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原本擬改為中國陶瓷大學,因各種因素而未能成行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國迄今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學府------1958年,景德鎮陶瓷學院就在這座千年古鎮誕生了,從而翻開了中國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她的前身是1909年創辦的中國陶業學堂。

基本信息

中國陶瓷大學

風景風景

 

景德鎮陶瓷學院,原本擬改為中國陶瓷大學,因各種因素而未能成行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國迄今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學府------1958年,景德鎮陶瓷學院就在這座千年古鎮誕生了,從而翻開了中國陶瓷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她的前身是1909年創辦的中國陶業學堂。如今的中國陶瓷大學已由過去單一的陶瓷專業,發展為以陶瓷工科為主體,文學、藝術、經濟、管理兼備,體系完整,專業人才集中的多學科的陶瓷高等教育學府。現在,學校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工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科技藝術學院和熱能工程、外國語、社會科學、體育等11個院系38個專業,有碩士、本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等多層次的培養形式,並向海外招收攻讀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留學生。
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著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現有設計藝術學、美術學、材料學、機械設計及理論等一批省部級重點學科、省級品牌專業和碩士學位授予點,同時具有培養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和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在近期內學校已經建立了一批碩士點和2個博士點。由於學校在行業中的特殊地位,國家日用及建築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矽酸鹽協會陶瓷 分會、中國陶瓷協會信息中心 和人才培養中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全國日用陶瓷檢測中心、全國日用陶瓷標準化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專業協會,依託該校人才、技術及裝備、信息等優勢,紛紛在中陶大建立。學校以產學研為紐帶,在廣東佛山市與著名的建築陶瓷產地南莊鎮攜手合作建立了華夏建築陶瓷研究開發中心,共同為中國建築陶瓷工業的技術進步與創新作出貢獻。該中心已被科技部確認為國家建築衛生陶瓷生產力促進中心,並已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大規格超薄建築陶瓷磚製造工藝及裝備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學校擁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國內外著名陶藝家秦錫麟領銜的學識水平高、力量雄厚、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他們中有很多是蜚聲海內外的陶瓷藝術家或陶瓷工程專家。學校還聘請了一大批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學校的名譽教授、客座教授。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了300餘項科研項目,其中主持和參加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百餘項,許多科研項目已轉化為生產力,成為地方經濟的產業支柱。
學校陶瓷藝術創作十分活躍,許多教師的作品被國內外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走進大學,你仿佛步入了一座陶瓷藝術殿堂,被那濃濃的陶瓷文化氛圍所陶醉。校園裡隨處可見格調高雅、風格各異的雕塑,處處散發出藝術的芳香,充滿著開放的活力。徜徉在教師作品陳列室、研究生作品陳列室、學生作品陳列室、外國作品陳列室、古陶瓷作品陳列室, 那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藝術作品令人流連忘返。
學校編輯出版的《中國陶瓷工業》、《中國陶瓷》、《中國陶藝》、《陶瓷學報》、《中國陶瓷大學報》等報刊,享譽國內外陶瓷界,其中《中國陶瓷工業》雜誌是我國陶瓷行業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並建立起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現已被列為全國陶瓷文獻信息中心。
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愛下,學校教育在規模、質量、效益等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在教學工作中,學校按照拓寬專業,夯實基礎,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的培養思路,根據社會對人才提出的需求,妥善處理好基礎與專業、主幹學科與相關學科、技術與經濟、知識與能力素質等方面的關係,並形成了自身鮮明的辦學特色:依託基地辦學,以陶瓷工程和工藝美 術兩大優勢專業 為龍頭,拓寬辦學專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一直很好,培養的畢業生活躍在祖國大江南北,成為中國陶瓷工業重要技術骨幹力量,為中國陶瓷工業的騰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1998年11月,學校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近年來,學校先後建起了國際陶藝中心、圖書館、逸夫教學樓、科技大樓、室內游泳館和校園網等一批教育交流與活動設施。學校占地面積1600畝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的新校區,一所體現教育、科研、文化功能、具有濃郁藝術氛圍和優良校風的生態校園和文明校園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陶大人”的不懈努力,學校已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的優良校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和文化體育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培育了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愛心社、紅飄帶、綠色服務團等青年志願者組織活躍在校園和瓷都。學校多次被評為江西省文明單位。如今綠樹成蔭、鮮花簇擁、文化品位高的校園、精美的陶瓷藝術陳列室等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讚譽
