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苑

中華姓氏苑

中華姓氏苑是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的景點,這裡主要由中華民族的姓氏來源、發展演變,以及56個民族從古至今用過的11969個姓氏,姓氏郡望、堂號、堂聯、家訓等姓氏文化布置而成。您將在這裡欣賞到一場中華姓氏文化的盛宴。

主要景點

中華姓氏苑 中華姓氏苑

中華姓氏苑正門匾額上題“中華姓氏苑”,這為著名書法家王忠孝先生所寫。邊上布置有兩副楹聯,其一為著名書畫家穆濤山書寫,聯為:續延五千年華夏血脈彰昭姓氏文化淵源,提振百萬代民族精神釋詮家國情懷真諦。其二為大槐樹移民後裔,我國著名學者、詩詞研究專家、書畫家李代遠先生並書撰寫:唐山祖脈無雙地,中華姓氏第一園。側壁是我國流傳千餘年,婦孺皆知都能吟誦的《百家姓》,這篇短文是北宋初年,一個自稱錢塘老儒的文人所作。關於姓氏的排列順序有許多猜測和傳說。因北宋皇帝姓趙,為當朝國姓,自然排列第一;作者是錢塘人,錢鏐所建立的吳越國建都錢塘,就是今天的杭州,吳越國在北宋建立後還存在了十多年,後歸附宋朝,所以名列第二;古代帝王傳位必傳予子孫,宋以前國運最昌盛者莫過於李姓創建的唐朝,所以孫、李分列第三和第四。宋朝政權是從後周幼主手中奪來的,周沒有了,政權滅亡了,以諧音為周吳(無)鄭(政)王(亡)。

這裡面,最令人深思的還在“李”字,李由“十、八、了、一”四字組成,北宋自太祖趙匡胤至亡國之君欽宗趙桓共傳九代,南宋自宋高宗趙構至末代帝趙昺也傳了九代,加起來正好十八代,“了一”即“了矣”,即完了。預示趙宋傳十八代就完了。這雖是一些好事者的附會之說,但仔細想來,也很值得回味。

中華姓氏苑左右為“河圖”和“洛書”。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諸子百家也多有記述。陰陽五行術數、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繫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

相傳伏羲氏時代,黃河內躍出過一匹龍馬。該馬背上的捲毛形成一幅奇妙的數字圖,伏羲降服了龍馬並悟透了圖中的秘密,從而創畫了八卦。因負圖的龍馬自黃河而出,故該圖稱為“河圖”。大禹在黃河邊觀察水情變化時,忽然看見河中出現一個人。此人白臉魚身,自稱是河精,捧給大禹一塊大石頭,上面居然是河圖,這幅河圖給人們提供了治理洪水的很多知識,大禹治水就方便多了。

相傳大禹治水時,有條黃龍在洛水中搖動著尾巴在前面引路,劃地成為江河,疏通了水道。還有一隻黑色的大龜,背上馱著青泥,跟隨在黃龍後面,遇到窪地就放下青泥墊平,把人們居住的地方加高,那些墊得特別高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名山,特別低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大川。這隻龜的背部還排列著從“1”到“9”九個數字。大禹悟透了其中的奧秘,制訂了包括五行在內的《洪範九疇》,並據此劃分天下為九州島。因負書之龜出自洛水,故該圖稱之為洛書。

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間發展演變延續傳承,絢麗多彩,貫穿了中華文明的全過程。中華姓氏,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那個時代,“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世系只能以母係為準,即“從母得姓”,且“姓”字就是“女所生也”的意思。“氏”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姓的分支,氏最初是表示部落支系的居住地,且往往以圖騰、徽號、地名為標題。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分的,“姓”決定能否通婚,“氏”用來區分貴賤,貴族有姓有氏,平民有姓無氏。漢朝的創立者及新貴大多為平民,他們對“氏”明貴賤的姓氏制度極為不滿,並予以大力清除,“姓”和“氏”合二為一,此後,“姓”和“氏”不再有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人人享有姓氏的權利,延續至今。

