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以上十條,我認為在中學作文教學上必要注意的。 現在要定中學作文教學的進程標準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一般中學國文教師對於學生作文的批分是毫無標準的。

《中學作文教學研究》是阮真先生於1929年所著。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叢書- -中學用-民智書局出版。

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紹興 阮真

近年以來,西洋各國因心理學教育學的發達,對於各科教法教材上都經科學的研究而大有進步。中國的教育制度改革了沒有幾年,各科教法教材幾乎是完全從西洋抄襲來的。惟有本國文字的教育是無從抄襲,因此國文的教法教材方面多還一仍舊貫。這固然是中國人對於新教育根本上沒有深切的認識,但也由喜歡研究文學的人就不願意談科學,完全不了解科學方法是可以套用於一切的學術研究的。
現在漸漸有人明白歷史可用科學方法去研究,於是有所謂國故整理之說了。但是國文教學的問題,似乎還少人敢說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就是有去研究的,也至多限於國小的國文。
阮先生抱了十年中學國文教學的經驗,立志再作十年中學國文教學問題的研究,一方面就主觀的經驗所得,把一切中學國文教育的問題加以分析,一方面再求客觀的事實來推斷教學的因果,這都是科學方法上所不可少的。不過後者工作較大,全部結果必非短少時間所能得到。所以在本書先把前者發表一部分,以後再把研究所得的結果,陸續發表。我們希望阮先生的研究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加以批評及幫助,開一國文教學上的新紀元!
至於阮先生的著作,已在前著中學國文校外閱讀研究(本叢書之一)中介紹過,恕不再述了。
民國十八年七月,莊澤宣序於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自序

今日中學生國文成績之不良,其最顯著者,莫如作文;中學國文教學之問題,最複雜者,亦莫如作文。舊式教師,於命題練習批改,猶不脫科舉時代之習氣!新式教師,一任學生自由寫作,幾無所謂教法矣。即從事教學研究者,又若文無定法,學無定程,而練習又無一定方式,欲求教法之運用得當,適應裕如,戛乎其難?
本書凡七章,本作者經驗所得,參酌眾議,列舉中學作文教學之實際問題,詳加討論。凡此所言,雖未敢以為定則,然根據學生之賞際程度立論,亦有足供教學之參考採擇者。至實際套用,仍賴教者之去取得宜耳。
附錄二篇,為作者一年來對於中學生作文程度研究之結果,雖有未盡合科學方法處,而以此為研究之嚆矢,冀得國內教育家之指正,由草創而進於完美也。抑吾人研究教學,必須根據學生之實際程度,所言方不致襲虛蹈空,高遠難行。讀吾書者,取正編與附錄合觀之,方知作者之言,平凡近實,非欲標奇立異,驚駭流俗也。
本書屬稿初成,蒙本校教育研究所主任莊澤宣博士詳為審閱,並為刪其蕪雜,正其紕繆,作者深為感謝!其猶有未妥善者,則作者原稿之過也。
本書正編,頗有採取孟憲承先生國中作文教學之研究處,附錄第二研究,復蒙莊澤宣、崔載陽、徐錫齢、 古直何鶴年、 白序之、 林瑞銘張恩榮、張特嵩、 吳元始、劉冕群、莊星雲、蔡門桓、 王子經、陸厚仁、王文新諸先生評閱文卷,而澤宣先生於指導研究費力尤多,並此志謝!
十八.七.十五,作者自序於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目錄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作文教學之目的及現行教法之錯誤
(一)作文教學之目的
(二)現行一般作文教法之錯誤
第三章作文教學之進程及批分標準
〔一〕教學的進程標準
(二)作文的批分標準
第四章作文之擬題…
(一)擬題的預備問題
(二)擬題的方法問題
〔三)題面的修辭問題
(四)題目的限制陴題
第五章作文之練習
(一)練習的方法問題
(二)口語練習與寫作練習的關係間題
(三)練習的時間及次數問題
(四)文體及字數的限制問題
第六章作文之規約及指導
(一)作文的規約問題
(二)作文的指導問題
第七章作文之批改
(一)改文的問題
(二)批文的問題
(三)發文的問題
附錄(一)中山大學預科入學國文試卷研究
附錄(二)作文試卷分等評判的研究

第一章 引 言

作者前著國文教學之問題,(廣西教育廳編譯處版)曾取教材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制度各方面幾十個問題詳細討論,而沒有論到作文教學的問題;繼著中學讀文教學研究(同前〕,中學國文校外閱讀研究(中山大學教育叢書民智書局出版),雖間或論及作文,也不過寥寥數語。這並非因為作文教學上沒有問題,不過因為問題太多而太複雜,為了全書組織關係,不能暢所欲言,所以只得另著專書分論了。我為要使閱者明白我所以要著本書的原因,所以要在本章中先來說些題前的話。這些話,統而括之,叫做引言,且在下面分節述寫罷。
(一)作文教學的重要
論到中學國文教學的成績,雖有讀作二方面,但我以為讀文是因,作文是果。讀文成績的好不好,往往在作文中表現出來,所以作文教學的成績,也可包括全部國文教學的成績。我們平時評判學生國文程度的好壞,往往只看他的作文;好多學校考査國文成績,也只看學生的作文如何。這雖然未必盡對,原是也有些這理的:因為讀書能力薄弱的,作文也不會好;作文好的,讀書能力自然也高些。
從教育上看來,讀文是吸收智識,發展智識的判斷力;作文是運化智識,發展智識的發表力。讀文好比蠶的吃桑葉,作文好比蠶的吐絲。吃了桑葉不會吐絲的蠶是沒有用的;吃了燊葉仍吐燊葉的蠶,是消化器患了病的瘟蠶。我們要看所吃的桑葉好不好,消化不消化,原要看他吐絲的成績如何!