打造一所特色鮮明、開放型的知名高校,是“陶大人”努力的目標。“立足國內,走向世界”是學校根據時代發展提出的新思路。學校已先後與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芬蘭 、 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18所高校建立起校際友好關係。通過互派教師講學、互派學生修學訪問、開展科研、進行學術交流、互換學術資料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校際交流活動。學校與美國阿爾佛雷德大學、西維吉尼亞大學聯合舉辦的“中國陶藝國際夏季進修學院”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學校多次與國外的陶瓷藝術界和大學舉辦國際陶瓷藝術教育大會、國際陶瓷材料與工程研討會、國際陶瓷藝術研討會、中美陶藝展、中加陶藝展、中韓陶藝展、亞太地區陶藝展、國際陶藝展等。一年一度的中外大學生足球友誼賽、中外大學生文化交流會,促進了學校師生與國外的交流。學校每年還選派一批學生到國外去修學旅行,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都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陶瓷材料的世紀。在新世紀裡,作為中國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學府----中國陶瓷大學,任重而道遠。學校將進一步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用智慧譜寫華夏輝煌的樂章,用雙手托起瓷國明天的太陽。

傑出校友一覽表

陶院名人

胡獻雅
(1902——1996)字正民,江西省南昌人,是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學教授。胡獻雅曾擔任江西省第一屆至第四屆政協委員,江西省第五屆人大常委、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江西省文聯副主席、江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西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等職務。
萬昊
(1915.3—) 江西都昌人,是中國新印象派油畫的開派人物。1942年任桂林美專西洋畫教授,歷任蘇州美專、江西省立陶專、南昌大學、華中師範學院、武漢藝術師範學院、湖北藝術學院、江西文化藝術學院、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 作品有《井岡山之晨》、《日寇的末日》、《拋刀》等。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名揚中國,萬昊創立的中國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畫與西方新印象派有著本質的不同。西方新印象派偏重對外光的表現,不重視作品的社會屬性。萬昊研究自然,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體效果,強調作品的民族性、真實性、整體性。萬昊大師被尊稱為"東方的康斯泰勃爾"。
施於人
男,原名施文林,(1928年-1995年),原籍浙江餘姚縣。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1955年由國家高等教育部調配來景德鎮陶瓷美術技藝學校任教,後任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教授、碩士生導師。他擅長陶瓷設計、青花、五彩、顏色釉等裝飾藝術,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陶瓷展覽,先後編著出版《陶瓷彩繪聲繪色》、《景德鎮的青花瓷》等書。他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陶瓷評審會委員。
周國楨
男,1932年8月出生,湖南省安仁縣人。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1950 年入蘇州美專,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76年調輕工部景德鎮陶瓷學院任教。現為中國美協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江西分會主席、江西雕塑協會會長、江西省美協副主席,景德鎮市美協名譽主席、高嶺陶藝學會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1988年輕工業部授予“全國輕工業科技先鋒“稱號,1991年定為景德鎮市拔尖人才,1992年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是陶藝家、畫家又是陶瓷藝術教育家。
曾於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四川美術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等地舉辦個展十餘次,於澳門、新加坡等地聯展多次。中國工藝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及海內外私人收藏其作品甚多。四川美術出版社、香港文化促進中心等為其出版了專輯。英、美等三家國際名人中心將其列為“世界名人”,1992年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授予“世紀勳章”,個人傳略1997年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 
張育賢
藝名“風友”。原籍江西省餘干縣,1938年4月出生於江西餘干縣城。1958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並留校任教3年,現在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藝術室,專職從事陶瓷雕塑研究和創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陶瓷學院特聘教授、香港湖田藝術陶瓷特邀教授、景德鎮市科普協會理事、景德鎮雕塑研究會會員、景德鎮陶瓷史研究會會員、景德鎮書畫院畫師。
劉遠長
男,原籍江西省吉安市新圩鄉,1939年7月出生於江西吉安。1939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1963年大學本科學歷畢業後,分配在景德鎮市雕塑瓷廠從事陶瓷雕塑設計,後擔任美研所所長、副廠長、廠長等職。劉遠長曾任雕塑瓷廠廠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景德鎮雕塑研究會秘書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唐自強
男,原籍湖南省長沙市,1940年 1月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64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曾在景德鎮市雕塑瓷廠從事雕塑設計,後任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工藝美術研究所藝術室主任。現從事雕塑創作、研究於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現任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景德鎮古陶瓷研究學會會員、景德鎮雕塑研究會理事、景德鎮市政協第七、第八屆委員。1990年評為景德鎮市"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同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唐自強及其陶瓷藝術廣被評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工藝美術叢書》、《中國對外貿易人中央電視台、江西電視台、香港《大公報》、《商報》等70多家報刊電台曾介紹了其人其作。1985年、1989年、1990年、1991年他先後4次赴香港、澳門、新加坡參加舉辦"景德鎮陶瓷名家名作展"。1992年《瓷都藝星》以《是真名士自風流》為題對他的瓷雕藝術予以評介。
