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調查

《中國汽車調查》是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可。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這本書的作者賈可先生是我國經濟新聞報導領域的資深記者,長期代表《環球企業家》跟蹤研究和深度報導汽車業的一舉一動。《中國汽車調查》實際是作者將近年發表的一系列汽車業報導經過重新梳理和加工後結集的結果。它出版在中國汽車市場連續兩年“井噴”的黃金歲月結束後,新的發展浪潮剛剛開始之際,十分值得汽車界和與之相關的同仁和朋友們去閱讀和思考。?事實上,今天的中國汽車工業已真正融入世界汽車工業中。今後的中國在第三次發展浪潮中,必然會漸漸形成一個“中國之中國”的汽車工業。而在中國土地和市場上已經形成的中外合資企業,未來也將開始以中國作為一個中心和發展主體,來驅動其亞洲乃至全球的業務管理和發展。?這預示了包括書中許多人物和作者本人,經過觀察和分析所討論的一系列可能的發展趨勢和現象,如:

·精益化管理的推進。在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井噴期後呈自然穩定成長的今天,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利潤空間的日益縮小,所有的汽車企業必須更加積極地推進精益化管理,涵蓋生產製造、採購、銷售與服務等各個環節。

·品牌行銷的重要性提升。隨著消費者成熟度和市場複雜度的迅速提升,只有能夠真正抓住中國消費者細分市場的產品品牌,方能克敵制勝、占領市場和獲取市場份額。

·自主研發的開始和推進。合資企業將開始自主研發,旨在積極、快捷、有效地推出本土化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自主品牌的創立和培養。中國已不乏民族自主品牌,除了包括一汽紅旗、奇瑞、中華、吉利和哈飛等企業外,上汽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和包括比亞迪、力帆這樣的地方民營或國有企業也都在進行著自己的努力。關鍵是這些企業如何能穩健地將自主品牌培養起來,它們也許很難也未必需要一下子迅速做大到國際廠家這樣的規模,但一定要做實做強才能成功。?

·兼併收購和整合的必然來臨。國際汽車企業前幾年積極擴大對中國投資,其決策前提之一是唯恐不投資所帶來的機會喪失,這給在華合資企業間的兼併收購種下了根基。

“中國製造”的汽車產品出口和外包。毫無疑問,中國未來必然會作為汽車生產大國進行產品出口,甚至進行外包生產。對中國本土企業而言,關鍵字則是“早做準備”。

希望所有的讀者朋友們能和我一樣,從此書中真正感悟到作者為中國汽車業的發展所懷有的夢想和焦慮,也希望大家為中國汽車業的未來抱有樂觀的態度和給予美好的祝福。

另外,這本書讓讀者有機會零距離面對這些中外汽車業界的領軍人物,感受他們真實的思想和跳躍的思維。本書內容生動翔實,值得一讀。

編輯推薦

賈可對中國汽車業的未來既懷有夢想,又充滿焦慮。我們汽車人何嘗不是這樣的感覺。中國自主品牌的道路很難,但是我認為還是有希望。日韓企業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中國兵裝集團副總經理、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尹家緒

中國汽車業這幾年出現了一些新生代汽車記者,賈可是其中表現比較出色的一位。他不只是一個敏銳的汽車產業觀察者,還是一個不錯的商業故事講述者。

——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海洋

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呈現出新的態勢,如果你跟別人都是一樣,很難說能夠憑什麼在市場上取勝。賈可這本書提供了觀察中國汽車未來發展的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

——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市場行銷部執行總監 孫曉東

過去幾年中國汽車業變化翻天覆地。在這樣的群雄紛爭、鹿死誰手的大局還未定的情況下著書立言無疑是很困難的,同時也是風險很大的。

——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全球副總裁孫鍵

這本書讓讀者有機會零距離直對這些中外企業的領軍人物,感受到他們真實的言語和跳躍著的思維。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中國區總裁 朱偉

作者簡介

賈可,作者餘勇筆名。源自成語“餘勇可賈”,江蘇張家港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曾獲中國新聞獎特等獎,現為《環球企業家》雜誌資深經濟新聞報導者。他長期關注中國汽車行業變遷,不僅對汽車產品本身頗感興趣,更對圍繞汽車的人與事、公司與產業、現實與未來充滿激情的關注和嚴肅的剖析。

