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民營經濟史評

中國當代民營經濟史評

中國的改革出乎意料又符合情理地繁衍出中國的民(私)營經濟,它要生存和發展,必然向傳統體制提出挑戰,打破國營壟斷。經過30年的發展,它在中國現代經濟成長中越來越占有更大的份額,為中國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化開闢了一條出路,並在中國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變革中,成為重要的物質力量。本書主要敘述中國民(私)營經濟的由來,發展和現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自從1 9 7 8年以來,中國民營經濟的崛起是社會轉型中一種別無他擇的風險取向和抉擇,一種在兩難抉擇中迫不得已的生存拯救。中國的改革出乎意料又符合情理地繁衍出中國的民(私)營經濟,它要生存和發展,必然向傳統體制提出挑戰,打破國營壟斷。經過30年的發展,它在中國現代經濟成長中越來越占有更大的份額,為中國從傳統社會走向現代化開闢了一條出路,並在中國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變革中, 成為重要的物質力量。本書主要敘述中國民(私)營經濟的由來,發展和現狀。它是怎樣在僵化的傳統觀念和體制中"脫殼"萌發的;在政治和經濟的波浪起伏中怎樣發展和保持高增長;怎樣向中國巨大而空白的市場空間擴張;它有什麼特性;一代新企業家是什麼樣子;中國私營經濟為什麼出現高速度和高增殖?中國私營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利用了龐大的社會勞動力資源,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靈活的機制。這還不是全部。把目光放在中國改革的全局,考察與它直接聯繫的多個方面,可以看到中國民(私)營經濟還依靠了什麼。中國民(私)營經濟具有老邁而又年幼的雙重特性, 即植根於一代代傳統文化的"淤泥"的沉積中,又是東西方不同價值理念"沃土"與"污垢"的撞擊與融合。本書還從歷史的角度,從另一個側面追述多重文化對中國大陸私營經濟的影響,同時力圖揭示在經濟體制和社會轉型中的灰色現象。然而,沒有人因此認為中國轉化資本主義國家了, 但它已經不可能是過去觀念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滋生了中國民(私)營經濟, 這種經濟正在改變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格局,而改革本身又在痛苦地向自身摘除腫瘤。從前瞻的角度看,在中國民(私)營經濟發展的路途中交雜著危機與希望。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中國正在做一件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偉業,即一個曾從繁榮墮入衰敗的國度,正在重新邁進繁榮。不管人們善惡的倫理觀如何,由於意識形態上已經出現了由寬容到包容以至促進民(私)營經濟的轉變,因而,民(私)營經濟將為中國的和平崛起作出更重大的貢獻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作者簡介

丁子江,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北京大學哲學碩士,美國普渡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加州州立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美國中國當代研究中心研究員。原北美中國哲學家協會副會長。曾研究或任教於北京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印地安那大學,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等。曾作各種學術講演50餘次。著有《思貫中西》、《美國之劫》、《經濟大逃亡》、《險道三十年》、《中美婚戀分析》、《中美婚戀記實文學》、《中國當代民營經濟史評》、《中國的復興》(合著)等書以及大量中英文學術論文和其他各類作品。