讀文與作文是互相關連的。這中間的關係,又好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在有些教師教國文,讀文與作文毫不相干。譬如,讀的是蘇東波赤壁賦,作的是雙十節感言;讀的左國史漢,作的是什九語法不通的白話文;種的是瓜,希望得的是豆,那有這個這理?還有種的是稊椑,而希望得到穀米豐收的,那眞似緣木求魚了。這是教讀文不顧到作文的緣故。但也有種子並不下錯,只因誤了灌漑之方,失了土氣之宜,也是不能豐收的;而揠苗助長,反致稿死的也不少;這便是教作文不得其法的緣故了。那么作文教學在國文教學上不是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嗎?
(二)作文教學問題有研究的急切需要
現在中學作文教學上,很有許多複雜而難解決的問題:如作文教學的目的及進程標準問題,作文的批分標準問題,作文的擬題,練習,指導,規約,批改,種種問題,都是亟待研究解決的。現在一般中學國文教師,對於讀文的教材教法,還能做些憑空著想的討論;對於作文,多是隨意亂教。大家遇到作文教學上的困難問題,難免模模糊糊的忽略過去,或者竟不把他當作問題。所以儘管討論讀文教學,而讀文與作文,幾乎不生關係;儘管照例辦事的作文改文,而學生的文字很少進步;儘管教學生去讀經史子集,而作文仍然不通;儘管教學生做小說新詩,而做日常套用文字不能下筆;而且在一年級與六年級的教法,毫無差別;學生程度能否及格?能否升級畢業?也是亳無標準。那么作文教學問題,不是很有研究的急切需要嗎?
(三)作文教學法與作文法不同
有人說:“現在已有許多人注意作文教學的研究了,你看!坊間出版的語法,文法,作文法的書,不下數十百種,這都不是指導中學生作文的書嗎?單以作文法而論:有統論文章作法的,如作文津梁,實用文章義法,白話文做法,國文作法,文章作法等等;有專論特種作文法的,如論說文作法講義,紀事文作法講義,白話信寫法,套用文作法等等;有專論文藝作法的,如新文學作法,駢體文作法,短篇小說作法研究,新詩作法講義等等。這許多書,遼不夠作文教學的研究參考嗎?”這話不然,我以為這些書不過是討論各種作文的規矩準繩。學生看了這些規矩準繩,仍然不能使用到作文上去而發生功效,那么我們在教學上就要注意如何使用這些規矩準繩?用什麼方法?造什麼機會?出什麼題目?要怎樣練習,指導,矯正?方可使學生能使用這些規矩準繩,在作文上發生了功效。所以我在本書所要討論的是這些作文教學上的實際問題,卻不是那些作文的規矩準繩了。
(四)現在沒有研究作文教學問題的專書
論到研究中學作文教學的書,據我所看見過的,只有梁任公的中等以上作文教學法和胡懷琛的作文研究。粱著多是些近於作文法的理論;胡著比較的切實些,但也沒有論到許多作文教學上的實際問題。此外如呂雲彪的作文題目五千個,附帶了一些作文教授法;夏丐尊的文章作法中也附帶了些教學上的討論;張震南等編的中學國文述教,張須編的師范國文述教,都附帶了作文教法一章。他如劉半儂,錢基博,孟窓承,夏丐尊,都有討論作文教學的文章,但都不是專書。其他討論中學國文教學的人,也有許多在篇中說及一段,但都是東鱗西爪的片段,而且多是個人理想之談,對於教學的實際問題,沒有深切的討論。
我嘗自奇怪,論作文法的書這么多,何以論作文實際教學的書竟沒有一本?仔細想來,自然有些特別的原因了。一則,現在中學的國文教師,幾乎沒有一個不怕改文的。平日演講一小時,只須一二十分鐘的預備;改一期幾十篇的作文,那就麻煩了幾十倍。而且一般學生很注意教師演講的好壞,不注意批改的。教師只須在講台上演講得天花亂墜,便可引起學生的信仰,博得「講授詳明」,「學問淵博」,「富有新思想」,等等的評論;否則便要失了學生的信仰,得到相反的評論了。至於學生的注意批改,卻是相反。圈的愈多,改的愈少,寬給分數,優加贊語,學生沒有不歡迎的。倘使愚笨的教師,多加刪改,少加圈點,多指出文中的疵病,學生便要大不高興,和他糾纒不休了。倘使給分大嚴,批語多壞,便要引起學生的反對了。所以教師對於改文,不妨惜墨如金;對於講演,不能不口若懸河。有經驗的教師,熟悉了學生的心理,儘管敷衍,教學很順手的;沒有經驗的教師,儘管努力,教學反致勞而無功的。所以聰明的教師,寧可致力於演講,不肯致力於改文的。至於作文的教學,不過隨便想出幾個題目,教學生隨意做一篇文章,就完了事,還有什麼教學的問題?二則,教師改一篇文章,平均已要花二十分鐘,(最易改的約十分鐘,不易改的約三四十分鐘,長的竟有一二小時改一篇的)。改完了四五十篇不通的文章,已經麻煩的要頭痛。甲班改了,乙班又來,還有什麼精力去研究?三則,教師從文學國學上研究,還有進身做大學教授的希望,或者還可得些小名氣,至少也可寫些小說新詩,取巧的國學小書,賺得一些稿費。改學生的文章,只是完全犧牲;在作文教學上研究,不但一輩子沒有進身升級的希望,而且難得社會獎勵,書局收買,簡直是笨牛耕田,毫無出息的。有此三因,我們希望中學國文教師從作文教學的實際問題上去硏究,恐怕很難;即使有這種研究,也難得書局給他出版;所以也就沒有這種專書出現了。
(五)我寫本書的動機
