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政文化

中國船政文化

晚清中國求強圖富的社會心理直接催生了船政文化;船政文化的產生與發展不但對中國社會軍事現代化進程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更為中國社會的全面現代化儲備了方方面面的人才,客觀上為中國社會在思想文化界、科技教育界、政界甚至商界的全面現代轉型導夫先路。

中國船政文化

中國船政文化中國船政文化

在中國東南沿海閩江入海處,有一座風光秀麗的古老小城,她就是曾經作為中國"洋務"運動發祥地而聞名海內外的福州馬尾。馬尾(福州開發區所在地)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商港、近代"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和中國近代海軍及洋務運動的發祥地,素有福州"水上門戶"之稱。朱熹、鄭和、徐霞客、嚴復、詹天佑、薩鎮冰等歷代名人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構就了獨特的人文景觀;羅星塔、五虎礁、古炮台、磨溪、牛項風景區,古今相融、山水相依,令人流連忘返。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開發區、保稅區、科技園區和台商投資區的設立,馬尾區域經濟飛速發展,工業體系門類齊全,已成為中國經濟最具發展潛力的對外開放區域之一,具有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
馬尾地處福建閩江口,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重要,口岸條件優越。創辦於1866年的馬尾造船廠就位於馬尾的閩江 邊上,這是近代中國創辦的第一家專業機器造船廠。
馬尾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馬尾船政文化主題公園包括羅星塔園、馬限山園,公園內不但有中坡炮台、昭忠祠、馬江海戰烈士墓、聖教醫院、英國分領事館等大量船政相關古蹟,還有新建成的大型船政群雕、船政精英館等。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通過大量船政文物、歷史照片、圖表、壁雕等,立體地展現了中國船政的誕生、發展與以“精忠報國、自強不息”為主旨的船政文化。
中國船政文化中國船政文化

"馬尾船政"是福建馬尾造船廠的前身,創辦於1866年6月,清末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是馬尾船政的創始人,而第一任馬尾船政大臣是洋務派務實人物沈葆楨。沈葆楨是近代中國船舶工業的奠基人之一,也可以說是倡導改革開放的先驅。 1866年,他就任總理船政大臣後,力排阻力,改革舊制,大膽引進歐洲先進的造船技術、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聘請法國人日意格為船政正監督,任用洋人傳授造船、造機技藝。為培養中國自己的科技人才,他創辦船政學堂,定期選送優秀學員赴英、法留學,很快就把馬尾船政建設成為近代中國的專業造船、育人基地。其規模在遠東首屈一指。在此後幾十年中,船政學堂為近代中國的海軍建設、航運、機器、礦冶、電訊、鐵路、外交、教育等領域,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人才。嚴復、鄧世昌、薩鎮冰、魏瀚、劉步蟾、詹天佑等,都是其傑出的代表。從1866年12月23日建廠至1907年,馬尾船政從跟洋人學造木殼蒸汽兵輪到1875年辭退外籍技師,自行設計建造艦船,實現了自主建造木殼-鐵木合構-鋼製艦船的質的轉變。1874年,在抗擊日本侵略台灣的戰爭中,以馬尾船政所建艦船為主體,組建了中國當時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水師。孫中山先生稱讚船政"足為海軍根基"。馬尾船政的成功,拉開了中國發展大規模機器造船工業的序幕。 辛亥革命後,馬尾船政改為福州船政局,又創設了飛機製造工程處。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詒經等中國年輕科技人員,經一年多努力,於1919年8月,製造成功了中國第一架"甲型一號"雙翼水上飛機,此後又造出了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17架飛機,並培養了我國自己的飛行員。這使福州船政不僅是艦船的發祥地,還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
 
