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也叫“三二0事件”。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調動軍隊宣布戒嚴,斷絕廣州內外交通;逮捕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及其他艦隻;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其衛隊槍械;包圍廣州東山的蘇聯顧問所;驅逐了黃埔軍校中及國民革命軍中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為破壞國共合作,奪取革命領導權,蓄意打擊和排斥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事件。對於這次事件有兩種猜測。有人認為是蔣中正故意將中山艦調動又矢口否認以製造藉口打擊中國共產黨。也有人認為這是和“西山會議”派關係密切的“孫文主義學會”成員歐陽格(歐陽鐘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龍假傳蔣中正的指令,兩邊離間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事件背景

蔣介石蔣介石

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逝世後,親共的汪兆銘成了中國國民黨中政會主席、國民政府主席,並堅決地支持聯俄容共政策。1925年11月中國國民黨部分資深黨員召開西山會議,反對容共。蘇聯顧問季山嘉和蔣中正的合作關係因蘇聯企圖使中國赤化而急速惡化,也因此季山嘉竭力拉攏親共的汪兆銘企圖聯手推翻掌握軍權的蔣中正。

蔣中正作為黃埔軍校第一任的校長雖然掌握了實權和軍權,也實在不願意看到國民政府可能共產黨化、但在中國共產黨逐漸坐大、日本和蘇聯對中華民國的覬覦之種種不利的情況下,仍勉予支持親共的汪兆銘,反對西山派的主張。

真相不明

至今海內外學者對其中內幕尚有存疑的二種假設。

有人認為是蔣中正故意將中山艦調動又矢口否認以製造藉口打擊中國共產黨

有人認為這是和“西山會議”派關係密切的“孫文主義學會”成員歐陽格(歐陽鐘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龍假傳蔣中正的指令,兩邊離間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

簡介

1926年3月18日,黃埔軍校管理科交通股股長兼駐省辦事處主任歐陽鍾向海軍局代局長、中山艦艦長共產黨員李之龍傳達指令,派中山、寶璧兩艦出海到黃埔救援被匪徒攻擊的一艘外輪。軍艦到了黃埔後向國民黨左派鄧演達請示任務。鄧回答不知。由於蘇聯使團欲參觀中山艦,李之龍電話請示蔣介石調中山艦回廣州。之後蔣覺得此事蹊蹺,認為是共產黨和蘇聯顧問季山嘉要兵變。3月20日,蔣介石前往汕頭的半路返回廣州,全城戒嚴。歐陽格、陳肇英奉蔣介石密令占領中山艦並在家中逮捕李之龍,包圍蘇聯顧問和共產黨機關,扣留了第一軍和黃埔軍校中周恩來等共產黨員,嚴密監視鄧演達。中山艦艦長換成歐陽格。這便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中山艦事件,又稱“三二〇事件”、三月二十日廣州定亂。

中山艦

簡介

中山艦事件中山艦事件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李鴻章主導經營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及之後的威海衛海戰中全軍覆沒。清朝政府再籌巨款重建海軍。1910年,海軍大臣戴洵和北洋水師統治薩鎮冰從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和川崎造船所訂購了同樣款式的鋼木結構軍艦兩艘。造價為68萬日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滅亡。1912年軍艦竣工下水,袁世凱執掌的北洋政府付清了造船的餘款。1913年1月,兩艘軍艦開抵上海吳淞,編入海軍第一艦隊,並分別命名為“永豐”和“永翔”。永豐艦便是後來的中山艦。

歷經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之後,在張作霖執政時,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發起護法運動,海軍總長程璧光率永豐艦所在的第一艦隊九艘戰艦在上海起義,開赴廣州,成為孫中山所掌握的少數軍隊之一。

1922年第二次護法戰爭期間粵軍總司令陳炯明與孫中山意見不合,其部下圍攻總統府。孫中山、宋慶齡化妝逃出總統府,在艦長馮肇憲的護衛下,登上永豐艦。從6月16日到8月9日,孫中山在艦上飲食起居,發出指令,之後退居上海。1923年,孫中山夫婦再度登上永豐艦以示對救駕的感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以紀念。

來源

“中山”艦原是一艘炮艦。它是1910年由清朝海軍大臣載洵和北洋海軍提督薩鎮冰在日本三菱工廠訂造的。該艦排水量為780噸,長62.1米,寬8.9米,型深4.5米,吃水2.4米,雙機單舵,功率1350馬力,時速13.5海里。艦上可裝煤150噸和淡水16噸。艦員為108~140人。主要武器是:阿式105毫米炮1門,47毫米炮4門,馬式1磅炮2門。造價為68萬銀元。1913年該艦造成後交給中國,開到上海時被命名為“永豐”號。

更名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與世長辭。4月16日,廣州革命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由廣東省省長鬍漢民下令,將“永豐”艦命名為“中山”艦。

