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屯村

中屯村

中屯村委員會是易門縣龍泉鎮的一個行政村,現有農戶867戶,共3349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7654.5畝,適合種植烤菸、稻穀、玉米等農作物。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1、雲南省玉溪易門縣龍泉鎮中屯村

中屯村委員會是易門縣龍泉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龍泉鎮西北 面,距鎮政府所在地 2.5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易門縣城2.0 公里。東面鄰栗園,南面鄰上屯,西鄰南屯,北面中屯。轄南屯、大村、等 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867戶,共3349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290人,勞動力 2188人。
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7654.5畝,海拔1711米,年平均氣溫 18 ℃,適合種植烤菸 、稻穀、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75.42畝,林地13410畝,人均耕地0.8畝,共有經濟林果地916畝。全村農民收入以烤菸、生豬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85097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8元。2、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共和鎮中屯村 該行政村隸屬牟定縣共和鎮,地處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2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22公里。東鄰扒貓,南鄰清河,西鄰鳳屯,北鄰前場。轄大路上、半山、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18戶,有鄉村人口1749人,其中農業人口1721人,勞動力11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66人。
全村國土面積37.53平方公里,海拔2010米,年平均氣溫19.1℃,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作物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374畝,人均耕地.8畝,林地38841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76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2、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中屯鄉中屯村

中屯村委會是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中屯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中屯鄉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0.2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鎮雄縣城17公里。東面鄰郭家河,西面鄰貴州,北面鄰烏峰鎮。轄楊院子、向老包等2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857戶,共8184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8184人,勞動力3459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11507畝,海拔1450米,年平均氣溫12℃,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905畝,林地1064畝,人均耕地0.4畝,共有經濟林果地29畝。全村農民收入以外出務工收入為主,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6元。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今後中屯村委會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增加林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500畝,養殖業方面發展2800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800元。

3、雲南省楚雄市呂合鎮中屯村

村情概況
村委會辦公樓村委會辦公樓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楚雄市呂合鎮中屯村委會,地處呂合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公路 ,交通方便,距楚雄市 26 公里。東鄰白土村委會,南鄰呂合村委會,西鄰南華,北鄰回龍村委會。轄14 個村民小組。有農戶 726戶,有鄉村人口2954 人,其中農業人口 2954人,勞動力 1898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513 人。
全村國土面積8.94 平方公里,海拔1840 米,年平均氣溫 15.2 ℃,年降水量 840 毫米,適合種植林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2570.9 畝,人均耕地 0 .87 畝,林地 7984 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60.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6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70.9畝(其中:田2103.8畝,地467.1畝),人均耕地0.8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798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桉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0畝,其中養殖面積70畝。基礎設施
通水通水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26戶通自來水,有30戶飲用井水。有726戶通電,有65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91%和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23戶。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集市3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5輛,拖拉機22輛,機車3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5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31.77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0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88 戶;建有小水窖5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6 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沒有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1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其他結構的住房沒有。農村經濟
蔬菜蔬菜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60.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4.85萬元,占總收入的25%;畜牧業收入445.15萬元,占總收入的27%;漁業收入2 .14萬元,占總收入的0.13%;林業收入14.98萬元,占總收入的0.9%;第二、三產業收入751.14萬元,占總收入的46.1%;工資性收入8.89萬元,占總收入的0.55%。農民人均純收入235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特色產業
旱地旱地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和玉米,主要銷售往楚雄市內。2008年,種植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6.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40%。該村在發展種糧、牧業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糧食與牧業。人口衛生
衛生所藥品衛生所藥品
該村有農戶726戶,共鄉村人口2954人,其中男性1509人,女性1445人。其中農業人口2954人,勞動力1898人。該村以回族和漢族為主,其中回族834人。漢族2064人,其他民族56人。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3人,參合率9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9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文化教育

