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作家]

中流[作家]

中流(1928—),原名鄭存,滿族。中共黨員。一級作家。195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政治學院。歷任《林業工人報》、《春風》文藝雜誌文學編輯,黑龍江省作家協會組聯室副主任、主任、副秘書長、黑龍江省文學院教授。著有詩集《中流詩歌精選》、《北國詩絮》、《燃燒的愛》、《凝眸》、《楓葉》、《碧海行蹤》等,散文詩集《愛的花苞》、《不死的玫瑰》

基本信息

詞語

詞目:中流

拼音

zhōng líu

釋義

(1)指半渡;在水流之中。
《漢書·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船必覆矣。”
(2)指江河的中段。
《南齊書·州郡志上》:“江州,鎮尋陽,中流衿帶。”
(3)指中道。
《荀子·禮論》:“文理情用,相為內外,表里並行而雜,是禮之中流也。”

基本解釋

1. [midstream]∶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midstream]∶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medium]∶中等

詳細解釋

1. 猶中道,正道。
《荀子·禮論》:“文理繁,情用省,是禮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禮之殺也。文理情用,相為內外表里,並行而雜,是禮之中流也。”王先謙 集解:“中流,猶中道。” 章炳麟 《新方言·音表》:“ 錢大昕 者,可謂得其中流矣; 戴震 者,可謂會其玄極矣; 何秋濤 等,蓋無譏焉。”
2. 江河中央;水中。
《史記·周本紀》:“ 武王 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 唐 張祜 《題潤州金山寺》詩:“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清 李漁 《憐香伴·賜姻》:“幾曾見從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3. 南北朝 及 南宋 時,常用以指 長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帶地方。
《南齊書·武帝紀》:“上以中流可以待敵,即據 盆口城 為戰守之備。”《南齊書·州郡志上》:“ 江州 ,鎮 尋陽 ,中流衿帶。”《宋史·瀛國公紀》:“ 似道 以 呂師夔 權刑部尚書、都督府參贊軍事,任中流調遣。”
4. 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萬里行記·大江東去》:“假使 潘陽港 建築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贛江 中流鑿通了大運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陽湖 。”
5. 一般;普通。
《晉書·張輔傳》:“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監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 魯迅 《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兒童》:“ 中國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
6. 指普通的人。
蘇轍 《謝除尚書右丞表》:“﹝臣﹞才不逮於中流,幸則過於前輩。”

人物

生平

中流(原名鄭存),1928年11月生,滿族,哈爾濱市生人,中共黨員,一級作家.,黑龍江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95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政治學院。歷任《林業工人報》、《春風》文藝雜誌文學編輯副主編;黑龍江省作家協會組聯室副主任、主任、副秘書長、黑龍江省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副理事長;世界華人遠程學院榮譽博士;世界華文詩人協會理事;菲律賓華文聯中國文學顧問。現任黑龍江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老作家採訪團秘書長。
說起中流老師對創作的執著,莫如說他是對祖國和人民及對北疆家鄉的熱愛。因為,他所有的著作都是弘揚了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這個永恆不變的主題。難能可貴的是他這種精神,這種毅力,這種追求,就是在他老伴患腦出血,被他及時搶救,雖然保住了生命,卻癱瘓了,生活不能自理,他15年如一日一直到老伴逝去,他始終是一邊照顧和護理病人,一邊天天跑早市買菜做飯,一邊為病人洗臉、梳頭、餵飯、洗尿布、洗衣服、擦地板……還一邊堅持見縫插針隨老作家採訪團一起深入生活和堅持創作,甚至在1998年,當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襲擊哈爾濱的時刻,此時他已是7旬的老人了,還自告奮勇和中青年作家分別走上了江堤,有時趟著過膝的洶湧波濤,忍受著令人難以忍受蚊蟲與瞎蠓的叮咬,與抗洪搶險大軍在一起戰鬥了7個晝夜,他沿著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和省委書記、省長及哈爾濱市委書記、市長巡視過的江堤到最後一道防線,往返行程兩千里,當他從江堤歸來,感冒發燒39度了,還徹夜未眠寫出了氣壯山河,笑傲洪峰的詩歌長卷—《我看見了偉大》。在省委宣傳部、省作協、省文化廳聯合舉辦的謳歌偉大抗洪精神的《不屈的家園》詩歌朗誦會上,中流老師帶病登台朗讀,他那像火焰般燃燒的激情,感染了每一位聽眾和分會領導,當時的省委副書記楊光洪就在省作家協會的《作家情況》簡報上批示:“老作家的精神十分可貴,令人欽佩。”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東輝也說:“我聆聽了中流同志的《我看見了偉大》,深感我們一些老作家的精神也很偉大。”因此,中流老師在全省抗洪搶險慶功大會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龍江抗洪搶險模範光榮稱號,並向他頒發了獎章和證書。在抗洪搶險模範隊伍中,他是全省文藝界唯一獲此殊榮的人。 詩聖艾青生前曾評價說:“中流坦誠熱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還說:“中流的詩,像他本人一樣如一團火。”這團火是中流燃燒著的愛。在愛的海洋里,著名作家呂中山的《祝福祖國》和《與名人握手》兩部書中都收入了其《中流哭貓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全國廣為流傳,反響特彆強烈,已成為黑龍江文學史一段佳話。
無論是中流老師對癱瘓老伴15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伺候,還是他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跳進激流滾滾的大江去救一個不相識投江自殺的婦女……正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張抗抗所說:“中流人格偉大”。於是,不由使我想到中流老師助人為樂、從不留名,也不圖回報。誰都知道新風霞是享譽中外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她因病不能登台演出後,她所寫的藝海生涯回憶錄,卻比她的藝術表演影響更大。因她下肢癱瘓,由中國作家協會介紹到哈爾濱來治病,可擔架太長,在火車上進不去,出不來,誰也沒有想到在接往迎來中,是中流背著新鳳霞上車下車,而且在新鳳霞住院治療期間,他多次去看望並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給新鳳霞以極大的安慰。可新鳳霞始終以為中流是省作協安排照料她的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直到她離開人世,也許還不知道每次背她上下車的中流是一位深有影響的著名詩人!

