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因地處中原,古稱“中嶽”。 恆山不僅是我國的一座名山,也是我國古代藝術的寶庫。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中華大地,河山錦繡,風景如畫,美不勝收。秀美壯麗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留戀忘返。
在我國發行的現代貴金屬紀念幣中,風景名勝題材雖然沒有形成單獨的系列,但是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卻常有反映。其中專門反映風景名勝題材的有:“台灣風光金銀紀念幣(共2組)”、“擁有一片故土金銀紀念幣”、“長江三峽風光金銀紀念幣”、“中國故宮博物院金銀紀念幣”、“蘇州園林紀念銀幣”、“桂林山水金銀紀念幣”等。此外,在其他題材的貴金屬紀念幣中,也常以名勝古蹟作為紀念幣的正面圖案,來突出宣傳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如熊貓系列貴金屬紀念幣總是以北京天壇作為正面圖案,而萬里長城則成為許多項目正面圖案的首選,其他如北京頤和園、故宮等也常常出現在紀念幣的正面圖案上。
對於貴金屬紀念幣上的名勝古蹟,本刊第8-10輯的“精品賞析”欄目曾以“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上的古建築(上、中、下)”為題進行了總結介紹,第11輯又專門介紹了“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台灣風光”。本輯,我們將重點介紹我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以期廣大讀者朋友對祖國的美麗河山有更多的了解。

一、五嶽名勝

五嶽為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它們是以中國的中原為中心,分別屬於東、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北嶽恆山之幽,中嶽嵩山之峻,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世界。
我國1993年發行的“‘擁有一片故土’中國名勝金銀紀念幣”中,除黃帝陵金幣外,其餘10枚紀念幣分別為泰山金銀幣、華山金銀幣、衡山金銀幣、恆山金銀幣和嵩山金銀幣。

東嶽泰山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泰山是我國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為五嶽之尊,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方圓426平方公里,主峰在泰安市境內,海拔1545米。古稱“岱宗”,意即大山之尊,春秋時始稱泰山。又有“五嶽之首”、“五嶽獨宗”、“五嶽獨尊”、 “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其山勢重疊,形體厚重,蒼松巨石,雲煙變幻,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表現出非凡的氣勢。
泰山還是一座文物寶庫。古代帝王對泰山都非常尊崇,不斷地登山封禪。據史書記載,歷代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禪。文人墨客也多以游泰山為快,並以詩詞歌賦、題字等來歌頌泰山。孟子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話,唐朝大詩人杜甫有“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詩句。因此,在這裡留下的文物古蹟頗多。從山腳的岱廟到山頂的碧霞寺,沿途有無數的碑刻和古建築。位於泰山十八盤盡頭的南天門,紅牆黃瓦,氣勢雄偉。位於泰安城區的岱廟是歷代帝王祭祀泰山舉行大典的地方,也是我國幾個主要的宮殿式建築群之一。
泰山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西嶽華山

西嶽華山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120公里處的華陰市城南,古稱太華山,海拔2160米,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

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以奇險峻秀著稱,素有“天下奇險第一山”之稱,也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千尺幢是華山奇險之始,隨後是白尺峽、上天梯、蒼龍嶺、老君犁溝等。最險的是落雁峰南天門外的長空棧道和東峰上的“鷂子翻身”,其處雲繞路掩,兩側萬丈深淵,驚心動魄,令人生畏。登山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里,到處都是懸崖絕壁,所以有“自古華山一條道”之說。
華山的名勝古蹟也很多,廟宇道觀、亭台樓閣、雕像石刻隨處可見。華山以北7公里處的西嶽廟是古時祭祀西嶽華山神的廟宇,創建於西漢,至今仍保存著明、清以來的古建築群。因其形制與北京故宮相似,有“陝西故宮”之稱。