武漢保衛戰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山”艦等49艘軍艦被國民黨政府調入長江內,以“拱衛京畿(南京)”。這些艦隻大部分被日寇飛機和艦炮擊沉,或自沉於江陰、馬當等所謂“陰塞線”上。1938年秋,京、滬淪陷後,武漢成了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中山艦奉命參加武漢保衛戰,擔負從嘉魚、新堤至武昌縣金口鎮江面的警戒及運輸任務。當時,中山艦主、副炮已拆下裝在岸邊幾個要塞上,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時許,當“中山”艦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時,突遇六架敵機輪番攻擊。艦長薩師俊等20餘人在作戰中犧牲,另有20多人負傷。“中山”艦艦尾等處要害部位中彈,經搶修無效,沉沒在波濤之中。

評價

“中山”艦悲壯地為國捐軀了,但它25年的非凡艦史,卻永遠令人難以忘懷。它輝煌的過去和蘊含的豐富內涵將永遠銘記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現狀

1997年1月28日,中山艦被打撈出水。2月19日運至湖北造船廠修復,恢復了1925年前後的整體面貌。1999年12月,位於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廠的中山艦博物館成立。2008年5月15日,中山艦在南華船舶公司再次下水,藉助浮船塢和拖船前往金口臨時碼頭。16日,中山艦在金口登入。經過765米的陸路遷移,26日中山艦正式落戶武漢市金口鎮中山艦風景區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艦博物館。

2009年4月11日下午,位於武漢江夏金口的中山艦博物館首次對外開放。

事件經過

版本一:

中山艦中山艦

1926年3月,開始執行反共政策的蔣介石,設計將中山艦調出廣州,隨後又以該艦未接命令擅自移動為名誣其陰謀暴動,隨即下令逮捕該艦長、中共黨員李之龍,並展開一系列的清共行動。史稱此為「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可以說是中國最為出名的軍艦之一,有「濃縮的中國現代史」之喻。它原名「永豐艦」,是清政府在1910年以68萬銀元向日本三菱造船廠訂製的鋼木結構炮艦。戰艦於1913年建成,艦長65.837米,寬8.8米,型深4.5米,設主副炮8門,最快航速每小時25公里。

武備平常的中山艦卻與諸多歷史事件有關聯。1922年,軍閥陳炯明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炮擊總統府,圖謀加害「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孫中山在深夜突圍後即登上「永豐艦」指揮平叛,歷時55天,使此艦成了他的流動總部。1924年11月,孫中山最後一次搭乘「永豐艦」,轉赴北京共商國事,次年3月在京病逝。孫中山逝世後,3月30日廣州國民政府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並於4月13日舉行更名儀式。一年後,中山艦又因蔣介石製造的「中山艦事件」而再度聞名天下。

版本二:

1926年3月18日晚,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指使親信,以軍校駐省辦事處的名義,到中山艦艦長(代理海軍局局長)李之龍家中傳達命令,聲稱奉校長命令,要海軍局速派得力兵艦二艘開赴黃埔。其實,這是蔣介石精心設計的第一步,即製造假命令將把中山艦調出廣州,以便為其羅織罪名埋下伏線。

李之龍接令後,隨即通知中山、寶璧兩艦於3月19日晨開往黃埔,向軍校教育長鄧演達請示任務。鄧卻回答:不知道有什麼任務(鄧反對蔣介石獨裁,是國民黨中比較堅定的左派。李之龍接到的命令是以鄧的「電話」為名為轉達的,此實為蔣等人玩的一箭雙鵰之計)。因此,中山艦等當天下午返回廣州。

這時,蔣介石和屬於右派的孫文主義學會分子開始放出謠言,稱「共產黨要暴動」、「李之龍要造反」和「共產派謀倒蔣、翻國民政府,建立工農政府」等。同時,蔣介石開始大舉逮捕共產黨人。3月19日深夜, 蔣秘令逮捕李之龍、解除中山艦武裝,派兵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以及蘇聯顧問和共產黨人的住宅以及全市共產黨機關,還扣押了軍內國民黨左派黨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員40多人,嚴密監視鄧演達。當廣州市內一切布置妥當後,蔣介石電令駐紮潮汕的第一軍,將全軍黨代表撤銷並驅逐,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全體共產黨員退出該軍。

蔣介石等人製造「中山艦事件」,目的是奪取在粵海軍實力,清除軍隊中的共產黨力量。此舉背叛了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是國民黨右派勢力分裂國共合作、企圖奪權的信號。

歷經磨難的中山艦則在抗日戰爭中的1938年,於長江武漢附近江面被日軍擊沉。59年後即1997年,這艘名艦被打撈出水。目前船體停放在武漢一家船廠內仍待修復。

事件之謎

事件之謎事件之謎

第一,中山艦駛往黃埔並非李之龍“矯令”,它與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總黨代表汪精衛、蘇聯顧問季山嘉無關,也與共產黨無關。多年來,蔣介石和國民黨部分人士一直大肆宣傳的所謂“陰謀”說顯然不能成立。

