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CSIC),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是中國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46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員工14萬人,總資產1900億元。中船重工擁有中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集中了中國艦船研究、設計的主要力量,有3萬多名科研設計人員,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0多個大型實驗室,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能力,能夠按照世界知名船級社的規範和各種國際公約,設計、建造和塢修各種油船、化學品船、散貨船、貨櫃船、滾裝船、LPG船、LNG船及工程船舶等,並出口到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年造船能力500萬噸。2016年8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58位。

基本信息

經營範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經營集團公司和成員單位的全部國有資產;開展境內外投融資業務;承擔以艦船為主的軍品科研生產;承擔國內外民用船舶、設備和非船產品的設計、生產和修理;開展各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境外帶料加工、工程建設、建築安裝,以及國家授權、委託和法律允許的其它業務。

到2008年底,中船重工總資產達到2221億元,為成立時的7.3倍;所有者權益達到405.8億元,為成立時的4.2倍;全年完成經濟總量1145億元,為成立時的8.2倍;營業收入1034億元,為成立時的8.2倍;利潤總額62.3億元,成立時為-2.67億元。

集團架構

職能部門

科技委、預算委、辦公廳、規劃發展部、資產部、軍工部、科技部、生產經營部、貿易部、人事部、財務部、審計部、政工部、紀檢組、監察部。

管理團隊

胡問鳴董事長、黨組書記
1957年5月出生,江蘇揚州人,1978年3月入黨,1975年11月參加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孫波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1961年出生,1982年8月大連工學院船舶設計與製造專業本科畢業,2007年7月獲得大連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工學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
邵開文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1957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力工程專業。歷任第七0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上海分部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工部主任、第七研究院院長(法人代表)兼黨組副書記、中船重工軍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法人代表)。
錢建平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61年出生,本科學歷,1983年7月畢業於南京工學院水聲工程專業(本科),1993年12月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魚雷自導專業(碩士)。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第七〇五研究所六室副主任、主任,一部主任,副所長、代所長、所長;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華雷機械電子集團總經理。2006年11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陳民俊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黨組成員,副總經理。1955年出生,上海復旦大學夜大經濟學專業本科畢業,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及海洋工程船舶專業工程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歷任求新船廠團委書記,船體車間主任,廠長助理、副廠長;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上海江南長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0年12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劉長虹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1961年12月出生,畢業於湖北財經學院工業經濟專業。歷任原輕工業部體制改革司企業改革處副處長、辦公廳調研室副主任,中國輕工總會辦公廳調研室主任兼中國輕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國家輕工業局辦公室副主任,原國家經貿委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巡視員。2011年5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姜仁鋒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1964年1月出生,畢業於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歷任北京船舶工業幹部管理學院科研部副主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中船信息科技公司總經理,北京久其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規劃發展部副主任(正主任級)、資產部副主任(正主任級)、主任。2014年2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杜剛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1968年9月出生,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歷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工部武備電子處副處長、處長;軍工部主任助理、軍工部、軍品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七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軍工部主任。2014年2月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成員企業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船重工擁有46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青島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大連船用柴油機有限公司
宜昌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
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武漢重工鑄鍛有限責任公司
大連船用推進器有限公司
大連船用閥門有限公司
山西平陽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中南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宜昌江峽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長征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紅江機械有限公司
重慶躍進機械廠有限公司
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重慶衡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七所高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七所精密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九江七所精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齊耀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齊耀發動機有限公司
上海齊耀螺桿機械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柴油機動力有限公司
連雲港傑瑞電子有限公司
青島傑瑞自動化有限公司
連雲港傑瑞模具技術有限公司
廈門雙瑞船舶塗料有限公司
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洛陽七維防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洛陽雙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洛陽雙瑞達特銅有限公司
廈門翔瑞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風帆股份有限公司
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重慶液壓機電有限公司
重慶長江塗裝機械廠
河北漢光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重慶江陵儀器廠
重慶長平機械廠
重慶清平機械廠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保定風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湖北華舟重工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海聲科技有限公司
瀋陽遼海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長城電子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山西江淮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前衛儀表有限責任公司
西安東風儀表廠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深圳船舶工業貿易公司
中船重工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遠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物資總公司
香港華聯船舶有限公司
國際聯合船舶投資有限公司
上海瑞舟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東舟實業公司
海南和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遠東(海南)聯合航運公司
海南京潤公司
上海齊耀熱動力有限公司
邯鄲漢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邯鄲漢光辦公自動化耗材有限公司
北京漢光朗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大連船舶工業公司(集團)
西安船舶設備工業公司
武漢船舶工業公司
重慶船舶工業公司
天津船舶工業公司
中船重工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船重工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物資貿易集團有限公司

