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網路中心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是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科研事業單位,是中國科學院信息化持續建設、運行與服務的支撐單位,國家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的運行管理機構,先進網路與高端套用技術的研發基地,國內外先進科技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心以中國科技網的發展、e-Science的環境建設與套用示範、ARP的運行維護和套用支持、中國網際網路基礎資源的管理等為支撐服務的主要方向,結合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套用的需要,組織並完成其他重點項目的建設。

CNIC成立於1995年4月,是在中國科技網(CSTNET)和科學資料庫的建設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科研支撐服務機構。CNIC擁有七個業務中心,其中包括中國科技網網路中心、科學數據中心、超級計算中心、ARP運行支持中心、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和網路科普教育中心。擁有三個支撐部門,其中包括:e-Science套用推進總體組、e-Science呼叫服務中心和期刊編輯部。

中國科技網網路中心管理運行的CSTNET是中國最早的頂級網際網路,兼具全國公益性網路和中國科學院科研網路雙重特徵,負責運行管理國內最具權威的科研機構的網路。CSTNET擁有多條國際線路,通往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國際線路出口頻寬為5510M,到中國香港地區為2.5G,到中國台灣地區為1G,並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教育網、北京國家網際網路交換中心等國內主要網際網路運行商分別通過1G至2.5G鏈路實現高速互聯。“中美俄科技與教育環球高速網路(GLORIAD)”是以在網路上合作開展的科學研究套用為目的,以中、美、俄、韓、加和荷六國為主建立的全球性高速網際網路,在建立了香港開放交換節點 HK OEP(HK Light)和北京開放交換節點BJOEP的基礎上,成員單位已達11個,在國際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和意義。

CSTNET作為中國第一家實現Internet全功能接入的網際網路,秉承永遠爭第一、始終求完美的服務目標,始終用心勾勒著中國科技的網路天地。在今後發展中,CSTNET將進一步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網路服務平台,力爭成為各項科研事業發展的強大的信息化引擎;同時,將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力爭向世界展示CSTNET的獨特魅力,讓引領科技的中國網際網路——CSTNET享譽世界。

科學數據中心是全院重要科學數據資源的長期保存與服務中心,是全院科學資料庫建設、管理、共享與套用的綜合服務中心。其主要負責中國科學院科學資料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與運行維護;負責中國科學院重要數據資產的長期數位化保存和管理,面向全院乃至全國提供綜合性數據服務,特別是為e-Science提供數據套用服務;為全院科學資料庫建設、套用與服務的統計分析、監督評估提供支撐,並成為全院科學資料庫對外宣傳的視窗;組織科學數據相關的規範標準與共享政策的制定與推廣實施,開展科學數據管理、共享與套用的共性技術研究與開發,提供IT技術支持、服務與培訓,並組織開展國際、國內的交流與合作;跟蹤國際發展趨勢,開展全院科學資料庫發展戰略研究。

超級計算中心是隸屬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CNIC)的支撐服務單位,旨在為院內外科研單位提供超級計算服務和技術支持,主要從事超級計算機的運行維護、並行計算技術研究與實現及其套用服務和支撐,為大規模計算複雜技術和企業套用提供解決方案。“十一五”期間,結合國家863計畫重大專項和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建設的部署,院超級計算中心的計算能力超過百萬億次,實現了院超級計算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超級計算中心以保障高性能計算環境的正常運行與維護以及為用戶提供高質量和快捷的計算服務與技術支持為工作核心。超級計算中心將持續規範管理,加強運行、維護與服務,挖掘、培育和推廣套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和支撐服務體系,建成高性能計算與套用技術培訓基地,建設成為科學院e-Science強大的科學計算支撐平台和國家級的科學計算中心及國際知名的高性能計算中心。

ARP運行支持中心(簡稱ARP中心)是中國科學院科研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技術支撐與服務機構。承擔了中國科學院ARP系統實施部署、測試驗收、試運行保障任務,並著力在科研管理與信息技術融合、政府行業信息化、信息資源指標體系建設與信息挖掘服務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研究工作。

ARP中心的發展方向和任務是:信息系統分析、系統平台建設、套用系統開發、技術支撐與信息服務;承擔ARP系統的建設、運行和技術支撐服務;研究開發基於網路平台的政府、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從事網路信息資源採集、挖掘和發布技術研究。

CNNIC是經國務院主管部門批准,於1997年6月3日組建的非營利性的管理和服務機構,行使國家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CNNIC是信息產業部批准的我國域名註冊管理機構,是我國國家級IP位址分配中心,為我國網際網路發展提供IP位址、CN域名、中文域名、通用網址等網際網路地址服務,並以專業技術為全球用戶提供不間斷的域名註冊、域名解析和Whois查詢服務。

在“十一·五”期間,將CNNIC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服務信息化和諧社會建設。在業務量上居於世界各國前列,系統運維環境和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網際網路標準制定中有較高的參與度,在國際重要同業組織中擁有較高聲譽和影響力,管理上規範、高效、專業,為員工提供具有一流競爭力的發展空間。

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的定位是研發和建設支撐e-Science活動的協同工作環境,為我院的科研人員開展e-Science套用提供信息技術工具和相應的支撐服務,進而積極推動基於協同的新型科技活動方式和e-Science套用的發展。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的核心業務包括:協同工作環境的建設和服務;e-Science套用的諮詢與支持服務。

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在“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目標是研究和建設e-Science虛擬實驗室,探索相應的服務模式。從長遠來看,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將逐步建成成熟、穩定、可持續的虛擬實驗室運行服務模式和體系,並在虛擬實驗室相關軟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和發展適應更大範圍、具有更高質量的協同工作環境,形成商業級的產品和服務。

網路科普教育中心的主要職責是:落實“十一五”院信息化部署,本著“整體規劃,集成提升,發揮優勢,服務公眾”的原則,依託網路中心的信息基礎設施,宣傳中科院知識創新,服務科學傳播和教育,做好網路環境下的科普(虛擬博物館建設)和國家數字科技館(標準及體驗館)兩個項目的建設工作,力爭將網路中心建設成為新型網路科普套用的示範基地、科學院網路科普資源統籌規劃、集中存儲與集成服務中心,面向科普活動需求,提供多層次特色服務,並最終成為國家級網路科學傳播平台。

e-Science套用推進總體組的主要職責是:建立開放式的項目管理機制和集中的信息平台,積極探索e-Science套用的各類科研示範,從而支撐我院e-Science的廣泛套用。

e-Science呼叫服務中心的主要職責是:整合現有超級計算中心、科學數據中心和協同工作環境研究中心的相關支撐服務職能及資源,建立統一呼叫服務平台向全院用戶提供支撐e-Science套用相關的信息及技術支撐服務。

期刊編輯部的主要職責是:出版發行面向全院的管理支撐類期刊:“中國科學院信息化工作動態”;出版發行面向全院的技術支撐類期刊:“e-Science技術與套用”。

近年來,CNIC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APNIC、ICANN、APAN、歐盟等國際組織中占據相應得國際地位,承辦了2007年的APAN會議、中美高級網路技術研討會、GRIDs@Work2007聯合研討會等國際會議。與美國紐約科學計算中心等單位合作建立了“中美聯合科學計算中心”。CNIC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開展了多項國際合作與研究交流。

CNIC現有人員總數450名,碩士以上學歷占1/2。其中,研究和工程技術人員260名,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37名。研究生130 名,博士後 2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教育機構。

CNIC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申請專利17項,獲得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6項。

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將努力使自己成為全院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全院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基地、全院信息化支撐體系的龍頭、全院信息化發展戰略的思想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