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史

中美關係史

《中美關係史》用翔實的史料,多視角地展現了中美兩國三十年間內涵極為複雜的過程。作者陶文釗為國內一流的美國問題研究專家,供職於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研究所,長期從事中美關係研究,已出版的《中美關係史1949-1972》已被選為大學教材。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陶文釗陶文釗

陶文釗,1943年2月生於浙江紹興。1964年杭州大學外語系畢業,進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前身)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4年起任職美國研究所,曾任副所長、中華美國學會秘書長。現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美關係史研究會會長。獲1999年國家入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長期從事中美關係史、中國對外關係史的研究,多次作為專家赴美國、英國進修、講學,先後在美國喬治城大學、史丹福大學、美國國家檔案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英國公共檔案館等處研究中美關係史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

已出版著作:《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係(合著)》,《日本侵華史》(合著),《帝國主義侵華史》第二卷(合著),《美國對華政策檔案集,1949-1972》(主編),《抗日戰爭·外交卷》(資料集,主編),《中美關係一百年》(合編),《中美文化交流論集》(合編),《架起理解的新橋樑》(合編),《美國與近現代中國》(合編),《費正清集》(編選)等。

內容簡介

三卷本《中美關係史》由美國問題研究專家陶文釗所著,寫作與出版前後歷時24年,全書總計150萬字。

第一卷的時間跨度是從1911年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

第二卷的時間跨度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至1972年尼克森訪華打破中美關係堅冰時。

第三卷的跨度為1972年訪華至2000年中美達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協定。

全書通過對1911至2000年發生在兩國間的重要事件的敘述,揭示了中美兩國外交政策的決策過程,影響雙方決策的一系列國內和國際因素,以及兩國外交政策對世界的影響,勾勒了中美兩國交往的鮮活組織。

影響評價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真正從學術上開始對中美關係展開研究,出了一批著作,但是真正的以通史的視野和通史的框架對中美關係史進行總結和書寫的,陶文釗的《中美關係史》是開先河的著作。在這個意義上,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金光耀將陶文釗《中美關係史》視為具有標誌性和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代表了一代學人突破侵華史的敘述脈絡,代表真正的中美關係史方面學術研究的開展,帶動了整個學術史的研究。

目錄

下卷

第一章 停滯不前

第一節 尼克森政府時期

第二節 福特政府時期

第二章 走向正常化

第一節卡特政府舉棋不定

第二節 實現正常化

第三節 《與台灣關係法》的出台

第四節 新的起點

第三章 《八·一七公報》產生前後

第一節大選年的風波

第二節 對台軍售再起波瀾

第三節 《八·一七公報》的產生

第四章 穩定大局

第一節 中國重申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二節 問題成堆

第三節 打破僵局

第五章 平衡發展

第一節 頻繁的高層互訪

第二節 軍事交流

第六章 急風驟雨

第一節 北京政治風波與美國施壓

第二節 制止關係滑坡

第三節 最惠國待遇之爭

第七章 新的衝擊

第一節 從“掛鈎”到“脫鉤”

第二節台海風雲(上)

第三節 台海風雲(下)

第四節 美國對華政策大辯論

第八章 首腦互訪

第一節 江澤民訪美

第二節柯林頓訪華

第三節 國會的反彈

第九章 柳暗花明

第一節 經貿關係與中國“入世”談判

第二節 飛來橫禍、

第三節 對華永久正常貿易待遇的通過

第十章 人權、西藏和香港問題

第一節 人權問題

第二節 西藏問題

第三節香港問題

結語 在顛簸中前進

附錄一 英漢譯名對照表

附錄二 參考書目

附錄三 大事記

附錄四 圖片目錄

後記

上卷

……

中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