圖書目錄

導言:從“偉人經濟”談起
30年,中國人活來活去,內心還憧憬著什麼?
今日韶山沖與虎頭溝 中國當代民(私)營經濟的緣起 有關“民營”與“私營”的概念之爭 中國當代民(私)營經濟的現狀 西方私有化歷史與新潮 東歐劇變及其私有化 越南與古巴的民(私)營經濟嘗試 台灣地區的私有化過程 對本書的一點說明
引子:鳳陽花鼓
中國歷史變革的原動力,大都在於老百姓連最後一口飯都快沒有了。就這么簡單!
第一篇:絕境與生路--經濟轉型的風險取向
中國經濟從此以其遠遠未盡的舒展,覆蓋了歷史的光榮。
第一章:萌芽破土
鋌而走險的“不歸之路” “獨闢蹊徑”與“靜觀坐等”
第二章:兩起一伏
初生乍起 偃旗息鼓 姓“社”還是姓“資”? 再度興起
第三章:蓄勢待發
農村轉向城市 產業變革 區域分布
第四章:隱顯相映
顯形和隱形的民企 "紅帽子"與“摘帽子”
第五章:資本崛起
剩餘價值新解 從百萬富翁到億萬富翁
第六章:新型另類
老闆眾生相 智力投資 政治訴求 問卷調查的啟示
第二篇:匯流與大潮--經濟改革的多維張力
發展機遇的全面上升,焦點最終指向國人、國土和國制本身。
第七章:沿海升級
機遇與壓力 結構調整 西征和北戰
第八章:大潮西卷
綜合勢差分析 開發大西北 中部崛起 沿邊經濟開發 輝煌-褪色-輝煌
第九章:集市新生
集市演變與結構 造市運動
第十章:城鎮演變
商化小城鎮的發展 連線點和催化點 小城鎮化--中國農村的準現代化
第十一章:衝擊舊制
傳統體制構架 向傳統體制挑戰
第十二章:打破壟斷
全能壟斷 民間挑戰
第十三章:機制更新
失落的功臣 叛逆的企業
第十四章:尋謀生機
停滯的大清帝國 鄧小平的“三級跳遠”
第十五章:觀念交替
自我否定 文化的侵襲 新群體與新觀念 富豪創業的多元類型
第十六章:分化重組
分化效應 重組效應
第十七章:社會資本
非錢資本 社會資本與貸款 自我資源與無形資本 富豪的五次發財機遇
第十八章:派生體制
國企的派生體 開發與共生
第十九章:實效主義
中央態度--提出高度原則 省(自治區)態度--停留呼籲階段
市縣(地區)態度--暗提實效主義 縣市態度--在自我小環境中實施實效主義
第二十章:環境局限
傳統觀念和格局 隱形市場和企業成本 灰色行為與短期行為
第二十一章:增長問題
兩大客觀的局限 民間金融的出路 轉變的過渡階段 混合經濟
民企統計數字的“黑洞”
第二十二章:發展失衡
資本原始積累與自我發展 加速的技術進步 企業規模擴大 競爭人才資源
第二十三章:國際接軌
經濟發展與國際觀 走向國際市場 網路文化、手機文化與電子商務
第三篇:撞擊與融合--多重經濟文化的相互作用
騰空而起的巨龍赫然發現,再沒有比自己更不像自己了。
第二十四章:逐富傳統
六個"圈 "都一樣愛錢 孔夫子與孟夫子也重錢 中國古代對私產的界定
“諸子均產” -- 破落循環的繼承模式 愛錢的“人民公僕"
第二十五章:雜交優勢
小康社會主義的由來 山高皇帝遠 姓“社”與姓“資”的混血兒
第二十六章:先富者辨
以權謀私 大伙兒一起奔小康 活著就是賭一把 關家暴發的秘密 這都是假冒
第二十七章:地緣人緣
為了土地鬧革命 一盤死棋走活了 紅與白的宗族勢力
第四篇:現狀與未來--對挑戰和隱患的理性認知
民(私)營經濟的果實,同時散發出清新和腐爛的氣息。
第二十八章:社會衝突
錯位與傾斜 日益蔓延的仇富思潮 多極群體衝突的分析 “和諧社會”的構想
第二十九章:多重隱患
“限進歧視”與“隱形壁壘” 在壓抑中的民間資本 暴利行業排行榜 腐敗與錢權交換 公產變私產的種種途徑 杜絕國產流失的舉措 諸侯經濟與地方分立主義 民族分離主義對經濟的破壞 生態問題與經濟問題 從三農到四農問題 黑道問題對經濟的干擾
第三十章:社會完善
民(私)營經濟法規化 公民社會與民營企業 公權力與經濟發展 民企的商德與職業道德
第三十一章:深層反思
民營企業家族上演“換帥”大戲 從富豪榜到“追魂榜” 民營企業主失敗揭密 民營企業主的“八位”界定
結語:走向共贏
黑格爾的“貓頭鷹”在夜幕降臨時才起飛,而當代中國人的“鷹”卻選擇了拂曉,因為更傾心於飛向新的一天。
“國退民進”大論戰 對“私有化”的再審思 並非總結的“總結”

