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藏百科全書

中國收藏百科全書

《中國收藏百科全書》共12卷,1000餘萬字,5000餘幅圖片。全書從個人收藏的角度出發,收錄了瓷器、家具、玉器、書畫、郵票、錢幣等60餘種藝術品收藏門類,基本上涵蓋了目前收藏市場上最為常見的收藏門類;介紹每個收藏門類的拍賣和收藏活動,以及其特點、鑑別方法和收藏價值等相關知識,以精煉的內容、翔實的資料和豐富的圖片作為個人收藏的嚮導,向讀者全面地展示一個精彩紛呈的收藏世界,幫助您迅速了解藝術品收藏市場,選擇自己喜愛的收藏項目,體驗收藏帶給生活的樂趣和藝術的享受。

基本信息

圖書資料

ISBN編號:978-7-5402-2060-0
作者:李楠主編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開本:大16開精裝
圖書卷數:12卷
字數:9850千字
定價:¥2995元

內容介紹

《中國收藏百科全書》共12卷,1000餘萬字,5000餘幅圖片。全書從個人收藏的角度出發,收錄了瓷器、家具、玉器、書畫、郵票、錢幣等60餘種藝術品收藏門類,基本上涵蓋了目前收藏市場上最為常見的收藏門類;介紹每個收藏門類的拍賣和收藏活動,以及其特點、鑑別方法和收藏價值等相關知識,以精煉的內容、翔實的資料和豐富的圖片作為個人收藏的嚮導,向讀者全面地展示一個精彩紛呈的收藏世界,幫助您迅速了解藝術品收藏市場,選擇自己喜愛的收藏項目,體驗收藏帶給生活的樂趣和藝術的享受。
全書有兩大特色是其他收藏類書籍不可替代的:
第一,將收藏知識和投資指南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實戰操作價值。而其他收藏類圖書大多只是僅僅簡單介紹收藏知識和鑑賞知識。
第二,涵蓋了“新藏品”的收藏投資。這些剛剛被發掘或正在崛起的“新藏品”,比傳統藏品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無論你是正在對收藏發生興趣而不得門徑的讀者,還是剛剛入門而苦苦尋覓收藏知識和收藏方法的收藏愛好者,或者是已經在收藏市場上磨練多年並有所收穫的收藏者,這套書都將致力於給你新的經驗和啟發,為你指點迷津,不僅帶給你收藏知識和方法,還為你提供收藏投資的技巧和理念。

