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票收藏指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7-19
對象:中青年
系列:收藏
包裝:VCD百科 1片裝

內容介紹

中國郵票收藏指南中國郵票收藏指南

郵票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如下十種:

(一)收集未使用的新票
這是一種最普通採用的方式。比較方便,沒有什麼難度、經濟負擔不大。可以慢慢去收集。如果平時無時間在發行新郵票之日去買,可以每年買1本年冊,這種裝入定位冊的郵票,既便於收藏保管,冊子上又有郵票名稱、發行日期、全套枚數、齒孔度數,以至郵票圖案內容簡介。
(二)收集蓋銷郵票
這是郵票公司為初集郵者發售的較廉價的郵票。是將未使用的新郵票,用郵票公司特備的郵戳蓋銷。其售價大約是新票的1/3左右。較高等的集郵家一般是不收集它的。這種蓋銷票在50和60年代廣泛被人收集,目前發行的新郵票已很難見到蓋銷票了。
(三)收集實用過的舊票
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收集方式。它不用花太多錢,只是要費很多功夫去收集。其中有些高面值郵票在國內很難找到;到郵票市場去買,也不便宜。有人認為,實用舊票蓋的戳越小越好。其實不然,首先應該要求郵戳蓋得清晰,還要完整地包括時間、地點、便於以後研究郵史時使用。
(四)收集混合票
 有一些初集郵者為欣賞郵票圖案,收集時不管其是蓋銷票還是實用票,只要湊成一套便可以了。混合票又有幾種方式;新蓋混合、新舊混合、蓋舊混合。不管是哪種方式,反正都湊成套了。這種方式不但在初集郵者的郵集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某些集郵家的郵集中也存在。
(五)收集一新一舊
若只收集一套未使用的新郵票或實用舊票(蓋銷票)後,仍未滿足收集者的愛好,可以新舊兩者各集其一。因為有些郵票,其新票與舊票難度各不相同。
(六)收集四方連郵票
收集四方連郵票,又可分為收集新票四方連、蓋銷票四方連及實用舊票四方連。其中以新票四方連最易於獲得。實用舊票四方連的收集難度最大。
(七)收集一個單枚票、一個方連票
這種方式又可分為收集新票和新方連、舊票和舊方連。目前日本郵票商還為這類收集者專門印製了貼票冊。這種收集方式逐漸被更多的集郵者接受。
(八)收集一票一封
每收集一枚郵票,還同時收集一個貼有這枚郵票的實寄封(最好是首日實寄封)。
(九)收集一票、一方連、一首日封
就是收集一枚郵票、一個四方連郵票和一個首日封(實寄或不實寄)。
(十)收集整版票
有一些集郵者經濟力量較強,專門喜歡收集整版的郵票。郵票具有收藏價值是因為郵票本身涵蓋了一種文化,郵票能讓人從中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風土人情。《中國郵票收藏指南》是針對集郵愛好者精心策劃編輯的,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郵票的發展歷程及其藝術價值,內容極富知識性、鑑賞性及收藏性。

郵票歷史

在1840年郵票誕生以前,出現過有很多種郵件付費形式。巴黎郵局的佃戶讓—雅各·雷奧爾德·德·維利埃在1653年發明了一種名為“付款票”(或應付票據,法語:Billetdeportpayé),這是與郵票類似的紙樣收費條,價值一蘇。這種付款條背面並無粘性,需要用夾子或繩帶固定在信件上。目前這種付款票已經很難見到,而且流傳至現世的情況不詳。
在英國也有類似郵票前身製品。自1680年起倫敦芬尼郵局的商人威廉·杜克瓦和羅伯特·穆里發展出新的郵價統一系統,他們為發信者的郵件蓋上郵戳的做法非常受歡迎,致使當時約克公爵在郵政領域的壟斷地位岌岌可危。不過公爵向芬尼郵局施壓,迫使後者在兩年後放棄該項業務,而且被併入郵政總局。而芬尼郵局一些流傳下來的三角形郵票現在依然可在博物館見到。另外最少有四枚為私人所收藏。
19世紀初一些城市出現了所謂的“城市信封”,也可看作為貼在信封上印刷郵票的前身。1818年薩丁島出現一蓋有郵戳的信紙,1821年前後由不列顛報紙發出的回覆卡也已經有郵戳印記。世界上第一張印有郵票的明信片是在1838年從悉尼發出的郵簡。

收藏郵票小常識

(一)郵票圖案:指郵票票面,一般由與郵票發行目的相關的圖案、國名、面值、說明文字及邊飾等組成。世界各國的早期郵票圖案都比較簡單。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世界各國都把自已國家在政治、經濟、國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歷史地理、自然風光及珍貴的動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內容作為郵票圖案。全世界已經發行30多萬種郵票,圖案的內容包羅萬象。集郵者通過收集研究郵票圖案能獲得豐富的百科知識。因此,郵票圖案是集郵者研究的主要對象。
(二)郵票上的國名:指印在郵票票面上的國空或地區的名稱。一般都以文字、縮寫字母來表示國名。如:日本郵便、中國人民郵政。美國採用縮寫字母USA、蘇聯採用縮寫字母CCCP來表示國名。還有些國家用特殊符號來表示,如英國早期郵票採用英王頭像作標誌。英國現行的紀念郵票印有英女王頭像以代替國名。識別郵票上的國名,可以了解有關國家的地理、歷史、語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識。(連體鈔收藏)。
(三)郵票面值:指印在郵票票面上的郵資金額及貨幣單位。世界各國大多以表示郵票面值的阿拉伯數字和本國貨幣單位組成郵票面值。如美國普通信函郵資為22美分,郵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數字22和C分組成。中國人民郵政普通信函郵資為8分,郵票面值由阿拉伯數字8和分組成。也有一些國家發行無面值郵票,如軍用郵票、公事郵票等。我國1938年晉察冀邊區發行的抗戰軍人紀念郵票和1943年淮南區發行的“平”、“機”、“快”及“稿”字郵票都屬於無面值免資郵票。美國自1978年至1985年間陸續發行一組無面值郵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樣,分別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這是因為美國郵政部門要市調整信函郵資,但在印製郵票時,新的信函郵資未最後確定,不能往郵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郵資確定後再印,郵票又無法供應。
(四)郵票上的齒孔:為了方便郵票的撕開,在整張郵票的各枚之間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後,單枚郵票邊緣凹進的半圓形部分稱孔,凸出的部分稱齒,合稱為齒孔。英國黑便士郵票問世時沒有齒孔,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必須用剪刀一枚一枚剪開。直到1854年英國才出現打齒孔的郵票。根據齒孔的形態,齒孔分為:光齒、毛齒、盲齒和漏齒。光齒:是在郵票打孔後,齒孔中的圓形紙屑完全脫落,孔洞邊緣光潔,稱光齒。毛齒:齒孔中紙屑未完全脫落,孔洞邊緣不光潔,呈毛狀,稱毛齒。盲齒:在郵票打孔後,只有印痕,齒孔中的紙屑沒有脫落,孔未通透,稱盲齒。漏齒:應該打孔而漏打齒孔的,稱漏齒。齒孔度數,是表示齒孔的量度,測量方法是把郵票放在量齒尺上,看在2厘米的長度內有幾個齒和幾個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