我在教中學的八年經驗中,覺得照例辦事的作文改文確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是如要學生作文進步,那就處處發生困難,處處發生問題。我的教作文,也有學生說我好的,也有學生說我壞的,也有學生極端反對我的,我都不很在意。學生最反對我的地方,就在命題及練習上嘗有規定的限制,在批改上標出許多不通的句子,多多指出他們文中的疵病。有些學生因此和我糾纒不休。例如:題目出得少了要我多出幾個:題目文體限定了,要求自由去做;時間字數限制了,要我去了這種限制;有時我要他們在兩點鐘之內做兩三篇文字,每篇限定只要做幾十字至百來字的短文,有時我在前一小時演講,教他們在後一小時內做一篇短文,有些學生好像大難臨頭,以為作文的舊例不當如此。在作文卷子上槓子(即粗直線〕瓜子(即粗點)打得太多了,有些學生看了眉批還不認錯,還要帶了不好的面色來質問我。譬如學生文中說:“廣西地瘠民貧,出產甚少,比之膏富之省,眞是風馬牛不相及了”。我把他改為“比之土地膏腴之省,眞是望塵莫及了”。上面批了「用典不當」四字,學生還是不明白的。因為他根本誤解了「風馬牛不相及」的典子,還得細細和他說明。有的學生,說了一遍還不明白,還要再三反覆的說明,再造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用法的句子給他看,才能明白。可見誤謬觀念的不易改正了。
(學生的文卷,還有很複雜奇異的不通的式樣,我因沒有改過的文卷在手頭,所以只好拿廣西大學的試卷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又如「骨肉痴情,戀戀不捨」。我把他改為「骨肉親情,依依惜別」。所差只在亳厘之間,而他在小說上學來的「痴情」「戀戀」都用不著了。(按該生寫其別父母來校之情,憑我記憶所及者)。又如「中華民國的誕日已有十六個」,這是文意謬誤了。又如「地瘠民貧的廣西,物質文明甚不發達,故人民生活程度日高一日」。這是論理矛盾了。這種地方都是應該打槓子的。
學生怪我槓子打得太多,往往和我爭論不休,有的竟把這頁文章撕去了。後來我索性在發文的時問,把一般學生易犯的毛病,不通的句子, 一一寫在黑版上公開批評。我雖然沒有寫出作者的姓名,但一班同學往往推測得到這大概是某同學的卷子,所以被批評者十分反對,結果做了幾回,只好不做了。我於作文批分,曾定六條標準,很想用比較客觀的方法,還他一個眞正的價値,所以壞的文卷往往有批一二三十分的。結果教務課的人!說我批分太嚴,所以我認為不及格的學生,學校都讓他們畢業了。照此說來,還是毫無標準,自五分至五十五分的文章都批六十分好些。(一般教師大都如此。)可見略微有些科學頭腦的人是不適宜於做現在的國文教師的了。而我認為作文的批分標準,究屬應該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的。
我有一學期曾教某校高級教育科的國文,有十幾個學生程度特別壞的,我曾經建議教務課,應該按照程度,隨班補習。我開了一張名單,有須在國中一年級補習的,有須在國中二三年級補習的,好些同事目我為迂論,因為學生掛了高級的頭銜,有誰肯到初級去補習?結果事實辦不到,那些學生都視我如仇敵了。後來我就改教國學專門班,把這班讓給別的同事去教。那位同事一學年只教學生做六次作文,而且幾乎不加刪改。但是學生個個及格,個個戴了高帽子,也就個個歡迎他。不料這班學生畢業之後,竟有一位去教某初級中學的國文,一星期之內,就鬧得笑話百出連寫兩封不通的信給校長,校長也只好請他辭職了。因此,我以為學生作文的升級標準,畢業標準,也就成了問題,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規定的(我曾在教務會議席上主張師範生國文不級格的不準畢業。許多同事都目為迂論。但是我看見全國教育會議上也通過這樣的一個提案了。)作文教學上還有許多困難的問題,都是必須詳細研究,澈底討論的這些問題,數年以來,常常盤鏇在我的胸中,終於沒工夫把他寫出來。最近一年中,我脫離了中學國文教師的生活,專做國文教學的研究工作,才有機會寫書。在我的研究工作上,第一步是解剖問題,根據經驗,假定理論;第二步是調査考察,做事實上的印證。第三步是以實地試驗的結果,證實理論。本書所言便是根據經驗,假定的理論;下面附錄的兩種研究,便是事實的印證。我希望多有同志去實地試驗,所以一起把他發表了。

第二章作文教學之目的及現行教法之錯誤

本章的要旨在根據作文教學之目的來評判現時一般中學作文教學法之錯誤。所以要分兩節來說:
(一)作文教學之目的
作文教學之目的,總說一句,在養成學生的正確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因為要正確,所以教作文時要注意下面的幾個條件:1.思想淸哳。所謂淸析便是:(1)達意明白正確而不含糊; 《2)思想有主腦而不瑣碎;(3)思想有層次條理而不複雜糾纒。
2、文意切題。所謂切題便是:
(1)不作題外的空言浮文;
(2)不用通套濫調湊成篇幅
3、論理正確,所謂正確便是:
(1)因果關係切近而適合;
(2)言論不背邏輯的規則。
4、辭語確當。所謂確當便是:
(1)用字或辭精確而有分寸;
(2)用成語或古典適得其當。
5、見解切合、即言之中肯。所謂切合便是:
(1)經驗確鑿,而不言之無物,游談無根
(2)論證切實,而不空疏罷漏,闊陳腐。
因為要有法度,所以教作文時要注意下面的幾個條件:
6、文法(或語法)通順。所謂通順便是:
(1)文句組織完全,而不前後剌謬
(2)句中虛字妥當;
(3)造語用辭不犯文法上的規則。
7、結構謹嚴。所謂謹嚴便是:
(1)篇章有組織而不散漫;
(2)篇中前後布置得當,詳略適度;
(3)提要汰冗,刪繁就簡,文有剪載有精釆。
8、修辭雅潔。所謂雅潔便是:
(1)用辭用典雅馴而不怪僻,通俗而不鄙陋;
(2)造語簡煉修潔,不煩不贅。(白話文句尤忌拖泥帶水)
9、段落分明。所謂分明便是:
(1)分條分目有確定不移的標準,而不參差凌亂;
(2)每段起結淸楚而有眉目,不致頭咬尾巴,糾纒不淸。
10、標點淸楚。所謂淸楚便是:
(1)使語意不致移變,不令入誤解;
(2)使閱者一目了然,易於誦讀.
