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條山

中條山

中條山,是中國山西省南部主要山脈之一,東北-西南走向,東連太行山,南臨黃河,西北為汾河谷地,西隔黃河與秦嶺山區相望。因位於秦嶺與太行之間,山勢狹長而得名,全長約160公里。最高峰為海拔2321米的垣曲、沁水、陽城三縣交界處的歷山舜王坪,海拔2322米。位於中條山脈的五老峰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中國北方道教的發祥地之一,建有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西進陝西,多次圍攻中條山,史稱中條山戰役。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在這時發現2萬多公頃原始森林,內有連香樹、山白樹、牛鼻酸、紅石極、青檀等珍貴樹種,還有金貓、金雕、金錢豹、獼猴、大鯢等稀有動物。

基本信息

特點

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60千米,寬10~15千米。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於山西省永濟市東南。東北端與王屋山相接的歷山,海拔2322米,為涑水河發源地。

概述

中條山中條山

中條山位於山西省南部,地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因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它禁止著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著西安和大西北,瞰視著晉南和豫北,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山體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60千米,寬10 ~15千米。海拔1200~2300米,相對高度800~1500米,北坡陡峭,南坡緩傾。構造上屬中條背斜,山露岩層有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石英岩、白雲岩及火山岩系;南坡且有下古生界石灰岩。

:東段稱歷山,以舜王坪最高,海拔2322米,山頂呈平台狀,其間有垣曲斷陷盆地;西段稱中條山,兀立於運城盆地與黃河谷地之間,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相對高差約1500米,中段山勢較緩,呈階台狀,張店附近分水嶺鞍部有三趾馬紅土和黃土復蓋的寬谷,乃唐縣期寬谷經隆起而成。礦物資源以銅礦為主,此外有金、磷、煤、鐵等。

中條山與太行、呂梁、太岳三山互為犄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侵占山西後,為了固華北、抑洛陽、窺西安,自1938年以來曾十三次圍攻中條山,但均未得逞。中條山戰役(日方稱之為“中原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範圍內的惟一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1941年5月7日,中條山外圍日軍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東、北、西三個方向開始全面進攻。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被俘虜3.5萬人,遺棄屍體4.2萬具,日軍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蔣介石稱此役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中條山 中條山

氣候特點

中條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園”之美稱,溫度適宜,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是溫帶向亞熱帶過度的區域,故在華北植物區系中占有獨特的地位。

水系情況

中條山中的河流中條山中的河流

由於氣候溫和,降水適宜,北有涑水,南有黃河,自然景觀壯麗多姿,有多條溪流從園內發源,分別注入涑水和黃河

特色物產

中條山中條山

中條山是山西樹種最多林區,森林面積2.47萬公頃,復蓋率約40%,分布有暖溫性植被,主要為以櫟類為主的落葉闊葉雜木棣及油松林等,並有珍貴的杜仲、黑椋子、獼猴桃和漆樹。已發現面積約800公頃的原始森林,保存完好,為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僅存的一塊。

主要樹種有橡樹、樺樹、楊樹、油松、華山松等,藥用植物有100多種,主要植物有山茱萸、連翹、五味子、黃芩、柴胡等,還有名貴的藥用植物和食用菌,如九節菖蒲、玉竹及罕見的冬蟲夏草、猴頭、靈芝等。

野生動物有稀有的獼猴、大鯢等。據勘查中條山有木本植物478種,隸屬73科164屬。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屬18種,單子葉植物2科2屬6種,雙子葉植物66科152屬454種。分析結果表明,科、屬、種的區系地理成分複雜多樣,科的分布區類型以熱帶—亞熱帶—溫帶分布占優勢,其次是溫帶分布,屬的分布區類型以溫帶成分占優勢,其中北溫帶分布型所占百分數最高,反映出該區系的溫帶性質,種的分布區類型中國特有分布的種數最多,其次是東亞分布、溫帶亞洲分布。該區系木本植物的起源具有古老性,區系地理成分的滲透性、交匯性和過渡性較明顯。中條山是華北木本植物區系中珍稀瀕危植物較為集中的地區,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

人文歷史

從地理學上看,中條山依黃河而行,山勢狹長,整條山脈劃開了中原與西北:它的北側是運城盆地,南側是中原大地,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門戶。

