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梁啓超任教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所編講義。約撰於1923年冬至1925年春之間。生前未成完璧。其中的《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曾於1924年6月至9月連載於《東方雜誌》,並先後於1929年由上海民智書局、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單行本。1932年被收入中華書局版《飲冰室合集》之“專集”中。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梁啓超任教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所編講義。約撰於1923年冬至1925年春之間。生前未成完璧。其中的《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曾於1924年6月至9月連載於《東方雜誌》,並先後於1929年由上海民智書局、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單行本。1932年被收入中華書局版《飲冰室合集》之“專集”中。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被視為“關於清代學術發展史的名著”,“一本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有關清代學術的百科全書式的好書”,“開創了學術史的新體例”。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詳細研究十七、十八、十九三個世紀的中國學術史,闡釋了學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及其相互轉化的原因,從哲學和思想層面分析清代的學派、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提出了諸多新見解,是公認的空前佳作。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學術史名著,它將近三百年的學術變化,數以十計的學科概貌,上百種學術專著,幾百位儒士學者,縱橫論列,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實為梁氏學術論著的代表之作。在中國學術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本書內容脈絡清晰,文筆雄渾流暢,為學術思想史類著作中難得的佳作。出版後影響巨大,至今仍備受學者和廣大讀者所推崇。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學術史名著,在中國學術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它將近三百年的學術變化,數以十計的學科概貌,上百種學術專著,幾百位儒士學者,縱橫論列,條分縷析,深入淺出。全書內容脈絡清晰,文筆雄渾流暢。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還提出並貫徹了“學術史”的四條規範:1、敘一個時代的學術,須把那時代重要各學派全數網羅,不可以愛憎為去取。2、敘某家學說,須將其特點提挈出來,令讀者有很明晰的觀念。3、要忠實傳寫各家真相,勿以主觀上下其手。4、要把各人的時代和他一生經歷大概敘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這是繼其以前著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第一次給我們一個‘學術史’的見解”(胡適《四十自述》)後,又提出的學術史的撰寫原則。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在梁啓超生前未刊,其中《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四章,曾連載發表於1924年的《東方雜誌》。主要版本有1929年的上海民智書局本,1932年的中華書局版《飲冰室合集》本,1936年的中華書局單行本。1985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朱維錚校注本,以《飲冰室合集》本為底本,進行校勘和注釋,與《清代學術概論》合編為《梁啓超論清學史二種》。

內容介紹

反動與先驅
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
三 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中)
四 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下)
近三百年學術史附表
五 陽明學派之餘波及其修正——黃梨洲
附:孫夏峰、李二曲、餘姚王學家、李穆堂
六 清代經學之建設——顧亭林、閻百詩
附:胡聉明、萬充宗
七 兩畸儒——王船山、朱舜水
八 清初史學之建設——萬季野、全謝山
附:初期史學家及地理學家
九 程朱學派及其依附者——張楊園、陸桴亭、陸稼書、王白田
附:其他
十 實踐實用主義——顏習齋、李恕谷
附:王昆繩、程綿莊、惲皋聞、戴子高
十一 科學之曙光——王寅旭、梅定九、陳資齋
附:其他
十二 清初學海波瀾余錄
十三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一)——經學、國小及音韻學
十四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二)——校注古籍、辨偽書、輯佚書
十五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三)——史學、方誌學、地理學及譜牒學
十六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四)——歷算學及其他科學、樂曲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