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保鏢

中國第一保鏢

一部記述職業保鏢生涯的個人傳記《中國第一保鏢》最近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其作者為第一位畢業於美國政要保護學院並取得職業保鏢執業資格的中國人、被人稱為“中國第一保鏢”的李旭。在書中,李旭以個人驚險刺激的經歷為主線,詳細介紹了一個職業保鏢的成長曆程。70年代出身將門的李旭自幼習武,具有深厚的中華武術功底,在成為一名職業保鏢之前,曾在國內有過私人保鏢經歷。90年代初,李旭開始闖蕩海外,先後在中東教授中國功夫,到香港飛虎隊接受特種軍事訓練,並最終結業於美國政要保護學院,成為該院第一位取得PPS(個人保護專家)證書的中國人。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的克制,也會讓人變得強而有力”。

“如果你沒有選擇的話,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去”。

“魔鬼隱藏在細節中,永遠不要忽視任何細節”。

“恪盡職守的精神比個人聲望更重要”。

這是一種職業的理念和警示。打開這本書,你會意外地發現,一個成功從業者不可不具備的終生學習理念和不允許絲毫懈怠的職業精神。

內容簡介

謀殺,綁架、勒索、劫持、恐怖攻擊、意外事故……形形色色的危險,

中國第一保鏢中國第一保鏢

驚心動魄的恐懼,正鋪天蓋地地走近我們,並在鄭重、殘酷地拷問一種古老的也是新生的職業——安全保護。於是,職業保鏢應運而生;於是,《中國第一保鏢》應運而生。

打開這本書,你會走進古老的保鏢史,你會被發生在各國政要、精英身邊駭人聽聞的恐怖嚇得無處躲藏……不過,你更會看到“中國第一保鏢”呈現給你的職業智慧,得到一張安全的“綠卡”。

作者簡介

李旭,出身武術世家,從事保鏢職業近二十年,美國政要保護學院成立以來的第一位中國學員。為國內外政界要人、商業精英提供專業保護。多次參加特種軍事訓練,在香港飛虎隊受過CQB訓練;持有國際認證的PPS(個人保護專家)證書。

越來越多的光環加在李旭頭上,他卻從沒忘記過內心銘記的八個字:忠誠、責任、榮譽、勇敢。這位被媒體譽為“中國第一保鏢”的漢子,正用專業的保鏢素質、執著的職業信念,詮釋著一個職業保鏢的血火人生。

圖書目錄

有些秘密永遠都不能說(自序)

第一章 保鏢,終生驕傲的職業

第二章 遭遇老闆的信任危機

第三章 闖蕩中東:真實的是生活,不變的是信念

第四章 涅盤前的醒悟:頭腦比功夫重要

第五章 踏入美國:在西點軍校的思考

第六章 美國政要保護學院:見識總統的保鏢

第七章 驚訝的第一堂課

第八章 課後,脫胎換骨的改變

第九章 排兵布陣,行家裡手的真實體現

第十章 法律,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第十一章 實戰訓練:偉大是可以塑造的

第十二章 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希望幸運

第十三章 某些場合,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非常使命:保鏢最好的榮耀註解(後記)

書摘插圖

第一章 保鏢,終生驕傲的職業

我叫李旭,上世紀70年代生人,自幼習武,在20歲那年機遇巧合地成為一名保鏢。

1990年,一個做刑警的親戚介紹我到一家美籍公司應聘,這家公司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公開招聘保鏢,實屬罕見。只招聘四個人,卻有上千人在報名,那個年代練武功的人很多。後來進了複試就只剩下一半了,到了最後一輪考試的時候,就只剩下十個人了。

複試那天天氣不好,整個天都灰濛濛的,飄著小雨,透著一股清冷。複試的地點就是那家美籍公司的辦公地點——市中心的某國際公寓。當我趕到時,公司里已擠滿了人。

上午九點,公司的門口突然冒出來三輛車,前後兩輛是賓士,中間一輛是黑色的凱迪拉克。車停住後,兩輛賓士上先走下幾個穿西裝的男人,都表情嚴肅,他們當中的兩個快步走到凱迪拉克那裡,一個撐起傘,一個打開車門,只見一個中年男子,不緊不慢地從車上走下來,

