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

伊寧市草場面積,總計6.67萬公頃。 伊犁河流經伊寧市3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8.06億立方米,現未能為本地利用,原因是高程低於市區。 伊寧市的地下水主要有渠系滲漏和北山河滲漏補給,水源豐富,而且水質好。

基本內容

伊寧市概況
新疆伊犁河谷是亞歐大陸乾旱地帶的一塊“濕島”,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遼闊,物產豐富,享有“塞外江南”、“蘋果之鄉”以及“天馬故鄉”之美譽。伊寧市橫亘於伊犁河谷中部,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也是伊犁河谷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市總面積675.5平方公里,市轄8鄉、1鎮、1場、8個街道辦事處。截止2005年底,轄區總人口43萬人,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錫伯、烏茲別克、俄羅斯等35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49.24%,漢族占35.13%,回族占7.57%,哈薩克族占4.49%。
伊寧市所在的伊犁,古稱西域。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府,西域歸屬中國版圖。西漢至北魏年間,今伊寧市先後隸屬於烏孫、悅般;北魏末年至唐初,657年唐統一西域後,先後隸屬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北宋年間,屬喀喇汗王朝,南宋時屬西遼王朝;元時屬察合台汗國。公元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綱(即金頂寺),伊寧又稱“固勒扎”,清政府重新統一新疆後,在惠遠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在今伊寧市建惠寧、寧遠、熙春三城,1888年設寧遠縣;1896年,為伊塔道台駐地。1914年,寧遠縣改稱伊寧縣,1917年為伊犁道台駐地,1934年為伊犁屯墾使公署駐地。1950年5月,為伊犁專員公署駐地。1952年5月23日,從伊寧縣析置伊寧市;1953年7月,伊寧市為省轄市;1979年,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市;1985年1月,又歸屬伊犁地區管轄;2001年3月,伊犁地區建置被撤銷,伊寧市成為自治州的首府。
伊寧市是祖國西部邊陲的一座花園城市,2005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她北倚天山雪峰,南臨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美麗的西部大地_-望無際的草原和神秘的森林。市內既有寬敞大道和現代建築群,又有小巷深處綠蔭流水的少數民族人家,比較出名的景區有阿拉木圖亞風情園、城市海景樂園、漢家公主紀念館、民族英雄林則徐紀念館、伊犁河大橋拜圖拉清真寺伊寧回族大寺三區革命烈士陵園、維吾爾民居一條街、漢賓鄉果園八角涼亭等,以及遍布周圍的雪嶺冰川、高山湖泊、森林公園、草原氈房,都是旅遊觀光、度假休閒的好去處。
伊寧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文化風俗互相影響、互相吸收,但又各自保持了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維吾爾族的伊犁賽乃木、錫伯族的貝倫舞、俄羅斯族的踢踏舞、哈薩克族的賽馬、叼羊、姑娘追以及具有民族音韻的阿肯彈唱、伊犁麥西來甫等少數民族傳統娛樂活動,為這個西北邊城增添了無窮魅力。
伊寧市是東西陸路交通的要衝,地緣優勢突出,對外開放的條件優越,是新疆和全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商埠。早在漢代,就已形成了一條古絲綢通道,不僅溝通中亞各地和西亞,也有許多支線聯接南亞和歐洲各地,歷史上的伊寧是中國西部的一個繁華商埠。1989年元月,伊寧市被國務院定為開放城市,1992年又被確定為沿邊進一步開放城市,並在市區內設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使這一古絲綢商埠重鎮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今的伊寧,是伊犁河谷的物資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是連線霍爾果斯口岸、都拉塔口岸、木扎爾特口岸的中心城市,是祖國西部最大的沿邊開放城市
土地是指地球陸地表層,即由土壤、地貌、水文、氣候、植被組成的自然綜合體。