就古人而言,中條山對國家意味著兩種重要意義:金庫與兵器庫。

考古學家在山西省垣曲縣發現了商代城邑遺址,引發出商代歷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問題。在考古學上,代表夏朝的“二里頭文化”地兼中條山的兩面。歷史文獻中說中條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東一帶是“有夏之居”。看來夏朝的地域,確實是跨越中條山南北的。地理學強調“人地關係”,夏族與中條的“人山關係”也應當具有獨特的內容。

中條山中條山

中條山下的運城鹽湖,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產鹽基地,在大約7000萬年前,受一次大的造山運動影響,運城盆地南部的中條山,北部的孤山、稷王山褶斷上升,其它板塊則不斷下沉,形成大面積的沉積窪地——解池就是盆地中的最低洼處。考古發掘證明,早在180萬年前,鹽湖一帶有了人類活動,並且可以製造工具和使用野火。圍繞食鹽開採,鹽湖周圍建立了一系列,廟宇、城門、樓閣等建築。

史學家稱它囊括了"九分天下鹽",誰能夠占領這裡,就意味著誰就能掌握天下的命脈。所以,從黃帝起源時代一直到唐、宋、明,無數統治者都派重兵重臣守護著這條山脈,捂緊自己的錢包。

文獻中記載的”夏墟“位於中條山以北。也許,夏商時期,人們已經聚集在中條山一帶,從事採掘銅礦和煉鑄生活。圍繞中條山,山西夏縣發現了銅鑿、銅鏃和面范等古代銅製品,侯馬則發現了大規模的東周時代鑄銅遺址。緊鄰黃河和中條山、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古虢國墓地也出土了大量西周銅器。

占據中條山為後勤基地,進可圖中原,退可守關中——這是周人崛起之時,周武王姬發的戰略規劃。

與姬發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文公,以及戰國時魏國的魏文侯、魏武侯:晉國占據運城盆地,藉助中條山快速發展,當國力強大之後,得以率軍向南進入黃河谷地,圖謀中原;而魏國憑藉中條山的銅礦,率先崛起於戰國七雄之中。

到了近代,儘管中條山文明已經隨著冷兵器時代的遠去而失去了往日輝煌,但由於地處晉豫交界的要地,它的軍事意義卻從未下降過,甚至變得比以前更為重大。所以在近代人眼中,它是"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抗日戰爭里,中國軍隊將中條山視為關中門戶,因為日本人想打進西安,必須先拿下中條山。而日本人在占據中原後,將中條山稱為"盲腸",認為拿不下中條山,帝國就是得了"盲腸炎"。

中條山戰役中條山戰役

於是,日寇在1937年至1941年初期這短短3年多的時間裡,13次圍攻中條山,但都被衛立煌指揮的中國軍隊擊退——當時的中國軍隊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那群號稱"冷娃"的陝西子弟兵,他們血戰3年,用傷亡兩萬多人的代價,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直拒阻在潼關以外。為此,有音樂家曾譜曲讚美道:"中條山,高又高,它是我們的齊格菲,它是我們的馬奇諾……"

抗戰正面戰場最為悲慘的一場戰役,也是在中條山打響的,史書將其稱為"中條山戰役"。由於準備不足和指揮不當,會戰中的中國軍隊節節敗退,損失慘重:第3軍軍長唐淮源率全軍血戰至最後一人,在大雨滂沱中舉刀自戕殉國;12師師長寸性奇左腿被炸斷後不願被俘,拔槍自盡,麾下官兵無一人脫逃,全軍殉國……戰役結束,中國軍隊損失近8萬人,被當時的國民政府視為抗戰中"最大之錯誤"和"最大之恥辱"。

旅遊景區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山西省南部,背靠黃土高原,面臨九曲黃河,西與秦嶺相望,南依洛陽花城,總面積46301.3公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變的溫、熱帶氣候,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中條風光,區內種子植物高達千種以上,陸棲動物329種,鳥類258種,其中獼猴有十餘群,千餘只,在我國北方地區極為罕見。優美的自然環境,秀甲的叢林山水,豐富的動植物種類,素來被譽為“華北地區動植物資源寶庫”。

中條山森林公園山水秀麗,叢林茂密,層巒疊嶂,景觀奇異,是理想的旅遊勝地。公園內主要有六個景區:

舜王坪景區

中條山中條山

該區以中條山主峰舜王坪為中心,四周陡峰深谷並存,四面形成筆直的懸崖峭壁,而峰頂平坦,約有2.5平方公里的草甸,坪頂有舜王廟遺址。站在坪頂可縱觀歷山保護區全景,朝觀日出,夕看晚霞,南可遙望黃河之壯觀,西南可觀七十二混溝原始森林之雄偉。另有東峽、西峽、一線天等奇觀。

蟒河景區

中條山中條山

該區以黃龍廟為中心,由大河、楊莊河、南溝、拐莊蟒河四大溝組成,山石林立,造形別致,山山相連,溝溝相通,四道溝內水流潺潺,常年不斷,並在沿河形成了出水洞、水簾洞瀑布等奇觀,山峰有石人山,孔雀山、窟窿山、棋盤山、指柱山、王蟒峰等,形狀古怪,各具特色;另有內龍洞、白龍洞、黑龍洞等,在當地都有許多神奇的傳說。成群結隊的獼猴與遊人嬉戲,平添許多樂趣。

中村景區

有洞天府地之稱,由數十個天然溶洞組成。這些溶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奇特怪異的鐘乳石,晶瑩剔透、紅艷如燭、潔白若玉,是遊人尋幽探秘,飽覽洞府風光的絕佳之地。首推雞冠嶺白雲洞,洞中最高處達27米,最寬30餘米,深達數百米,步人洞中恍若進入一座雕塑藝術的迷宮,置身神話般世界,引人人勝,有“華北第一溶洞”之美稱,頗具遊覽和科考價值。嘯天洞,距白雲洞3.5公里,獨有的玲瓏剔透和“群獸嘯天”等景點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巧奪天工。還有神仙洞等洞府有待進一步開發。

橫河景區

是中條山油松、華山松的集中分布區,松濤陣陣、景致綺麗,以雄,秀、奇、險著稱。析城山,位於陽城西南,海拔1889.5米,山頂有774平方米平台,四周絕壁環繞,狀若城垣,相傳為紀念湯王祈雨而建有湯王廟,故析城又名聖王坪、東坪,整個坪頂空曠遼闊,氣勢磅礴,坪下林木蔥鬱,澗深谷幽。清代詩人陳廷敬有詩讚曰:

河東形勝古王畿,蒲板南來壘嶂奇。

禹貢山川連砥拄,唐風宮寶盡茅茨。

陰里半嶺雲車過,翠入中峰兩腳移。

極目下方千萬壑,樵村歸路客先知。

古為陽城縣八景之一。此外還有盤亭列嶂、小尖山、隔人岩溶洞、青龍峽等景點讓遊人流連忘返。

泗交景區

風光壯麗,由三跌潭、秦王寨、將軍崖、飛壁崖、妖婆石、神黿谷景群、泅交圍獵場和湖光山色等著名景點組成,神黿救秦王的傳說源於一塊酷似龜黿的巨石,位於泗交鎮窯底村,相傳秦王李世民行軍路經此地,山上危崖突然坍塌,一塊巨石呼嘯著飛向李世民,正在此地修行出來散步的一隻老黿,挺身相救,用頭頂住巨石,自己因心力耗盡而亡。李世民即位後,封此黿為“神黿”。

同善景區

麻姑山,原名蘑菇山,因盛產蘑菇而得名,後來麻姑在此修行成仙,人們在山頂建起廟宇,改名麻菇山,紀念麻姑善良、勤勞和賢惠的美德。主要景點有麻菇攬勝、麻菇泉、麻菇點石、麻菇遺風。公園內有古蹟萬固寺,附近有三門峽水庫、王屋山等風景名勝。

旅遊指南

門票價格

20元

交通提示

乘專線巴士可達

歷史文化

中條山森林公園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而且人文景觀也豐富廣博。歷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堯、舜、禹、湯都曾活躍於此。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坪頂平夷廣闊,草甸成毯。相傳舜王在此生活起居,讀書耕耘,為“天公降旨立君之地”。著名的“下川遺址”更是人們探索距今二萬三千年到一萬六千年間人類發展的場所。凡到此游者無不翹首東雲,若夢遐思。清代著名詩人張爾墉曾有詩讚曰:“古帝躬耕處,千秋跡已迷。舉頭高山近,極目亂峰低。花徑聞幽徑,泉聲過遠溪。黃河遙入望,天際一江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