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文化經濟

創意文化經濟是近年來在研究和思考文化產業實踐中提出來的一個新概念。創意文化經濟所指稱的是一種以創造性思維和科學技術為主導要素,對文化資源最佳化配置,使生產和消費環節獲得極高附加值,並具有創意密集型的新的文化經濟發展觀。

創意文化經濟是一種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形態。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知識化轉移,世界新的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的發展,使知識、信息、技術和人才在全世界範圍內迅速流動,並使知識商品化的能力大大增強,一種主要依賴於智力資源和創意文化能力的新型經濟逐漸形成。紐約之所以被稱為 “世界數字之都”,正是因為它具備了以“矽巷”為代表的創意文化、軟體開發和風險資金共棲的良好創意文化經濟發展生態。
縱觀全球,很多經濟大國和地區的創意經濟已經升至為第二產業,甚至第一產業。眾多創意產品、創意行銷、創意服務,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文化經濟浪潮。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一些西方國家的現代文化產業研究發展報告中就出現過 “創意產業”“創意經濟”這樣的概念。
在當今世界,創意文化經濟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理念,而是已經將這種先進的理念轉化為巨大的經濟效益的直接現實。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指出,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並以5%的速度遞增。一些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
事實已經證明,一個國家和地區如果選擇發展創意文化經濟,實際上就是選擇了一條當今世界的高端發展路線。
在我國較早研究創意經濟的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到“十一五”階段,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已經差不多到了極致。接下來的發展就是要從製造提升到創造。經濟的下一個增長極,出路只有一條,就是自主創新。而創新離不開創意,自主創新從技術上講是創新,與文化結合就是創意。
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核心競爭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中,已經印證了創意文化對其產業的重要作用。從2009年第一季度的若干統計資料來看,圖書銷售、網路出版等領域出現了明顯的逆勢發展趨勢,消費市場增加了20%左右。僅北京地區,2009年一季度,由文化藝術、廣播影視等9大領域構成的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收入482.7億元,同比增長21%,增幅高於第三產業3.9個百分點。
山西歷史文化資源存量居全國之首,是最適宜發展創意文化經濟的省份,有著發展創意文化經濟與創意產業的巨大優勢。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並專門以省政府名義制定頒發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總體目標,在文化體制改革和具體項目規劃等方面,都有了一系列科學的政策措施,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使文化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但據有關統計數字顯示,近幾年山西文化消費總量應為247.35億元,而實際消費量僅為71.91億元,也就是說,山西的文化潛在消費至少還有170多億元的市場有待發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主要的原因還是缺乏現代人文創意理念與最佳化配置方式;缺乏重大創意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其次就是傳統的產業模式和封閉性的思維方式,還在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新的文化產業的發展,致使文化產業的要素髮育和積聚受到嚴重的制約。總的來說,就是面對大量的文化資源,創意能力卻嚴重欠缺,尤其在探索國有文化資源經營的實現手段方面仍然不夠。對歷史文化資源的當代闡釋,及其與現代技術的融合能力問題明顯,難以形成符合現代市場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品牌和產業集群。
創意文化已經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密不可分了。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自主創新的發展戰略,不僅需要科技等方面的創新,更需要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經濟,和文化發展方式的轉變與創新。中國正在追趕世界先進潮流,構建國家文化創新體系。
在這個轉型的關鍵時期,形成以國家整體利益為總目標,協調統一和相互支持的文化創新的體制優勢,促進國家整體文化的創新和跨越發展,喚起全民族的創意文化經濟發展意識,和確立新的文化觀念,勢在必行,至關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