『我主張標點只求讀者明白,可省則省。譬如說「廣州中山大學阮真」,一定要加上三條直線,實在大可不必。至多在阮真上加上一條直線好了。 因為恐怕人家不知這我的大名,有時下面沒有逗點容易和下一字連讀的。例如「胡適之文章淸淺」。很可讀成胡適或胡適之兩個名字了。 但在下面有逗點的,也可不必。英文私名起頭字母用大寫,而中文則已有姓冠首,不標等於標出。譬如阮真的阮字,大家一定知這是姓,決不曾作別解。便是必須要標出的名字,倘在上文己經標過,下文也可省了。又如「你去上海嗎」,「君赴滬否」,這「嗎」字「否」字已經表明是問句,何必再加「?」,但點有形式的統一關係,以不省為是。標則有時很可省的。中文中類似這種可省的地方很多,我常常覺著標點太麻煩。我們何必強學英文的贅疣呢』? 『試問這個英文的「英」字要加上直線嗎?英是代表英吉利,應該加上直線的。但實際上實在可省』。
以上十條,我認為在中學作文教學上必要注意的。不過國中和高中的作文標準,還有分別;各條應占的百分比還有不同;在各學年的進程標準上,各條的注意點也該有些差異。這些問題,只好論作文標準的時候再說,此地不能詳論了。至於還有文學作品的藝術方面是不能定標準的,而且在中學作文教學的目的上還談不到文學作品的藝術,所以不必在此討論了。 我們所要注意的,便是根據這些條件,來評判現在的中學作文教學是否能達到教學目的?是否向著目的做去?現行的中學作文教學法有沒有走錯了路?
(二)一般中學現行作文教學法之錯誤
現在一般中學作文教學的狀況,因為教師的主張不同,可以分為四派:
1、古文派 從前舉人拔貢出身的中學國文教師多是這派,現在受了時代思潮的影響,漸漸的淘汰了。但在偏僻的地方,還有不少。他們教作文能注意筆法篇法,我以為這是他們的優點,卻是未可厚非的。 不過他們太注重形式,專在「起承轉合」上做工夫,教學生做些「秦始皇論」「漢武帝論」一類的空文章,有的還教學生學做壽序,墓志銘。他們對於古文義法是有相當的工夫的,但對於新思潮多不了解,多不注意。甚至痛罵白話文,即使學生自己做些白話文字,教師也不肯批改。他們的教學法,當然談不到了。所謂作文教學,不過出一個題目,教學生做一篇八股式的文章,再把學生的文章圏點一下,刪改幾字,末了寫一個批語,如「獨出冠軍」「氣盛言宜」,「文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等等就完事了。 他們教一年級如此,教六年級也是如此。學生能不能做一篇「起承轉合」完整的文章?學做這些文章有什麼用處?他們是不問的。他們以科舉的經驗教學生,不知學生用不著考科舉了;他們以文人的經驗教學生,不知學生不要替人做壽序墓志銘賺些「筆敬」了。這種教法,一方面阻塞學生的思想,一方面桎梏學生的發表力;一方面灌輸許多陳腐思想,一方面誤解許多新思潮;這當然是不能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而且與時代思潮,教育宗旨,都是背這而馳的。但是,他們還能注意一點法度,學生的作文雖然不好,也還不至於毫無規則的亂做。他們的批改雖然也不很仔細,但對於學生文中的錯字,不通的句子,卻是很注意的。 所以有些學生的父兄還很敬重這派教師。
2、新文藝派 這派教師是研究新文藝的。他們教讀文全是白話的小說,劇本,新詩,教作文當然也是這樣。他們教作文是完全任憑學生自由,不加一些限制的。學生作文的題目是自由擬的,文體是自由做的,時間和字數,當然更自由了;便是數星期不交卷,也不妨的。 這派教師把學生看作文學家,所以他們說:「教學生作文,不是考文 。 教他們自由去做,方才做得出好文來。 古今文家的作品,都是興到就寫,那裡是強迫出來的呢?」這種主張是對於古文派的反動思想,確是學生最歡迎的。因為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愛怎樣 寫,就怎樣寫;便是幾星期不作文,也不妨對教師說一句:「我近來沒有文學的興會(Inspiration)」。這樣一來,學生也以文學家自命了。所以學生的作文簿面上不寫「作文」,都寫得五花八門了。有的寫「浪花集」,「秋兩集」,「心田集」等等;有的寫「哀鳴」,「苦淚」,「意園」,「我的花園」等等;有的寫「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垃圾桶」,「字紙簍」等等;我還看見過一本最奇怪的作文,簿面上居然寫了「吊襪帶」三字。翻開一看,原來他第一篇新詩的題目是「吊襪帶」。學生做些什麼文章呢?多數寫的戀愛,性慾或婚姻問題, 有的寫土匪,有的寫學生生活,有的寫罵人文章,自校長教職員同學以至校工,無所不罵,尤其愛罵女同學。最高明的能寫些自然界現象,或對政治社會發些感慨。這些作品,多數不但文字不通,連題目也不通的。還有不能自己擬題的,往往抄些國小時代做過的課卷,或者抄些小刊物上不出名的作品去敷衍塞責了 。 教師的改文,不但不仔細,便是錯字也不改正,甚至於不通的句子也加圈了。 文後也是隨便寫些批語,如「寫得很有情趣」,「很有文學天才」,「再加用功,不難成文學家了。」等等,這種教法的不當,實在比古文派的教法更甚了。因為教師差不多完全不負責任,作文完全由學生亂寫;還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嗎!中學國文教學的目的,要把個個學生養成文學家嗎?學生到了畢業,文學還未入門,普通的套用文字不能下筆,寫封家信還是不通。怎能有正確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呢?但是,這派教師是最為學生所歡迎所祟拜的。我在這派教師之後接手教過兩班學生,要想把這種教學習慣矯正很不容易。於是有些學生說我不懂新詩,違背新潮流了 ;有些學生說我束縛思想,作文太不自由了;結果我只好定一期限制作文,一期自由作文,以為調劑。但也有些作文上了軌這的學生背後說我改文很仔細,一字一句不輕易放過,還比從前教師的教法得到一點益處。
總之,我認為教學的行為是要師生共同負責的;教學的方法是要有計畫的;教中學生的作文,要把社會上需要的文字,從多方面來練習,不能偏重文藝的。何況學生只能做些畫虎類犬的小說,非驢非馬的新詩,絕對談不到「文藝」二字呢?文學家的作品雖然要「興到就寫」,中學生的練習作文,必要有些限制才可達到教學目的的。所以我以為這派的教法把中學生看作文學家,恐怕是錯誤的。
