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灸處方大成

配穴處方法則一、針灸的準則二、治分標本緩急三、配穴原則四、其他配穴法第四節 循經取穴法一、本經取穴法二、異經取穴法三、多經取穴法四、十五絡穴五、取門、海穴六、並榮俞配穴法七、母子補瀉法八、三陰三陽開闔樞九、標本、氣街、四海、根結、溜注入穴的內容及配穴法第三節 六經辨證配方取穴法一、六經辨證概要與針灸配穴二、《傷寒論》六經辨證配方取穴第五節

內容介紹

內 容 介 紹
全書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介紹了針灸處方的源流、形成、基本規律、
針刺手法、特別配穴法和各種配穴法,如子午流注按時取穴法、循經取穴法、辨
證取穴法、臟腑經穴配穴法、六經辨證取穴法等均作了扼要論述,並附有經絡穴
性;各論重點論述了內外婦兒等科150多種病證的針灸辨證處方。在編寫中,以
病為綱,每種病證中分針灸處方的組成、操作方義、穴性、辨證施治、文獻摘要、
功用、主治、臨床套用等項論述,內容較全面,醫者在臨床中可根據同病異治和
異病同治的原則靈活運用。
本書是針灸處方中內容較全面前專著,適用於針灸臨床、教學、及自學針灸
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針灸處方學的源流及形成
第二節 配穴的意義
第三節 配穴處方法則
一、針灸的準則
二、治分標本緩急
三、配穴原則
四、其他配穴法
第四節 配穴處方禁忌及注意事項
一、針灸配穴處方應注意事項
二、針刺禁忌
三、禁針部位及腧穴
四、灸療適應證及禁忌證
第二章 運針配穴大法與綱要
第一節 辨證取穴法
一、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二、“損有餘,益不足”協調陰陽平衡
三、辨證審因
四、配穴處方重在辨病位
五、配穴處方重在辨別疾病的性質
六、腧穴的“雙相性”與專方專用
七、針刺麻醉處方
第二節 循經取穴法
一、本經取穴法
二、異經取穴法
三、多經取穴法
四、十五絡穴
五、取門、海穴
六、並榮俞配穴法
七、母子補瀉法
八、三陰三陽開闔樞
九、標本、氣街、四海、根結、溜注入穴的內容及配穴法
第三節 臟腑經絡辨證配方取穴法
一、肺與大腸
二、脾與胃
三、心與小腸
四、腎與膀胱
五、心包與三焦
六、肝與膽
第四節 六經辨證配方取穴法
一、六經辨證概要與針灸配穴
二、《傷寒論》六經辨證配方取穴
第五節 子午流注按時取穴法
一、子午流注學說與人體生物鐘
二、子午流注針法的組成
三、納甲法
四、納子法
五、養子時刻注穴法
六、靈龜八法源流、組合及臨床套用(河圖、洛書、文王八卦淺釋)
七、飛騰八法的組合及臨床套用
第三章 經穴主治功能及特異性
第一節 經絡的作用
一、經絡在生理方面的作用
二、經絡在病理方面的作用
三、經絡在診斷疾病方面的作用
四、經絡在治療疾病方面的作用
第二節 經穴主治功能
一、十二經循行及陰陽表里關係
二、十四經經穴的主治功能
三、奇經八脈在循行、病候、功能和主治上的特點
四、常用經外奇穴的部位及主治功能
第三節 腦穴的相對特異性作用
一、經穴主治的普遍性(共性)
二、經穴主治的特異性(個性)
第四節 特定穴的套用
一、五腧穴(即五行穴,六十六穴)
二、俞募配穴法
三、原絡配穴法
四、十六郄穴
五、合穴
六、八會穴
七、八脈交會穴
八、六總穴
九、馬丹陽十二穴
第四章 針刺手法
第一節《靈樞?官針》九刺、五刺、十二刺淺釋
第二節 針刺必須候氣而有效
第三節 補瀉手法
一、單式手法
二、複式手法
各論
第一章 內科病證
一、痢特靈針方
二、胃下垂上提針方
三、流感速效針方
四、休克甦醒針方
五、回陽救逆,厥證復甦針方
六、理氣止痛,治胃脘痛針方
七、止便血針方
八、膈肌痙攣(呢逆)速止針方
九、急性胃腸炎速效針方
十、審因施治腹痛針方
十一、中暑針方
十二、寬腸通腑氣,治便秘針方
十三、定癇針方
十四、頭痛安定針方
十五、三叉神經痛速效針方
十六、面癱牽正針方
十七、行氣法治療面肌痙攣針方
十八、疏肝活血,止脅痛針方
十九、金鎖固精針灸方
二十、溫腎壯陽治陽痿針方
二十一、水腫速消針方
二十二、淋症(尿路感染)康樂針方
二十三、清熱利濕治黃疸針方
二十四、追風活絡治痹症針方
二十五、腎虛腰痛辨證施洽針方
二十六、肺結核(肺癆)康復針灸方
二十七、瘧疾靈針方
二十八、痿症喜康針方
二十九、定喘(支氣管哮喘)針方
三十、清熱解毒治肺炎針方
三十一、消咳靈(支氣管炎)針方
三十二、速效救冠心病針方