主要成就

從事文學工作半個世紀,具有豐富的實踐和經驗,善於觀察和思考現實問題,勇於實踐,勇於創新,敢於創新。特別是在調研與決策、理論與實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樹。近年來積極深入生活,為弘揚時代主鏇律,勤奮進行文學創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作品有:詩集《松花江短笛》、《豐收頌》、《鹿哨》、《楓葉》、《北國詩絮》、《燃燒的愛》、《凝眸》、《中流詩歌精選》、《月光與花香》、《鶴戀》、《碧還行蹤》、《麒麟山的魅力》、《金色豐碑》、《中流詩選》;散文詩集《愛的花苞》、《不死的玫瑰》;散文集《愛的微笑》、《美在蘊涵》、《思念的海》等。自1946後開始發表作品以來,已有《中國新文學大系》,《當代抒情詩拔萃》等國內外共有88種選集收錄了其178首抒情詩。他的詩以小見大,平中見奇的藝術構思,清新簡潔的語言,韻律和諧、節奏明快的表現形式,構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正如著名詩人艾青所說:中流坦誠熱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中流的詩象他本人一樣有著鮮明的特性。他的詩集《北國詩絮》、《愛的花苞》、《燃燒的愛》、《楓葉》、《凝眸》、《愛的微笑》等分別榮獲全國首屆武警金盾文學、全國第二屆煤礦文學、中國第一屆、第二屆滿族文學等優秀作品獎及全國第三屆、
第六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他的詩被譯成日、朝、英、菲、斯等外文介紹到國外。他曾兩次參加國家派遣的中國作家代表團菲律賓和斯里蘭卡進行文學創作交流活動。由於他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其傳略和作品被選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名人錄》等89部辭書。

現代文學期刊

半月刊。黎烈文主編﹐1936年9月 5日創刊於上海﹐上海雜誌公司發行。1937年8月5日出版第 2卷第10期後停刊。共出22期(“八‧一三”戰爭爆發後﹐曾與《文學》﹑《譯文》﹑《文叢》聯合出版戰時文藝周報《吶喊》﹐第3期改名《烽火》)﹐是有較大影響的左翼文學刊物。
撰稿人主要有﹕魯迅茅盾巴金葉聖陶唐弢張天翼﹑姚克﹑艾蕪﹑陸蠡﹑羅烽﹑老舍﹑鄭伯奇﹑靳以蕭紅﹑蕭軍﹑宋之的﹑魯彥﹑黎烈文﹑陳子展﹑胡風﹑舒群﹑李廣田﹑歐陽山﹑劉白羽﹑端木蕻良﹑許欽文﹑聶紺弩﹑羅叔﹑臧克家﹑蔣牧良﹑曹白﹑何其芳﹑謝冰瑩﹑田間艾青等。
《中流》內容廣泛﹐登載有評論﹑散文﹑小說﹑詩歌﹑戲劇﹑書評﹑遊記﹑人物印象﹑通訊﹑報告文學﹑生活記錄等各種體裁形式的作品。
《中流》尤其側重雜文﹑隨筆﹐魯迅的《……這也是生活》﹑《死》﹑《女吊》﹑《立此存照》(七篇)等﹐都是在《中流》上發表的。茅盾﹑巴金﹑唐弢﹑靳以﹑魯彥等都在上面發表不少雜文﹑隨筆﹑散文。
《中流》發表的作品中﹐蕭紅﹑白朗﹑端木蕻良﹑羅烽等東北作家的以淪陷區人民的苦難與鬥爭為題材的小說﹐報告文學《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宋之的)﹑《在漢奸治下的“冀東”》(蟄寧)﹑《“穿城過”》(澎島)﹐通訊《北平素描》(張振亞)﹑《和平的古城》(王西彥)﹑《通州一瞥》(西村)﹑田間﹑王博習﹑艾青﹑鄒荻帆等人的詩等﹐都充溢著強烈的時代氣息。
《中流》所載作品﹐大都短小精悍﹐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有些已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
《中流》就翻譯問題﹑美學問題發表了一些討論文章。第1卷第5期(1936年11月 5日出版)為“哀悼魯迅先生專號”﹔第2卷第10期(1937年8月5日出版)為“抗敵專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