土壤

土壤是有肥力的土地,了解土壤及土壤分布規律,對合理利用土地有著密切的關係。按土壤普查的分類系統,伊寧市的土壤主要類型是潮土、灌耕土,其他還有黑鈣土、栗鈣土、灰鈣土、亞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澤土等土壤類型。其中潮土及灌耕土占全市土壤面積的絕大部分。
潮土 潮土是在草甸上開墾種植演化而來。它的形成的兩個重要特徵是:地下水位高和耕作熟化程度深。民眾稱之為下潮地,有機質含量高,據測定399個耕作層養份分析,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3.28%,土地肥沃,抗旱力強,但雜草多,主要為水旱輪作。
灌耕土 灌耕土是經過長期灌溉、耕作、施肥,實行用地、養地相結合,養重於用,用寓於養,使土壤肥力呈上升趨勢,種植農作物達到穩產高產。土壤理化性狀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土壤熱、水條件穩、勻、適、足,土壤適耕性好,宜耕期長,土壤養分含量高,缺素奪肥現象不明顯。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3.43%,速效磷達56.lppm,土壤養分含量適中。灌耕土主要分布在老灌概農業區;如伊寧市菜田、果園地,高產穩產田。
伊寧市土壤類型眾多,不同的土壤與土地利用是不盡相同的,因而為伊寧市農牧業生產提供多宜性,為土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措施提供多樣性。就種植業分析,灰鈣土分布帶熱量條件好,無霜期較長,宜於種植多種作物,宜於冬麥區復播早熟作物;黑鈣土肥力高,屬溫涼地帶,宜於發展油料生產;而栗鈣土則處於兩個土壤類型之間。就牧業生產分析,半荒漠、草原灰鈣土是伊寧市牧業生產的春秋草場,亞高山草甸土則提供重要的夏草地,是畜牧業生產牲畜度夏抓膘的好去處。

水系

伊寧市境內主要有兩大水系。即有人民渠、北支幹渠、團結渠和十多股泉水。北支幹渠和人民渠為伊寧市主要的兩條灌渠。人民渠引喀什河灌溉,經市區北部5公里處由東向西流過,在伊寧市境內流程為24.8公里,進入市區流量為14~15立方米/秒,出境流量為9-10立方米/秒(改建後進入流量為25-30立方米/秒,流出流量為20—25立方米/秒)。人民渠及北支幹渠灌溉面積9 333.33公頃,占全市灌溉面積的70%,其餘30%的耕地由團結渠水和泉水灌溉。 伊寧市內泉水較為豐富,從東至西有泉水十多處,這些泉水流向南北,水量大小不等,因而形成資源極為豐富、而且水質比大河水良好的伊寧市的泉水系。經查測,得其平均流量為6.85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為2.16億立方米,4—9月徑流量為1.27億立方米。地下水的儲量約為0.904億立方米。其所以能保持此儲量,主要原因是補給來源較多。北山溝的地表水年徑流量為3.55億立方米,滲漏的年徑流量為1.881億立方米,補給了地下水;人民渠、北支幹渠等灌溉渠道滲漏的年徑流量為0.703億立方米,補給了地下水;以泉水形成的溢出帶地表水年徑流量為2.16億立方米,其餘0.4億立方米均滲入伊犁河排走。泉水的利用率目前只有20%左右。

植被

植被是土地綜合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構成土地利用類型,也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更是土地生存環境好壞的一個重要標誌。
溫帶半荒漠草原植被 溫帶半荒漠草原植被是伊寧市平原區和山前丘陵區的典型類型。自然植被為具有短命植物蒿屬半荒漠草原類型,以冷蒿、茵陳蒿、早熟禾為主。但平原區自然植被多以人工植被代替,尚未開墾利用的半荒漠草原由於超載過牧,草場退化嚴重。
亞高山草甸植被 亞高山草甸植被區氣候濕潤涼爽,降水豐富,植物生長高而茂密,以叢生禾草類為主,次以雜草類。主要植物有烏頭、飛燕草等。該帶在陰坡山地與森林植被呈復區分布,為牧業生產的夏草場。
隱域植被 隱域植被主要分布在低洼潮濕地帶,如河漫灘和扇緣地帶。植物生長所需水分主要依賴地下水。組成的植物群落是不同高度的中生及早中生的禾草類和雜草類。