馬尾造船廠大門口首任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的銅像偉岸軒昂。當年沈葆楨親手創建的百年船廠,如今依舊是巨輪成列。那保存完好的法式鐘樓、船政學堂、繪事院和大船塢等舊址原物,以及廠區內隨處可見的百年榕樹,共同見證著馬尾造船的百年艱辛與輝煌。目前,馬尾造船廠已成為我國第一批工業旅遊景點,
一百多年前,遭受外國列強侵略的舊中國災難深重。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統治階級中的部分有識之士,強烈感受到外來侵略者堅船利炮的嚴重威脅,提出以興辦"洋務"來富國強兵。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上奏朝廷,提出要抵禦外來侵略,必須建立一支新式的海軍,要建立海軍就得自己造船。在左宗棠、沈葆楨等一批官員主持下,清政府開始在具有獨特地理優勢的福建馬尾設廠造船,興辦學堂,這就是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馬尾船政。當年船政衙門是中國近代海軍最早成立的一個機構,第一任船政大臣就是林則徐的女婿和外甥沈葆楨。
主持船政的沈葆楨等人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設備和人才,使它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馬尾造船廠開辦不久就達到相當規模,船台、船塢、起吊設備等設備都很完善,那時候工廠就配有60噸的起重機,可以造三千噸的輪船,當時的馬尾造船廠在整個遠東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
馬尾造船廠從1866年創辦,到1907年停造的40年間,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艦船40艘,總噸位達到四萬七千三百五十噸。她為近代中國的船舶製造、海軍建設、科技人才培育,以及諸多工業領域的奠基和開拓,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近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馬尾造船廠龐大的建築群有的毀於戰亂炮火,有的坍塌於風侵雨蝕,只有部分廠房設施保存到現在,成為中國工業化源頭的實物見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產船用蒸汽機的輪機廠。一幢紅磚砌牆的法式風格建築,就是現今中國最古老的機械車間--當年船政生產船用蒸汽機的船政輪機廠,占地面積有三千平方米,中國人自己製造的第一台船用蒸汽機是在1871年在這個船政輪機廠造出來的。輪機廠車間鑄鐵的柱子還有當時一些吊車行走的軌道,現在這個車間已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現今中國土地上最古老的一座生產車間。輪機廠房門前一對福建船政衙門的石獅子至今依然完好無損、威風凜凜。輪機廠房的樓上,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船政繪事院。繪事院面積六百平方米,這裡空間寬敞,窗高欞亮,是圖紙設計和繪製的理想場所。一百多年前,一幅幅船舶設計圖紙在這裡繪製而成,在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代的船舶技術人才。現在,船政繪事院成了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幾百幅圖片資料和大量的珍貴文物,濃縮了馬尾造船廠一百多年來的興衰歷程。
陳列館還有一艘叫'平遠'號的軍艦模型,這艘馬尾造船廠1887年造出來的軍艦,是當年北洋海軍八條主力軍艦中唯一一艘中國自己造的,'平遠'整個船體甲板都是鋼板構成,體現出當年馬尾造船廠的實力和水平。
1874年日本侵略者侵犯中國領土台灣。清政府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調集馬尾所造的"萬年清"、"揚武"、"安瀾"等十幾艘艦船,組成船隊,從閩江口浩浩蕩蕩開往台灣。中國船隊震懾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寶島台灣不受外國勢力侵犯。不久,在這支船隊基礎上組建起了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艦隊,史書上稱作福建海軍。
在中國海軍的建設史上,馬尾船政學堂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設在馬尾造船廠對面的馬尾船政學堂,是近代中國最早的科學技術培訓基地,也是中國當時師資力量最雄厚的一所科技造船和航海學校。從馬尾船政學堂畢業的學生,很多都成為中國海軍的高級將領和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英烈。他們中有中法馬江海戰中的呂翰、許壽山、陳英,有中日甲午海戰中的鄧世昌、林永升等,還有民國初年曆任海軍總長、總司令的葉祖珪、薩鎮冰、程光璧等。毛澤東主席曾經評價說:"1866年的馬尾船政學堂開辦起來,中國算是有了近代海軍、現代海軍。"
馬尾船政學堂不僅是中國海軍的搖籃,從學堂畢業的許多學生還活躍在中國近代科技、文化、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啟蒙思想家"嚴復、"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有"匡世良才"美譽的造船專家魏翰、設計中國第一架飛機的巴玉藻、著名外交家陳季同等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從1876年開始,馬尾船政學堂陸續派遣學生前往英、法等國學習駕駛及造船,開創了中國派遣留歐學生的先河。1871年船政學堂組織學生遠航實習,巡歷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口岸,成了中國海軍最早的一次遠航。1919年,馬尾船政的學生還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架飛機。