看到這情形,我們想也能想得出,這中年男子就是老闆。他高大的身材,英俊的臉孔顯示出一種魅力,他下車的這種派頭,我還只在電視、電影上見到過。

老闆大步走入大堂,後面那幾個穿西裝的男子都緊緊跟著。我當時就想,一定要得到這份工作,跟著這個老闆混出點名堂來。

複試開始了,老闆親自主持,我的心情也跟著緊張起來。可等了許久都沒有輪到我,眼看著一個個應試者試完離開,我開始焦躁不安。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老闆面前好好表現,展示我的實力,我擔心老闆沒等面試到我就失去了耐心--複試的人太多了。

於是,我決定主動把握機會,見工作人員不注意,我就猛地加塞到隊伍最前面,不管其他應試者的牢騷,一步跨入複試的房間,對著老闆,我想也沒想,張口就是一句:“我能打敗你身邊所有的人。”話一出口,我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冒失。可仗著年輕氣盛,加上急於表現自己,也顧不得那么多了。沒想到老闆倒很欣賞我這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當即詢問了我一些情況後就告訴我,可以參加最後一輪的考試了。當時為何我這樣自信呢,我從5歲跟隨祖父練習家傳的武功--少林太祖拳,到了十幾歲時,又拜在七星螳螂拳名師馬能威老師門下學習螳螂拳。訓練時間久了,老想將這些招數實際套用上,就偷偷地跟著師哥老去惹禍。我們常去其它門派練功的地方找碴比武,俗稱踢場子,每次去輪著只一個人上去比武,為何要這樣呢?如果受傷了,另一個人可以將受傷的人背回來。我們身上帶的唯一的傷口處理的物品就是衛生紙,但是我們從來沒有發生被背回來的時候,總是把對手打敗,或戰成平局,也就是互有得失。後來在什剎海體校開始練散打,這種實戰就更多了,也就不當回事了。當然當年也沒少給師傅惹禍,挨師傅罵。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唯一的解釋就是當時年輕氣盛,一心只想證明自己。不過可能正是有這樣的衝勁,才得到了一些機會。可能也是因為這一點,老闆給了我直接晉級最後一輪考試的機會,他可能想看看這小子是不是吹牛呢。

到了最後一輪考試時,加上我,只剩下了10個人。一路過關斬將太不容易了,我必須拿下最後這一關,給自己一個交待。

第二天早上,最後一輪考試開始,時間還是九點。我和其他幾個應聘者早早就在大堂集合,一個穿深色呢子大衣的男人接待了我們,他將我們帶到一個非常大的辦公室,辦公室里所有桌椅都被挪開了,中間空出好大一塊場地。

不一會兒,老闆前呼後擁地來了,和昨天一樣威風凜凜。辦公室的氣氛登時緊張起來。老闆坐在一張椅子上,表情嚴肅,他的聲音不是很大,但有著一種由內而外的威懾力:"這一輪的考試是一場對抗賽,沒有規則,大家盡情發揮,把真本事都拿出來好好亮亮。你們記住,這也是一次實戰,我坐在這裡需要你們保護,你們要進入戰鬥狀態,我不希望將來我遇到危險時,保鏢都只顧著自己跑了……"

接下來的就是那場所謂的“對抗賽”,至今回想起來,依舊如麻一般理不清頭緒。

不像武術比賽,也沒有安排誰跟誰打……可能他們也不懂要如何安排。記得當時一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站在那裡不知道該怎么辦,也沒有人出來要跟誰打,只是站在那裡大眼瞪小眼,似乎大家也都對這種比賽形式很不習慣。

年輕毛躁的我,可受不了這種的氣氛,大概一分鐘後,我打破了沉默,"噌"的上前一步,揮了揮拳頭,掃了所有人一遍後問:“誰願意跟我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