前言

收藏活動在中國可謂淵遠流長,在任何時代都不曾中斷過。收藏是人類社會保存、延續和深化擴展自身物質和精神勞動成果的一種延續性文化活動。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收藏活動。保存和研究文化遺物,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留下了無數文物瑰寶。從文字記載和考古發掘看,至少從商代起,王室和貴族就已重視收藏活動了。
殷商的文物多集中於宗廟。在河南安陽殷代王宮遺址中發現,在宗廟建築的左右窖穴或地下室,地下室內又有圓窖和方窖,這是殷王貯存器物的地方,其所貯存者以鐘鼎古器為多。
周代文物珍品收藏之處,名曰“天府”、“玉府”。據《周禮》記載,西周時,由“天府掌祖廟之守藏”,“凡國之玉鎮大寶藏焉”;“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貨賄之藏”。在“天府”、“玉府”,有專職官員藏室史負責管理藏品,並將所有藏品登記在“薄錄”上。在商周時期,王侯貴族曾鑄造了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和用具,並在這些青銅器上刻鑄“子子孫孫永保之”之類的銘文。可見青銅器在當時是極為珍貴的禮器,它的鑄造本身就有為了保存長久使用的意圖。
到春秋、戰國時,公卿廟堂也被用來保存文物紀念品。孔子曾到魯國參觀魯國廟堂所藏古代禮器和其他歷史文物。孔子死後,其“故所居堂”也立為廟,保留了孔子生前生活、著述、講學的遺物。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車書”,受到後人“歲時奉祀”。據《史記》記載,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曾“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觀孔子之遺風”。
先秦時的著名學者均有豐富的收藏: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傳墨子藏書甚多,有圖書達三車。梁啓超在研究私人藏書起源時說:“蘇秦發書,陳篋數時;墨子南遊,載車甚多。可見書籍已經流行,私人藏儲,頗便且當”。《莊子·天下篇》稱“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後世私家藏書之風由此而興。
收藏是帝王貴族們的一種特權,也是他們所熱衷的一種活動。漢代建立“天祿”、“石渠”、“蘭台”,實際是皇家的三大圖書文物館。古代的武庫也是儲藏文物的地方。《晉書·張華傳》載:元康五年(295)十月,武庫失火,“累代之寶及漢高斬蛇劍、王莽頭、孔子屐等盡焚焉”。
漢代已開始重視對人物畫像和歷代繪畫的保藏。漢武帝曾創置“秘閣”,搜求天下法書名畫,此後歷朝均有購求書畫的專門機構。漢獻帝建立了一個專為他的朝廷大臣們畫像的黃門畫室。到後漢,書法藝術逐漸受到社會的重視,士大夫開始收集書家手跡,把名家信札作為珍秘收藏起來欣賞研習。三國時期的東吳,王室收藏著許多書法繪畫作品。隋朝初建,隋文帝即在觀文殿後建二台,“東曰妙楷台,藏自古法書。西曰寶跡台,收古今名畫”。以後每當新朝建立,必先訪求圖畫書籍,並作為傳統在中國延續。如宋太平興國年間,“詔天下郡縣,搜訪前哲墨跡圖畫”;忽必烈入主中原,也不能不受漢族風氣影響,設“群玉內司”,職掌收藏圖書。然而在歷次戰亂中,王室及私人所藏書畫之損失難以數計。
宋代是我國文物收藏和研究的一個高峰。宋皇室收藏的古器物達萬件以上,並有專門的建築存放收藏品。北宋宣言之後,宮廷收藏由於帝王恩賜或群臣營私偷竊,使不少藏品流散於士大夫和商賈手中。當時的士大夫也競尚收藏,歐陽修、趙明誠、米芾等都是名重一時的收藏家。歐陽修收藏曆代石刻拓本;李公麟收藏古代銅器,並對夏商以來的鐘鼎尊彝進行研究,考定世次,辨別款識。趙明誠和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夫婦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蒐集和研究,其所藏商周彝器及漢唐石刻拓本等共2000多件;妙於翰墨的書法家米芾精於鑒裁,遇古器物書畫,竭力求取,並多蓄奇石,為中國藏石之鼻祖。除上述一些收藏大家外,還有收藏百餘器或私珍者也為數不少。
隨著私藏之風的盛行,對藏品的研究也有很大發展。古代文物開始從士大夫手中的古玩變為有價值的資料,並且首開金石研究同古代文獻的考訂相結合的學風,湧現出一批有關文物研究的著述。知名的有劉敞的《先秦古器圖》,歐陽修編著的《集古錄》(十卷),趙明誠、李清照夫婦編著的《金石錄》,呂大臨的《考古圖》(十卷),王黼等著錄的《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及《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均是重要的文物著述。當時文物的分類、藏品的登錄等項目都達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
金、元、明時期,文物的收藏和研究沒有間斷,但文物收藏和研究的水平不及宋代。金章宗完顏好藏古物。他收藏的字畫都有“明昌御府中秘之珍”的印章。金人粲(王圭)著有《古器物譜》。元代朱德潤所著《古玉圖》是著名作品。收藏者中,元代大長公主收藏頗富,其中不少是宋朝內府珍物。元代畫家倪瓚所居“清秘閣”,古鼎法書、名琴奇畫羅列左右,並著有《清秘閣集》。
明代的宣宗、神宗也都重視文物收藏。私人收藏以嚴嵩、嚴世蕃父子最為著名。項元汴精於鑑賞,其天籟閣中收藏有法書、名畫、金石、瓷器等,其儲藏之富在私人收藏中冠絕古人。
清代,無論是收藏還是對藏品研究,均超過前代,成為中國收藏發展史中一個重要時期。清初,文物多集於內府。清高宗搜求最力,歷代珍品無不囊括,包括各種古代銅器、捲軸書畫、寶石玉器、緙絲、拓本等,不勝枚舉,成為帝王中古代文物的集大成者,並奠定了故宮博物院藏品的基礎。乾隆帝也是一位收藏里手,他嗜玉成癖,尤其喜好“三代”玉。清宮遺存的古代玉器,多數是乾隆時期收集的。他還親自進行古玉器的鑑別、定級。不僅皇室收藏甚巨,民間收藏也很興盛。從貴族官僚到殷實富戶,都以收藏古物為時尚。乾嘉樸學的發展推動了金石考據的研究,鑑賞文物之風更盛,出現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物收藏家、研究者和一批學術價值很高的文物著述。除了傳統的金石書畫收藏外,中國自明清開始了對西洋奇器玩物的收藏。早在十六世紀,西洋的新奇器物被帶進澳門和沿海城市。隨著耶酥會士的相繼入華,西洋器物更被帶進中國的內地,從而引起中國人對西洋器物的興趣。