目錄

第1部 失落者

第1章 大眾墜落

大眾汽車開往何處

兩個夥伴

第2章 戴-克遲緩

戴-克如何挽回顏面

北京吉普能否重塑

第3章 標緻重來

標誌為何如此謙遜

[訪談]竇賽爾的任務

第2部 兇狠者

第4章 豐田兇猛

啟動失落的豐田

豐田“霸道”中國

豐田的中國煩惱

混合動力汽車的風暴

[訪談]服部悅雄的謙虛

[訪談]古谷俊男的覺悟

第5章 現代野蠻

兇狠的闖入者

現代大躍進

第3部 適意者

第6章 通用沉穩

別克新造牌運動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訪談]劉曰海的行銷觀

[訪談]一款汽車的本地化歷程

第7章 廣本獨行

廣本密碼

[訪談]兵後篤芳的算盤

[訪談]曾慶洪的執行力

第8章 馬自達加速

馬自達之道

[訪談]尾崎清的自信心

第9章 豪華膽量

豪華轎車放縱中國

[訪談]爭鋒豪華者

第4部 突圍者

第10章 一汽蟬蛻

長子的方向

三學豐田生產方式

[訪談]竺延風二十年後獨立造車

[訪談]頂級紅旗這樣設計

第11章 買家上汽

上汽的夢想與焦慮

上汽偷襲羅孚

[訪談]陳虹邁出第一步

第5部 寄居者第12章 東風無奈

東風往何處吹

[訪談]哀莫大於心死

第13章 廣汽開放

廣州的底特律夢

日系據點

第6部 躍進者

第14章 長安快跑

長安崛起之謎

[訪談]尹家緒的理想

第15章 南汽下注

汽車元老的賭注

背水一戰

第16章 奇瑞躍進

奇瑞的新大陸

[訪談]尹同耀的夢想

第7部 擠入者

第17章 華晨悲歌

中華先驅成“先烈”

一輛轎車的誕生

[訪談]蘇強憶往事

第18章 比亞迪誘惑

“電池大王”造車

[訪談]王傳福的豪言

[訪談]夏治凍的解釋

第19章 吉利苦樂

亂世英雄

[訪談]李書福的難題

第8部 必由路

第20章 巨頭之變

以多大的膽子造汽車

跨國汽車本土化求生

第21章 本土未來

承認野生的力量

抄襲責難圍困中國汽車

[訪談]不得不走的道路

關閉視窗

書摘

兩個夥伴

好的產品碰上蹩腳的銷售,其情形可能還不如差的產品遇到好的銷售。大眾汽車的行銷水準或許就驗證了這一點。大眾汽車常常稱自己的產品較對手可靠安全,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傳達給一般的消費者,其行銷能力令人感嘆。

大眾汽車的一位人士告訴筆者,通用和日本的車使用了大量花里胡哨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東西,但是中國老百姓很看中這些。而德國人增加的卻是比較專業的人士才能懂的東西。比如一般的老百姓可能就知道ABS,但是它其實是主動安全裝置中最最基本的東西,時代已經發展到使用EBD,EVL,ASR,ESP等等高端的主動安全裝置了。一汽大眾的寶來和上海大眾的帕薩特2.8上,就已經裝了主動安全最高裝置ESP。他說:“你要和顧客溝通這些比溝通座椅要困難得多。”

表面上看,大眾為顧客利益重視汽車殘值,絕不輕易降價的做法值得欣賞,實質卻並不為人所動。所謂汽車的殘值,就是更新汽車時舊車能賣出的價值。但是中國近80%的用戶為首次購車者,這些客戶購買汽車時不重視汽車的殘值。而當終於架不住競爭對手的壓力降價的時候,發現先機早已經在別人掌握中。最經典的就是2004年6月的那次降價屬於典型的馬後炮,因為此前一個月,上海通用已經先發制人。兩者的區別還在於:降價時,上海通用的市場形勢喜人,而大眾卻是連續萎縮。全國媒體紛紛對此進行了令大眾難堪的大幅報導。

自1999年成立集中管理大眾中國所有業務的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來,大眾汽車一直夢想著整合南北大眾業務,夢想著它在中國的這兩個合資公司能夠形成合力,從而在各方面節省成本,降低摩擦,以扭轉已經顯露出的頹勢。

2001年開始,在中國舉辦的所有汽車展上,大眾汽車都有意將南北大眾安排在一個展台亮相,以突出大眾汽車的整體形象。但是因為一汽和上汽在中國過於強勢,雙方幾乎水火不容,不要說統一南北大眾,對合資夥伴稍微端不平就會遭來另一方的抗議。

最早時候,奧迪100的項目是在上汽生產,後來硬是被大眾拿了去“送”給一汽,引起了上汽極大不快。此後,上汽和通用、一汽和豐田又相繼再結“新歡”。記得大眾汽車董事長畢睿德(Beernd Pischetsrieder)在被問及一汽和豐田合作事宜時感嘆說:“一個人很難做到與他人共享伴侶,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並未因此能夠改變什麼。

5年前大眾曾構想把合資各方能夠組合在一起,共同開發一個發動機項目。時任國家機械工業局汽車司司長張小虞負責協調,但歷時一年終歸擱淺。2002年初,年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