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包

中國香包

中國香包

香包不是一隻單純的繡品,讓我們站在歷史和現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香包的製作歷史、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香包,古稱香囊,亦稱佩幃、容臭。其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裡既指香包,也含佩帶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裝滿香草的佩幃帶在身上。這說明香包早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是一種飾物了。

香包歷史

 漢代《禮記》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時期,香囊逐漸成為仕女美人的專用品。而男官吏們則開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時乾脆把荷包綴於朝服之上。當然,那時的荷包與香包不完全一樣,香包里主要裝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細物”的。這與前不久華池縣雙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歲香包”比較吻合。
至清代,香囊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與黛玉之間的一次“鬧彆扭”便是由送荷包引發的。
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驅惡避邪的。
再看香包的圖案,以慶陽華池縣雙塔寺出土的“千歲香包”為例,選用變形的梅花、荷花及纏枝花為刺繡紋飾圖案,是按照佛教淨土的教義設計的,其寓意是把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淨土”,因為變形梅花從唐代起就作為佛胸前的吉祥標誌。
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們向佛塔敬獻這種香包,完全是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誠意。
從我國民間現存清代以來的香包看,大多數以花卉和動物為主圖,以隱喻象徵等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託和美好嚮往。比方,用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相愛、交合、生育;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鵲、採花的蜜蜂隱喻男性;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而利用漢字的諧音做比喻者更是隨處可見: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給小孩的“福壽娃娃”(以憨態十足的娃娃為主體,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組圖,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壽)……
翻開這一層層厚重的文化積澱,面對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畫卷,展示在我們面前的盡都是古樸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鮮活的藝術瑰寶。其實,這才是揭示人性慾望的藝術;表達思想信仰的藝術;展示生命活力的藝術。可以說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眾文化、人性文化。
香包的起源還有幾種說法,其一是以前人們在野外住宿,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藥用樹葉包起來放在身旁,起驅蟲的作用。後來改用布和絲綢,慢慢成為一種裝飾物、吉祥物。其二是:香包作為行軍打仗時傳遞軍事機密和書信的工具,史稱“錦囊”,三國時諸葛亮給趙雲的“錦囊妙計”的裝信之物就是香包。其三是:有未嫁女兒的人家要臨街修閣樓,四面開窗,選婿時女子上閣樓,拋香包給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香包中配以香草,香草以細辛、白芷、丁香、甘松、蒼朮等中草藥研細配製而成,有香味,直到了除穢避邪之功。
提供:【峰景門】http://fengjingmen.blogcn.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