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維和部隊

中國維和部隊

中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一個分支機構。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是根據有關聯合國決議建立的跨國界的特種部隊。第一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成立於1956年蘇伊士危機之際。它受聯合國大會或安全理事會的委派,活躍於國際上有衝突的地區。維和部隊士兵頭戴天藍色鋼盔或藍色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凡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人員,必須在設於北歐4國的訓練中心接受特種訓練,以熟悉維和部隊的職能、宗旨、任務和進行特種軍事訓練。應聯合國秘書長請求,中國自1990年開始,每年向聯合國派遣軍事觀察員執行維和任務。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維和警察部隊中國維和警察部隊
聯合國秘書長請求,中國自1990年開始,每年向聯合國派遣軍事觀察員執行維和任務。1992年4月至1993年9月,中國先後派遣軍事工程大隊兩批800名官兵,參加高棉過渡時期聯合國權力機構的維持和平行動。這是中國政府派遣的第一支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部隊。

光輝成績

中國維和部隊中國維和部隊
至今,中國已累計派出維和官兵7293人次,先後有8名軍人在執行維和任務中犧牲。
17年來,中國派出的維和部隊先後勘察、修築道路7300多公里、橋樑200多座,接診、收治病人28000多人次、實施手術230多例,運輸人員、物資累計行程348萬多公里,排除地雷等各種不明爆炸物7500多枚。槍械: 一般為九五式突擊步槍
目前,中國共有10支維和部隊共1546人在4個聯合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4個任務區分別在剛果(金)、賴比瑞亞、黎巴嫩和蘇丹。

大事記

1988年9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特別委員會

1989年——中國首次派人參加了聯合國納米比亞過渡時期協助團,幫助納米比亞實現從南非獨立的進程。

1992年4月—— 中國第一支“藍盔”部隊—軍事工程大隊赴高棉執行任務。

2003年4月—— 中國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包括工兵連和醫療隊。

2003年11月—— 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部隊由運輸分隊、醫療分隊、工程兵大隊組成。

2004年10月—— 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員赴海地維和。這是我國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

2005年10月——中國維和部隊赴蘇丹。部隊有工兵分隊、運輸分隊和醫療分隊。

2006年3月——中國維和工兵營開赴黎巴嫩,這是我國首次向中東地區派出維和部隊。

2006年4月,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部隊又進行了一次輪換,第四批赴賴比瑞亞執行維和任務的官兵由北京軍區派出。
2007年11月25日電中國維和部隊的135名官兵抵達蘇丹達爾富爾地區,成為聯合國派往當地的第一支維和部隊。

建立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是根據有關聯合國決議建立的一支跨國界的特種部隊,成立於1956年蘇伊士危機之際。它受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的委派,活躍於國際上有衝突的地區。維和部隊士兵頭戴天藍色鋼盔或藍色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凡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人員,必須被送到設於北歐4國的訓練中心接受特種訓練,以熟悉維和部隊的職能、宗旨、任務和進行特種軍事訓練。聯合國維和部隊執行任務時跟各國特種部隊不同,它必須公開自己的存在,必須行進在最引人注目的公路、廣場、熱鬧地段等公開場合。聯合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一種形式,其另兩種形式是軍事觀察團多國部隊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視察聯黎部隊時接見我維和官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視察聯黎部隊時接見我維和官兵.

(1)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作用是阻止局部衝突擴大化,或防止衝突再起,並幫助在戰爭中受害的平民百姓,為最終政治解決衝突創造條件。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有兩個顯著的特徵:
一、非強制性。它的進駐與活動,需由安理會或大會決定,並徵得有關各方同意(其中15個聯合國成員國中,最少有9個國家贊成,而且中、美、英、俄、法5個常任理事國沒有投反對票),然後授權聯合國秘書長組織;進駐後,一旦該國政府提出撤軍要求,必須立即撤出。
二、它具有鮮明的中立性,其成員必須來自與衝突雙方無直接利害關係的國家。它不同於一支真正的軍隊,它沒有戰場,沒有敵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隊。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在執行任務時,除進行自衛外,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必須嚴守中立,不得捲入衝突任何一方,更不能幹涉所在國內政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總司令是聯合國秘書長。部隊的人員由聯合國成員國自願提供。維持和平部隊是由武裝部隊的分遣隊組成,士兵可以配備輕型防禦性武器,因該支軍隊必須統一著藍色盔帽或藍色貝雷帽,所以亦稱“藍盔”部隊(藍色象徵和平)。
(2)派遣軍事觀察團是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另一種形式。聯合國向衝突地區派遣軍事觀察組,需由安理會或大會決定,並徵得有關各方同意,授權聯合國秘書長組織。觀察組的人員由聯合國成員國提供,由非武裝的軍官組成。它的使命是維持和平行動。在執行任務時,觀察員不能攜帶武器,必須嚴守中立,不得捲入衝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幹涉所在國的內政。它的具體職責視情況和需要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監督停戰或停火、撤軍;觀察、報告衝突地區的局勢;執行脫離接觸協定;防止非法越界或滲透;以及聯合國決議賦予的其他使命。派遣軍事觀察組是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臨時措施,均有一定的期限,視情況需要由安理會決定可延期。
(3)冷戰後,隨著地區衝突的增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次數增多,規模擴大,維和行動的性質和作用也往往超出傳統的職責範圍,造成聯合國經費嚴重不足。為此,除維持和平部隊以外國聯合國也藉助成員國自願組成的多國部隊參與維和行動。多國部隊的費用一般由參加國支付。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多國部隊士兵身著自己國家的軍裝,主要標記是聯合國的旗幟以及聯合國徽章。