三十三、調節心律失常針方
三十四、審因施治眩暈(附高血壓)針方
三十五、病毒性肝炎針方
三十六、膽道蛔蟲(蛔厥)逆行退出針方
三十七、辨證施治慢性胃炎針方
三十八、消渴(糖尿病)玉泉針方
三十九、神經衰弱安定針方
四十、祛風活絡治肌肉風濕痛針方
四十一、泌尿繫結石、膽結石排出針方
四十二、腦卒中(腦血管意外)醒腦開竅針方
四十三、風濕性心臟病辨治針方
四十四、神經性尿頻針方
四十五、定癲狂(精神分裂症)針方
四十六、鎮瘤病針方
四十七、辨證治療坐骨神經痛針方
四十八、消癭(單純性甲狀腺腫)針方
四十九、甲亢太樂針方
五十、止尿血針方
五十一、開胸順氣治噎膈針方
第二章 外科病證
一、消肩周炎(漏肩風)針方
二、瘰癧(淋巴腺結核)消散針方
三、散瘀消腫治闌尾炎針方
四、分經施治急性腰扭傷針方
五、喜見斑禿長新發針方
六、陷者舉之,治脫肛針方
七、驅風鎮痙洽破傷風針方
八、繆刺絡穴治療軟組織損傷
九、疏風利濕清熱,治蕁麻疹針方
十、治傳染性軟疣、青年扁平疣奇效針方
十一、疏絡活血、補腎壯腰,治腰肌勞損針方
十二、疝氣上提針方
十三、雞眼艾灸針方
十四、麥粒灸治療腱鞘炎和揚刺治療腱鞘囊腫針方
十五、落枕奇效針方
十六、消腫止痛療痔核針方
十七、頭癬得效針方
十八、活血散瘀,清熱解毒,療丹毒針方
十九、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治療瘡針方
二十、面部色素斑和痤瘡之刺血、挑治針方
二十一、活血通絡,治療神經性皮炎針方
附:帶狀泡疹、黧黑病、銀屑病及其他皮膚病針臨床套用
二十二、癃閉(附前列腺炎)排尿針方
二十三、疏肝鬱,清胃熱,消炎止痛,治急性乳腺炎針方
二十四、乳腺增生病(乳癖)康復針方
二十五、健骨舒筋、通經活絡、止痛,除骨痹(骨質增生,頸椎病)
針方
第三章 婦產科病證
一、乳出如泉針方
二、子宮脫垂上舉針方
三、崩漏(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速止針方
四、產後血暈固脫省神針灸方
五、熱入血室之針方
六、治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針灸方
七、痛經之針效方
八、經閉之針灸施治方
九、白帶(帶下)特靈針方
十、灸至陰穴矯正胎位異常
十一、月經不調針方
十二、電針引產與針灸催產方
十三、舒肝和胃、降逆止嘔,治妊娠嘔吐針方
十四、胎盤不下針方
十五、惡露不下,祛瘀導滯針方
十六、惡露不絕速止針方
十七、產後腹痛特靈針方
十八、盆腔炎喜康針方
附:女陰營養不良,女陰白色病變,習慣性流產針臨床套用
第四章 兒科病證
一、消疳積針方
二、小兒麻痹康樂針方(附:小兒腦癱臨床觀察)
三、消化不良性腹瀉針方
四、補腎縮泉治遺尿針方
五、定急驚風針方
六、鎮慢驚風針方
七、小兒舞蹈病安定針方
八、灸法治療發熱病及針刺退熱靈針方
九、祛風鎮癌治臍風針方
十、宣肺止咳解痙,治百日咳針方
十一、流行性腮腺炎(痄腮)速效針方
第五章 五官科病證
一、電梅花針辨證分型治療遠近視眼針方
二、針臂?,挑耳尖治急性結膜炎(暴發火眼)針方
三、麥粒腫(針眼)速消針方
四、打開聾啞禁區針方
五、色盲(視赤如白)得效針方
六、滋水養目治暴盲(視神經炎)針方
七、青風內障(青光眼)康樂針方
八、五奇穴治療視神經萎縮(青盲)針方
九、奇穴向陽治視網膜、脈絡膜病變針方
十、內障(視網膜病變)針方
十一、眼肌麻痹康復針方
十二、補益肝腎養血治夜盲症(雀目)針方
十三、電光性眼炎安定針方
十四、消白內障(雲霧移睛)祛翳明目針方
十五、淚囊炎(毗漏)速消針方
十六、耳鳴得安針方
十七、化膿性中耳炎針方
十八、牙痛特靈針方
十九、急性扁桃體炎(乳 蛾)速效針方
二十、消鼻炎、副鼻竇炎(鼻淵)針方
二十一、止鼻衄(鼻出血)針方
第六章 保健針灸及其他
一、人迎洞刺的臨床觀察
二、割治療法
三、戒菸甜美針方
四、保健養生灸方
五、諸虛百損,延年益壽之灸方
六、中氣法針灸方
七、減肥針灸方
八、阿是穴(壓痛點)的臨床套用
―兼論敏感點在耳針診斷及治療上的套用
附錄 針灸歌賦選釋
一、標幽賦(摘自《針灸聚英》)
二、玉龍歌
三、百症賦(摘自《針灸聚英》)
四、通玄指要賦(摘自《針灸聚英》)
五、禁針穴歌(摘自《針灸聚英》)
六、禁灸穴歌(摘自《針灸聚英》)
七、回陽九針歌(摘自《針灸聚英》)
八、行針指要歌(摘自《針灸大成》)
九、孫思邈十三穴歌
十、十四經經穴分寸歌
十一、十二經脈歌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