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39

中早39

中早39,具有矮稈抗倒、抗逆力強、穗多粒重、穩產高產的優點,就象是一個提升版的新廣陸矮四號。即使遭遇低溫與長陰雨的多災天氣,它仍有千斤以上畝產。中早39適宜於直播、拋秧等高密度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中早39中早39
品種名稱:中早39
審定編號:浙審稻2009039,國審稻2012015
作物類別:常規早秈稻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經營代理:浙江勿忘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占全國生產經營權
品種來源:嘉育253/中組3號
早秈稻新品種
產量高/抗性強/熟期適中
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
2011-2013年農業部推薦的主導品種
2013年浙江省種植面積最大的早稻品種

產量表現

中早39經2008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74.5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2009年浙江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0.7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4.9%,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7.6公斤,比對照增產6.5%。2009年浙江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3.9%。

特徵特性

中早39中早39
該品種穗層整齊,株高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挺,著粒較密。葉鞘、葉緣及稃尖均呈紫色,穀粒短圓,穎尖無芒。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9.7天,比對照長0.5天。該品種畝有效穗20.0萬,成穗率70.5%,株高87.1厘米,穗長17.0厘米,每穗總粒數123.5粒,實粒數112.8粒,結實率91.2%,千粒重26.1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8—2009年兩年抗性鑑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0.8級,穗瘟損失率1%;白葉枯病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8—200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3%,長寬比1.9,堊白粒率100%,堊白度24.0%,透明度3級,膠稠度39mm,直鏈澱粉含量25.4%,米質各項指標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

栽培要點

做好種子消毒,預防惡苗病。

審定意見

中早39屬中熟早秈。株高適中,分櫱力中等,耐肥抗倒,結實率高,後期熟相好。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國審意見:
特徵特性:特徵特性:秈型常規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比對照株兩優819長0.7天。每畝有效穗數19.6萬穗,株高82.0厘米,穗長17.6厘米,每穗總粒數125.3粒,結實率84.1%,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1.8,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白背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9.1%,長寬比1.9,堊白粒率98%,堊白度22.5%,膠稠度4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4.2。
產量表現:2009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秈早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7.8千克,比對照株兩優819增產2.0%;2010年續試,平均畝產458.1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4.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2.9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3.1%。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3.7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6.1%。
浙審意見:
該品種穗層整齊,株高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挺,著粒較密。葉鞘、葉緣及稃尖均呈紫色,穀粒短圓,穎尖無芒。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9.7天,比對照品種嘉育293長0.5天。該品種畝有效穗20.0萬,成穗率70.5%,株高87.1厘米,穗長17.0厘米,每穗總粒數123.5粒,實粒數112.8粒,結實率91.2%,千粒重26.1克。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08-2009年兩年抗性鑑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0.8級,穗瘟損失率1%;白葉枯病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8-200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3%,長寬比1.9,堊白粒率100%,堊白度24.0%,透明度3級,膠稠度39mm,直鏈澱粉含量25.4%,米質各項指標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

國家審定編號

中早39中早39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嘉育253/中組3號
特徵特性:秈型常規水稻品種。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比對照株兩優819長0.7天。每畝有效穗數19.6萬穗,株高82.0厘米,穗長17.6厘米,每穗總粒數125.3粒,結實率84.1%,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1.8,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白背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9.1%,長寬比1.9,堊白粒率98%,堊白度22.5%,膠稠度4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4.2%。
產量表現:2009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秈早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07.8千克,比對照株兩優819增產2.0%;2010年續試,平均畝產458.1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4.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82.9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3.1%。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3.7千克,比株兩優819增產6.1%。
栽培技術要點:1.塑膠軟碟育秧3月20~25日播種,地膜濕潤育秧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秧田畝播量40千克左右。2.畝栽插基本苗10萬左右。3.需肥量中等偏上,適當增施鉀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畝施純氮10~12千克,氮、磷、鉀肥比例為1:0.5:1。4.淺水分櫱,適時曬田,多露輕曬,有水抽穗,乾濕壯籽,成熟收割前4~6天斷水,忌斷水過早。5.嚴格種子消毒防止惡苗病的發生;及時防治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省及安徽省長江以南白葉枯病輕發區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

浙江審定編號

中早39中早39
產量表現:中早39經2008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474.5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8.3%,達極顯著水平;2009年省早秈稻區試,平均畝產500.7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4.9%,達顯著水平;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7.6公斤,比對照增產6.5%。2009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0.2公斤,比對照嘉育293增產3.9%。
特徵特性:該品種穗層整齊,株高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挺,著粒較密。葉鞘、葉緣及稃尖均呈紫色,穀粒短圓,穎尖無芒。兩年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09.7天,比對照長0.5天。該品種畝有效穗20.0萬,成穗率70.5%,株高87.1厘米,穗長17.0厘米,每穗總粒數123.5粒,實粒數112.8粒,結實率91.2%,千粒重26.1克。經省農科院植微所2008-2009年兩年抗性鑑定,平均葉瘟0級,穗瘟0.8級,穗瘟損失率1%;白葉枯病9級。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08-2009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65.3%,長寬比1.9,堊白粒率100%,堊白度24.0%,透明度3級,膠稠度39mm,直鏈澱粉含量25.4%,米質各項指標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5等。
栽培注意要點:做好種子消毒,預防惡苗病。
審定意見:中早39屬中熟早秈。株高適中,分櫱力中等,耐肥抗倒,結實率高,後期熟相好。豐產性好。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適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種植。

申請公告號

申請日:2009/11/25
申請號:20090727.9
申請公告日:2010/5/1
申請公告號:CNA006177E
培育人:李西明;楊長登;馬良勇;季芝娟
品種權(申請)人:中國水稻研究所
本申請品種是以嘉育253為母本,以中組3號為父本雜交後經8代系統選育而成的常規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