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業併購動機比較分析

在我國企業併購實踐的初期,併購動機的市場性較弱。 資源是企業併購的實質性標的物,資源性是併購動機固有的特質。 對於西方企業來說,政府是獨立於企業之外的因素,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體,政策是企業的機遇或是威脅。

西方已開發國家企業併購動機主要是市場導向型、競爭導向型和戰略導向型,而我國企業的併購動機則主要是政府及政策導向型、資源導向型和投機導向型,這是市場性、競爭性、戰略性、資源性、政策性(即政府的作用)和投機性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西方國家企業併購動機分析西方國家企業併購行為是在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市場行為,併購動機也同樣多樣化,企業從最初的通過併購來實現企業擴張、擴大規模的併購動機逐步趨向於注重企業戰略布局、優勢互補、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謀求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導向型併購動機。
1.市場導向型動機。以市場為導向,目的在於占領某地區或某領域的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大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範圍,增強市場勢力和市場影響力。一方面通過併購目標市場已有企業,利用目標企業的資產、市場地位、生產能力、銷售網路等快速進入和占領目標市場,擴大企業銷售範圍,減少競爭對手,快速實現企業的低成本擴張,從而提高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2003年12月,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巴黎歐萊雅收購中國小護士公司,其主要的動機就在於看好中國化妝品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表現為重在強化市場勢力,提高對經營環境的掌控能力。
2.競爭導向型動機。通過併購可以消除潛在的競爭對手,收購產品同質的競爭對手或是生產替代產品的企業,穩固自身的市場地位,強化競爭優勢,為企業以後的發展鋪平道路,鞏固和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降低被其他企業併購的風險。
另外併購也是出於減少區域內企業競爭的考慮,同行業企業間的併購能增強互補性,資源共享,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間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等各方面的協同,大幅度降低成本、研發開支等費用的同時,避免造成企業間多方損害的競爭,以應對國際上更強大、更複雜的市場競爭。2000年1月,英國製藥集團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公司完成合併,在新藥研發費用不斷增加,製藥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製藥企業間併購加劇的情況下,雙方合併以謀求企業間在原料採購、行銷、研發技術等方面的有效協作,應對新藥研發的挑戰,降低營運成本,提高利潤率和企業的競爭實力。
3.戰略導向型動機。(1)戰略性轉移,開拓新領域。通過併購新領域中的企業逐漸退出衰落的行業,開拓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行業,實現企業的戰略轉移。(2)多元化經營,分散風險,主要通過混合併購的方式來實現。混合併購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沒有直接交易關係的企業之間進行的併購,主要是相關行業、相關經營領域的併購行為,可以增強企業的市場實力。(3)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實現企業持續發展。企業併購的目的主要在於戰略性資源的整合及戰略優勢的實現,在共同的發展願望和市場利益下取得核心資源的整合與協同,提升和拓展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保持企業長久的生命力和較強的盈利能力。
4.政策導向型動機稅收對企業財務決策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合理避稅往往成為某些企業併購的動機。
5.管理者利益驅動。主要原因有:(1)當公司發展壯大時,公司管理層尤其是高層人員的威望也隨之提高,這方面雖難以作量化的計算,但是不容置疑的:(2)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經營人員的報酬通常也得以增加;(3)管理層希望通過併購來擴張企業規模,使公司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或抵禦其他公司的併購。