分類

維和行動主要分為兩類:由秘書長直接領導的聯合國維和行動(有軍事觀察團和維和部隊兩種形式)和由安理會批准、秘書長授權、由地區組織或大國參與指揮的維和行動(有多國部隊和“人道主義干預部隊”兩種形式)。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2000年5月,聯合國已組織68次維持和平行動,共投入了75萬多軍人、警察和民政人員。其目的已從傳統的監督停火、居中斡鏇,擴大到開展預防性外交、維持和平與重建和平。其任務包括監督停火、停戰、撤軍;使衝突雙方脫離接觸;觀察、報告局勢;幫助執行和平協定;防止非法越界或滲透以及維持衝突地區的治安等。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維和行動的任務範圍也逐漸擴大,涉及到監督選舉、全民公決、保護和分發人道主義援助,以及幫助掃雷和難民重返家園等許多非傳統性的工作。參與維和隊伍的人員除了軍事人員以外,還有民事警察和文職人員。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在維護和恢復地區和平和幫助解決地區衝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它的職能和作用也越來越為世人矚目。1988年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這支頭戴藍色貝雷帽的部隊。

原則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幫助衝突各方維持和平、恢復和平並最終實現和平的一種行動。傳統的維和行動基本可分為兩類:一是由非武裝的軍事觀察員組成的觀察團監督停火、撤軍或有關協定的執行;二是派出裝備用於自衛的輕型武器的維和部隊,以確保停火,緩和局勢,為解決爭端創造條件。

中國第五支維和警察防暴隊大部隊啟程赴海地執行維和中國第五支維和警察防暴隊大部隊啟程赴海地執行維和

根據中國政府確立的原則,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主要是向聯合國提供軍事觀察員、民事警察和工程、醫療、運輸等後勤保障分隊。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堅持聯合國50多年來公認的三項原則:

一是開展維和行動需要經過當事國或當事方的同意

二是保持中立

三是在自衛情況下才能使用武力

現狀

在每一個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中國“藍盔”部隊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更是友誼和文明的傳播者。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中國“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範,展示出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截至11`月底,中國“藍盔”部隊已參加了中國共參與聯合國18項維和行動,共派出維和士兵九千多名,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名軍官和5名士兵在執行維和任務中犧牲。目前,我軍共有10支維和分隊1546人部署在4個聯合國任務區,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官兵最多的國家之一。
一名維和戰士在出國前的志願書上曾這樣寫道:“只要能為世界和平做出一點中國軍人的貢獻,就是再苦再累,哪怕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造就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爛的維和力量,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完成任務

中國維和軍人中國維和軍人

在“世界火爐”蘇丹,中國工兵營創造了驚人的“中國速度”——僅用3天便將從維和營地通往瓦烏機場的公路修通。
在剛果(金),中國軍人20天就使一片雜草叢生、亂石遍地的山坡變成了一座平坦整潔的軍營。
在賴比瑞亞,中國運輸分隊保障範圍輻射賴比瑞亞全境,是駐利46支國際維和部隊的運輸保障中樞。聯利團一名高級官員形象地稱讚說:“聯利團任務是在中國運輸分隊車輪支撐下推進的!”
黎巴嫩,中國維和工兵營牢記使命,頑強拼搏,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黎以衝突期間,他們處亂不驚,正確判斷形勢,果斷處置情況,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稱讚,成為衝突期間發揮作用最突出的聯黎部隊之一。
自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中國維和工兵部隊共修築修復道路1萬多公里、架設維修橋樑207座、排除爆炸物7500多枚;運輸部隊共運送物資21萬噸、行駛里程350萬公里;醫療部隊共接診近3萬例病人……這一連串驚人的數字,不僅證明了中國“藍盔”部隊的優異表現,還反映出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一個明顯特點:走出國門的都是工兵、醫療、運輸等保障部隊,從沒有一支進攻性部隊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這清楚地表明了中國政府主張促進共同發展,建立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

評價

中國軍人在圓滿完成各種維和任務的同時,還積極傳播友誼,為駐地建設勤奮工作。歷經長達14年的內戰後,賴比瑞亞國內基礎設施破壞殆盡,物資奇缺。中國“藍盔”部隊來到後,主動幫助駐地修建了“友誼”、“行政”等數條主要道路。此外,他們還積極向當地百姓傳授各種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中國軍人選派了一些懂水稻種植技術的官兵,手把手地教老百姓種植。中國軍人的真情和友誼感動了許多當地人,他們把中國軍人當作了自己的親人。
09年黎以衝突後,黎巴嫩南部地區的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為幫助當地民眾重建家園,中國維和部隊每天出動多台次的機械和人員,整治道路,清理廢墟。每當看見中國維和工兵營的推土機平整道路時,路過的車輛總要鳴笛致意。黎以衝突期間,中國政府無償向黎巴嫩捐贈了救援物資,使黎巴嫩人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和平友善之舉。每每見到中國維和官兵,不少當地百姓用剛學會的中文不停地喊:“中國人,ok!”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