研究院所

中國艦船研究院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
哈爾濱船舶鍋爐渦輪機研究所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
西安精密機械研究所
天津航海儀器研究所
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
宜昌測試技術研究所
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
武漢船用電力推進裝置研究所
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
船舶信息研究中心
杭州套用聲學研究所
江蘇自動化研究所
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
邯鄲淨化設備研究所
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
武漢船舶通信研究所
揚州船用電子儀器研究所
南京船舶雷達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
上海船舶電子設備研究所
大連測控技術研究所
昆明船舶設備研究試驗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熱加工工藝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天津修船技術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技術檔案館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規劃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測控技術中心
中船建築工程設計研究院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品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療養院

共建高校

江蘇科技大學

生產能力

造修船設施: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7家造修船企業,年造船能力500萬噸。造船能力雄厚,工藝精湛,能建造各類型軍民用船舶。
軍用產品: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海軍裝備製造商,可研製各類水面、水下戰鬥艦艇、軍輔船舶以及各類水中兵器。中船重工在軍船領域有著先進的科研、生產手段和強大的自主創新開發能力,能承接潛艇、飛彈驅逐艦、飛彈護衛艦、飛彈快艇、兩棲艦艇和各種水中兵器、艦載武器與艦用電子設備及各種軍用橋樑的設計製造與售後服務。並可根據用戶要求,進行國外裝備引進、合作生產、艦艇改裝和修理業務。
民船產品:中船重工建造的各類民用船舶,航行於五洋四海,為船東創造最佳盈利。在造船領域,中船重工可按照DNV、LR、ABS、GL、BV、NK、RINA、CCS等國際知名船級社的規範和國際公約設計,建造VLCC、油船、化學品船、散貨船、貨櫃船、多用途船、滾裝船、LPG和LNG船及各類工程船舶。
海洋工程產品:中船重工是中國海洋工程領域的領先者,為國內外業主設計、建造過多型鑽井平台、生活模組以及浮式生產儲油裝置。
船舶修理與改裝:中船重工擁有強大的修船設施和力量,能塢修和改裝3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在內的各類船舶和海洋工程項目。
船用配套產品:中船重工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相結合,擁有幾十種專利製造技術,產品包括高、中、低速柴油機、發電機、船舶電站、甲板機械、閥門、增壓器、螺鏇槳、救生艇等。除為國內船廠配套外,還遠銷世界各地。
非船產品:中船重工積極拓展非船產品市場,先後成功開發和推出的產品有:蓄電池、大型鋼結構、港口機械、菸草機械、自動化物流系統、煤氣表等數百種機電設備。
中船重工積極拓展非船產品市場,先後成功開發和推出的產品有風電、核電、新材料、軌道交通、蓄電池、大型鋼結構、港口機械、菸草機械、自動化物流系統、採煤裝備等數百種。
科研力量:中船重工集中了中國艦船研究院設計的主要力量,擁有3萬多名科研人員,涵蓋360多個專業,擁有先進的實驗室,採用先進的船舶設計軟體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進行船舶設計和生產。