二、我國企業併購動機分析
我國企業的併購實踐只有二十幾年的歷程,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社會經濟背景下,起初政府行政性干預等非經濟動機明顯,政府推動和關注短期效應以及某些投機性併購行為是我國企業併購比較突出的特徵。
1.政府及政策導向型動機。我國企業併購動機的政策導向性十分明顯,尤其是在經濟改革初期,其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1)消除企業虧損。在政府行政性干預下,優勢企業收購虧損企業,帶動虧損企業發展,避免企業破產影響社會安定和國家穩定,政府行政性的推動,使政府成為企業併購的直接參與者和主導力量,而經濟規律難以發揮作用,併購往往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2)推動企業改組,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資源配置。在傳統經濟體制卜,經濟規律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企業缺乏獨立性,社會資源通過行政調配,結果往往是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經濟結構不合理,區域經濟結構趨同,重複建設現象嚴重。為實現我國經濟的快速轉型,解決上述問題,企業併購起到了小可替代的作用。最佳化企業資產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處置不良資產,盤活國有資產存量,加快產業升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性的作用,提高我國整體經濟實力。(3)獲取優惠政策。政府為了鼓勵企業併購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優勢企業通過併購虧損企業可以獲得某些優惠政策如貸款優惠、減免稅收和財政補貼等。
2.資源導向型動機。利用併購獲取資金、技術、設備、管理經驗、品牌、行銷網路等資源是我國企業併購的主要動機之一。(1)買殼或借殼上市。在我國企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的情況下,上市成為一條獲取發展資金主要而有效的渠道。但在我國上市額度是稀缺資源,公司上市需要非常嚴格的條件,因此買殼上市成為很多企業併購上市公司的主要動機。在獲得殼公司的控制權之後,對殼公司進行整合,將優質資產注入到殼公司,將不良資產剝離,改善財務狀況使該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顯著提高,使之達到配股標準實現上市融資。(2)獲取專項資源。企業往往為了取得廠房設備、土地、生產技術等進行併購,尤其是在企業的產品或市場擴展迅速,而企業資源相對缺乏時,獲取資源要素成為我國企業併購的一個主要動機。
3.投機性動機(1)預期效應。預期效應是指由於併購使股票市場對企業股票評價發生變化,從而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併購對企業有重大影響是股票投機的一大基礎,而股票投機又刺激了併購的發生,通過投機從併購市場上獲得巨人的資本收益。(2)收購低價資產。由於某些原因,目標企業的股價為能反映真實的價值或潛在價值,從而導致其股票價格低於資產的重置成本。併購方對目標公司進行資產分割整合再以高價賣出,充分利用被低估的資產獲取併購收益。公司以低於目標公司經營價值的價格購得目標企業,經過包裝改組從中謀取利益。(3)財務性投機。這類併購行為不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而是獲得股票讓渡溢價或其他短期利益的投機性併購行為。通過併購後的有關交易,改變企業的財務指標,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避免上市公司被摘牌,繼續維持公司的上市融資和配股的資格。
4.其他經濟動機。主要包括擴大市場、獲取關鍵技術等。2000年,光明乳業啟動全國擴張戰略,幾年中收購三十多家地方乳品企業,有明顯的市場擴張意圖;2005年,阿里巴巴成功收購雅虎中國,獲得了領先的搜尋技術,從而與白身原有的電子商務和網上支付等業務形成互補,整合了企業的核心業務鏈,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中外企業併購動機評析
西方國家企業併購主要是出於市場導向型動機、競爭導向型動機和戰略導向型動機的經濟動機,併購行為一直圍繞著企業利潤和市場競爭。相比之下,我國企業併購動機多表現為政府導向等非經濟動機,企業缺乏對併購的深刻思考,很多併購行為仍是處於政府的指導推動,而非市場驅動戰略導向,現階段政府導向型動機、資源導向型以及投機性的動機仍是我國企業併購的主要動機。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市場性。據統計,通過併購獲得增長的不同原因是:發現新的銷售區域占35%,股東權益最大化占20%,增加市場份額占19%,獲得新的產品或服務占8%,取得供應鏈控制占7%,其他占11%。可以看到,尋求新的市場空間、提高市場份額的動機占有絕對比重,而其他方面的經濟動機最終也都是進一步謀求更大的市場空間。