戴榮華
男,1940年1月生,江西波陽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959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長期在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從事陶瓷藝術創作研究,擅長陶瓷古、粉彩裝飾兼新彩、青花,創作題材多為古代仕女及山水、花卉,作品古拙道勁,明快洗鍊,格調高雅。
曾參與國家、省、市級陶瓷藝術展評並多次獲獎。《中國陶瓷》、《中國工藝美術叢書》等雜誌畫冊曾發表其作品,並著有《戴榮華陶瓷藝術》、《戴榮華畫瓷藝術》等書。傳略載入《世界華人藝術成就博覽大典》和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等書典。
李菊生
男,原籍江西省鄱陽縣珠湖鄉,1944年9月出生於江西波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副主任,教授,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景德鎮書畫院副院長。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神龍嘗百草》分獲全國美展銀獎。《秋聲》、《唐人馬球圖》等作品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主編《中國景德鎮當代藝術陶瓷精品鑑賞》(中、英、 日三國文字總計六十餘萬字),個人從藝簡略載入《英國劍橋國際名人錄》、《中國當代陶瓷美術家詞典》。眾多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裴足喜
男,1940年2月出生於江西省餘江縣,1961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美術協會山水畫家、景德鎮書畫院特級畫師、景德鎮珠山畫院和景德鎮畫院畫師。擅長中國畫和陶瓷釉上彩、高溫顏色釉和青花山水創作。 裴足喜酷愛中國山水畫,堅持寫生,感悟大自然,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繪畫、雕塑、書法等有著廣泛的愛好。
熊鋼如
男,1941年2月生,江西豐城人。現為研究員、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協會陳設藝術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64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本科,他擅長陶瓷雕塑,兼陶瓷新彩、青花色釉裝飾。作品注重立意,講究內涵,以簡馭繁,大氣不拘。曾任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西廳改造副總設計,並參與寶麟尊設計製作。策劃和參與江西省人民政府送香港特區政府成立禮品紫歸牡懷圖:設計江西省人民政府送澳門特區政府成立禮品百荷圖。作品祖國萬歲一一牡丹頌 (瓷藝)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一等獎。
任瑞華
男,藝名“仕博”,1941年生,江西南昌人。1960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美術系,198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進修師承錢紹武。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家》藝術總監等。1989年在中國城雕研究班結業,同年在北京藝術家畫廊舉辦個展;專著《人體素描鏇轉視察速成書法》獲1998年中國作協文藝報社研討會一等獎,傳略載入《世界華人美術家博覽》,《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錄》等;其瓷藝作品曾獲國家部省級金獎多項,並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精品館、徐悲鴻紀念館等收藏;並由文化部精選在墨西哥展出;也曾刊登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藝術市場》等;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曾播出專題片“開拓者任瑞華”。 
徐慶庚
1941年生,1966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本科,現為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高級工藝美術師。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擅長人物畫和風景畫,長期從事粉彩、青花和色釉綜合裝飾藝術陶瓷創作和設計。
秦錫麟
男,1942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1964年中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現為該院院長、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陶瓷藝術作品在歷屆全國陶瓷專項評比中,多次獲得金牌獎,並選送到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香港、台灣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60多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和工藝美術館收藏。現為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陶瓷藝術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瓷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等職。日本、新加坡和國內出版了《秦錫麟陶瓷藝術》、《秦錫麟陶藝選集》畫冊和《秦錫麟陶瓷藝術文集》。
李林洪
筆名牧石,江西豐城人,生於1942年8月。1966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景德鎮畫院副院長,韓國全北招待作家。曾參加第六屆和第七屆全國版畫展、中韓陶藝交流展、世界畫家東西美展、中韓名作家美術交流展、園光大學校美術大學教授作品展。版畫作品《冬》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山水畫、陶板畫被韓國園光美術大學美術館收藏。1991年出版著作《山水畫技法新編》,至今再版4次、印數40000冊。1995年應台灣 東久藝術中心邀請赴台舉辦個人作品展,並出版《李林洪陶瓷書畫藝術專輯》。1996年應邀赴韓國園光美術大學講學。作品、傳略輯入《中國當代陶瓷美術家辭典》、《景德鎮陶瓷美術百家》、《景德鎮陶瓷名家精品選》、《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名人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朱樂耕