科研隊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船重工有工程院士8名,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35名,專業技術人員3萬多名。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包括: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專業培養點在內的4個學科專業博士培養點,19個學科專業碩士培養點,並建有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宮先儀,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2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水聲工程專業,同年到杭州套用聲學研究所工作,1985-1987年期間在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做訪問學者,現任杭州套用聲學研究所聲納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作為總設計師,宮先儀主持完成第一代核潛艇某型噪聲測向聲納的研製,該聲納是中國第一代自行設計、研製的大型潛艇聲納,它的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主持完成某兩型綜合聲納的研製,該兩型聲納達到已開發國家現代聲納裝備的先進水平,成為海軍第二代常規動力潛艇和核潛艇主要聲納裝備,具有重大軍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對中國聲納技術發展產生較深遠影響。主持完成某型常規動力潛艇聲納系統研製,該系統是中國第一個實現集中顯示和綜合控制的聲納系統。主持新一代核潛艇某型舷側陣聲納研製,完成原理樣機研製和初樣機設計,正進行初樣機試製。
主持或參與主持被動定位、目標識別、匹配場處理、南海重點海域水聲綜合考察、潛艇綜合聲納系統技術、海洋聲信息處理新原理、新方法等多項國防重點和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課題,並有效地將研究成果套用於工程研製中。多年來除撰寫大量工程研製方案論證、技術設計等報告外,在國內學術刊物或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或指導研究生髮表論文四十餘篇。培養了十屆十四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兩名博士研究生。
潘鏡芙,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著名的軍艦設計專家,是某新型艦船總設計師。潘院士長期致力於中國艦船及其裝備的改進與發展,他主持設計了兩代四型艦船,每一型艦船在技術上均有新的突破,這些艦船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造船工業的能力和水平,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總設計師他主持設計的中國第一代三種型號艦船均獲成功,這些艦船已成為海軍的主要戰艦,具有遠航和高效執行多種任務的能力。在第二代新型艦船的設計中,他提出了技術性能優越的艦船總體方案,更新了設計觀念,採用了系統工程思想,將平台與負載作為一個全系統進行最佳化設計,提出不追求單項指標先進,而要求達到全船有機協調以實現全船綜合性能兼優,使艦船的總體性能達到國際九十年代同類艦船先進水平。除此之外,他還在艦船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和電磁兼容等新技術領域作了開拓性工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中國造船工業的技術進步。

科研成果

中船重工的突出特點,就在於擁有一個覆蓋全集團、專業齊全、力量雄厚的科技創新體系,28個科研院所、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一大批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50多個大型實驗室、4萬多專業技術人員等,成為中船重工科學發展的強大支撐。
1999年承接建造中國首批30萬噸超大型油船時,中船重工民船設計能力還比較弱,依靠與韓國技術公司聯合設計完成;而今,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從購買設計、聯合設計到自主設計的創新之路,能夠自主設計開發除豪華游等個別船型之外的絕大多數船舶和海洋工程產品。陸續設計開發了各種船舶等實現了批量接單。在高技術船型設計開發方面,設計建造了海洋風車安裝船、全電力推進火車輪渡、小水線面雙體船、海洋科考船等,LNG船、超大型貨櫃船等也都陸續開發成功。2009年1月5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第六代深海半潛式鑽井平台交付美國用戶,最大作業水深3050米,最大鑽井深度超過10000米,標誌著中國具備了建造國際先進水平深海半潛式式鑽井平台的能力。
在發展總裝造船的同時,中船重工持續提升船舶配套設備研製能力。中船重工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在許多大型關鍵配套設備研製方面實現突破,相繼製造了國內第一台5缸、7缸58T智慧型柴油機、7S80和8K90大功率低速柴油機,16/24、21/31等新型中速機,研究開發了為VLCC等大型船舶配套的大型螺鏇槳、大型錨絞機等。2007年6月19日,武漢重型鑄鍛有限公司攻克一系列難關,交付了首根缸徑60cm低速柴油機曲軸,這是中國第一根完全國產化的低速機曲軸,從煉鋼、鍛造、熱處理、紅套組裝到整體精加工均自主完成,對於有效緩解“船等機、機等軸”問題發揮積極作用。中船重工承擔的中國品牌中速柴油機研製已完成概念設計,進入詳細設計階段,預計明年進入生產採購階段。
瞄準清潔能源發展方向,中船重工組建成立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立足集團公司強大的科技研發和總裝集成優勢,開發風電裝備。在引進國外850千瓦風電機組成熟技術的基礎上,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研製出中國首台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單機功率最大的2兆瓦風電機組,實現併網發電成功運行,累計發電超過500萬千瓦時,手持契約35萬千瓦。發揮科技優勢,開發非船舶新產品,加快科技產業化,形成市場競爭新優勢,已經成為推動中船重工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