中華姓氏是傳統文化中生命力最強、凝聚力最強、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結,是認同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基石。事實證明,姓氏不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人類文明的積澱,是我們認知歷史、傳承文明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信息體系。因而普及姓氏文化,拓展姓氏研究領域,就成為我們認知歷史、傳承文明、提振民族凝聚力、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中華姓氏的十大始祖,他們分別是人文始祖伏羲、中華始祖女媧、神農氏、軒轅氏黃帝、東夷族首領少昊、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陶唐氏帝堯、有虞氏虞舜、夏後氏大禹。中華民族的大部分姓氏都由他們衍生而來。

家必有譜,族必有祠,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尋根的捷徑是追尋自己的姓氏譜系,而修纂家譜的捷徑是請回一部自家的家譜。大槐樹家譜內容包括:姓氏尋根,各姓的得姓始祖介紹;姓氏郡望,各姓的郡望在何處;姓氏堂聯,各姓的最佳堂聯;姓氏名人,各姓的歷史名人;家譜聯宗,各姓的家譜在何處,字輩譜、世系表、先世考、節日、稱呼、家訓、人物、大事記等十八卷。洪洞大槐樹文化工作室向您鄭重推薦《洪洞大槐樹百姓家譜》有中華民族135個大姓姓氏家譜。首頁有始祖及名人圖、姓氏圖騰,內有明代大槐樹遷民圖、古大槐樹處等彩色插圖。您可以依據自己的姓氏請回屬於自己的家譜,填上可追溯的先祖及家族祖宗之功德、人物之大事等,使之瓜瓞綿綿,子孫永繼。作為宗族世代傳承之檔案、輩輩傳世之經典。該譜是給您及您的家族編纂家譜、族譜提供的一種譜牒式樣體例,是集歐、蘇譜式及現代譜式大成的簡便易修切實可用的一種譜式。您只需按有關章節收集整理家族資料,編纂填寫,重要的是在組織家族會議確定字輩譜式,續字輩譜,起到承前啟後,綿綿不斷的功能,就在家族中功銘永久。

古代家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屬於倫理哲學的範疇。其基本內容大致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了處世,二是齊家守業。古代道德教育的方式,則是以“家教”為中心,這也是古人作家訓的目的和意義之所在。家訓的一個基本內容是關於“齊家守業”,而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關係到家庭興衰的基本分子,那么這其中的人倫關係就是首當其衝的要事。古人在家訓中據此列舉了一大批堪稱人師的賢達,做為楷模樹立在家庭和社會面前,使其自覺地學習、看齊,以求一個遵守道德的家風和社會風氣。在今天看來,絕大部分是我們所否認不了的。朱子曾言:“讀書,起家之本;循禮,保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這段話在今天提出來,仍然有著相當的現實意義。

洪洞大槐樹文化工作室經數十年諸心研究,從大量古書籍和幾千部姓氏家譜中輯錄了135個姓氏中的名人家訓、箴言、治家格言,如“睦親”、“處己”、“治家”等都能明白切要,“故能”達之四海,垂之後世,修身、齊身、治國平天下。

家訓左右兩側的花邊為“瓜瓞綿綿、子孫永繼”。上下花邊為“多子多福、吉祥如意”。上端為名人家訓,底花為圓形瓜瓞綿綿。下端為姓氏圖騰、始祖名號、堂聯及姓氏起源、郡望堂號。可為治家之左右銘,教子之左右言。

十大始祖

定姓氏的中華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作為上古時代的氏族和部落首領,根據各個氏族和部落的不同特點和愛好,給人們確定代號,這就是姓。伏羲氏認為風的威力很大,因此自姓為風。風姓是中國第一姓。據史料記載,出自風姓的有:韋、庖、伏、宓、東方、典、皇等20多個姓氏。

創造人類的始祖女媧

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蒼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出狗,初三創造出羊,初四創造出豬,初五創造出牛,初六創造出馬,初七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覺得這樣造人太慢,便用一根藤條沾上泥漿,用力揮舞,一點點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播五穀、嘗百草的神農氏

