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保險業

中國近代保險業,指中國從清代鴉片戰爭前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保險業。 中國現代形式的保險業,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出現的。第一家在中國開設的外國保險公司,是在鴉片戰爭前的1835年由英國人在廣州設立的裕仁洋面保全行。

中國近代保險業

正文

中國從清代鴉片戰爭前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保險業
中國現代形式的保險業,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中國以後出現的。第一家在中國開設的外國保險公司,是在鴉片戰爭前的1835年由英國人廣州設立的裕仁洋面保全行。以後,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又陸續出現了一批外國保險公司。這些公司主要經營為商品流通服務的海上保險,19世紀60年代以後,又擴大到火險。中日甲午戰爭後,隨著對中國的資本輸出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的保險公司相繼來華設立公司或代理機構。至1936年,已有15個國家的160多家保險公司在中國登記營業。
中國自己經營的保險公司,以光緒十一年(1885)輪船招商局創辦的仁和與濟和兩家保險公司為最早。1886年兩公司合併為仁濟和保險公司,成為中國的第一家華商保險企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帝國主義忙於戰爭,中國的民族工商業獲得一個發展的機會,保險業也得到較快的發展。這時除了專業保險公司以外,還有一些大商業公司兼營保險業。如先施公司在1915和1922年先後在上海設立先施保險置產公司和先施人壽保險公司,並在廣州設立分公司;永安公司在1916年設水火保險公司於香港,其後又在上海、漢口、廣州擴充。這些公司通過保險業務掌握各地工商業情況,並廣泛吸收社會資金。
1926年以後,中國的保險公司主要由銀行投資開設。這些公司依靠銀行的力量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支公司或由銀行代理。至1936年,華商保險公司已達40家,雖然發展較快,但在業務經營上擺脫不了洋商的控制與支配,不得不將大量保險業務通過再保險轉讓給洋商或國外的保險公司。1936年全國保險費的收入中,估計洋商占80%左右。
抗日戰爭期間以及勝利後,由於當時的惡性通貨膨脹,使保險公司得以利用保險基金進行物資囤積以及地產、金銀外匯投機,使保險業離開正常軌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對保險業進行整頓和改造:除接管官僚資本的保險公司外,私營保險公司在自願的基礎上加以合併,並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外商保險公司則於1952年底全部撤離中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