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商監管制度研究

1978年高考恢復後從農村考入四川大學經濟學系,先後獲得四川大學學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副研究員,1996年被聘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生導師、教授。 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金融研究》、《財貿經濟》等報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涉及巨觀經濟、財政體制、金融體制,企業改革和對外開放等問題的文章。 1989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任副處長、處長、辦公廳副主任、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副司長,1998年進入中國證監會工作,任機構監管部主任至今。

內容介紹

本書從中國證券商的創立和發展開始,對中國證券商在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進而與國外證券商進行了橫向比較,並從經濟學和法學的角度分析了對證券商監管的必要性和現實性,從普遍性的角度概述了證券商監管制度的一般內容,縱向地評價和分析了中國證券商監管制度的演變過程,提出了中國證券商監管制度的階段性構想,同時對開放環境下的中國金融監管制度的完善進行了探討。

作者介紹

姜洋,1956年9月生於四川,1974年高中畢業後上山下鄉當農民。
1978年高考恢復後從農村考入四川大學經濟學系,先後獲得四川大學學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副研究員,1996年被聘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生導師、教授。
曾在經濟日報社、金融時報社從事財經編輯和記者工作。就經濟、財政和金融問題寫了上百篇文章。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金融研究》、《財貿經濟》等報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涉及巨觀經濟、財政體制、金融體制,企業改革和對外開放等問題的文章。1990年,知識出版社出版其27萬字的專著《潤物無聲》。
1989年進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任副處長、處長、辦公廳副主任、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副司長,1998年進入中國證監會工作,任機構監管部主任至今。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節證券商監管制度的概念與內容
一、證券商的概念
二、證券商與有關金融機構的關係
第二節證券商監管制度的概念
一、監管制度
二、證券商監管制度
第三節本文的選題與結構
一、本文的選題
二、基本結構
第一章中國證券商的發展及其國際比較
第一節中國證券商在改革中崛起
一、證券商產生的背景
二、證券商的產生與發展概述
三、證券商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二節中國證券商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
一、證券商已成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二、證券商在金融體系和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
第三節中國證券商內部存在的問題
一、證券商業務經營活動中的問題
二、證券公司在財務活動方面的問題
第四節中國證券商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
一、組織架構在制度設計方面的約束
二、法人治理結構的問題
三、證券商融資制度不完備
四、制度設計上規避風險的手段少,控制風險的能力低
五、證券商整體競爭力低
第五節中外證券商模式比較
一、證券商的企業性質比較分析
二、證券商的經營環境比較分析
三、證券商的經營模式比較分析
第二章證券商監管的經濟學、法學基礎
第一節政府管制的經濟學分析
一、“市場失靈”:政府干預學說原理
二、新制度經濟學:政府管制的一種新解釋
三、制度設計:政府管制的具體內容
第二節證券商監管的經濟學分析
一、證券市場“失靈”的巨觀分析
二、證券市場“失靈”的微觀分析
三、對證券商監管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節證券商監管的法學分析
一、監管的法理基礎
二、利用法理基礎克服證券法律不足
三、對證券商監管的法律性質
四、對證券商監管對象的法律分析
第三章證券商監管制度概述
第一節監管理念――證券商監管的目標
第二節遊戲規則――證券商監管的法律體系
一、正規制度安排的兩個層次
二、證券商監管法律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監管的執行系統――監管主體
一、證券商監管主體的確立
二、監管主體應備的責任和權力
第四節證券商監管的兩種類型
一、審慎性監管
二、對機會主義行為監管
第五節監管對象――證券商內部控制和行業自律管理
一、證券商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
二、自我監管系統――自律組織的作用
第六節證券商監管和商業銀行監管的區別
一、資本市場中介與貨幣市場中介
二、資金來源與運用分析
三、對系統風險影響的不同與監管重點的確定
四、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在監管上的差別
第四章中國證券商監管制度演變
第一節中國人民銀行集中統一監管時期(1992年10月以前)
一、中國人民銀行監管的法律法規依據
二、監管內容
三、監管特點評價
第二節人民銀行和證監會共同監管的時期(1992年10月――1998年6月)
一、共同監管的法律依據
二、證券商監管的有關法規
三、監管的主要內容
四、監管特點及其評價
第三節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時期(1998年6月至今)
一、法律確立了中國證監會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
二、證券公司監管的內容
三、監管特點及其評價
第五章完善中國證券商監管制度的構想
第一節建立中國證券商監管制度需要考慮的因素
一、國際性因素
二、本土性因素
三、效益化原則
第二節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證券商監管理念
一、樹立保護投資者利益和防範系統性風險的思想
二、樹立依法監管的思想
三、樹立順時而變的監管思想
四、樹立有利市場發展的監管思想
第三節證券監管法律框架的完善
一、完善現行的證券法律體系
二、完善監管法規規章
三、完善法律制度應考慮的幾項內容
第四節監管執行機構的完善
一、監管執行機構的完善
二、建立和完善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機制
三、重視監管中的國際合作
第五節完善證券商內部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
一、監管框架與內控制度的關係
二、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完善證券公司的內部控制的檢查監督機制
四、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管理與監督
第六節完善證券商行業自律機制
一、我國證券商行業自律監管的歷史和現狀
二、完善我國自律監管體系需注意的問題
第七節發揮社會中介組織與媒體在監管中的作用
一、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在監管中的輔助與補充作用
二、發揮律師事務所和社會信用評級機構的作用
三、充分發揮媒體在監管中的作用
第八節監管機構監管方法的完善
一、完善審慎性監管
二、完善機會主義行為監管
第九節對我國證券公司監管重點的分析
一、證券公司監管和商業銀行監管有不同之處
二、對我國證券公司的監管重點
第六章開放環境下的金融監管制度思考
第一節金融功能一體化下的國際金融監管體制變遷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三個變化
二、面臨新挑戰――監管者的檢討與回應
第二節我國證券市場的新動態
一、證券市場的行政色彩進一步減弱
二、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管架構基本確立
三、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已經形成
四、市場規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五、超常規培育機構投資者
六、網上證券交易的興起
七、在分業原則下證券公司和商業銀行的合作
八、集團公司控股下的金融機構分業經營模式已經存在
九、加入WTO後我國的國際化程度的提升
第三節現階段金融監管模式的選擇
一、分業經營在我國還要維持一個時期
二、分業監管適應現階段分業經營的模式
三、走向金融監管機構的重新統一
中文參考文獻
外文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