南嶽衡山

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最高峰為祝融峰,海拔1290米。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衡山由於氣候條件優於其他四岳,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之譽。衡山的煙雲可與黃山媲美。唐代文學家韓愈詩云:“祝融萬丈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描繪了祝融峰的高峻、雄偉和衡山煙雲的美妙。
南嶽衡山又被稱為中國五嶽之壽山。《辭源》即釋“壽岳”為南嶽。自漢代起,南嶽即有“壽岳”之稱。“壽比南山”,即應是“壽比南嶽山”。自宋徽宗在南嶽留下“壽岳”石刻後,壽岳之名,更加稱著於世。
衡山寺廟很多,著名的有福嚴寺、南台寺、藏經殿、方廣寺等。其中南台寺被日本佛教曹洞宗視為祖庭。衡山腳下的南嶽廟始建於唐代,為南嶽最大的寺廟。它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殿內有72根石柱,象徵著衡山七十二峰。
 

 中嶽嵩山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因地處中原,古稱“中嶽”。嵩山分太室、少室二山,各36峰,最高峰峻極峰,海拔1440米。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與國家級森林公園。
嵩山山勢巍峨,層巒疊嶂,風光奇麗,並有許多文化古蹟。這裡有六處“中國之最”:1.中國最早的禪宗寺院——少林寺;2.中國現存最大的少林古塔群;3.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磚塔——嵩岳寺塔;4.中國現存的保存完整的天文台(告成觀星台);5.中國現存的最古的漢代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6.中國最古最大的漢封將軍柏。少林武術更是以其奧妙神秘而風靡海內外。
嵩山景區各具特色,各藏奧妙。清乾隆皇帝賦詩云:“嵩山好景幾千秋,太少奇險奧九州。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生有份再來游。”

北嶽恆山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4公里處,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岳、常山,綿延150餘公里,主峰天峰領海拔2017米,被譽為“塞外第一山”。相傳4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恆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和旅遊勝地。
恆山分為東、西南峰,東峰為天峰嶺,西峰為翠屏山。兩峰對峙,以金龍峽分開,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宋名將楊繼業曾置重兵於此,在懸岩峭壁築堡樓營壘,架吊橋棧道,至今遺蹟猶存。
恆山不僅是我國的一座名山,也是我國古代藝術的寶庫。這裡保留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古蹟,許多文物古蹟的結構、造型、裝飾、雕刻、彩畫等方面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特別是位於恆山金龍口懸西崖峭壁上的懸空寺,建於北魏時期,就岩起屋,巧妙地鑲嵌在懸岩峭壁之上,為罕見的高空古建築,也是國內少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院。此外,恆山的大字灣石刻,在平整的石面上刻著“恆宗”兩個大字,字高約7丈,寬約4丈,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刻字,已歷500餘年,保存完好,堪稱奇蹟。

