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省左右丞相

中書省左右丞相

【中書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或稱國相),是丞相的副職。明洪武十二年以後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參政”等官名。

簡介

中書省左右丞相中書省左右丞相
【中書省左右丞相】代和初,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或稱國相),是丞相的副職。明洪武十二年以後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參政”等官名。
朝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參知政事為副。從,皇帝待宰相之禮,逐漸降級,至宋太祖廢“坐論”之禮,使宰相地位大降。神宗元豐改制,設宰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徽宗政和時,改左僕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僕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高宗建炎間,再改宰相官名為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孝宗乾道間又改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不常設,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為左右丞及參知政事。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後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