農業資源

伊寧市農業具有良好的生產條件:如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伊寧市全年日照時數為4 443小時,因地理緯度偏高,生產季節4-9月,白晝時間長,日照時數可達2509小時,對長日照作物非常有利,特別是6-8月各月日照時數可達300小時,為喜溫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太陽輻射全年總量為134.5千卡/平方厘米,80%的生產季節熱量均在127.5千卡/厘米,溫度≥O℃期間為112.444千卡/平方厘米,≥5℃期間為103.2千卡/平方厘米,≥10℃期間為9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總輻射量以生長季節最豐富。光能潛力:據伊犁氣象台測算,伊寧市全年生理輻射量為64.6千卡/平方厘米。1980年全市冬小麥平均單產233公斤,光能利用率為1.5%;玉米單產324.5公斤,水稻241.5公斤,光能利用率分別為1.5%-0.8%;高產試驗田,光能利用率達4%~5%。若肥、水、熱條件合乎理想,各種作物產量可大幅度提高。伊寧市熱量資源比較豐富,是伊犁河谷熱量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其中尤以巴彥岱至界梁子牧場一帶最豐富,全年農區平均溫度為7.7℃一8.7℃,氣溫年變化十分明顯,以1月最冷,7月最熱,冬季最長,春長於秋,夏季最短。
冬季市區一般年份最低溫≤-30℃,海拔850~1 500米的地帶屬內暖帶(逆溫層),其中以海拔900~1 200米的淺山地帶最明顯,1月份平均溫度較平原地區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結束。春季氣溫上升快,但不穩定,由於冷空氣的侵入頻繁,易使上升的溫度又急劇下降,倒春寒每兩年1次。夏季炎熱,平原地區極端最高溫度可達39℃-41℃,有穩定的炎熱期,最熱7月,平均溫度在22℃~23℃。秋季溫度下降快,由於北方冷空氣活動加強,於9月上旬出現寒潮和霜凍,農作物易受害。

農業資源

伊寧市農業生產在不同的自然條件的氣候中形成了明顯的栽培特點。1981年6月成立了農業區劃辦公室,對市郊農業進行了區劃,區劃的原則是以栽培現狀為基礎,以今後發展趨勢為導向,根據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的類似性,農業發展方向的一致性,保持鄉村結構的完整性,分成三個農業區:南郊平原園藝區 其範圍東起吉爾格朗溝,西至扎依木克溝,北以城區為邊界,南到伊犁河北岸包括今塔什庫勒克鄉、漢賓鄉四村、喀爾墩鄉的三、四村,土地面積2760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的5%;耕地1 546.67公頃,占全市耕地面積的14.1%。該區氣候條件好,地勢平坦,泉水灌溉,是歷史上果園、菜園集中的地方,也是糧食高產區。1987年果園面積266.07公頃,菜園面積244.13公頃,分別占全市土地面積的40.6%和78.2%,糧食產量占全市糧食總產的11%。東西郊平原糧油區 其範圍包括托乎拉克鄉、克拜克於孜鄉、園藝場和喀爾墩鄉一、二、四、五村、漢賓村、巴彥岱鎮的10個村,土地面積1.77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32%;耕地面積9 233.33公頃,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4%。,本地區地勢平坦,土地開墾較多,水源豐富,交通便利,是歷史上的糧油區,生產潛力大,近年還發展了甜菜和果園。北部山地飼草飼料區 其範圍包括界梁子牧場和巴彥岱七村,土地面積3.5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63%;耕地186.67公頃,占全市耕地面積的32%。本區有可利用的草場2.13萬公頃,是理想的牧業基地,在海拔900米處有良好的逆溫帶,是蘋果越冬的好基地。1985年,在這裡建立了優質蘋果商品基地,至1995年建成千畝規模,至2000年將建成千畝千噸優質果品基地。

畜牧業資源

伊寧市草場面積,總計6.67萬公頃。其中中夏草場1.93萬公頃,冬草場1.13萬公頃,春秋草場3.33萬公頃,四季連片草場2 666.67公頃。市境內春秋草場分布在海拔700-2 000米之間,利用面積2.930萬公頃,草量3 500公斤鮮青草。春秋場載畜量4萬隻標準畜,中夏場0.35萬隻,利用率88%。

草場類型

草場類型主要有
Ⅱ荒漠草場放牧場 分布的有Ⅱ山地荒漠草原放牧場亞類、7蒿類-半灌木,小苔草放牧場型。分布在阿爾烏圖村以南的全部春秋草場,海拔高度700~1 500米,降水量250—400毫米,單產80公斤鮮青草,草高20—30厘米,等級屬中等。
Ⅲ乾旱草原草場 分布的有Ⅲ6山地乾旱草原放牧場亞類、10蒿類草—雜草叢生禾草放牧場型,分布在阿爾烏圖村以北到江格子哈拉海一帶。海拔1 500-2 0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草高60厘米,單產190公斤鮮青草。
V草甸草場 分布在伊寧市的有V12山地草甸割草放牧場亞類、24山麓禾草—豆科草-雜草放牧場型。包括的是界梁子牧場科爾特克其中夏場,海拔2 0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單產290公斤。