1952年生於景德鎮,1988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陶瓷藝術設計學科學術帶頭人、江西省學位評審委員會委員,並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2003年調入中國藝術院研究院工作,並擔任該院的陶藝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陶藝展,先後共有四十多件作品獲獎。1995年、2000年兩次在新加坡舉辦個人陶藝展,新加坡報紙“新民晚報”、“新民日報”做了專題報導;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陶藝展及“朱樂耕陶藝研討會”,“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中華英才”、“今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裝飾”雜誌、“美術”雜誌等媒體對展覽會和作者及作品都作有長篇專題報導。1998年、1999年、2000年三年連續在香港舉辦個人陶藝展,香港“新報”、“大公報”做了專題報導;2002年在韓國漢城麥粒美術館舉辦個人陶藝展,2003年其為韓國漢城麥粒美術館和麥粒音樂廳所創作的系列大型環境陶藝——“時間與空間的暢想”、“生命之光”、“歲月的記憶”、“歡樂時光”、“黑與白的對話”、“山巒、月色、蒼穹”等作品落成,同時舉行落成典禮招待會。兩次活動均引起韓國各媒體的密切關注,韓國的“朝鮮日報”、“中央日報”、“國民日報”、“京鄉新聞”、“陶藝”雜誌、“建築”雜誌、“理想建築”雜誌、“人與環境”雜誌、“工藝”雜誌、“音樂”雜誌、KBS電視台、江南電視台等韓國的各大媒體都對其做了專題的報導,中央電視台美術星空專程到韓國漢城追蹤拍,並做了專題報導。
何炳欽
男, 何炳欽 1955年9月生,江西婺源人。1981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為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省高校學科帶頭人。系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江西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景德鎮高嶺陶藝學會副會長。
方李莉
女,江西人,1956年生於貴州省六盤水市。199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獲博士學位,同年被錄取到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工作。1998年博士後出站,分配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工作。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學科帶頭人,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並擔任由文化部資助的國家重點項目“西部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以及由科技部資助的國家重點項目“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專家組組長。
呂品田
1959年3月19日生於江西上饒,祖籍江西豐城。1975年於江西上饒市第四中學參加工作,任美術教師;1982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設計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82年至1985年任輕工業部工藝美術總公司生產一處幹部,從事全國美術陶瓷生產管理;1985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師從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王朝聞先生研習美術理論,1988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院從事美術理論研究;1990年至1995年曾任《美術史論》季刊執編、編委和副主編;1995年至1996年曾任《美術觀察》月刊〈美術家〉欄目主持人。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工藝美術與民間美術研究室主任。
主要成果:長期從事美術理論研究和美術批評,尤其重視民間美術與工藝美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先後參與《中國美術史》、《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中國民間美術史》、《中國民間藝術》、《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等大型國家重點科研或出版項目的編撰;出版專著《中國民間美術觀念》(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玩具卷》和《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社火卷》(山東教育出版社和友誼書社出版)、《中外陶瓷紋樣》(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中國傳統工藝》(北京京華出版社出版)、《新生代藝術:漫遊的存在》(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現代構形藝術――新手工藝術與中國當代創作》(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東方美術》(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等。論文主要有《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發展歷程概觀》、《中國現代工藝美術思想的發端》、《民間美術的二級符號》、《中國民間美術的美學特性及現代文化意義》、《中國民間美術觀念內涵剖析》、《中國民間美術的觀念與形象構成》、《新手工藝術論――兼論中國當代新手工藝術創作》、《中國現代陶藝創作批評》、《陶藝特質論》、《中國設計藝術:面臨選擇的困惑》、《英雄主義――一種主流風格的消散》、《裝飾與設計:必要的張力》、《“手”與手工文化建設》、《衰落與蛻變――百年中國民間美術態勢思考》等。長期堅持美術創作和藝術設計,參加過各種形式的美術作品展覽,創作發表《軍民並肩送瘟神》、《晨》、《田野》、《萌芽》、慚潮流》、《西域懷古》、《無題》等繪畫和陶藝作品;為《中國當代美術系列》和《清代皇帝御批》叢書等大量書籍作裝幀設計。專著曾獲1993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成果特別獎;論文曾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青年優秀論文三等獎和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書裝設計曾獲中南書裝年會總體裝幀設計一等獎。
黃煥義
1960年11月生於江西省撫州,漢族,1985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本科,2000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碩士研究生班,現任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擅長日用陶瓷、建築陶瓷設計和陶藝城雕、現代陶藝創作。任江西省第八、九屆政協委員、民進景德鎮市委員副主委,曾任陶瓷學院美術系副主任。獲江西省教育廳授予“省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和景德鎮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呂品昌
