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變遷中的中國保險業

本書集中論述了制度變遷背景下中國保險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及風險管理對策。分別針對轉軌時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和主要風險管理手段進行具體分析,並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給出了一個相對可以度量的結果。本書還探討了如何借鑑國際先進風險管理經驗,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險公司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和外部監管體系的問題,指出中國保險業在發展的同時要履行其制度責任,即以自身的穩健來保障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全書論述清楚,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適合專家學者和保險專業學生閱讀。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制度變遷中的中國保險業

作者孫祁祥於小東等著

ISBN:10位[730110572X]13位[978730110572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價:¥43.00元

摘要

本書集中論述了制度變遷背景下中國保險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及風險管理對策。分別針對轉軌時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的風險狀況和主要風險管理手段進行具體分析,並採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給出了一個相對可以度量的結果。本書還探討了如何借鑑國際先進風險管理經驗,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險公司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和外部監管體系的問題,指出中國保險業在發展的同時要履行其制度責任,即以自身的穩健來保障整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全書論述清楚,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適合保險業界人士、專家學者和保險專業學生閱讀。

編輯推薦

作者運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從產權結構、國家行為、意識形態三個方面對中國保險業制度變遷的過程進行了實證研究。然後作者結合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以詳實的數據從多方面比較和評價了中國保險業制度變遷的績效,使讀者對保險業的歷史和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可以說,此書是近年來運用制度變遷和產業經濟學理論對具體行業進行實證分析的一本力作。

作者簡介

朱文勝:男,1970年1月生,湖南懷化人。暨南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產業經濟學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分公司市場開發部副經理。具有豐富的保險從業經驗,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中國經濟制度變遷及其對保險業的影響

第一節中國經濟制度變遷的特質

第二節 制度變遷對中國保險業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制度變遷時期中國壽險公司的風險評估與管理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國際壽險業風險的一般分析

第三節轉軌時期中國壽險公司的風險識別

第四節中國壽險公司風險作用機理分析

第五節 政策建議

本章小結

第三章制度變遷時期中國財產保險公司的風險評估與管理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 財產保險公司風險狀況分析

第三節財產保險公司的風險評估體系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制度變遷時期中國再保險公司風險評估與管理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再保險公司的風險來源

第三節 再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活動的理論基礎

第四節國內再保險市場風險環境分析

第五節再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對策:國際經驗與國內特色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制度變遷時期中國保險公司風險的定量分析

第一節 制度變遷時期中國壽險公司負債利率風險的度量及風險管理

第二節制度變遷時期中國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及風險管理

第三節制度變遷時期中國保險公司的巨災風險及其管理

本章小結

第六章發達保險市場的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節國際保險市場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發達保險市場企業內部風險管理體系的運作

第三節 發達保險市場企業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對中國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七章發達保險市場的風險監管制度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節發達保險市場風險監管制度的比較研究

第二節 發達保險市場風險監管制度對中國的啟示

本章小結

第八章中國保險業:雙重角色、制度責任與挑戰

附錄

附錄1國外保險公司風險分類

附錄2 各財產保險公司賠款率、費用率數據

附錄3 再保險公司破產情況名錄

附錄4案例分析:LMx轉分保惡性循環危機

管中窺豹 從一個調查問卷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北大ccIssR(賽瑟)論壇(2004)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後記

關於本書引用數據問題的說明

文摘

書摘

應當說,中國保險業每一次重大的制度創新和變革,都是多種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且其本身也構成了制度變遷的重要內容。本文根據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理論,從產權、國家、意識形態三個方面對中國保險業50多年來制度變遷的過程進行了詳細分析。

(一)產權

產權制度是中國保險業最核心和基礎的制度變數,它既是行業制度變遷的重要內容和對象,又是其他制度變遷的原因和結果。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保險業的產權安排經歷了壟斷性的國有產權、多家競爭的公有產權到公有產權與私有產權混合併存三個階段的演變,從國家完全壟斷經營的行業逐步發展為國有產權為主導、多種產權形式相互競爭的行業。壟斷性國有產權是與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相適應的產權形式,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實際上起著第二財政的作用;當整個社會只存在公有產權的時候,經濟主體的風險損失都可以通過計畫的形式在國民收入中提取相應比例的保障基金獲得保障,保險的風險補償職能在理論上完全可以被財政安排所取代,國內保險業因此消失了20年;改革開放後國民經濟中私有產權形式大量出現,完全壟斷的財政性保險模式顯然不能有效滿足體制外經濟對保險的巨大需求,保險經營主體的多元化趨勢已不可阻擋,其他公有產權的股份制保險公司和私有產權的外資保險公司得以進入保險市場;對於涉及國家金融安全的保險業而言,探索國有產權有效的實現形式比國有資本簡單地退出更具有現實意義,2000年以來國有獨資保險公司的改制上市雖然是政府直接推動的結果,但國有產權內生的矛盾發展所導致的低效率是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向股份制的社會公眾公司轉型的根本原因。產權制度的變革成為保險業增長和制度變遷的重要因素。

(二)國家

國家根據其效用函式決定產權結構和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供給。國家效用函式取決於國家壟斷產權形式的實現程度、國家壟斷產權之外的產權安排和外部競爭程度三個變數。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具有強大的支配力,保險業採取國家壟斷產權形式具有很高的收益;而在整個社會的產權都被整合為國家壟斷和控制的產權形式後,保險業的存在只會增加國家的管理成本,國內保險業務的停辦是國家在當時的制度條件下效用最大化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後所形成的可與國家競爭的非國有產權形式的存在和發展,以及外部潛在競爭對手直接而現實的強大競爭壓力,改變了國家實現其效用函式的環境和條件,國家效用函式中的收益函式和成本函式發生了變化,使國家實現效用最大化的行為受到了約束,國有壟斷保險產權在我國恢復保險業後的確立和擴展並未持續多長時間,國家就開始在保險產權邊界上逐步進行退讓,從而導致了保險業產權制度的變遷;國家並不是直接而迅速地改變保險業中的國有壟斷產權形式,而是在維持國有壟斷產權並保持其增量擴展的同時,通過逐步引入多元化的產權形式,在總量持續增長的前提下實現國有保險產權在產權邊界上的退讓,即國家根據其效用函式確定退讓的時機、方式和程度,使其在產權邊界上的每一步退讓都能導致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國家在重新界定保險業的產權結構的同時,不斷修改和調整博弈規則,降低交易費用,使保險業的產出最大化,以實現國家效用的最大化。

(三)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減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交易費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它在制度和制度變遷中充當著節約機制和穩定機制,可以有效克服普遍存在的“搭便車”行為。意識形態作為非正式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也存在一個不斷變遷的過程,意識形態自身的變遷取決於相對價格的變化、學習與積累等變數。我國自古以來建立在以自給自足為特徵的農業社會基礎上的依靠自我儲蓄和政府救濟應對風險的傳統意識形態,阻礙了以後商業保險的發展。中國近代保險思想雖然引進了西方近代保險的原理、方法和觀念,但在西方列強壟斷國內市場、民族工商業十分弱小、自然經濟仍居主導地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其對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極其有限。以國家保險理論為指導而建立起來的、作為新中國保險業發展起點的保險制度,只是以國家推行的商業保險的形式,去實現為財政積累資金和充當財政後備的目的,而國內保險業務停辦20年無疑更加淡化了人們的保險意識。改革開放後的20多年裡,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調整,以及信息成本的降低,傳統保險理論逐漸被現代保險理論所取代,同時,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使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程度大為增高,人們的風險意識明顯增強,商業保險作為轉移風險的有效方式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我國意識形態的變化對保險業制度變遷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P.244-24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