在馬尾的許多歷史遺蹟中,都會看到不少船政時期遺留下來的古炮,這些炮有的是從英國買來的,有的從法國買來的,有一門還是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生產的一種炮,有裝在軍艦上的艦炮,還有兩門1873年從英國倫敦進口的岸炮。1945年,戰敗撤退的日本軍隊在撤離馬尾時,在船政學堂所有校舍安上炸藥,這所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瞬間被夷為平地。而發生在馬尾海區的中法馬江海戰,它的悲壯慘烈,令世世代代中國人刻骨銘心。
1884年6、7月間,法國艦隊在海軍中將孤拔率領下開進台灣海峽,企圖占領福州和基隆,並逼迫清政府賠款。昏庸無能的清政府,避戰求和,對侵略者一味妥協退讓。1884年8月23日,停泊在閩江口的法國艦隊向福建水師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官兵奮起反擊,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太大,加上我水師倉促應戰,戰爭僅延續半個小時,福建水師就全軍覆沒,9艘軍艦被擊沉,七百多位水師官兵壯烈殉國,烈士中有不少是船政學堂的學生。
悠悠歲月,此後一百多年間,人們從未泯滅對這段往事的悲憤之情。馬尾馬限山南麓,綠蔭掩映下的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是對海戰中死難烈士的永久紀念。
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由昭忠祠、烈士陵園、中坡炮台組成。 昭忠祠初建於1886年,一百多年間,經過多次修繕,目前面積已達九百平方米,紅牆碧瓦,崇樓傑閣,格外莊嚴肅穆。昭忠祠大門前的兩尊大炮,是從馬江海戰中被擊沉的軍艦上拆卸下來的。祠堂大殿的正面牆壁上鑲嵌著刻有陣亡英烈名單的牌匾。沿著祠堂迴廊,陳列著介紹海戰過程和英烈事跡的一百多件珍貴文物資料,黃季良的馬尾船政學堂畢業證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這是目前全國發現的第一張。文物中還有黃季良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使用的照相冊, 相冊中有黃季良和他美國同學合影,英俊少年,意氣奮發。 出昭忠祠邊門,沿著石徑向前走幾十米,就是馬江海戰烈士陵園。墳墓前立有一塊用軍艦鋼板焊成的碑亭,亭正中的石碑上刻著"光緒十年七月初三馬江諸戰戰士埋骨之處"幾個大字。烈士陵墓長49米,寬10.5米,高1.1米,墓上有月台,用花崗石砌成,墳墓四周蒼松翠柏環繞,環境十分清幽。 中坡炮台1868年建成,炮台是用三合土加糯米汁拌築而成,炮台兩側是兩座克虜伯炮的主炮位,中間平台是為炮兵平時操演、戰時運送彈藥的場所。中法馬江海戰中,中坡炮台緊急投入戰鬥,向敵艦開炮,配合福建水師英勇抗擊侵略者。
星移斗轉,一百多年過去了,當年無數先輩夢寐以求、並為之奮鬥犧牲的富國強兵的夙願,今天已經實現。為了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船政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市政府、馬尾開發區政府近年來以福州江濱大道、閩江青洲大橋及同三高速公路和福溫鐵路的建設為契機,敞開大門,廣納海內外客商,不斷加大投入,建設船政文化主題公園與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對"中法馬江海戰紀念館"進行全面整修,新建設了"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近代馬尾傑出人物蠟像館",重修了馬尾船政學堂,完善各類設施,用於船政文化遺產的保護事業。同時,廣開旅遊資源、開發了君山樂園、江濱娛樂區、琅岐旅遊休閒度假區、磨溪自然風景區、海峽經貿廣場等五大旅遊功能區,努力建設以船政文化為龍頭,以“海文化”為內涵,突出山、海、江特色,集觀光、娛樂、休閒、度假、遊藝、購物於一體的閩江口旅遊產業帶。 新的世紀,新的千年,為旅遊業這一新興產業的大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馬尾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事業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發展速度,馬尾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馬尾船政史是中國近代史不可缺少的一頁,馬尾船政文化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馬尾船政文化是愛國主義教育重要的課堂和基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從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來到這裡,他們以各種方式祭奠英烈,抒發著期盼祖國早日強盛統一的情懷,馬尾船政自立自強的精神將在全世界華人中得到光大發揚。

馬尾船政文化游圖片欣賞
 
 

中國船政文化中國船政文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