畜禽品種資源

馬 本地品種有哈薩克馬、伊犁馬。伊犁馬是以哈薩克馬為母本,與奧爾洛夫馬、布瓊民馬、頓河馬等多品種雜交方式,經過長期選育培育成的品種。伊犁挽馬以哈薩克馬、伊犁馬為母本,與頓河馬、奧爾洛夫馬、阿爾登馬雜交培育而成。
驢 伊犁驢,是新疆驢的一部分,是古老的原始品種,由亞洲野驢馴化而來的。1967年界梁子牧場從西安引進20多匹關東驢,體高同騾,部分與伊犁驢雜交,後代不多,繁殖靠自然交配。
牛 有少量的哈薩克牛、新疆褐牛、阿拉托烏牛、瑞士褐牛、科斯特羅姆牛、西門塔爾牛、黑白花牛、夏洛來牛及各品種的雜交後代。奶牛品種改良歷來很受重視,60年代就開始實行嚴格的選種選配扶助交配製度,70年代實行常溫配種,80年代實行冷配技術,1985年後,實行指令性冷配製度,90年代實行契約式冷配製度。
綿羊 以新疆細毛羊為主,還有15%的哈薩克羊、哈薩克羊與阿勒泰大尾羊的雜交後代、新疆細毛羊與美利奴羊雜種公羊的雜交後代、新疆細毛羊與波爾華斯雜種公羊的雜交後代。過20多年的雜交改良,至1998年達到新疆型澳美羊標準的有1萬多隻。
山羊 伊犁山羊是新疆山羊的一個分支,是古老原始品種,主要分散在草原畜牧業的放牧群中,當做帶頭 羊,繁殖主要靠自然選種選配方法。自1987年以來從烏魯木齊、阿克蘇引進絨山羊,在巴彥岱鎮阿勒烏圖村的山羊群中進行雜交改良,深受牧民的歡迎。
豬 因伊寧市農區主要居住維吾爾族、回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所以豬年飼養量少於400~500頭。主要方式是購進仔豬,自繁少,品種多樣,有伊犁白豬、巴克夏、約克夏等。
雞 伊犁雞最初是錫伯族人民移居伊犁時帶來的雞種,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土產有伊犁烏雞,引進品種有來航雞、洛克雞、澳洲黑、蘆花雞、九斤黃、吐魯番雞等。
鵝 伊犁鵝由野鵝馴化而來。
鴨 伊犁麻鴨從內地和前蘇聯引進,經長期培育而成。
經濟動物 主要有伊犁馬鹿、水貂、大白兔、水老鼠、旱獺等。

林業資源

伊寧市素有“花園城”、“白楊城”、“蘋果之鄉”的美譽,是鑲嵌在祖國西部邊陲一顆璀璨的明珠。1986年基本達到農田林網化標準,1991年基本達到平原綠化標準,1994年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
人工林資源 伊寧市占地面積為5.75萬公頃,其中灌溉耕地面積1.07萬公頃,灌溉耕地面積占52.7%以上。現有人工林5625.7公頃,其中經濟林2 482.6公頃,用材林1348.4公頃,防護林771公頃,次生林406公頃,四旁林591公頃,苗圃26.7公頃。經濟林年產鮮果358萬噸,活立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年採伐限額2 500立方米。生產鮮果種類有 蘋果、杏、桃、李、葡萄等;主要木材種類有楊樹、榆樹、柳樹、果木等;林產品加工業主要有果製品加工(果脯、果醬、罐頭、果汁、飲料等)、木材加工(板材、膠合板、刨花扳、家具製作等)、野生動物產品加工(鹿茸、中成藥、保健品加工)。
自然資源 現有河谷(灘)次生林406公頃,沿伊犁河北岸呈帶分布,主要樹種有沙棘、楊柳、野沙棗、大葉小櫱、薔薇等。次生林區風景秀麗。為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旅遊業,市林業局已做出規劃,在次生林區增設景點和遊樂設施,修建遊園小路、園林和服務設施,建成多功能的“森林旅遊公園”,以滿足人們旅遊度假需要:北部山區有600公頃的自然林資源,主要品種有野杏、蘋果等,亟待開發利用。
野生動物資源 伊寧市主要養殖動物有天山馬鹿,市動物園內養有鱷魚、虎、熊、狼、猴 等,還有鳥類,主要用於觀賞。天山馬鹿全身都是寶,因而是伊寧市各族人民養殖的主要動物。現有天山馬鹿養殖戶140餘戶,總量近400頭,年產茸量4 000公斤左右(乾茸)。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巨觀協調和精心組織下,伊寧市已基本形成全疆鹿茸集散地、交易中心,每年可集中交易、銷售鹿茸1-1.2萬餘公斤,主要銷往韓國、東南亞各國和國內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藥材經營加工部門等。現有鹿茸加工企業10餘家,天山鹿茸已基[Page]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動物產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擴大養殖,開發鹿茸系列產品,建立完備的市場體系,拓寬國內銷售市場和國際貿易市場,有待挖潛。
苗圃資源 伊寧市有固定的苗圃13個,總面積26.7公頃,年產各類苗木130-萬餘株(其中國營苗圃1個,面積13.3公頃)。培育苗木的種類有楊樹、柳樹、蘋果樹、杏樹、桃樹、槐樹、杉樹、松樹、柏樹等。觀賞花卉主要有月季、榆葉梅、貼根海棠、丁香、楓樹等,苗木種源有鄉土樹種、內地及南方高檔觀賞花木,常規造林苗林自給自足。培育優良花草樹木為城鄉道路綠化、庭院綠化、環境美化、促進園林建築業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林業的發展,把造林綠化、培育森林資源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實現平原綠化達標後,按照伊寧市“十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伊寧市三北防護林體系三期工程方案及本市實際,逐步實施平原經濟林向北山坡、逆溫帶戰略轉移計畫。決定開發北山荒坡地,建成以仁用杏為主的商品林基地,規劃面積1 000公頃,分5年完成,現已開發133.6公頃,主要有仁用杏、蘋果等。