神農氏是中國第一任共主。他像太陽一樣溫煦著萬物,被尊為火神,他最早教民使用火

種;他還是醫藥之神,他最早親嘗百草,使百姓生了病有藥可醫;他是農耕之神,他最早識別五穀,讓他的子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炎帝的後裔主要有姜、齊、崔、雷、易、章、呂、盧、紀、許、申、路、焦、謝、宇文等數百個姓氏。

中華人文初祖黃帝

黃帝是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黃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黃帝有25個兒子,他給12個兒子賜姓,2個兒子從他的姓,給9個兒子封國,黃帝的孫子顓頊繼承帝位,號高陽氏;曾孫帝嚳也得了天下,號高辛氏;堯帝是黃帝的玄孫,舜帝是黃帝的9世孫,夏禹為黃帝的10世孫,商湯為黃帝的18世孫,周文王姬發為黃帝的l9世孫。黃帝族主要有兩大分支:一為顓頊族,二為帝嚳族。此外,匈奴族和鮮卑族同黃帝也有血緣關係,凡出自匈奴族或鮮卑族的姓氏,均可列入黃帝族系。

東夷族首領少昊

少昊,相傳姓己,或說贏姓,名摯,生於窮桑,是古代東夷族首領。少昊後裔有兩個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益。皋陶是少昊的曾孫,也是東夷族的首領。當今第一大姓李姓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後裔。伯益是皋陶之子,是舜時東夷部落的首領。他是古代贏姓各族的共同祖先,後裔相當繁盛,在當今百家大姓中,黃、趙、徐、馬、江、譚等姓都是他的後代。

五帝之一顓頊

黃帝作為中原部落聯盟的首領,他有子昌意,昌意有子高陽。昌意相傳是黃帝與嫘祖的次子,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為妻,生高陽氏顓頊。黃帝死後,高陽氏顓頊繼承帝位,成為五帝之一。顓頊後裔主要有三支:一為舜族,二為禹族,三為陸終族。舜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其後代產生出陳、袁、田等姓氏。禹是顓頊的後裔,他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陸終是顓頊族系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父吳回即祝融,是顓頊的曾孫。陸終有6個兒子,其後裔也孕育出一些姓氏。

高辛氏帝嚳

帝嚳,姬姓,名俊,號高辛氏。他的祖父玄囂,是黃帝正妃嫘祖之長子,其父名嶠極,帝顓頊為其伯父。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帝嚳有四妃,長妃叫姜螈,是有邰氏的女兒。生子棄,教人種五穀,被尊為后稷,成為周民族的祖先。次妃簡狄,是有娥氏的女兒,生子契,是商族的祖先。三妃慶都,是天帝的女兒,生子堯。四妃常儀,聰明美麗,先生一女稱帝女,後生一子名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陶唐氏帝堯

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五帝之一,為嚳三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祁姓,名放勛,號陶唐氏,謚曰堯。因封於唐,史稱唐堯。堯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位大聖人大賢君,他創造的時代是中國理想時代的最完美代表。在中國文明史上,他的地位僅次於黃帝,居於舜帝、夏禹、商湯、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

有虞氏帝舜

高陽氏顓頊的兒子窮蟬失去帝位,窮蟬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橋牛,橋牛子瞽叟。瞽叟娶妻握登,在姚墟生子有虞氏舜,名重華。由於舜生於姚墟,就以姚為姓,又因曾在媯水邊居住,也姓媯。姚、媯二姓在舜的子孫中仍可以相互通用。舜帝之後,有陳氏、姚氏、虞氏、遂氏、商氏、觀氏、甄氏、衛氏、廬氏、莫氏、媯氏、舜氏、胡氏、虞氏、負氏、蒲氏、潘氏、傅氏、鄒氏、母氏、息氏、餘姚氏、濮陽氏等60多個姓氏。

國家的創立者大禹

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是黃帝的玄孫,帝顓頊的孫子。由大禹及其後裔而得的姓氏有禹、啟、夏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