後記參考書目

中文著作

1. 吳振坤主編,《中國民(私)營經濟實務全書》,中華工商聯出版社,1998年。
2. 吳敬連:《當代中國經濟改革》,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年。
3. 潘相陳:《最高決策:1989之後共和國重大方略》上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4. 李定:《李定文集》,中華工商聯出版社,2003年。
5. 陸強華:《中國十大首富》,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
6. 李勝基:《勝局:點擊中國12大成功企業》,瀋陽出版社,2002年。
7. 陳文龍:《敗局:點擊中國12大成功企業》,瀋陽出版社,2002年。
8. 付嘵明:《民(私)營經濟發展問題報告》,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年。
9. 劉勇等:《大論爭:建國以來重要論爭實錄》上中下冊,珠海出版社,2001年。
10. 李純 甘亞平主編:《入世後中國前沿問題分析》,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年。
11. 黃也平:《1978-1998中國大決策紀實》上下冊,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年。
12. 湯應武:《抉擇: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的歷程》,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
13. 於濟洋:《共和國大轉折:改革開放20年紀實》,內蒙古出版社,1997年。
14. 孫津:《轉型的中國》,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年。
15. 陳吉元:《鄉鎮企業模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16. 《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1982年。
17.《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人民出版社,1982年。
18.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89年至1999年)》,中國統計出版社。
19.工商行政管理局彙編,《中國經濟年鑑(1991年至1997年)》。
20.工商行政管理局彙編,《中國統計摘要1998年》。
21.工商行政管理局彙編,《中國稅務年鑑1997年》。
22.《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彙編》,人民出版社,1982年。
23.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香港經濟導報社、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聯合編輯,《中國民(私)營經濟年鑑(1978年至1996年)》,香港經濟導報社,1997年。
24.毛三元,《中國當代民(私)營經濟》,武漢出版社,1998年。
25.王克忠主編,《中國現階段民(私)營經濟探索》,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26.史達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天津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27.朱光磊主編,《大分化新組合——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人民出版社,1994年。
28.朱方明等著,《民(私)營經濟在中國,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年11月。
29.匡長福主編,《新編私營個體企業經營實用手冊》,中央民族出版社,1995年。
30.列寧,“在維.加里寧的(農民代表大會)一文中所加的話”,《列寧全集》,第9卷。
31.列寧,《國家與革命》,《列寧全集》,第9卷。
32.列寧,《論合作制》,《列寧選集》,第4卷。
33.《民企在中國的再生》,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34.李東旭、石興利主編,《1999中國經濟預測與分析》,延邊大學出版社,1999年。
35.李振傑,《民企透視》,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年。
36.何振國,《社會主義與民(私)營經濟》,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7.易運和等編著,《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文集》,上海三聯出版社,1994年版。
38.舞鴻麟,《民企諮詢手冊》,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39.周玉佛等編著,《上海發展研究》,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年。
40.林毅夫等,《中國的奇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41.《瀟灑走一回》,中國經濟體制改革,1993年。
42.馬洪主編,《中國市場發展報告》,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年。
43.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年。
44.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斯恩格思選集,第1卷。
45.馬克思,《論土地國有化》,馬克斯恩格思選集,第2卷。
46.馬克思,《巴枯寧-(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摘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47.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斯恩格思選集,第3卷。
48.恩格斯,《論住宅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49.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斯恩格思選集,第3卷。
50.恩格斯,《德法農民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51.恩格斯,《致奧.倍倍爾1986年1月20-23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6卷。
52.袁恩楨,“我國民(私)營經濟發展的理論思考”,《中國民(私)營經濟:現狀發展與評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53.秦言,《中國小企業》,中國計畫出版社,1998年。
54.夏機智、黨曉捷,《中國就業與失業》,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8月。
55.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編,“鄧小平同志在武昌、深珠、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年鑑1993》,改革出版社,1993年。
56.郭榮霖,《中小企業制度與市場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
57.陳德升,《中南海政經動向》,台北:永業出版社,1992年。
58.梁傳運,《正確看待民(私)營經濟的積極與消極作用》,《中國民(私)營經濟年鑑1996》,香港經濟導報社,1997年。
59.傅亮,《河北個體民(私)營經濟百顆星》,學苑出版社,1994年。
60.張厚義、明立志主編,《中國民企發展報告(1978-199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61.賈鋌、秦少相,《社會新群體探密--中國民營企業主階層》,中國發展出版社,1993年。
62.賈鋌、王凱成,“民營企業主階層在中國的崛起和發展”,《中國民(私)營經濟--現狀、問題、前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63.馬立誠、凌志軍,《交鋒:當代第三次思想解煩實錄》,今日出版社,1997年。
64.楊繼繩:《鄧小平時代: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紀實》,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65.林毅夫等,《中國國企改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66.岳頌東,《個體、民(私)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中國民(私)營經濟年鑑1996》,1997年,香港經濟導報社。
67.吳振坤主編,《中國民(私)營經濟健康發展之道》,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
68.吳振坤主編,《中國民(私)營經濟實務全書》,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8年。
69.羿遠錚,《淺談非公有制經濟三字經》,中國民(私)營經濟年鑑1996,1997年。
70.厲以寧、曹鳳岐等主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71.厲以寧,《經濟漫談錄》,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72.齊勇鋒主編,《中小企業改革發展實務》,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
73.齊桂珍主編,《中國所有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74.熊忠武主編,《當代中國流行辭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
75.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中國民(私)營經濟年鑑》,1978—1993年,香港經濟導報出版社,1993;1996年版,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6;2000年版,華文出版社,2000年。
76.張厚義等,《中國民企發展報告》,1978—1998年版,社科文獻出版社,1999年;1999年版,社科文獻出版社,2000;2001年版,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
77.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辦公室,《工商行政管理統計彙編》,1989年—2001年。
78.汝信等,《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1995、1996、1997、1999、2000年。
79.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80.李培林等,《中國新時期階級階層報告》,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
81.朱光磊等,《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82.張厚義、劉文璞,《中國的民(私)營經濟與民營企業主》,知識出版社,1995年。
83.李路路,《轉型社會中的民營企業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84.(美)克林·蓋爾西克:《家族企業的繁衍—家庭企業的生命周期》,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
85.塗兆慶等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
86.吳曉波,《大敗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86.《私營公司經營管理實務必備全書》,中國致公出版社,2002年。
87.徐成德等編著,《民企管理百問百答》,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年。
88. 《鄉鎮企業、民營經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0年第1期。
89.遲雙明,《劉永好創造財富的66策略》,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
90.天野,《2000年度中國50富豪》,金城出版社2001年。
91.李拓,《新時期中國階級階層結構問題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
92.《個體民(私)營經濟法規集成》,工商出版社,2001年。
93.史晉川、金祥榮主編,《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溫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
94.錢穎一,《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95.王曉毅等,《農村工業化與民間金融—溫州的經驗》,山西經濟出版社,2004年。
96.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97.黃孟復主編:《中國民企自主創新調查》,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7年