3、新思潮派 這派是灌輸新思潮的。平時上課的時候多是討論問題主義,作文也多做些這類的文章。學生的作文也很自由,所以往往有寫得洋洋數千言的。 有些學生也有一學期之內做好一篇數萬言的長文才交卷的。這派教師的主張剛和古文派極端相反。他們注重新思潮,對於文章的句法篇法是不屑重視的。所以他們的改文,只注意思想。實際上批改洋洋數千言或數萬言的長文,也就難注意他的句法篇法了。他們的主張,以為講求句法篇法是空疏無用的。現在的中學生要能了解新思潮,文章不必多做,但要「言之有物」。結果學生的思想固然灌輸得豐富了。 但是不澈底,不正確,而且未必了解;學生的文章固然能寫洋洋數千言了,但多是一堆瓦礫,篇章散漫,語無倫次,文句多是拖泥帶水,糾纒複雜,很少淸晰有條理的。而且篇中多是空言浮文,縱然拉拉扯扯,胡亂寫了數千字,按其實質,也不過幾百字。用筆這樣不經濟,有點像舊式女子的纒足布 ,又臭又長!這種文章請我來改,除了大加刪削之外,沒有辦法。我因為這樣刪削,有時很結怨於學生。但要我圈下去,心裡便覺著難過。
這種教法,我以為很難養成正確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的。我以為我們教作文固然要注意學生的思想,但更要注意思想的整理;固然要注意發表能力,但更要注意發表的方法和技術。我在論高中讀文教學上篇,(此文載中華教育界十五卷六期。)曾有一段批評這派教法的話,現在節錄於下。
『……近年教國文者,恆重內容思想而輕形式章句,潮流所趨,無敢反其說者;而教者學者習偽成是,此不可不辨也。夫國文一科,其所以異於哲學,教育,政治,經濟,社會,史地,理化,生物諸科者,正以此重形式章句,而彼重內容思想也。學生既學習諸科,獲得常識,有所思矣,而筆不足以達之,此有賴於國文也。使其為文, 句無修煉,章無結構,即富有思想,則謂國文教學之失敗可也。而今之教者乃曰:「吾重新思潮」。舉凡政治經濟社會之主義問題而討論之……。如是則喧賓奪主,使觀者幾疑為問題主義之討論課, 而不知其為授國文也。即以內容言之,以國文教師之學力而足以討論政治經濟社會之主義問題,謂有澈底之見解者吾不敢信。凡此皆專門學者之所研究,夫豈教國文者所能博而通之耶?抑豈僅閱報志之論文,即能解決若大問題耶?其有以偏激之主義宣傳於思想未成熟之靑年者,則既誤靑年,亦所以自誤其主義也。雖此種教法易受學生歡迎,固有合於靑年之興趣者,然繩以國文教學之這,則相去遠矣。考其結果,則使學生僅能為粗淺之白話,而復字句累贅,篇章散漫,語不成文,文不成章,下筆輙數千言,而糾纒複雜,無可取者。此重思想內容而不重發表思想之形式訓練故也。……』現在中學的國文教師,前派和這派居了多數,學生的傾向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一看中學生的文卷,便覺得非常潦草,想到那裡寫到那裡,很是漫不經心的亂寫。譬如做「學生要重體育」的論文,起頭便是外交失敗,國勢凌夷,帝國主義者利用軍閥走狗來壓迫我們一類的話,到後從體育說到衛生,從衛生說到醫院,從醫院寫到醫院中的病人。有的在結束的時候,又來高呼口號。這樣的寫法可以寫至無限長,便寫十萬言也是寫不了的。錯字別字脫字,一頁中總有幾處,便是書法也不淸楚,並且不寫在卷格中了。 舊式教法的反動結果到了這個地步,我以為或者還楚古文派的教法比較有些繩墨了。
總之,這派的教法,也是不負責任的教法,也是不能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的。但是,這派教師,學生也很祟拜的。因為不論寫些什麼文字,都可交卷,豈不自由?豈不容易?文章的好壞他們那裡知這?
最奇怪的,數年前我聽見我的友人在長沙教書的說:長沙中學師範的學生,分成馬克思派,安那其派,波爾希微克派。一個國文教師到校,學生先要問他,你是信仰那種主義的?沒有主義的教師,馬上請他「滾蛋」!即使有主義的,倘使信仰馬克思主義,安那其派就不滿意了;信了安那其主義,波爾希微克派就要反對了。 這是各個 國文教師,宣傳各個主義,灌輸新思潮的結果啊!這種教師,簡直以教育為工具了。 我在某校也看見過這派的教師,便是學校當局有時也無可如何他。因為他很得學生的信仰,有時為了換教員,怕要鬧起風潮的。
4、國學派 這派可以說是翻陳出新的舊思潮派。他們主張多讀書,少做文;讀書貴能積理,積理愈多,文章自然能茂達的;多做空文章,有什麼用處?我在八年前,也曾有這種主張。我從前所以有這種主張,是由於我在中學生時代每星期作一篇空文章,徒徒刮盡枯腸,沒有得到實益而來的。其實也可說是對於古文派的反動思想。我們要做些好文章,確是要多讀書,多積理的。肚子裡「空空如也」,那裡做得出好文章呢?譬如廚房裡有了魚翅海參,自然有好菜做出 來;倘使只有些靑菜蘿蔔,那裡做得出好菜來?中學生只作文,不讀書,便是天天做一篇,也做不出好文來的。所以這種主張,還有一面的真理。我在初級師範做學生時,還能在空文章上出些風頭。所以還不怕作文。但是我看見一班同學,到了作文課便頭痛,既討厭他,又害怕他。 見了題目,捜索枯腸,寫不出一句適當的話 。 有的同學還請我來替他起一個頭,讓他可以接續下去,胡亂扯說幾句,便去敷衍交課。當時我們同學怕作文的情形,我還宛然在目。 我們同學把作文課叫做「刮油班」。一到上作文課,大家便說: 「又要刮油去了……」(刮油便是捜刮枯腸的意思)。這種作文,確是不用多做,確是沒有進步的。我記得梁啓超,胡適之,劉半儂都有這種主張。我現在且錄梁先生在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第五一頁上說的一段話如下:
『現在中學生至少一星期做一篇文,不但中學生做不好,便叫我做,也必定越做越不通。我主張每學期少則兩篇,多則三篇,…… 多做學生便要討厭,或拿一個調子套來套去。……』
但是梁先生主張用課外隨意做筆記來補助作文,做一次必將一種文做通,做一篇要得一篇的好處的。
現在中學的一般國學教師,大概也有這種感想,固然一學期中只教學生做兩三次文了。但是學生的筆記還沒有看見,學生的文章也多不用心批改,究竟學生能否做一篇得到一篇的益處呢?
