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

他說,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旨在為農業科技傳播搭建一個協作研究平台,加快農業科技傳播的基礎理論與學科建設研究,豐富中國農業科學院學科門類,從而推動院“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建設,促進全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部辦公廳宣傳處副調研員翟翠霞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的成立正逢其時,“中心”不僅填補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學科空白,而且將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乃至全國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以及農業科學技術普及提供理論支持。 2.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的成立順應傳播學的發展潮流和國家“三農”工作的需要,為農業科技傳播研究的深入開展搭建了條件平台。

2008年3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首屆全國農業傳媒與傳播學術研討會在京隆重舉行。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唐華俊,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賈連奇,國家農業部、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等有關司局負責人,中國版協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科協科技傳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科學傳播中心等單位負責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相關院系教授專家,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報等媒體資深記者,UNDP駐華辦事處,CABI駐華辦事處項目官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全國各地農業科技新聞傳播媒體代表共1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辦公室主任劉繼芳主持。
中國農業科學院人事局局長賈連奇首先宣讀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成立批覆檔案,唐華俊副院長,農業部、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版協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UNDP駐華辦事處、中國新聞出版報社等單位領導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思經分别致辭。
唐華俊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農業科技傳播領域的研究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大量農業科技傳播實踐亟需理論指導,加強農業科技傳播的基礎理論和學科建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他說,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旨在為農業科技傳播搭建一個協作研究平台,加快農業科技傳播的基礎理論與學科建設研究,豐富中國農業科學院學科門類,從而推動院“三個中心,一個基地”建設,促進全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科技創新。唐院長希望“中心”加強與傳媒與傳播領域同行專家的橫向協作,共同為我院以及我國農業科技傳播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司劉雙陽副巡視員在致辭中希望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充分發揮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優勢,在多年農業科技出版傳播實踐的基礎上,利用農科院濃厚的科研氛圍、優越的科研平台、豐富的科研資源以及先進的科研方法,努力探索適合農業科技領域的傳播理論與方法,為“三農”圖書的出版以及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和有價值的成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農業部辦公廳宣傳處副調研員翟翠霞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的成立正逢其時,“中心”不僅填補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學科空白,而且將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乃至全國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以及農業科學技術普及提供理論支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思經在致辭中介紹了“中心”的籌建過程和主要研究方向,並重點介紹了“中心”的科技創新團隊、在研課題和科研條件平台。她表示,研究中心將搭建“立足農科院、面向國內外”的橫向聯合協作研究平台,打造一支內外結合、動態平衡、結構合理、跨領域、多學科交叉的科技創新團隊,積極爭取科研項目,保障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通過開展科研創新工作致力於農業科技傳播學科建設和農業科技傳播人才培養。她認為研究中心的成立將有利於分析我國農業科技知識傳播的一般規律,用傳播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探尋符合我國國情和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傳播機制、傳播模式、傳播技術和傳播手段,進而形成農業科技傳播學的學科規範和學科架構,指導我國農業科技傳播實踐,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唐華俊和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出版管理司劉雙陽副巡視員共同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揭牌。隨後,出席揭牌儀式的領導向首批7位受聘於“研究中心”的學術顧問和特邀研究員頒發了證書。
在揭牌儀式後舉行的首屆農業傳媒與傳播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賴茂生、《人民日報》社主任記者蔣建科、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思經分別就“科技傳播的新發展”、“農業科技新聞傳播:現狀與未來”和“關於農業科技傳播學科發展的思考”等議題作了專題報告。研討會下午的議程中,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總編輯趙慶惠和書記林聚家分別介紹了“中心”研究生培養情況和農業科技傳播學會籌備情況。隨後,與會代表就農業科技傳播學科建設展開了熱烈討論。
會議最後由李思經主任致閉幕辭。她認為,在研討會期間,與會代表圍繞著農業科技傳播學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發表了很多很有見地的觀點,並就以下方面達成了共識:
1.開展農業科技傳播研究,是回響國家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號召,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的重要舉措和迫切需求,對豐富傳播學的研究內容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的成立順應傳播學的發展潮流和國家“三農”工作的需要,為農業科技傳播研究的深入開展搭建了條件平台。同時,希望通過“中心”這個平台,廣聚各界精英,加強交流,通力協作,加快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三農”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積極推動農業科技傳播學科建設。
研究中心將搭建“立足農科院、面向國內外”的橫向聯合協作研究平台,打造一支內外結合、動態平衡、結構合理、跨領域、多學科交叉的科技創新團隊,積極爭取科研項目,保障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通過開展科研創新工作致力於農業科技傳播學科建設和農業科技傳播人才培養。研究中心的成立將有利於分析我國農業科技知識傳播的一般規律,用傳播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探尋符合我國國情和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傳播機制、傳播模式、傳播技術和傳播手段,進而形成農業科技傳播學的學科規範和學科架構,指導我國農業科技傳播實踐,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傳媒與傳播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認真貫徹國家農業方面的行業研究、方針政策。整合涉農行業網路資源,建立行業綜合服務標準體系,提升行業規範與服務意識,促進新農業流通網路工程建設。該中心將依法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嚴格按照章程,以實事求是、務實創新的科學發展觀為基礎、通過資源整合,協同合作,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提供十項專業服務
一、提供正確的農業政策導向,通過對涉農課題的研究,掌握農業行業動態,把握涉農理論前沿。
二、通過自身平台對農業研究成果進行展示、發布農業論文專著、舉辦農業展會研討會等,促進涉農企業項目招商合作,介紹國家農業資金專項申報等為促進新農村的現代化建設起到推進作用。
三、整合農科院現有資源,圍繞“以種質資源研究為基礎,以基因發掘為核心,以品種培育為目標,以栽培技術為保障,解決我國農業發展中基礎性、關鍵性、前瞻性重大科技問題提供技術支撐。形成從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評價、基因發掘、遺傳機理解析,到育種技術、種質創新、新品種培育、栽培生理、示範推廣等一體化研究格局。
四、通過科技下鄉、科技興農等方式,開展技術服務、技術轉移,大力示範推廣科研成果,其中作物真菌病害流行與防控、作物病毒病害流行與控制、作物細菌病害流行與控制、糧食作物蟲害監測與控制、經濟作物蟲害監測與控制、天敵昆蟲保護與利用、農田雜草監測與防控、草地有害生物監測與控制、農藥化學與套用、生物殺蟲劑的創製與套用、生物殺菌劑的創製與套用、農業入侵生物預防與監控、轉基因作物安全評價與管理和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等能有效地控制農作物有害生物的發生和危害,對農作物有害生物的持續有效治理起到重要作用。
五、從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本著“面向生產、服務決策,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指導思想,把農業發展戰略、農村體制改革、農業技術經濟和農業現代管理作為以農村生產力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側重研究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農業技術經濟與政策、農產品流通與國際貿易、農村能源與環境經濟、食物安全政策、農村貧困問題、農業科技政策與農業推廣、農業現代化、區域發展、農業企業發展戰略等重大問題,為國家及各級政府制定農業政策提供決策依據,為農業企業發展提供諮詢;培養農業經濟方面的高級人才、開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六、提供農業發展戰略、區域布局與結構調整、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等問題,培養農業高級人才。擁有我國長期農田土壤肥力質量監測基地和農業綜合信息數據平台,根據國家戰略需求與學科發展規劃,圍繞植物營養與肥料、農業遙感、區域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現代土壤學和農業微生物資源與利用等重點學科領域,組建科技創新團隊。在植物營養、肥料、農業遙感、土壤、農業微生物、農業水資源、現代耕作制、農業生態與環境、草地科學、農業資源管理、農業區域發展、食用菌和農情信息等方面有專業的所級學科研究團隊。
七、提供農業信息分析、農業信息技術、農業信息管理三個學科領域的創新研究,包括農業信息監測與預警、農業經營風險分析、食物安全仿真決策、農業數據獲取與虛擬技術、農業生產管理數位化技術、農業智慧型控制技術、農業信息服務技術、農業信息資源建設農業知識管理與服務,在智慧型農業技術、農業監測預警、信息資源管理等方面擁有較為雄厚的科研實力。
八、提供農產品質量農業標準及檢測技術,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風險分析、農業標準制修定以及檢測儀器設備的研發工作,負責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技術支持,參與農產品國際標準的制修訂等。
九、對開展食物與營養發展理論、方法、政策及其戰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組織相關部門、領域的專家開展調查研究;組織、參與全球性、地區性食物安全與營養領域重要活動,構建國際信息網路,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
十、自有媒體的宣傳優勢
其中《中國農業科學》先後獲得“首屆國家期刊獎”、“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等稱號。《中國乳業》、《農業科技通訊》、《農業圖書情報學刊》、《生物技術通報》、《中國食物與營養》、《農業網路信息》、《農業展望》、《中國豬業》、《中國畜禽種業》、《中國園藝文摘》等11種農業科學、技術、科普和文摘類刊物。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面向國內外發行,《農業科技要聞》定期上報中央及部委有關領導參考,《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中國土壤與肥料》、《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中國農業信息》、《農業科研經濟管理》、《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中國生物防治學報》、《植物保護》等全國性的專業期刊。與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合辦《植物保護學報》、《生物安全學報》和《植物檢疫》與中國農學會合辦的《植物遺傳資源學報》(雙月刊)和與中國種子協會合辦的《中國種業》(月刊)。
與中國作物學會合辦的《作物學報》(月刊)、《TheCropJournal》(雙月刊)和《作物雜誌》(雙月刊)等專業刊物。(編輯 劉建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