二、三峽風光

三峽,是長江風景線上最為奇美的一條山水畫廊,以其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蹟稱著於世。它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2公里,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組成。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約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卻最為雄偉險峻,有“夔門天下雄”之稱。郭沫若《過瞿塘峽》一詩云:“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瞿塘峽的名勝古蹟很多,有張飛廟、奉節古城、白帝城、古棧道、粉壁牆等。
巫峽西起巫山縣的大寧河口,東到湖北省巴東縣的官渡口,全長約45公里。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其中以神女峰最為俏麗,也最有名,人們把她看作巫山的象徵。巫峽雲霧千姿萬態,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巫峽名勝古蹟眾多,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台、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等。
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口,東止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6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險峻聞名於世。整個峽區由高山峽谷和險灘礁石組成,峽中有峽,灘中有灘。自西向東依次是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燈影峽,以及青灘、泄灘、崆嶺灘等險灘。沿途有昭君宅、屈原祠、黃陵廟、三游洞、陸游泉等古蹟。
在巫峽與瞿塘峽之間,大溪鎮下游不遠的長江南岸,有幾座對錯的山岩,山頂尖尖,顏色黑沉,名曰對錯山。相傳古時有12條兇惡的蛟龍,在巫山上空追逐嬉戲,引起颶風,危害人民。仙宮王母的小女兒瑤姬駕彩雲經過這裡,見此情景,發怒地用手一指,一道霹靂,將12條蛟龍劈死在峽中,龍身化作石山,堵住了長江的去路。治水英雄夏禹趕來疏通水道,匆忙中卻開錯了峽道,後經瑤姬幫助,重新開山劈嶺,才大功告成,“錯開峽”因此而得名。
1992年4月3日,第7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興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決議。三峽工程壩址選在湖北省宜昌縣三斗坪。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6月1日,三峽大壩正式蓄水,蓄水後,有一批文物古蹟將永沉江底,同時,一些新景觀將隨著高峽平湖浮出水面,相信不久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將是具有嶄新風貌的新三峽
為紀念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我國於1996年發行了“長江三峽金銀紀念幣”。該套幣為1金4銀方形紀念幣,其中金幣正面圖案為“錯開峽”,背面圖案為“長江三峽水庫”;4枚銀幣正面圖案分別為“昭君宅”、“屈原祠”、“白帝廟”、“張飛廟”,背面圖案為四連的一幅“長江三峽圖”。該套幣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長方形紀念幣,也是首次用連續4枚方形銀幣表現一個主題,這種拼圖的套幣形式在世界範圍亦屬罕見。

三、桂林山水

(圖)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的自然風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桂林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遊覽區,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稱,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我國1998年發行了“桂林山水方形金銀紀念幣”,其中金幣 4枚,銀幣4枚。幣的正面圖案分別為象鼻山、花橋、南溪山和獨秀峰,背面圖案是以灕江兩岸風光為主體的四連一幅的“桂林山水”圖。

灕江

是中國錦繡河山的一顆明珠,是桂林風光的精華。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屬珠江水系,發源於桂林北面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平樂至梧州,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於萬點奇蜂之間,沿江風光旖旎,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人稱“百里灕江、百里畫廊”。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讚美這條如詩似畫的灕江。

象鼻山

又叫象山,位於灕江和桃花江(陽江)交匯處。山似巨象垂鼻吸水,遠觀近看都很逼真,故名。鼻與象身之間,形成圓洞,名水月洞。明月之夜,泛小舟觀水月洞側影,景色奇妙。水月洞內外崖壁上,有歷代石刻50餘件。
山巔有建於明代的普賢塔,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又象一隻古雅的寶瓶,因此稱“劍柄塔”,或“寶瓶塔”。

花橋

在桂林市七星公園西面,橫跨小東江與靈劍溪會流處。原名嘉熙橋、天柱橋,為石砌5孔,始建於宋。明代作過兩次大修,因時值春夏,該處屬郊外,山花爛漫,故更名花橋。橋由水、旱兩段組成。水橋拱圈倒映水面,狀如滿月,有“花橋虹影”美譽,橋上建有風雨長廊。

南溪山

在桂林市區南面的南溪邊,東臨灕江,雙峰並列,峭立挺拔,雨後新晴,陽光映照,山石潔白如玉,故稱“南溪玉屏”。山北麓和山腰岩洞甚多,北面有白龍洞,其洞口上方有石鐘乳下垂,形似龍頭。半山的龍脊坳上建有龍脊亭,憑欄眺望,市區景色,山水風光,盡收眼底。

獨秀峰

位於桂林市中心靖江王城內, 孤峰突起, 陡峭高峻, 氣勢雄偉, 素有“南天一柱”之稱。山東麓有南朝劉宋時文學家顏延之讀書岩, 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勝跡。顏延之曾寫下“未若獨秀者, 峨峨郛邑間”的佳句, 獨秀峰因此得名。當晨曦輝映或晚霞夕照, 孤峰似披紫袍金衣, 故又名“紫金山”。

中國金幣網http://www.chinagoldcoin.net/jibibaike/jibizhishi/2003-9-23/c1555.ht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