他們因為要學生多讀書,所以題目出得很大。如「詩歌在中國文學上的位置」,「評史漢之優劣」等等。這種題目很可做大學文科生的畢業論文的。中學生有沒有這樣的學力識見去做,他們是不問的。有些學生拿了他們教師的題目,不知這一部廿四史從何處說起,便跑到我那裡來問我參考些什麼書?我把謝無量的中國大文學史,陳鍾凡韻文通論,中國文學批評告訴他們。他們便東抄一些,西抄一段,湊成一篇文字去敷衍課文了。到後他們來吿訴我,他們的教師也只有看這些書,所以秘而不宣。他們沒有讀過幾十篇史記,漢書,也沒有讀得幾多詩歌,只有讀了一本薄薄的文學史,便做起這種題目 ,安得不從別人的抄襲書上去拾些牙慧呢?但這種抄襲書上引證的書卻不少,中學生抄成這樣一篇煌煌大論,著實可以驚到淺學的人,要說「某先生的教學成績很好」,或「某生的文學很有根底」了。 但是離開了書本,教他們寫一封信,或作一篇普通文字,仍然是很多不通,真相畢露了。(不但中學生,便是現在的大學生。還有好多如此呢。)
這種教法,可以說只教學生抄書而沒有練習作文。 抄來的書是不用改的,所以教師也可省得刪改了。這樣教去學去,能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嗎?能養成正確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嗎?倘使學生已經有些識見,真能細心抄書,到也可以養成些讀書的判斷力。可是他們抄來的書並不了解,連自己抄襲湊成的大文也不盡看得懂,那不是空有這些好成績了嗎?
講到作文次數多少問題,我近年的主張也和八年前不同了。 我以為沒有做通文字的學生,應該多多練習;不過從前那種「強做題目,硬寫空文」的練習法應該改良。孟憲承先生在國中作文教學法之研究篇中,(見教育雜誌十七卷六號,並見中學國文教學論叢。)根據學習心理,主張練習次數要多,作文應該每星期做一次,還要天天有一點練習,我認為不錯的。梁先生的主張,似乎陳義太髙,對大學生講則可,對中學生講,還是不行的,我希望對學生的進步負責任,而希望達到作文教學目的的教師,還要仔細研究才好。那些國學派的教法,多是好高騖遠,不求實際的。梁先生自己沒有做過中學國文教師,而他的天才,學力,經驗,都和現在的中學生離得太遠,所以他在教學上的主張,我們不能盲從的。至於作文的練習方法應該如何?各年級作文的次數問題應該如何酌定?我後面還要詳論,此地不能多說了。
我寫了以上四派,幾乎沒有一派的作文教學法能合上面所舉的教學目的的。我不是說現在的中學國文教師個個如此,不過多數教師的教法, 恐怕不出這四派了。這大概是我們國文教師多注意在文學國學上研究,少注意在實際教學的問題上研究的緣故。

第三章中學作文教學之進程及批分標準

中學作文教學問題中之先決問題,除了教學目的以外,還有教學進程標準及批分標準兩個問題,這是不能不研究解決的。本章且來討論這兩個問題罷。
教學進程標準
現在要定中學作文教學的進程標準是很不容易的。因為許多語文教學上的基本問題,如高國中學生字彙及辭彙的用量標準,成語及古典的用量標準,文字中理解力及組織力的標準,發表能量技術及速率標準,現在都沒人用科學方法研究確定,那么我們要定教學進程標準,拿什麼做根據呢?但是,現在一般中學,同在一校的學生,往往有一二年級生的作文程度高於三四年級的,也有三四年級的作文程度低於一二年級的;同在一校的教師,往往有一二年級的教學高於三四年級的,也有三四年級的教學低於一二年級的;同是一個教師,往往有自一年級至六年級同用一樣的教法,一樣的標準的。那么升級既無標準,畢業也無標準,我們對於學生的程度,教學的進程,還有什麼把握呢?
我明知憑一個人的經驗來假定這種標準是難得大家公認的。但是,如果要得大家公認,用會議的方式來決定呢?還是用調査統計的方式來決定呢?現在一般中學國文教師,恐怕有的不曾感覺到這種問題,或者沒有這種研究的興趣與習慣,那么便是會議調査,也難得正確的結果的。所以我只好根據個人的經驗來假定一個中學作文教學的進程標準了。 不對的地方,我希望研究這種問題的同志加以修正!
