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泉

中泉

腕北側橫紋中的奇穴。

名稱

漢語拼音:Zhong quan

別名:池泉;腕痛點

國際標準代號:EX-UE3

釋義:中,中間;泉,泉眼,在此是指體表的凹陷處。本穴在手腕背面橈側中央的凹陷中,故名。

出處:明代《奇效良方》

類屬

經外奇穴;上肢部

標準定位

中泉中泉

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中。

取法

伏掌,於手腕背側陽溪穴與陽池穴連線的中點,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指伸肌腱橈側腕短伸肌健之間。布有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分支,手背靜脈網,橈動脈腕背支的分支。

刺灸法

1)毫針法 以1寸毫針直刺0.3~0.5寸。針感為局部酸脹,有時可達指尖。

2)艾灸法 以艾炷隔姜灸或隔藥餅灸5~10壯,或艾條溫和灸或雀啄灸15~20分鐘。

主治

1)胸脅脹滿,胸悶咳嗽,氣喘心痛

2)呃逆,胃脘痛,腹脹腹痛,胃腸痙攣;

3)上肢麻痹,橈神經損傷,腕部疼痛,掌中熱,手指痙攣;

4)目翳;

5)癔病

方例

1)橈神經損傷:中泉、曲池外關合谷後溪

2)手指痙攣:中泉、合谷、中渚

3)腕管綜合徵:中泉、大陵

文獻摘錄

---《奇效良方》:“中泉二穴,在手背腕中,在陽溪、陽池中間陷中是穴。可灸二七壯,治心痛及腹中諸氣痛不可忍者。”

---《類經圖翼》:“中泉,在手腕外間,陽池、陽溪中間陷中,灸七壯。主治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及心腹中諸氣痛。”

---《針灸經驗方》:“中泉,在手腕外間陽溪、陽池中間陷中,灸七壯。主治:胸中氣滿不得臥,肺脹滿彭彭然,目中白翳,掌中熱,胃氣上逆,唾血,及心腹中諸氣痛;又治:少腹積聚,腰脊周痹,咳嗽,大便難。腎俞以年壯,肺俞、大腸、肝俞、太沖各七壯,中泉、獨陰、曲池同。”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中泉,奇穴。陽池與陽溪中間陷中。針三至五分,灸三至七壯。主治中風,腦充血,角膜翳,胃痙攣,腸疝痛;亦治腕關節炎,前臂諸肌痙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