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作為中國科學院""東北生態系統管理與現代農業研究發展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所進入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系列。 本所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和黑龍江現代農業研究所合併而成。 原中科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建於1958年,以中國沼澤濕地研究為特色學科,以東北地區農業、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研究為重點,是綜合地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單位概況】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設在東北地區的綜合性地理學與農學研究機構,坐落於吉林省長春市(同時設有哈爾濱園區),2002年3月由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與黑龍江農業現代化所整合而成。作為中國科學院"東北生態系統管理與現代農業研究發展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所進入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系列。
本所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和黑龍江現代農業研究所合併而成。
原中科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建於1958年,以中國沼澤濕地研究為特色學科,以東北地區農業、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研究為重點,是綜合地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原中科院黑龍江農業現代化研究所建於1978年,研究方向是圍繞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重大關鍵性科學技術問題,進行組合配套技術研究和重點攻關,以黑土農田生態學為優勢領域,以作物生理生態學、農畜生態學和土壤生態學為主要學科方向。

【發展成果】

多年來,兩所在濕地科學、區域農業以及環境科學、遙感技術與套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顯著特色和重要影響的科技成果,為中國濕地科學的建立和發展,東北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5項,中國科學院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2項,出版專著140餘部,發表論文5000餘篇,申報專利90餘項。2001年,原長春地理研究所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是中國科學院首家獲此殊榮的研究所。
本所現有職工358人,其中科技人員 260人,高級科技人員108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80人。作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學與農學高級人才的重點培養基地,設有環境科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點2個,碩士點4個,在學研究生120人。
研究所測試中心現有ICP光譜儀、透射電鏡、X射線光譜儀、多道低本底能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色質譜聯用儀等大型儀器。有圖書、文獻10萬冊,設有土壤及植物標本陳列室及籌建中的濕地植物標本館。

【科研支撐】

該所擁有濕地過程與環境開放實驗室以及三江平原沼澤濕地生態試驗站、海倫黑土農業生態試驗站、淨月潭遙感試驗站以及大安鹼土生態試驗站(在建)。中國科學院濕地研究中心、吉林省地理學會均掛靠在該所。
該所主辦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期刊《地理科學》、《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濕地科學》等學術刊物。

【交流合作】

研究所先後與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芬蘭、瑞典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研究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多次成功舉辦國際學術會議。
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將繼續以濕地科學、區域農業為兩大學科特色,濕地與環境、區域農業、地理與遙感三大學科領域為基礎,面向東北地區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業發展戰略需求,瞄準濕地科學國際前沿,重點開展濕地環境、黑土生態研究,加強區域農業實用、高新技術集成研究與實驗示範,為東北地區國土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