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建於1948年6月,新中國建立最早的獸醫科研單位.位於哈爾濱市


簡介

研究所研究所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始建於1948年6月,隸屬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坐落在美麗的北國文化名城——哈爾濱市,是新中國建立最早的獸醫科研單位。現所區占地面積6.96萬平方米,近郊還有一個占地153.29萬平方米的試驗動物基地。新所區計畫建設14.56萬平方米,占地27.18萬平方米。

歷史沿革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前身是東北行政委員會家畜防治所,1949年改名為東北人民政府農業部獸醫研究所,1957年劃歸剛組建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領導,定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1965年更為現所名,2006年加掛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哈爾濱分中心。

機構及學科貢獻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編制566人,有離退休職工304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國家級專家1人、部級突出貢獻專家3人、省級突出貢獻專家2人、中華農業英才獎1人、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黑龍江省最高科學技術獎1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傑出崗位人才17人,其中一級4人、二級5人、三級8人,高級職稱76人。現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及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及授權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研究生導師1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5人,共培養博士研究生80人,碩士研究生144人,目前在讀研究生235人。

研究領域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現由以基礎研究、套用基礎研究及生物技術研究為核心的非營利科研機構和以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開發為核心的哈爾濱維科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兩大部分組成。

國家附設公益機構

非營利科研機構主要由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動物流感研究室(含農業部動物流感重點開放實驗室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和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禽傳染病研究室、豬傳染病研究室、大動物傳染病研究室、人獸共患病研究室、動物細菌病研究室、實驗動物研究室(含農業部實驗動物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黑龍江省實驗動物質量監督檢驗站)、基礎條件及技術服務中心等9個部門組成,國家動物疫病防控生物安全實驗室正在建設中。非營利科研機構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國家戰略需求、瞄準國際科學發展前沿、以知識創新為本,承擔動物傳染病防治相關領域全局性、基礎性、關鍵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項目,解決其相關的重大科技問題,帶動我國動物疫病防制理論和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使其成為在國內外有鮮明優勢和特色,有重大影響和作用的國家動物醫學知識創新基地。

轄屬實體

維科公司的主要任務是針對我國重大疫病的防制需求,開發有效、實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標準的動物用生物製品,為動物用產品產業化開發提供配套技術措施,解決GMP生產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制定國際認證的生物製品和化學藥品的質量管理標準,促進動物醫藥產業發展,為相關行業培養或培訓高層人才。

60年成果

建所以來,共獲得各類科技成果298項,其中國家發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全國科學大會獎6項,國家星火獎1項,國家豐收獎1項,國家科委推廣獎2項,省部級獎49項,陳嘉庚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獎2項;獲新獸藥證書26項,專利13項,其中國家專利金獎1項,有50餘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研製出140多種診斷試劑和疫(菌)苗直接套用於動物疫病防制。
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二十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評選活動中,全國動物醫學領域被評出的四大成就“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均為哈獸研研製。近幾年,哈獸研在“非典”攻關、禽流感阻擊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回良玉副總理來哈獸研視察時指出,哈獸研在禽流感科技攻關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做出了突出貢獻,創造了不愧於時代的業績。
六十年來,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各級黨政領導機關的領導、關懷和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配合下,經過全所幾代人的艱苦奮鬥,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先後被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市和黑龍江省授予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並形成了具有哈獸研特色的“團結、奉獻、求實、創新”的光榮傳統和精神。
目前,全所職工正以飽滿的熱情、拼搏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為把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建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研究機構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