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農民工網

中國青年農民工網

中國首家公益性農民工研究與信息交流平台——中國青年農民工網(www.youngmigrants.org)2010年7月16日正式開通。該信息平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共同建立,作為千年發展目標基金資助的“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的重要成果之一,旨在整合共享資源、推動農民工問題研究、促進青年農民工發展。中國青年農民工目前人數已經超過1億,這些“新生代農民工”仍然屬於弱勢群體。

中國每年有1.5億農民工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就業,是當今社會最大的流動群體,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這個群體的權益保護,將國內人口流動政策的完善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將解決城市、農村及農民工之間的不公平作為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的工作重點。近年來,中國政府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政策,以提高農民工獲得平等勞動權利、公民權利、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權利的機會。然而,由於農民工的規模和所面臨挑戰的複雜性,這些工作進展緩慢,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一些政策還只是處於試點階段,農民工弱勢地位的情況尚未得到根本好轉。為幫助中國政府促進相關法律政策的實施,促進農民工權益保護,聯合國-西班牙千年發展目標基金將農民工服務納入聯合項目。該項目以維護權利為基礎,以消除貧困為中心,以期為青年農民工和潛在的農民工提供支持,使他們更好地獲得素質教育、技能培訓、社會服務和權益保護。

中國青年農民工網正式開通中國青年農民工網正式開通

 
為了加強青年農民工研究和信息資源共享,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CASS)與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將共建“中國青年農民工信息平台”,項目獲得了聯合國—西班牙千年發展目標促進基金會“中國—聯合國青年農民工項目(Protecting and Promoting the Rights of China’s vulnerable Young Migrants)資助。

中國青年農民工人數已經超過1億人,這些“新生代農民工”仍然屬於弱勢群體。為了保護和促進青年農民工的權利,千年發展目標基金資助實施了“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 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建立青年農民工研究和信息交流平台”是由國際勞工組織(ILO)牽頭,協調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IPLE,CASS)等單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承擔項目執行。中國青年農民工網(www.youngmigrants.org)作為項目重要成果,於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上午9:00,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一樓學術報告廳正式發布。
參加發布會的單位主要來自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YEM)協調管理機構、各中外項目執行單位、相關的政府管理部門(人保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統計局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等。與會專家對中國青年農民工信息平台進行了積極的評價,提出了諸多有益的意見和建議,並針對青年農民工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遷移研究中心主任張展新研究員提出:“相對於第一代農民工,青年農民工呈現出很多新的特徵:他們的受教育程度較高,熟悉城市環境,生活目標多樣化,具有更多的權益訴求。青年農民工正在成為城市勞動者大軍的重要部分。同時,青年農民工的就業穩定性較差,職業技能不高,面臨著心理健康、融入城市障礙等問題。中國青年農民工問題是傳統的農民工問題的延續和發展,關係到農村勞動力轉移、城市勞動力市場建設、城鄉協調發展等重大主題。中國迫切需要一個專門針對青年農民工問題研究的信息交流平台。”
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協調機構國際勞工組織項目官員鄧寶山認為:“中國青年農民工網的正式開通是令人振奮的,既是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的重要成果,更是對於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填補了公益性研究與信息交流平台的空白”。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國內協調員劉庚華先生和國際協調員董屹女士都對信息平台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平台必將能夠有效整合國內外相關機構的資源,共同促進青年農民工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表示,願意極力支持平台建設,將協調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的研究成果通過平台發布並實現共享。
項目實施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胡永健博士介紹了平台的主要板塊、主要用戶、信息資源、主要功能。中國青年農民工網包括政策法規、數據調查、學術研究、培訓、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等板塊,主要面向農民工相關的研究機構、政策部門以及青年農民工群體,信息資源按照不同主題、不同層面、不同區域以及性別視角進行了分類,所有的政策、數據、報告等信息資源均可以免費共享。未來將考慮依託這一信息平台不定期開展青年農民工合作研究與研討會。
來自研究機構和政策部門的多位專家對信息平台給予了評價,並結合平台上的相關主題內容,圍繞青年農民工問題研究、促進青年農民工發展進行了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王春光研究員認為,社會融合、社會排斥問題應該成為青年農民工研究的重要問題,最近備受關注的“富士康事件”,對於其原因眾說紛紜,而問題根源很大程度上可以從社會融合、社會排斥方面進行解釋,中國青年農民工網應該考慮在這一方面進行補充、完善。對此,中華全國總工會工運研究所王舟波副所長表示贊同,認為農民工問題研究最終應該是推動“農民工”概念推出歷史舞台,真正實現社會融合,因此,農民工問題研究也應該放在整個社會改革大背景下,而不能單獨地針對農民工進行研究。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崔衛燕副部長強調了女性農民工的權益保護問題,根據全國婦聯在10個城市開展的調查顯示,50%的農村進城務工婦女享受不到社會保險,與工作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契約的只有36.9%,25%的工作在11小時以上,因生育受到企業歧視的婦女達到51%,遭遇過性騷擾的婦女接近10%。女性農民工問題歸根結底是男女兩性平等發展的問題,中國青年農民工網應該是一扇視窗、一座橋樑、一個平台,可以觸到性別平等發展的脈搏,暢通男女兩性對話的渠道,反映女性農民工的特殊訴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王德文研究員用3個60%概括了農民工的基本特徵:青年農民工占全部農民工的60%,受教育水平在國中以上的農民工占全部農民工的60%,分布在大中城市的農民工占全部農民工的60%。農民工相關政策和制度設計應該對這些基本特徵充分考慮,從社會保障制度來看,當前全國整體社會保障框架基本明確,需要我們關注的:一是相關制度的銜接,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制度銜接;二是加強需求方的研究,過去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更多從供給角度出發,而農民工自身需求角度研究不足。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常春教授認為,作為中國青年農民工項目的合作單位,深刻體會到這一信息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議中國青年農民工網應該進一步向流動人口、尤其是青年農民工開放,因為青年農民工問題不僅僅是學者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參與。與會專家表示贊同,並建議信息平台設定“政策諮詢”、“專家解答”等欄目,推動青年農民工的積極參與。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段成榮教授表示,中國青年農民工網應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當前國內各機構針圍繞農民工開展的調查很多,如統計局、農業部、團中央、婦聯以及各科研機構等,但是,由於調查規範性方面的不足,很多數據未能被充分利用,所以,期望這個信息平台能夠發揮引導、協調的作用,努力把各方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數據的深入開發,當然,由於體制問題,這一定存在不小的困難。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武志剛和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胡英,重點介紹了農民工的統計調查問題,對當前主要在全國範圍開展的大型調查進行了說明,並就如何開發和利用數據資源提出了看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