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統計開放日

中國統計開放日

國家統計局10日宣布,將於9月20日在北京舉辦“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

簡介

9月2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右二)與參與中國統計開放日的公眾座談。9月2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右二)與參與中國統計開放日的公眾座談。
2010年9月20日,首個“中國統計開放日”,30多家省內外媒體受邀率先走進省統計局,見證統計數據的生產過程,並接受相關知識培訓。 今年舉行的第64屆聯合國大會第90次會議決定,每年的10月20日為“世界統計日”。隨後中國統計局決定,將每年的9月20日定為“中國統計開放日”,圍繞“統計和您在一起”和“走向公開透明的中國統計”,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具體事項

這是在國家統計局資料中心陳列的城鎮居民家庭生活情況日記賬。這是在國家統計局資料中心陳列的城鎮居民家庭生活情況日記賬。

走進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12340”民調熱線正在緊張忙碌著。自汶川特大地震以來,從民眾安全感調查、到政風行風測評,再到災區現狀及民眾需求調查……備受各方關注的民意調查數據,正式通過這裡的抽樣採集,最終形成調查報告,成為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開放日活動中,除邀請省內外統計專家幫助民眾梳理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誤讀的統計數據,以及統計數據的採集、生產、發布全過程外,省統計局局長郝康理和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總隊長滕采模還前往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和四川廣播電視台,贈送統計書籍。
在“中國統計開放日”和“世界統計日”期間,省統計局將在其官方網站上向社會公眾宣傳統計成績、普及統計科普知識,並組織系列街頭宣傳活動,讓公眾走進統計、了解統計,從而幫助統計部門進一步提升統計質量和統計數據公信力。

首個統計開放日

2010年9月20日,國家統計局首次舉辦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邀請網民代表、高校學生、統計家屬、基層統計工作者和記者等50餘人參加,通過系列活動向公眾“普及統計知識,宣傳統計工作,展示統計成就”。 統計局面向公眾的開放實際從2006年6月就開始了,在國家統計局一樓的資料中心,公眾可以在每周二、四現場了解統計知識、查詢

9月20日,公眾代表在資料中心查詢有關統計資料。9月20日,公眾代表在資料中心查詢有關統計資料。

統計數據,也可通過電話諮詢統計工作各個方面的問題。資料中心開放以來,共接待公眾現場查詢1萬人次,電話查詢3.5萬次。
為了讓參加活動的公眾代表對統計工作有更多直觀的了解,北京房山區長溝鎮的實割實測員於合儒帶來了麥穗、天平、量尺等農田產量的測算工具,並現場演示了如何從麥地里收取一平方米麥穗,通過乾燥、稱重等過程,最終測算出當地的糧食產量,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張為民進行了講解:“在夏糧收割的八月,全國有四萬鄉鎮實測員在田間地頭工作,頭頂烈日工作非常不易。”

9月20日是中國首個統計開放日,來自社會各界的50餘名代表走進國家統計局,參與活動。在活動現場,來自基層的統計員、調查員、采價員、記賬戶和實測員分別向公眾代表講述和展示了統計數據的採集過程。從農村到城市,從企業到超市,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成千上萬的數據,被全國數十萬基層統計工作者和參與者採集,它們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最終形成公眾知悉的各類統計報告和數據。
這次統計開放日活動也是統計局回應網友關切的一個舉措,9月10日,國家統計局網站掛出了徵集網民代表參與統計開放日活動,參與者需要回答幾個小問題,最終在眾多報名的網友中隨機抽取了15名網友,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網友王一宏正是通過網上答題環節,進入到此次活動中的。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笑稱自己也是“網民”,他認為全國的4億網民都是統計局的客戶,“服務網民就是服務社會”,“網民對統計工作的質疑非常重要,他們對統計工作有的是了解以後的質疑,有的不是很了解,無論什麼情況,我們都要認真的聽取,持之有據、言之有理的建議,我們要認真接受,分析改進統計工作。”
馬建堂感謝網民對統計工作的支持關心,他說:“網民的不理解和質疑,正好說明我們的統計工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我們要感謝網民。”同時,他希望網民都來關心支持統計工作,“網民是統計工作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9月19日上午,在第五屆中國統計開放日上,國家統計局首次對外展示了其正在研究的基於百度搜尋數據來預測房地產價格的新工具,並演示了這項工具對北京房價的驚人預測力。原來,基於百度的搜尋數據,國家統計局篩選出同房地產價格相關的關鍵字,隨後通過這些關鍵字出現的時間頻率,同以往實際發布的新房數據和二手房數據價格的走勢,實施擬合併建立模型,最後根據所建模型預測未來房地產價格的走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