產品服務

修船設施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擁有7家造修船企業,年造船能力500萬噸。造船能力雄厚,工藝精湛,能建造各類型軍民用船舶。
30萬噸級船塢
10萬噸級船台
青島海西灣造修船基地

軍用產品

水中兵器
彈道飛彈核潛艇
79-A型舟橋
神州第一艦--新型飛彈驅逐艦
乘風破浪的潛艇編隊

民船產品

做大做強民船主業,是集團公司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核心要務。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進一步顯現,單船噸位由上年的9.5萬噸提高到10.5萬噸,新開發的30萬噸礦砂船、9.3萬噸散貨船、9000噸化學品船等實現批量接單。
中船重工深入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實施精益生產,生產不斷提速,建造周期進一步縮短。30萬噸超大型油船VLCC水下周期縮短到38天,4250箱貨櫃船水下周期縮短到30天,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新船型和海洋工程產品成功交付。

海洋工程

中船重工為中國海洋工程領域的領先者,為國內外客戶設計、建造過多型鑽井平台、生活模組以及浮式生產儲油裝置。

船舶修理

中船重工擁有強大的修船設施和力量,船舶改裝實現大型化、批量化,生產效率持續提高。

非船產品

中船重工積極拓展非船產品市場,在蓄電池、大型鋼結構、港口機械、風電、核電、新材料、軌道交通、菸草機械、自動化物流、採煤裝備等領域成功地開發了一大批新的非船產品,2008年非船占該集團公司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38%,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

企業文化

企業精神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船舶工業是集團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集團發展和廣大員工施展才幹的廣闊舞台。實現海軍裝備現代化、振興中國船舶工業是我們的光榮職責。興船才能報國,興船才能強企,興船才能實現集團和員工的共同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推進觀念創新、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開拓進取,不斷超越競爭對手,不斷超越自我,與時俱進,勇攀高峰,不斷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戰略目標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加快適應新軍事變革和市場競爭的需要,船舶、配套、非船三業並舉,統籌好軍品和民品,產品經營與資本經營、規模與效益、當前與長遠、經濟發展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係。“三步走、翻三番”,創建中國最強最大、國際一流船舶集團,成為中國海軍裝備最強最大的供應商,成為中國造船業的主導力量。
2015年8月,"中船重工"品牌入選《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主辦的“2015年中國品牌500強”榜單,排名第71位。

經營理念

打造精品是製造業立業之本,做強主業是企業發展之道。打造精品,才能富有競爭力,才能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贏得用戶。做強主業,才能在市場中有發言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堅持科技領先,質量第一,客戶至上,誠信經營,創造一流產品,做強做大主業,勇爭行業和細分市場第一,用優質產品和滿意服務回報社會,與客戶共贏。

廉潔理念

清廉做人,誠實守信是立業之本,只有克已奉公、同心同德,集團公司方能興旺發達。

文化警句

廉潔誠信興船為民
清風育人誠信敬業
清正廉潔強企興船
廉潔親和聚人心國興家興萬事興
重誠守信共創偉業克已奉公譜寫人生
興船報國誠信為本創新超越廉潔護航

資質榮譽

專利,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4項,國防科學技術獎593項,以及一大批國家級科技成果,在支撐集團公司持續發展的同時,
中國海軍裝備建設和船舶工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環保與安全
七〇四所通過環境和健康管理體系認證
七一八所獲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七二三所通過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
中南裝備公司獲“湖北省環境友好企業”稱號
大船重工獲“環境友好企業”稱號