耶酥會士從中國官員和讀書人追求、羨慕西洋奇器玩具和科學技術的欲望里,看到了西洋技藝和學術的巨大威力。他們每到一處,首先贈以西洋鐘錶和玩物,因而得以暢通無阻,從而也為中國的皇帝和士大夫增加了一個新的收藏項目。清初,西洋器物中的鐘表和各式機械玩具深得皇帝及后妃們的喜歡。康熙帝本人熱心於西洋科學,對西洋的鐘表機械技術具有強烈的興趣。耶酥會士向他呈獻的禮物中如有鐘錶或其他儀器,他便高興的收納,否則常予拒絕或象徵性的收納一、二件。雍正帝崇信佛教,其西洋情趣和所追求的西洋奇物是為了宗教上的特殊需要。到乾隆後期,洋商舶來的自鳴鐘及其他機械玩具日趨增多,在沿海城市及內地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西洋熱”。至嘉慶、道光年間,西洋商人舶來的新奇洋貨更是有增無減。當時無論清廷內府或官紳之家,所收藏的西洋鐘錶等機械玩具都極其工巧。尤其是清宮收藏的鐘表,更是名目繁多,形狀多樣。從康熙到乾隆,一些與耶酥會士或洋商有往來的官僚權貴之家,鐘錶的收藏和西洋各式奇物的利用已相當普遍,這在當時的一些文學作品(如《紅樓夢》)中也有所反映。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的權臣和珅被處罰。在其被籍沒的家產中,僅西洋奇物珍玩即有非常驚人之數。計有大自鳴鐘10架,小自鳴鐘300餘架,洋表280餘個,其總數比1860年圓明園被火燒以前的收藏還多出近150餘件。和珅家藏的珍珠、古玩、首飾、器皿等更是無以計數。其家私的來源除本人的敲詐勒索和貪贓外,還有皇帝的“賞賜”,豪商大賈的賄賂,各地官員的“獻納”,以及來華西洋人的饋贈。其他擁有兵刑錢穀實權的尚書、侍郎及地方督撫大僚,也無不收藏有數量可觀的西洋奇器珍玩。
近現代以來,民間收藏古玩、字畫、典籍的風氣與以往相比有增無減。許多收藏者還自覺地擔負起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以防止其外流的重任。
“盛世收藏,亂世黃金。”這是一條從古至今被反覆證明了的格言。隨著數千萬中國民眾捲入世界性的收藏熱潮,古老的收藏活動將由當代中國人譜寫下新的篇章。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朝代的收藏形勢比當今之世更盛況空前,無論是參與人數、市場規模,還是收藏品種、藏品價值,都超過了歷朝歷代。收藏成為一種最廣泛的大眾化行為,並且收藏投資的觀念也在逐步深入人心,收藏投資在近20年迅速發展。而且,在未來這一收藏投資的浪潮將如決堤之水,更加洶湧澎湃,一浪高過一浪。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未來50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將從生產力與人民民眾的物質與文化的需求之間的數量上的矛盾,轉化為不斷擴大的數量需求與質量需求之間的矛盾。
未來50年中,中國經濟成長將繼續在高速增長區運行並呈平穩減速的趨勢。經濟發展將在20—30年內全面轉到集約型軌道上來,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將從1978年到1995年的32%,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50%和2050年的60%以上,經濟進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這說明,未來中國50年經濟環境支持收藏投資者的投資。經濟發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整體富裕水平的提高,將會刺激收藏投資者的投資熱情,收藏投資品種在旺盛的投資熱情和人氣之下會保持穩健的升值勢頭。
物質上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將需要什麼呢?需要精神的追求、生活品位的追求(實質是文化品位的追求)和心靈的追求。而這些都可以在收藏中獲得。同時,還需要將財富增值,而收藏正是一種投資手段和工具。所以,收藏將成為銜接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的一種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的行為方式。
收藏活動的廣泛普及是由收藏品的升值屬性所決定的。收藏品的升值幅度有多大?回眸看看,1991年8月的郵市,價格比1990年8月普遍上漲200%—300%,而1996年到1997年3月的郵市,也可以看到一年增值200%—300%的狀況。
未來社會是高智力的腦力主宰的社會,現代快節奏和激烈的競爭將使得人們精神緊張,壓力增大。如何緩解精神緊張的壓力?收藏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收藏既是腦力勞動鍛鍊,也是體育鍛鍊,既是鍛鍊,又是娛樂、放鬆和休閒。故而收藏投資不僅是隨著“盛世收藏”而興盛的,更是隨著人類文明素質提高后的一種必然選擇。
隨著收藏人數的增多,藏品將供不應求,因而現在投資收藏品的人群是有先見之明的投資者,那時將獲得巨大回報。
藝術品收藏,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收藏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也逐步進入普通家庭,作為陳設品或實用品。但是由於大部分收藏品的時間跨度較大,種類繁多,收藏市場難免魚龍混雜、真偽難辨。有鑒於此,我們感到有必要進行一次全民性的收藏知識普及活動。雖然,圖書市場上不乏各種各樣收藏類讀物,甚而冠以叢書、全書的名號,但多數品類不全,亦或過於專業,很難為普通的收藏愛好者所接受。編寫一套全面、簡明、實用的收藏知識讀物,就顯得很有必要,甚至迫切。《中國收藏百科全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目錄

一、書法歷史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兩漢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唐書法
五代兩宋書法
元代書法
明代書法
清代書法
近現代書法
二、書法大家
倉頡
史籀
孔丘
李斯
趙高
胡毋
程邈
王次仲
蕭何
李陵
張敞
史游
陳遵
許慎
孫敬
劉炟
班固
曹喜
杜度
仇靖
仇紼
崔瑗
左伯
紀伯允
史晨
師宜官
徐幹
朱登
皇甫妻
劉德升
唐綜
劉盛息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