1、國中一年級的教學標準;
(1)能運用常用的字二千五百字。(占識字量三分之二,以下同此比例,)
(2)能運用常用的辭及成語古典約與前條相當。
(3)能在兩小時內寫成二百五十字左右的白話文字。(自二百字至三百字。)
(4)文中思想淸晰,簡單的文句組織完全無病,標點百分之六十淸楚。
2、國中二年級的教學標準;
(1)能運用常用的字三千字。
(2)能運用常用的辭及成語古典約與前條相當。
(3)能在兩小時內寫成三百五十字左右的白話文字。(約自三百至四百字。)
(4)文中思想淸晰,文意切題,辭語確當,語法大致通順,標點百分之八十淸楚。
3、國中三年級的教學標準;
(1)能運用常用的字三千四百字。
(2)能運用常用的辭及成語古典與前條相當。
(3)能在兩小時內寫成四百五十字左右的白話文字。
(4)文中思想淸晰,文意切題,語法通順,辭語確當,段落分明,標點淸楚。
以上是國中作文教學的畢業標準。至於書法一項,至少要端正淸楚能寫在卷格內。這種技能,在國小的畢業標準就該養成的。
4、高中一年級的教學鏢準:
(1)能運用常用的字三千七百字
(2)能運用常用的辭及成語古典約與前條相當。
(3)能在兩小時內寫成五百字左右的文言文。
(4)所作文字在國中畢業標準之上,能文法通順,論理正確。
5、高中二年級的教學標準:
(1)能運用常用的字四千字。
(2)能運用常用的辭及成語古典約與前條相當。
(3)能在兩小時內寫成六百字左右的文言文。
(4)所作文字在國中畢業標準之上能文法通順,論理正確,見解切合。
6、高中三年級的教學標準:
(1)能運用常用的字四千二百字。
(2)能運用常用的辭及成語古典約與前條相當。
(3)能在兩小時內寫成七百字左右的文言文。(約自六百字至八百字。)
(4)所作文字在國中畢業標準之上能文法通順,論理正確,見解切合,結構謹嚴,修辭雅潔。
這高國中學六年中作文教學的進程標準,是我個人假定的標準。我還要附帶幾條說明如下:
(1)學生常用字彙,已有好些人研究過。 我此地所定的標準是假定高級國小畢業生能識三千字,能用二千字為標準,以後在中學按年增進的(增進律逐年減少)。但用字量為識字量的三分之二,(這也是假定的),則按照我所定的標準,國中畢業的用字量為三千四百,識字量當為五千一百字;高中畢業的用字量為四千二百字,識字量當為六千三百字。
(2)照我所定的用字量標準,或者有人要說太低了。 其實不然,我們所識的字或者超過七千字,但所用的字,實在也不過四千多字。(因為有許多子史書上識來的字,現在用不著的。)何以中國常用的字這樣少呢?這是另有原因的。在中國文字上兩或三字以上聯成的辭,往往是一個字的意義。那些從英文,日文,梵文中翻譯的辭不消說了,便是純粹中國的辭,也非常之多。
例如「月白」,「竹靑」,「棗紅」,「銀灰」,兩字相聯,皆成特種之染色名辭,這還可以望文生義的。又如:商人營業叫做「經營」,買賣叫做「生意」,這些辭中原字的本意,已經有些轉變了。 又如「行李」一辭的意義,中間經過四次轉變,在左傳作使臣解(如寡君使一介行李),在漢書作隨從解(如行李滿道),後來作出行使用的銀錢解,現在又作出行用的鋪蓋解了。 但這辭還有一個「行」字的意義相同。又如利息的獎金叫做「花紅」,商量叫做「斟酌」,那便和原字的意義大不相同了。這種辭都有單字的意義,和單字一樣的用法,那么中國的字,因此增加了幾倍或幾十倍了。但是,現在還沒有人做常用辭彙的研究,我對於中學生的用辭量毫無把握。所以只定了和用字量相當的標準。所謂相當,並不是說數量相等,那是說和這些字彙造成的辭相當。
(3)古典和成語,在文章中有同等的價值。有時用了三五個字的古典或成語,往往可省數十字的文章,或者竟有數百字的效力。這是為文筆經濟著想不能不用的。譬如說:「以弱小之愛爾蘭 ,抵抗強大之英國,雖不能勝,很有勇敢精神」。不如說:「愛爾蘭以螳臂當車,其勇可嘉」。 譬如說:「你走錯了向方,目的達不到了」。不如說:「你真是南轅北轍了。」不過古典和成語都要用得其當罷了。但是在中學生必要能識能用的量數 標準,還待研究。
(4)在發表的速率及能量,我都以兩小時為單位標準,這是指學校普通的作文言的。因為學校普通的作文都以兩小時為單位的。但有時我們應該教學生練習短文,有時也可練習片段的文字(不是整篇的),那么有時一小時內做兩篇(如電文布告等),有時一二十分鐘內做一個練習,都無不可。發表能量,可照時問比例酌定。
(5)我所定的學生作文的技能標準,是根據上章作文教學目的下的十個條件的。在各年級進程上各條的輕重雖然有些不同,但在批分時,國中可以三年級所定六條為標準;高中可以三年級所定五條為標準。因為實際的作文,各條都要注意,不過在某年級進程上特加的某條要特別注意罷了。照這些標準做去,方可養成學生的正確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方可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二)作文的批分標準
現在一般中學國文教師對於學生作文的批分是毫無標準的。即使有的教師有些標準,也是各人不同,難得一致的。要定這種標準,更有極複雜的困難。批分標準和進程標準是相關連的。譬如在一年級的標準 可批六十分的文章,在二年級就不及六十分了;在三年級的標準只可批五十分的文章,在一二年級可批七十分或六十分了。倘使進程標準不確定,則批分標準亦無把握,這是第一種的困難。又譬如我們把批分標準假定了,但各條標準應占的分數比例如何,又是一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使大家公認,又和解決進程標準有同樣的困難,(參看上節第二段。)此是第二種的困難。又譬如我們把各項標準都確定了,而套用這種標準批分的時候,仍然不免困難。因為文章中很有許多「心營意造」的原素,仍然在標準以外的。這是第三種困難。我在廣西中等四年生的作文程度研究(載中山大學教育研究第十二期。)篇中曾經說:
『……學生的文卷,往往有思想雖然清楚,而理解力太幼稚淺薄的;也有文法雖然通順,而語調太拙劣簡單的;所以實際上又須注意他的理解力與發表力。又如形式上的錯誤,不但要注意量的多少,還要注意質的輕重。同是文法犯規,而犯的輕重不同;同是用辭不當,而不當的程度又有不同。他如作文的技術,修辭的技術,文章的聲調,都是難有標準的。所以作文的分數,決沒有人能批定這篇文字是五十九分或六十一分的。所以我所批的分數,只能以五分為差數。五分的差數,或者仍然不免眼高低的毛病,那么只好看所分的十等程度,大概不差罷了……』
