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是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領導下的綜合性的全國科學技術情報中心,1956年10月創建,當時稱為中國科學院情報研究所,1958年5月改現稱,簡稱中國情報所。

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正文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領導下的綜合性的全國科學技術情報中心,1956年10月創建,當時稱為中國科學院情報研究所,1958年5月改現稱,簡稱中國情報所。
中國情報所的任務:①根據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廣泛而又側重地收集國內外各類科學技術文獻;②加工報導所收藏的國內外科學技術文獻、編譯出版檢索類、報導類和研究類科技情報刊物;③利用國內外各種類型的檢索工具和手段,開展手工和計算機檢索服務,組織建立適合中國國情需要的中外文文獻資料庫,逐步建成科技情報在線上情報檢索網路,檢索和利用國內外科技情報資源;④圍繞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性課題開展國內外科技情報分析研究、報導國內外科學技術成就和水平動向,為決策部門提供綜合性戰略性情報服務;⑤開展館藏文獻閱覽、諮詢、翻譯、複製和聲像資料的攝製與播放等項情報服務工作,有計畫地為國家的一些重點科研項目提供專題情報服務;⑥登記、加工、報導和組織交流國家重要科技成果,儘快掌握並及時向有關領導部門報告國內科技進展情況;⑦開展情報理論、政策、管理、服務、方法的研究和現代化手段的套用研究工作;⑧開展科技情報工作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1989年中國情報所有職工 1 124人,對外服務部門有采編部、文獻加工部、文獻服務部、樣本樣品館、諮詢服務部、文獻複製公司和科技文獻出版社。館藏文獻總量:外國科技期刊1.6萬種、外國科技資料80萬份、縮微資料 170萬篇、檢索工具書26萬冊、外國產品樣本15萬份、參考工具書 2萬冊、外國科技影片1700部、外國錄像帶600部、外國參考工具書 7000冊;中國科技期刊6000種,中國科技資料40萬份,中國科技影片350部。
為方便用戶了解館藏, 充分利用文獻資源,中國情報所對所蒐集的國內外科技文獻進行了編譯報導,報導的主要形式是出版科技情報刊物,其中以檢索刊物為主,如書本式文摘目錄索引等。另外,根據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每年出版大量的圖書和資料。近年來,為了實現情報工作手段現代化,中國情報所正在組織建立文獻資料庫,開展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情報檢索機器翻譯的研究試驗,組織編制了《漢語主題詞表》及開發軟體試驗。為了共享國際情報資源,建立了國際在線上檢索服務部,於1983年10月開始提供國外文獻數據資料的在線上檢索服務。
情報研究是中國情報所重點工作之一,其任務是根據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開展綜合性、政策性和戰略性的情報調研,將國內外最新科技成就和動向,經過分析與綜合編寫出調研報告, 提供給領導部門制訂規劃、決定政策、部署工作參考。
1973年開始,中國科技情報所代表中國參加了世界科技情報系統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綜合情報計畫處 (並成為政府間理事會的理事成員國),1980年又代表中國參加了國際文獻聯合會,成為會員。此外與中國有關的科技情治單位同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情報系統等十幾個國際組織和單位,以及南斯拉夫法國英國美國瑞典德國加拿大日本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情報中心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係。
中國情報所設有重慶分所,主要承擔總所的部分任務和加工二次文獻,並為重慶市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提供情報服務(見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重慶分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