企業改革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10月正式吹響軍工企業改革號角。對於“混改”,中船重工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引入外部資本。同時,加快科研院所的資產證券化步伐,推進優質資產重組,適時注入上市公司等工作也被中船重工提上日程。
繼兵器集團之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成為十大軍工集團中又一個推出全面改革的軍工集團。而中國重工作為中船重工主要上市平台,將成為此次“混改”的最大受益者。
在中船重工出台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改革方案”)中,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此輪深化改革的重點,中船重工強調,公司的股份制改革要實現“一大多小”的格局—努力將中國重工打造成軍工行業上市旗艦,同時培育和打造若干非船舶領域的上市公司。
事實上,早在2013年9月中國重工便開始涉及中船重工旗下的軍工資產,並於2014年年初完成了對大連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船集團”)及武昌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船集團”)的相關水面艦船資產的收購。而隨著中船重工“混改”的推進,更多的軍工資產也將逐步注入中國重工。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中船重工提出最佳化國有股權結構,根據不同成員單位的定位,明確相應的國有股權比例:國家有規定的關係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的單位,保持集團公司獨資;對國家重點保軍單位和集團公司重點發展領域的單位,保持集團公司的絕對控股;對部分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單位,集團公司保持相對控股,其他單位的國有股權比例則根據國家要求和公司戰略確定。
改革方案明確中船重工的定位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稱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中船重工著力的重點,並表示將積極吸引各種所有制資本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股權交換、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以中國重工為主的資本運作,推進優質資產重組。
此前中國重工就已經涉及對中船重工旗下軍工資產的收購。2013年9月13日,中國重工就向10家特定對象發行22.08億股股份,募資總額84.8億元,並從中拿出32.75億元收購中船重工旗下大船集團、武船集團軍工資產,包括超大型水面艦船、大中型水面艦船、常規潛艇、大型登入艦等軍工重大裝備總裝的生產設計及總裝業務及資產。
中國重工作為整體上市平台,中船重工優質資產的注入一直在穩步進行著。2009年,中船重工首先將12家公司和4家研究所整合實現中國重工IPO;2011年中船重工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將剝離核心軍品總裝業務後的大船重工、渤船重工以及北船重工、山船重工等4家船舶公司注入上市平台;2012年,中船重工發行可轉債,將剝離核心軍品總裝業務後的武船重工以及其他5家公司、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部分股權注入上平台。而隨著中船重工“混改”大幕的拉開,更多的軍工資產及科研院所資產也會陸續進入中國重工。
事實上,對於中國重工,中船重工一直表現出了極大的重視。在2010年中國重工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時,中船重工集團便承諾今後三年內將部分與中國重工存在潛在競爭的企業注入中國重工或盡力促使其滿足上市條件,並承諾在存在潛在同業競爭的16家企業滿足特定的觸發條件後一年內提議公司董事會審議相關資產的注入議案。
2014年2月14日,中國重工發布公告表示,在這16家企業中有11家還未注入,主要原因是多家企業大多處於虧損或微利水平,注入上市公司不符合投資者整體利益。在這剩餘未注入的11家公司當中,10家企業將在2017年2月15日之前被注入上市公司。大連漁輪公司因為客觀因素影響長期虧損、資不抵債,且被列入國家改革脫困政策性名單的實際情況,不再列入資產注入承諾名單。
對於10家企業注入情況,2014年8月28日,中國重工公告指出,上海瓦錫蘭齊耀柴油機有限公司已基本達到觸發條件,中船重工集團將在2015年2月15日前,完成上海瓦錫蘭齊耀柴油機有限公司注入公司尚需完成的必要前置程式;並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重慶長平機械廠因政策性債轉股尚在溝通協商中而延誤的相關改制工作,使之滿足注入的全部條件。
中船重工還有望迎來第三家上市公司。2014年4月18日,中船重工旗下的華舟重工進行預披露,擬在創業板上市。

央企名錄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 |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輕工集團公司 |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 中國工藝(集團)公司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 中國鹽業總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華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中國恆天集團公司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 中國中材集團公司 | 國家電網公司 |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 |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 中國南車集團公司 |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 |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 | 東風汽車公司 |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 |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 中國中紡集團公司 |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 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 |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 | 中國中絲集團公司 |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林業集團公司 | 鞍鋼集團公司 |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 中國鋁業公司 | 珠海振戎公司 |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 |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 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 |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 |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 |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 |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 |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 |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 |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 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 | 華僑城集團公司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 |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 |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 | 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 |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公司 |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