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秘閣

清秘閣

清秘閣是是北京琉璃廠文化街的一家老字號畫店。現為是國家旅遊局定點單位,主要經營:金石書畫、珠寶翠鑽、玉禺玉雕,以及景泰藍製品、黃楊木雕、絲綢繡品等工藝美術品;還為書畫界人士提供安徽各類宣紙、善璉湖筆;為裝裱屆人士提供各類裝裱材料。

清秘閣

簡介

清秘閣北京 琉璃廠文化街的一家老字號畫店,其名源自宋末元初著名書畫家倪瓚之藏書閣。“清秘閣”之名流傳至今,已有650餘年歷史。
倪瓚,字元鎮,號雲林。倪家富有資財,性情狷介,自幼好學;清高絕俗,胸襟淡泊。他善畫山水,自成一家。所謂“有意無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蕭條一派。他的畫天真幽淡,詩文精雅,書法雋美,自然數詩、書、畫三絕。他的畫風對明清文人山水畫有較大影響,與王蒙、黃公望、吳鎮並列“元季四大家”。有《淡室詩》《自書詩稿》《清秘閣集》等多種書跡存世。
倪瓚潔身守志,淡泊名利,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據史載: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向倪瓚求畫不得,遂懷恨在心,有一天在湖上見到了倪瓚,就命人抓著倪瓚要殺他,旁人求情,張士信命人打了倪瓚幾十鞭子倪瓚一聲不吭。後來旁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和他一說話自己就變俗了。”可見其性格之耿介,情操之高古。倪瓚視元代之高官厚祿於無形,隱居山林,縱情山水,收藏古代名人書畫及自己與詩朋畫友唱和之作,一併置於書閣之中,並將此閣命名為:清秘閣。清,純也;秘,稀也。其意為純正稀少的書畫寶物置於此閣之中。此後,世有“清秘閣”流傳至今。

歷史

清秘閣,若不細加考究,怎知它還與中國古代著名的乾隆皇帝及清朝第一才子、大學士紀曉嵐有一段極深的歷史淵源。過去的皇帝都是吃嬤嬤奶長大的,乾隆也不例外。因此,在乾隆皇帝登基坐殿以後,其奶娘周嬤嬤也就享受到了極其優越的待遇。
據說在一次拜見乾隆的時候,周嬤嬤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請求,讓乾隆賜其子一份差事。其子與乾隆年紀相仿,但此人不能文亦不能武。正在乾隆左右為難之即,大學士紀曉嵐提出不能文不能武可從商的建議因當時上京趕考的秀才們一般都住在琉璃廠附近,除相互交換書籍外,還要買一些筆墨紙硯等用具,紀曉嵐即建議讓其子在此從商。乾隆同意並有感於倪瓚與清秘閣之舊事,遂賜此為店名--清秘閣。店址在西琉璃廠中間路南,店面異常開闊和神氣,墨地金字大匾,並由蒙古旗書法家阿克敦布提筆書寫,脫胎於歐陽率更的九宮和化度寺碑,挺秀嫵媚,瀟灑謹嚴,兼而有之。
清朝年間,何人敢用此“清”字,清秘閣一時間備受愛寵,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來者品茶交易,清秘閣充分演繹了他的風光無限,繁盛之致。
時值近代,魯迅先生較早光顧的南紙店也是清秘閣。壬子(一九一二年)到北京沒有幾個月,就到清秘閣買紙、買畫,十一月九日記道“赴琉璃廠買紙,並托清秘閣買林琴南畫冊一葉,付銀四圓四角,約半月後取”。此後許多年中,魯迅先生買信紙、信封、字畫,也總是照顧清秘閣的時候為多。著名書畫家阿大事陳班鼎、溥心畲、王雪濤、吳冠中、黃永玉等都曾不吝佳作,給予清秘閣題詞作畫。曾有一副名聯:“倪迂清秘雲林閣,米老英光寶晉齋。”曾在書畫界廣為流傳,一時傳為佳話。

現狀

隨時代變遷,歷世事滄桑,備受關注的清秘閣洗盡鉛華,返璞歸真,在現代社會的一隅依然散發著其神秘濃重的古文化氣息,風采獨具。
清秘閣現為是國家旅遊局定點單位,主要經營:金石書畫、珠寶翠鑽、玉禺玉雕,以及景泰藍製品、黃楊木雕、絲綢繡品等工藝美術品;還為書畫界人士提供安徽各類宣紙、善璉湖筆;為裝裱屆人士提供各類裝裱材料。店風歷來信誠,頗得書畫界人士的讚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