譬如我們按文字長短,錯誤多少的比例來定分數,也是不能正確的。因為長而無當的文字未必勝於短文,而且中間有很多複雜的問題,這種比例也不易定。這是第四種困難。
有此四種困難,所以假定些批分標準也不過在批分時比較得有點把握罷了。要求嚴格的有科學根據的標準,恐怕非經過許多人長期的研究是不易確定的。 ,
有人說:『作文批分的標準,只能用品質量表的方法,制定一種量表來衡量學生的作文程度,比較得容易些』。但要制定量表,也有種種極複雜的問題:
1、先要確定中學生作文套用的各種文體,用文體來分門。因為一種文體的量表,不能用於各種文體。
2、次要用各種文體的各種作法來別類。因為一種文體中還有各種作法不同,限於一種作法的量表,又不能套用於各種作法。
3、次要用各類題目來分目。因為某種文體某種作法之下,尙有各種題目的類別不同。 一類題目的量表,仍然不能套用於各類題目。
4、次要用題材來分細目。因為各類題目之下,又因題材不同,所做文字面目大異。一種題材的量表又不能套用於各種題材。
5、在每種細目之下,各做一種各等程度的量表,那么至少要做幾百個量表了。 譬如一個量表要用十篇文字做代表,那么全部量表要幾千篇文字了。要做成幾千篇文字的量表,非要捜集幾十萬篇的學生文字來研究不可。
6、這種量表的工作,須要有十幾個研究員研究,幾百個學校的幫助,幾年的光陰方可成功。現在我個人用一點一滴的工作,期以數十年,成功與否,尚無把握。
7、即使這種量表成功,套用的人或要同査字典一樣困難。 所以作文量表的研究,在初級國小比較容易;在高級國小,就很困難;在中學程度,或者竟無辦法。如果用我的辦法,分門別類的做去,在有法度的文章,或者可能。但在現在一般毫無法度,完全亂做的中學生的作文,恐怕根本不能取作量表的材料。那么簡直沒有辦法了。
但是,現在一般中學教師對於學生作文的批分,也有這個批五十分,那個批八十分的;即使請同一教師看同一文章,今天批六十分,明天未必不批五十分,或七十分;有些教師竟會把六十分以下至零分的文章,一律都批六十分。所以學生儘管不及格,仍能升級畢業。我曾經選了中山大學的入學試卷六十篇,請十幾位國文教師批評,請他們把試卷程度自大學一年級至國小四年級分成十等,結果發現同是一篇文章,有的評為大學一年級程度,有的評為國小五年級程度。各人批評同一篇文章,最高的與最低的平均都差五六年。中間有四篇,各人批評程度相差有八年之遠。那么我們在沒有辦法之中,也不能不想出一些辦法;在沒有標準之中,也不能不假定一些標準了。 現在且憑我個人的經驗來假定各級中學生作文的批分標準如下:
1.國中各級學生作文批分標準表:
標 準 一年級百分比 二年級百分比 三年級百分比
(1)思想淸晰 〇〇,四〇 〇〇,三〇 〇〇,二五
(2)語法通順 〇〇,三〇 〇〇,三〇 〇〇,二五
(3)文意切題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
(4)辭語確當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
(5)段落分明 〇〇,〇五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
(6)標點淸楚 〇〇,〇五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
2、高中各級學生作文批分標準表:
標 準 一年級百分比 二年級百分比 三年級百分比
(1)思想有系統 〇〇,三〇 〇〇,二五 〇〇,二〇
(2)文法通順 〇〇,三五 〇〇,二五 〇〇,二〇
(3)論理正確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
(4)見解切合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〇〇,一五
(5)結構謹嚴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6)修辭雅潔 〇〇,〇五 〇〇,一〇 〇〇,一五
作文批分標準表的說明如下:
(1)這兩個作文批分標準表是根據作文教學的目的及進程標準的。
(2)高初兩級的批分標準不同,如第(1 )(2)兩條,在高中的程度,不過比國中提高;國中(3)(4)(5)(6)各條,在國中畢業已該養成,所以在高中改了標準。
(3)各年級各條批分的百分比不同,是表明各年級各條注意的輕重。在初年級批分甚寬,高年級批分較嚴。 例如在國中一年級學生的作文,只要思想淸晰,語法通順,已經可得七十分,在三年級只能得五十分了。三年級生倘使不注意下面(3)(4)(5)(6) 各條,他的作文便不易及格。又如高中一年級生的作文,只要文法通順,思想有系統,已可得到六十五分,在二年級只得五十分,在三年級只得四十分了。所以高中二三年級學生若不注意下面(3)(4)(5 )(6)各條,作文便不易及格。教師如能這樣的嚴格注意,庶幾可以養成學生的正確而有法度的表述能力。
(4)各條標準的解釋見前章第一節作文教學之目的下,閱者可以參看 。
(5)各條標準在實際批分時,雖不能絕對適用,但也可比較得有些把握。如果各教師有了共同標準,批分可不致相差甚遠;一教師批分有了標準,所批分數,不致前後不同,判若兩人。
(6)作者個人假定是項標準,是否適當?太寬抑或太嚴?太簡抑或太繁?還請閱者加意研究,批評指正!我希望各教師對於學生作文的批分,大家要有一致公認的標準!
(7)我看了兩廣中等四年生一千八百本的作文,(大學入學試卷)知道能合思想淸晰,文法(或語法)通順兩條標準的不到過百分之十三;患其餘各條的毛病的更多;有的簡直用不到這些標準。(我認為國小的程度的)。我以為這不是我的標準太嚴,恐怕是一般教師毫無標準的教法養成的(請參看第二章第二節)。所以無論我的標準對與不對,我們做國文教師的總須研究。作者的意見,不過供給諸位研究的參考罷了。我希望有經驗而能研究的教師,多多的指示我。因為我正想做這種調査,又因事實上的困難而擱置了。而我看了近人許多討論中學作文教學的論文,都沒有說到這個問題,所以研究上更覺困難。

第四章作文之擬題......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