始

二、八一三事變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三、國共兩黨的抗戰指導路線和戰略方針

四、日軍對華北的進攻與平型關大捷

五、太原會戰

六、淞滬會戰

七、南京保衛戰與日軍的南京大屠殺

八、台兒莊大捷與徐州會戰

九、八路軍、新四軍開闢敵後戰場

十、武漢會戰和廣州作戰

十一、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日鬥爭

十二、世界人民對中國抗日戰的支援

第三章相持階段前期兩個戰場的作戰

一、日本侵華戰略的變化與國共兩黨採取的方針

二、汪精衛集團叛國與全國人民的聲討

三、淪陷區人民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

四、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的地建設

五、百團大戰

六、香港、澳門談判

七、正面戰場的持續抵抗

八、晉西事變和皖南事變

九、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形成及憲政運動的興起

十、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鬥爭

第四章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前後的中國戰場

一、蘇德戰爭、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及中國戰區的成立

二、中國遠征入緬作戰

三、日軍的細菌戰、化學戰和血腥暴行

四、正面戰場湘、鄂、浙、贛地區的抗戰

五、敵後軍民艱苦的反“掃蕩”鬥爭

六、抗日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和中共的整風運動

七、以抗戰為中心的文藝工作的發展

八、宋慶齡和保衛中國同盟的抗日活動

九、國共兩黨為改善關係團結抗日而進行的磋商

第五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中的中國戰局

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發展和中國戰局的變化

二、抗日根據地的恢復、發展和對日軍的進攻性戰役

三、敵後戰場對日軍的局部反攻

四、中、美、英開羅會議論聯合國對日軍作戰

五、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的緬北、滇西反攻

六、正面戰場豫湘桂作戰的敗退

七、大後方民主運動的高漲

八、中國關於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九、國共談判和美國的扶蔣反攻政策

第六章抗日戰爭的最後的勝利

一、日本帝國主義的垂死掙扎

二、敵後戰場的春夏攻勢和正面戰場的作戰

三、雅爾達協定、波茨坦公告和蘇聯隊日宣戰

四、解放區戰場的全面反攻

五、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六、中國戰區的受降

七、對日本戰犯及汪偽漢奸的批判

八、中國普天同慶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結束語

引用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