英文著作

Boycko, Maxim,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Vishny,Privatizing Russia.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96.
Clarke, Thomas (ed.), International Privatizati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1994.
Clarke, Thomas, and Christos Pitelis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ivatiz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DiMaggio, Paul and Walter Powell,shrinking the State: The Political Underpinnings of Privatiza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Fan,Qimiao and Peter Nolan,China's Economic Reforms:the Costsand Benefits of Incrementalism,NewYork:St.Martin'sPress,1994.
Feigenbaum, Harvey B. and Jeffrey R. Henig, Privatization, Public Ownership and the Regulation of Natural Monopoly. Oxford: Blackwell, 1992.
Fouquin,Michel & Franise Lemoine,editors,The Chinese Economy: Highlights and Opportunities,London: Economica,1998.
Guo,Rongxing,How the Chinese Economy Works:a Multiregional Overview,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99.
Garnaut,Ross,and Ligang Song,China’s Thir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rise of the Private Economy, London: New York:Routledge Curzon,2004.
Hanke, Steve H. (ed.), Privat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Cali.: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Press, 1987.
Kamerman, Sheila B., and Alfred J. Kahn (eds.) Privat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9.
Lo,Dic,Market and Institutional Regulation in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1978-94,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1997.
Mastel,Greg,Therise of the Chinese Economy:the Middle Kingdom Emerges, Armonk,N.Y.: M.E.Sharpe,1997.
Ma,Jun,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1990s, New York:St.Martin's Press,2000.
Martin, Stephen and David Parker, The Impact of Privatization: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e UK.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McIntire, Carl,Therise of the Tyrant;Controlled Eonomy vs.Private Enterprise,Collingswood, N.J., Christian Beacon Press,1945.
Milor, Vedat,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ies: Privatization in Post-communist and Reforming Communist States.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4.
Ramanadham, V.V., Privatization and Equity. New York: Routledge,1993.
Saunders and Harris, Privatization and Popular Capitalism. Philadelphia,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
Schirm,Stefan A.,edited,New Rules for Global Markets: Publicand Private Governance in the World Economy, Houndmills,Basingstoke, Hampshir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4.
Shirk, Susan L., The Politilca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Starr, Paul, The Limits of Privatization. Washington, D.C.: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1987.
Sommers,Albert T.,edited,Public Interestina Private Economy,New York: Conference Board, 1994.
Vickers, John and George yarrow, Privatization: An Economic Analysi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88.
William C. Frederick,James E.Post and keith Davis,Business and Society:Corporate Strategy,Policy,Ethics,New York:Mcgarm-Hill,Inc,1988.
Yarrow, George and Piotr Jasiski (eds.), Privatiz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Economy. New York: Routledge,1996.
Young,Susan,Private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form in China,New York:M.E.Sharp,1989.
Zahariadis, Nikolaos,Markets, States, and Public Policy: Privatization in Britain and France. Michigan, Ann Arbe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