該村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3人,其中:小學生198 人,中學生135人。

村務公開
村委會規章制度村委會規章制度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22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32.73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16 萬元,有固定資產166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1.16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經濟。基層組織
先進團組織先進團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7人,少數民族黨員29人,其中男黨員87人、女黨員3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文書等)組成,下設14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207人。人文地理
觀音寺一角觀音寺一角
中屯村委會主要有漢族和回族,回族分布於兩個自然村五個村民小組,信仰伊斯蘭教,有兩個清真寺,有阿文學校兩所,回民每天禮拜5次,每周五進行集中禮拜一次,根據伊歷回民每年有一個月為齋月,回民的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和古爾邦節。
漢族大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五和正月初八漢族民眾都聚集到鎮政府所在地呂合街趕廟會,村委會轄區內有土主廟二座,觀音寺一座,有清代所建石橋一座。
每周日為呂合鎮的趕集日,農民民眾所需的生活用品及農用物資大多在呂合街集市購買。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項目有:2008年馬家莊整村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明鄉風示範帶,太乙村、周家沖修建了村公路,修建了馬家莊到村委會的彈石路。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水利、交通基礎設施溥弱,產業結構單一,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銷售困難,農民增收路子單一,農民科技素質普遍不高,文化教育設施薄弱,文化活動場所少。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穩糧、強煙、調結構;重牧、活商、創特色;固基、興鎮、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實施科教興村、工商強村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加快平安和詣中屯村委會建設步伐,推進中屯村委會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實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睦、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合理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使全村經濟社會事業得到健康發展,成效明顯,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雲南省楚雄市元謀縣元馬鎮中屯村

村情概況
中屯村隸屬於元馬鎮清和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元馬鎮南邊,距離清和村委會0.2公里,距離元馬鎮政府3公里,是清和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 0.94平方公里,海拔1218米,年平均氣溫20.6℃,年降水量645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419畝,其中人均耕地0.92畝;有林地985.4畝。有農戶110戶,有鄉村人口466人,其中農業人口466人,勞動力30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73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3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9畝(其中:田389畝,地30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985.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4畝,主要種植青棗、小棗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沒有通路燈。全村有110戶飲用井水。有110戶通電,有1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100 %和100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0戶(分別占總數的90.91%和90.91%)。
該村到元馬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8 輛,機車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89畝,有效灌溉率為92.8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8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6畝。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5.9萬元,占總收入的68.3%;畜牧業收入44萬元,占總收入的1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7頭,肉牛35頭,肉羊43頭);林業收入5.9萬元,占總收入的1.7%;第二、三產業收入40.6萬元,占總收入的7.55%;工資性收入4.6萬元,占總收入的1.5%。農民人均純收入473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4.89%),在省內務工14人,到省外務工1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蔬菜、水果,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青棗、小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5.1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青棗、小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第一產業。擁有企業1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10人。

雲南省曲靖市馬龍縣王家莊鎮中屯村

村情概況

中屯村隸屬於王家莊鎮中屯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鎮東北邊,距離村委會5公里,距離鎮25公里。國土面積3.79畝,海拔1920米,年平均氣溫14.7 ℃,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萬壽菊、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225畝,其中,人均耕地1.6畝;有林地22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70戶,有鄉村人口753人,其中,農業人口753人,勞動力4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3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2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2.6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入52.5萬元,占總收入的2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5頭,肉牛15頭,肉羊101頭);漁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85%;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4%;第二、三產業收入71萬元,占總收入的30.4%;工資性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1.9%。農民人均純收入187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萬元,其中,外出人數38人,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3人(占勞動力的7.2%),在省內務工17人,到省外務工17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62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16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69戶通電,有13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4%、78.2%和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0戶(分別占總數的25%和75%)。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4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沒有小水窖;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0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畝,有效灌溉率為81.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3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6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大坡鄉中屯村

村情概況

中屯村隸屬於大坡鄉大坡村委會,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2.5 公里,距離鄉2.5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4.7 ℃,年降水量108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萬壽菊、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783.7畝,其中人均耕地1.32畝;有林地2098.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5戶,有鄉村人口596人,其中農業人口596人,勞動力34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29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7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萬壽菊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總收入24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5萬元,占總收入的54.4%;畜牧業收入39萬元,占總收入的1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8頭,肉羊219頭);漁業收入2.5萬元;林業收入1.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萬元;工資性收入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74元,農民收入以烤菸、萬壽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6.2%),在省內務工22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34戶通自來水,有4戶飲用井水,有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有138戶通電,有10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5.5%和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8戶(分別占總數的37.7%和37.7 %)。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39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67.5畝,有效灌溉率為85.2%。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