第二,蔣介石沒有直接給海軍局或李之龍下達過調艦命令。因此,所謂蔣介石下令而又反誣李之龍“矯令”說也不能成立。

第三,中途加碼,“矯”蔣介石之令的是黃埔軍校駐廣州辦事處主任歐陽鍾。而歐陽鍾才是中山艦事件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孫文主義學會骨幹、海軍軍官學校副校長歐陽格的侄子,只有了解他的這一身份,才有助於揭開中山艦事件之謎。

中山艦事件的整個過程是歐陽格與王柏齡定計之後,一面唆使歐陽鍾矯令,一面向蔣介石謊報,其結果便演出了震驚中外的三二○事件

重見天日

中山艦中山艦

1986年湖北省文物部門提出打撈中山艦的動議。第二年,江蘇省又要求將中山艦送回南京陳列。1988年5月南海艦隊潛水員找到中山艦沉沒的方位。1991年廣東省表示願將中山艦“接回娘家”。1994年4月3日,潛水員在艦尾左舷摸到了銅牌上凸起的“中山”二字。1995年11月24日,國家文物局在國務院授權下,批覆由湖北省組織打撈。重慶打撈公司承接了這項工程。199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130周年紀念日時,中山艦打撈工程正式啟動。

1997年1月20日中山艦主樓的欄桿最先升出的江面。艦上清理出來自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各類文物三千四百多件,在中國各地展出。

中山艦出水後移至湖北造船廠,1999年11月12日修復工程正式開工,截至2005年9月,全面修復還在進行中。同時,在中山艦沉沒地武昌金口規劃出了3000畝土地,用以興建中山艦陳列基地。

相關評論

楊天石認為,就蔣介石誤信伍朝樞、歐陽格等人的謠言來說,三二○事件有其偶然性,但是,就當時國民黨內左右派的激烈鬥爭和蔣介石的思想來說,又有其必然性。

蔣介石的日記表明,他當時懷疑,共產黨和汪精衛要“乾他”或“趕他”。他此前曾以自請“赴俄休養”試探汪精衛,而汪精衛是同意的。蔣介石對中山艦調動的最初反應是準備離開廣州,退到他所掌握的東征軍總指揮部所在地汕頭。日記上說:“上午,準備回汕休養。”“下午五時,行至半途”才決定返回,對中山艦採取鎮壓措施。中山艦事件在當時的大背景下,有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一面。

陳獨秀評價

關於三二○事件,陳獨秀說:“三二○事變發生的原因雖然很多,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則是階級矛盾。”“在這個時期,黨的策略並不是一致的。首先,我們黨在廣東工作的同志和鮑羅廷同志的意見是,我們當時應採取進攻的策略。”“然而,黨的意見是,當時不僅有戴季陶主義思想,不僅有蔣介石的武裝力量,而且在他們後面還有整個資產階級。我們的力量不足以鎮壓蔣介石。因此,黨中央堅決主張採取退守——讓步的策略。”對此,陳獨秀表示,支持黨中央採取的妥協退讓政策,並為此進行了辯解。他說:“我的意見是,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力量,當時的確不能夠鎮壓蔣介石;況且蔣介石也還沒有公開地暴露出自己的反革命面目,社會輿論也不會同意對他進行鎮壓。因此,我認為黨中央的策略是正確的。”

新的解釋

“中山艦事件”源於一場誤會
“中山艦事件”是蔣介石誤以為自己會被劫而採取的過激行為
大革命時期影響國共合作的重大事件首推“中山艦事件”。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悍然下令,占領中山艦,逮捕時任海軍局代局長和中山艦艦長李之龍(系共產黨員,海軍中將),並在廣州部分地區實行戒嚴。通常以為這是蔣介石向共產黨挑釁的一次陰謀,但讀過《細節》一書後發現,這不過是由於中山艦的臨時調動引發的一場誤會。敏感而多疑的蔣介石,誤以為汪精衛和蘇聯顧問季山嘉試圖把他劫持到中山艦上,送往蘇聯。不過僅僅十幾個小時之後,即事變當天下午,當蔣意識到這完全是自己的主觀猜忌後,他就取消了戒嚴,下令交還收繳的武器,並放回被軟禁的黨代表,重新恢復常態。但這一事變涉及國共及蘇聯的關係,性質是嚴重的,因此蔣思想壓力極大。據說,事變當天下午,何香凝徑直去見蔣介石,質問他派軍隊到處戒嚴,究竟想乾什麼?斥責他是不是發了瘋,想投降帝國主義?蔣“竟像小孩子般伏在寫字檯上哭了”。1926年6月28日,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總理紀念周訓詞》中又重申:“我可以明白(地講),三月二十日的事件,完全與共產黨團體是沒有關係的。”因此,“我們中國國民黨同中國共產黨,確定是要合作到底的。”歷史真相和人們的固有認識,差距真是太大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