1978年 9月考入輕工業部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
1982年 畢業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曾入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進修。9月到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進修。1985年 9月考取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專業周國楨先生的研究生。1988年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1992年 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1994年任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系副主任。1994年 7月調北京服裝學院工藝美術系任副教授。
1995年 7月調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現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常務副主任,教授,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四導師工作室主任,陶藝工作室主持人,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副秘書長,建設部全國城市雕塑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
作品《阿福之家》獲中國第三屆體育美展一等獎,《力量的孕育》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發表論文有《陶藝特質論》、《陶藝缺陷肌理的審美品質》等。
鄧箭今
1961年出生於廣東,1986年畢業於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現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鄧箭今 1961- , 廣東人,1986年畢業於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獲學士學位。1993 獲《中國油畫雙年展》學院獎(中國美術館),1995 獲《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銀獎(中國美術館),2004 獲《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文獻獎(湖北美術學院)
鮑傑
1962年生,現為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副會長,歐瑞特集團董事長,景德鎮陶瓷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在讀博士。是國內最著名的儒商之一,創造性地提出了“天下無磚”的經營理念,並多次參加陶瓷行業的國際盛會,如“QUALICER 2006”。
溫浩溟
溫浩溟先生 資深網路文化評論人,新經濟代表人物,創意文化產業積極推動者和傑出人士,“瓜果書、花果書”發起人和首創者之一。開創性的研發設計生產出“可以用來種的書”——創意瓜果書、花果書。打造出中國瓜果書權威研究機構——中國瓜果書創意產業基地。在中國首創“書,是用來種的!”。開創性的引領了創意文化經濟浪潮。撰寫詩集《青春往事,以詩為媒》《詩與哲學》《詩情畫意》等 作為青年翻譯家曾翻譯有《東西方雙子星--愛滋拉·龐德與李商隱意象派詩選》《李商隱詩集》《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小傳》長期關注創意產業的發展並積極推動創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與實踐。作為新生代詩人深受先鋒詩人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毛翰先生的影響,作為青年翻譯家曾受著名翻譯理論家陳文伯先生翻譯理論影響,作為創意產業積極推動者深受“世界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創意產業前沿理論影響並積極推動創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與實踐。作為跨文化交流的青年學者,專注於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溝通,與著名學者留美教授,美國阿拉克荷馬州榮譽市民,原香港國際商學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原廣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張有卓教授長期探討諸多前瞻性文化與理論問題,成為忘年之交,傳為佳話。
戴雨享 
1965年11月生於江西景德鎮,戴榮華之子。198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工藝系陶瓷專業,獲碩士學位。1989-1996年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任教,1999年在中國美院陶瓷專業攻讀研究生。1996年執教於中國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陶瓷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協家會會員。作品《魚樂》入選全國陶瓷藝術展;作品入選1996年“中日陶藝展”獲入選獎,《寂靜之息》入選1997年首屆中國現代陶藝展,1998年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靜語》獲設計銅獎。
2002年韓國國際柴燒作品展及日本如水館交流展,中國當代陶藝大展,獲優秀獎。作品入編《美術界》、《雕塑》、《中國陶藝》、《藝術界》、《美術》、《中國美術全集》陶瓷卷及澳洲《Art and perceptiom》等書籍。發表論文《體悟至真情杯》 、《當代中國陶瓷》、《繼承與發展》。
馮林
號逐日之人,原名孫道一,1982年生於江西九江都昌。畢業於瓷業黃埔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研究方向為傳統與現代陶瓷藝術,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IOV)成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畫院簽約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創作委員,全國高校美術名師。享有“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紀念改革開放30年優秀藝術家”等榮譽稱號,作品多次獲國內國際藝術大展重要獎項,其作品《雨後春色》曾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瓷學會第43屆國際陶瓷大會最高獎項。2009年元旦前夕唐山電視台《唐山.第一》欄目播出專題紀錄片“燃燒的信仰—馮林藝術”。2009年2月文化部等部門授予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功勳人物”榮譽稱號;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之父國家一級美術師鐵揚先生曾為其題字“馮林小友神佑火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