水利資源

根據水的不同來源,伊寧市的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

地表水的開發利用

地表水可分為人民渠水系、北山溝泉水水系兩大水系。
人民渠水系 是以喀什河為渠首的大型調水樞紐工程,引入總乾渠後,分人民渠、團結渠和北支幹渠,市境內流程分別為24.8公里、1公里和8公里,灌溉面積1.1萬公頃,占全市灌溉面積的83%;年引用水量0.8億立方米,全市的農田灌溉用水主要依賴這些灌渠供給。
泉水水系 伊寧市處於伊犁河谷北岸的二級階地與沖積-洪積扇區前緣交界的部位,境內有十餘條處泉水。各處源頭均在人民渠以南,從托格拉克公路經喀爾墩鄉至烏伊公路以北一帶。各泉水溝的形成,主要是溝的兩側,泉水滲出匯流而成。80年代初測定年平均流量為6.58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為2.l6億立方米,年平均引用水量為0.42億立方米,其餘水匯流入伊犁河。受地形限制,泉水利用較低,灌溉面積為2 333.33公頃,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積的17%。為了便於管理,市水利局組織技術人員對泉水系進行實地普查,將14條支泉水分解成5個渠系,測定其總長為48.38公里;經市防疫站水質檢驗,泉水水質優於河水,適合灌溉農田、工業及人畜飲用。市郊北部山區共有7條沖蝕溝(稱北山溝),大部分沖蝕溝深度在15~30米,溝深水少,為雨季性洪水溝,引用水量很少。
伊犁河流經伊寧市35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8.06億立方米,現未能為本地利用,原因是高程低於市區。
地下水的開發利用
伊寧市的地下水主要有渠系滲漏和北山河滲漏補給,水源豐富,而且水質好。由於受地形及排泄條件的限制,地下水埋深度不一,根據鑽孔資料分析,北部的地下水埋深度在30米以上,沿人民渠兩側在10~20米之間;城市區北面泉水溢出帶及其兩側在0.3~10米之間;因伊犁河的天然排泄作用,城市南部地下水埋深在20米以上。 地下水水質大部分良好,呈透明狀,偏鹼性,pH值在7.3~8.5之間,總硬度在8.35-19之間,礦化度為0.3—1克/升,有害離子濃度低於生活用水標準,因此,伊寧市地下水資源是良好的生活及工農業水源。90年代初,城區及農村自來水總供水量為2 261.367萬立方米,其中城區自來水供水量1 811.367萬立方米,農村改水防病工程年供水量450萬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補給條件較好,主要是北山溝的皮里其河、吉爾格朗溝和鐵廠溝,其次是人民渠和灌溉水的滲漏補給。該區域含水層的平均厚度為50—100米,岩性多為中粗砂及礫石砂層。經測算,地下水補給總量為3.463億立方米,其中泉水排泄量為2.159億立方米,地下水開採量為0.22億立方米。當地下水位變幅為0.5米時,調節儲量為0.845億立方米,尚有0.239億立方米未開採地下水排泄入伊犁河,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儲量比較豐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