在我國企業併購實踐的初期,併購動機的市場性較弱。近年來我國企業掀起海外併購熱潮,也是在全球嚴峻的競爭形勢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市場是併購第一性的導向因素,且表現在動機的不同階段上,但始終是併購動機固有的特質。
2.競爭性。出於應對市場激烈競爭的需要,併購行為是競爭導向作用的必然結果。在西方國家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規律能更充分地發揮效應,市場與企業直接發生關係,企業有更強的危機感,企業併購的競爭針對性更強。而且西方企業在強化競爭優勢的同時,也在避免競爭對雙方的損害,以應對國際上更激烈的競爭。
在我國,由於要通過國家行政規劃和政策規範的傳遞,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被一定程度削弱,企業併購應對競爭的針對性表現得不強烈,直接的表現就是併購的方式仍較多的是強弱併購,強強併購還相對較少。
3.戰略性。20世紀90年代企業核心能力等概念和相關理論的提出,使企業對其價值觀念和發展戰略有了更深刻更長遠的認識和理解。西方20世紀六七十年代企業全面多元化經營的教訓,也使企業開始重新思考企業的戰略方向,企業對外擴張開始注重核心能力的培育,注重併購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和協同效應,以達到技術、知識、資金、品牌、管理和銷售網路等資源的共享,通過一項或多項戰略計畫的實現來贏得核心業務的市場競爭優勢,併購雙方以各自的核心競爭優勢為基礎,通過最佳化資源配置創造大於雙方價值之和的新價值。
我國企業的併購行為中同樣含有戰略的要素,資源、市場、競爭等都是戰略規劃統籌的方面,但併購動機的戰略性與西方國家企業相比在前瞻性、系統性、全面性上還存在差距。20世紀後期到本世紀,我國企業併購也開始注重企業間的互補性、資源的整合與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呈現出逐漸與西方國家企業併購動機趨同的內含特質。
4.資源性。資源是企業併購的實質性標的物,資源性是併購動機固有的特質。相對來說,西方企業著重戰略性資源,對資源的訴求更為集中,主要針對目標企業的互補性業務和先進技術及相關開發人員,注重企業核心業務鏈的整合和延伸。我國企業的資源訴求更廣泛、更全面,從技術到銷售網路,從設備到品牌等各方面的資源都表現出同樣的訴求,十分突出的是對發展資金的渴求,對基礎性資源的渴求同樣比較明顯。
5.政策性(即政府的作用)。對於西方企業來說,政府是獨立於企業之外的因素,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體,政策是企業的機遇或是威脅。而在我國,政府是企業需要面對的最大的環境因素,不僅是企業的外部環境因素,更是內部的重要影響力量。我國企業併購行為是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和行政的推動下進行的,適應著國家政策的一次次調整變化,集中表現出政策性動機特徵。
6.投機性。中西方企業的併購行為中同樣都有著投機性的成分。西方國家早期在資本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併購的投機性動機很明顯,如利用預期效應獲取利益的行為就帶有一定普遍性,但隨著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法制的健全,投機性的成分逐漸減少。相比較而言,我國企業併購動機的投機性成分較多,而投機的發生多是機制不健全、政策多變的結果。在我國經濟轉型中,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與傾向性以及對不同性質企業的不同對待,一定程度上都促使了證券市場中企業併購的投機行為發生。
四、政策啟示
企業併購應當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並真正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應,所以要消除非理性的併購動機,實現實質性的市場化的併購。
從政府方面來說,需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在企業的併購過程中,政府的干預既有積極作用,也有負而影響。政府應更多使用經濟手段,使政府積極科學的作為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重在為國內企業併購創造良好的環境;完善併購市場的法律制度環境,引導和規範企業併購行為;加快和完善資本市場建設,健全金融體制,發展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併購要有豐富的戰略性要素,端正併購動機,進行雙向及多向的思考,注重與目標企業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整合雙方的優勢資源,實現競爭優勢在雙方之間的轉移和融合,增強企業長遠獲利能力,提高和拓展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追求企業的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