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為戰國中山國君主之一,是文公的兒子,中山國第二任君主,承襲中山文公的政權,在位為8年(前414年-約前406年)。中山武公六年(前408年),魏文侯派將軍樂羊領兵攻打中山國,苦戰三年,於公元前406年擊敗中山,殺中山武公,中山國亡。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中山國中山國
中山武公,是中山文公的兒子。是公元前414年復國將國都遷入顧城之國君。武公幼年生活在中人城中山國王宮,其母是魏文侯的女兒公子傾,他看到父親文公被趙、魏所控制時所過的傀儡日子,倍感羞愧,並受到父親的傳統教育,從小立下了復國大志,文公死後,武公即了王位。他暗地結交、拉攏鮮虞族勢力,培植親信,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實現復國大業。

公元前425年,趙襄子死後,趙襄子的兒子浣即了位,是為趙獻侯。這時,趙國發生了內訌。趙襄子的弟弟趙桓子起事驅逐了趙獻侯浣而自立,一年以後,趙桓子又死了,趙國的大臣們興事殺了趙桓子之子,重新迎接趙獻侯浣來臨朝執政。趙氏國內長達幾年的內訌,大大消弱了國勢,動搖了趙氏的統治地位。

這對於被趙、魏所控制多年的中山國而言,帶來了有利的復國機遇。這時,中山武公乘趙氏內亂之機,加快了復國的步伐,於趙獻侯元年(公元前414年),帶領鮮虞族餘眾對於趙、魏進行了頑強的抗爭,終於擺脫了趙、魏的統治,重新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將都城由中人城遷都於顧城(東漢高誘注“中山,狄都,今盧奴中山也。”這實際上是說中山早期的都城顧城在今定州市)。武公以當時諸侯最高的爵位立國了。

中山武公是史籍中記載第一位有“公”字頭銜的中山君王。中山武公復國初立以後,立都顧城,加強軍備,加固城池,並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調整了外交策略,與東邊的齊國建立了友好關係,加強了對趙、魏的抗衡力量。約在公元前408年以前,便卒於顧城,傳位給桓公。

人物關係

家庭成員

父親:中山文公

兒子:中山桓公

國君主世系

稱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中山文公
18 前432年-前414年
中山武公 姬窟  6 前414年-前408年
中山桓公 姬恆
在位執政虛記三十九年《中國歷史大辭典》 前408年-前406年(傳位時間)
前381年-前353年(復國時間)
中山成公 25 前353年-前328年
中山王厝 姬厝 20 前328年-前308年
中山王妾雌 姬妾雌 11 前309年-前299年
中山王尚 姬尚 3 前298年-前29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